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调研报告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31737248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调研报告(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调研报告 地处豫西浅山丘陵区,地形地貌特征为三山六丘一分川,现有农村人口60.4万人、耕地97.2万亩,是农业大县。近年来,在中央5个“一号文件”的正确指引下,坚持把农业发展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强力实施产业富民战略,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进一步明确了发展现代农业的总思路,强调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一条符合宜阳实际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子,对于在推动跨越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近期,我们围绕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就全县农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深

2、入的调研。一、当前我县农业发展的现状当前,我县农业发展同全国一样,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的新阶段,站在了新的起点上,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农业现代化程度显著提高。2007年,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为42.4万千瓦,农用拖拉机2.13万台,农用运输车8500辆,农村用电量24760万千瓦时,农机综合作业能力不断增强。二是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农林牧业总产值达到288740万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37.3%。粮食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37.9万吨,人均产量居全市第一。林业总产值15404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3%。全县共有规模化养殖小区10个,以民正牧业、大壮牧业等为代表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

3、力进一步增强。初步形成以10万亩烟叶、8万亩大豆、8万亩油菜、8万亩花生、2万亩大蒜、2万亩大枣等为主的优质农产品基地,以优质肉牛、瘦肉型猪为重点的畜牧业养殖基地和以韩城肉牛市场等为代表的农业专业市场。三是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第二、第三产业蓬勃发展,2007年底三次产业比例达到23.5:44.1:32.4,从根本上改变了单一的农村经济格局,初步形成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营方式、多元化的农村经济体系。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达到35%以上,劳务输出19万人次,年创收9.5亿元。结构调整继续深入,经济作物种植面积60.5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32.1%。非农产业产值在农村社会总产值中的比

4、重由1978年的5.7%上升到76.5%。四是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累计投入搬迁扶贫资金8768万元,对20个村1096户4499人实施了整体搬迁。投资3.33亿元,新建村村通公路1003公里,铺设通组入户道路680公里,发展户用沼气32145座,解决安全饮水18.99万人,恢复改善灌溉面积10万亩。截至2007年底,全县所有行政村实现了通电、通公路、通电话,通有线电视的村庄达到了211个,新农村建设初见成效。二、我县农业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当前我县农业发展水平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虽然国家近年来不断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支持力度,但是,低效益、

5、粗放式经营仍是目前农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农业基础设施落后、规模化经营程度低、农业科技水平低等问题,还严重阻碍着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长期投入不足,水利工程年久失修,全县现有水库约占70%存在病险隐患,65%提灌设备陈旧老化甚至废弃,大部分渠道有渗漏,输出效率低。有效灌溉面积比例小,全县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3.2万亩,占耕地面积的13.6%,低于全省68%的平均水平,占耕地面积86.4%的土地仍是“望天收”,防灾抗灾能力极弱。防洪基础设施差,安全保障能力低,田间道路、电力等基础生产设施也远远不能满足农业发展需要。二是农业规模化经营程度低。据调查,全县共有土地流转面

6、积3.5万亩,仅占总耕地面积的3.2%,这些流转土地不连片、种植不集中,给防虫治病、机械操作带来较大不便,达不到土地流转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土地效益的目的;规模化经营土地6.98万余亩,仅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7.2%;大型农业产业龙头企业仅有5家,带动作用十分有限。三是农业科技水平低。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仅有52%,农产品加工以及贮运保鲜增值方面的科技水平严重滞后。农业环保技术滞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比较严重。农业标准、信息、技术服务跟不上,不能给农民提供准确、及时、可靠的服务,直接影响了农民增收。这些问题影响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制约着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既有历史的原因,也

7、有现实的原因;既有体制机制的原因,也有农业自身发展规律的原因。从根本上讲,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农业投入不够。从投资主体看,农业资金主要来自政府投资、民营投资和金融机构投资,一方面,政府投资有限,另一方面,由于传统农业的低效益,农业规模化程度不高,不能有效吸引民间及金融机构投资,直接造成农业的投资主体缺失。从投资规模看,尽管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2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财政支农的绝对规模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无论是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份额,还是支农支出占农业GDP的份额都没有与经济发展协调增长。二是土地流转不畅。从思想认识上看,在农村,土地仍是农民最基本的收入来源和社会保

8、障。进城务工农民还不能充分享受城市的社会保障,而当前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尚未形成,大部分外出务工的农民仍把土地作为养老的的最后防线,把土地视为“命根子”“活命田”,即使土地比较效益低,农民也不愿轻易流转,严重影响规模化经营和城市化进程。从服务体系上看,由于多数乡镇还没有统一规范的土地流转市场,缺少土地流转的中介机构,大多数村土地流转组织化程度不高,市场化程度较低;土地供求信息渠道不畅,土地流转的供求双方信息不能及时沟通,“要转的转不出,要租的租不到”。从经营载体上看,虽然目前全县有“蔬菜专业合作社”、“华裕黑色作物专业合作社”等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但是参与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的较少,且农业产业化龙头

9、企业与农户之间大多是松散型协作关系,很少直接参与土地规模经营。三是农技推广困难。主要表现为“五难”:农业适用新技术推广难。农村有文化、有经济头脑的青壮年劳力大多外出务工、经商,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降低,从事农业生产的多是老弱妇孺,这个群体文化素质较低,科技意识不强。农业适用新技术应用难。目前农户多为分散经营,生产形式以自给自足为主,土地集约化程度低,加之农民不愿承担风险,没有接受新品种、新方法的氛围和条件。农业疫病防治难。农村交通条件的改善,流动人口的增加,物流的加快,促进了农产品交流,同时也使各种病虫害、外来有害物种的传播速度加快,对农业、林业、养殖业造成了影响,而基层农业技术保障体系又不健

10、全,防控措施不够有力,加大了疫病防治难度。农业适用新技术试验示范难。农牧业新技术、新品种在推广前需要进行试验示范,但由于每年财政预算安排的农业经费有限,不具备进行试种试养和适应性评估的条件。农业适用新技术普及难。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和人员的管理体制不顺,基层在职农技人员少,学历偏低、年龄老化,科技知识和业务知识更新慢,不能适应普及科技知识的需要。三、推动我县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对策及建议(一)建立健全支农资金增长机制,不断增加对“三农”的投入一是加大财政支农力度。牢牢抓住“国十条”不断加大中部地区扶持和农业投入的机遇,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性资金;建立“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对农业

11、投入的增长幅度要继续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加大涉农资金监管力度,严查资金使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确保资金落实到位。二是畅通农业融资渠道。财政、金融、扶贫、发改等部门要通力协作,充分利用国家惠农政策,开办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建立信用村(镇),乡镇农村信用社依靠村党支部、村委会和入股农民,成立各村信贷小组等形式,保障农民生产发展的资金需要,为农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三是建立农业投入激励机制。通过加大惠农政策宣传和现代农业的高效益产出,充分发挥政府支农惠农政策的导向功能和支农惠农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积极探索财政贴息、信贷担保、以物代资、以奖代补、投资参股、农业保险等有效的投入激励机制,引导民

12、间资本投入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尽快形成多方位、多元化的现代农业投入格局。(二)积极创新产业组织形式,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一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不断发展壮大以三乡为中心的优质大蒜基地,以莲庄为中心的大棚蔬菜基地,以赵保为中心的酸枣嫁接基地,以盐镇、高村等14个植烟乡镇为主的优质烟叶种植基地等农业产业化基地,因地制宜发展一乡一品、一村一业,搞好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从资金扶持、税收优惠等方面重点扶持华裕黑色作物、民正牧业5万头生猪养殖场、高桥生态养殖小区、洛阳德营禽业有限公司、沈屯奶牛养殖小区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积极引导龙

13、头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研发能力,鼓励跨区域经营和相互间的联合与合作,促进龙头企业规范化、集群化发展。二要进一步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实施“两放弃”、“三保障”、“三集中”,实现“三转化”,加快农民进城及农民市民化,为土地流转创造条件。另外,要通过加大宣传引导、制定优惠政策、建立保障机制、加强分类指导,加快土地流转及集约化。力争到2010年,全县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5%以上,城镇化率达到35%以上,为农业规模化经营提供有利条件。三要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远程教育网络、广播电视、热线电话等手段,为农民提供产业政策信息、产品市场信息、农业科技信息,开展网

14、上促销等形式,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结构、组织产销,确保增产增收;立足本地农业主导产业,围绕烟叶、辣椒、黑色作物、大蒜等优势产业,建立相应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使其成为农民通向市场的桥梁,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优势产业做大做强。(三)加快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努力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以节地、节水、节能为重点,推广节约型生产技术。一是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继续落实沼气池建设补贴政策,大力普及农村沼气;发展忠诚电力秸秆发电、5万吨生物柴油等生态型产业,积极开发其他生物质能源,搞好作物秸秆、生活垃圾、污水粪便等农村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增值。二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抓住花

15、果山新一轮开发热潮,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培育生态旅游、休闲观光等绿色产业;通过树立典型、示范带动,推广间作套种、高效立体种养等生产模式,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化。三是推广科学施用技术。充分发挥科技、农业、畜牧、林业等部门的职能作用,建立激励科技推广的机制,提高科技推广和利用水平,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四)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努力提升农业整体素质科技是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一是加快农业技术的推广与普及。加大先进实用技术推广普及力度,建立新型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强化农技推广服务的公益性职能,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测土配方施肥等农业科技入户工程。通过热线电话、远程网络等形式加强农业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健全农业科技交易市场网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二是加强对农民的培训。积极培育适应现代农业需要的新型农民,充分利用我县完善的远程教育网络,加快农民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提高农民运用新技术的能力和科学种田水平,不断增强农民对信息的捕捉能力和适应市场的能力;继续实施“阳光工程”,充分发挥技工学校的职业技能培训作用,不断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提高农民从业能力,培养新型农民队伍,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