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提高班练习西师大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31734067 上传时间:2023-09-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提高班练习西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提高班练习西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提高班练习西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提高班练习西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提高班练习西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提高班练习西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提高班练习西师大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提高班练习西师大版班级:_ 姓名:_1. 阅读理解。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1解释划线字义。邻居有烛而不逮_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_2翻译下面的句子。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_3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_。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_。4你认为,应该在哪些方面向匡衡学习?试结合文章内容说明。_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盘古开天地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

2、,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1结合上下文,“其”所表示的意思。盘古生其中,其:(_)盘古在其中,其:(_)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日”.一日九变日:(_)天日高一丈日:(_)3从这则神话看,盘古有那些特征。_4文章中哪句运用了修辞手法?_3.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园中有金有父子二人,居小村,营果园。父病后,子不勤耕作,园渐荒芜。一日,父病危,謂子日:“园中有金。”言讫而逝。子翻地寻金,无所得,甚帐然。而是年秋,园中葡萄、苹果之属皆大丰收。子始悟父言之理。(注)

3、营:经营,管理。谓:告诉,说。讫:完结,终了。属:类,类别。1翻译句子。子不勤耕作,园渐荒芜。_子始悟父言之理。_2园中真有儿子想找的金子吗?父亲为什么对儿子说“园中有金”?_4. 课内阅读。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兔走触株株:_因释其耒而守株释:_冀复得兔冀:_因释其耒而守株耒:_2写出句子意思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B.为人谋而不忠乎C.始悟为山市D.此何遽不为福乎4翻译下面句子:兔走触株,折颈而

4、死。_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_5回答下面问题.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_5. 古文欣赏。伤仲永北宋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孟母三迁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子也。”遂行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衒(xu

5、n)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1“孟母三迁”这则故事广为流传,它可用一成语来说理,这个成语是_。2你从“孟母三迁”这则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请作简要回答。_3仲永的父亲和孟子的母亲的教育方法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_6.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使弈秋诲二人弈者_ (2)非然也_(3)思援弓缴而

6、射之_ (4)为是其智弗若与_2与“惟弈秋之为听”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骈死于槽枥之间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C.何陋之有D.甚矣,汝之不惠3本文结论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_。4翻译。(1)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_(2)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_5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意图说明一个什么道理?_7. 古文我也懂。画蛇添足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日:“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予安能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选自战国策.

7、齐策)注:祠:祭祀。舍人:达官贵族家里的门客。卮(zhT);古代一种盛酒的器皿。1解释文言句子中加点的字。遂_亡_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蛇固无足,予安能为之足?_3这则寓言揭示的道理:_8. 文言文阅读。塞翁失马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_)此独以跛之故(_)2翻译下列的句子。近塞之人,死

8、者十九。_3这则寓言蕴含了什么样的道理?_9. 语段阅读。道旁李苦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 诸儿竞走取之 , 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注释:尝:曾经。诸:众,各。游:游玩,玩耍。子:果实,指李子。折枝:折,弯曲。把树枝压弯了。竞:争着。走:跑。之:它,这里指李子。唯:只有,仅。信然:确实这样。1“道旁李苦”的意思是_。2王戎如何判断出李子是苦的?_3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_10. 阅读小古文鹬蚌相争,回答问题。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日:“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日:“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

9、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注释箝:同“钳”,把东西夹住。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加点字的意思。(1)蚌方出曝(_)(2)渔者得而并禽之(_)2请试着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两者不肯相舍。_3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_。11. 课外阅读。_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或谓郑相曰:“子嗜鱼,何故不受?”对曰:“吾以嗜鱼,故不受鱼。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注释:郑相:郑国的宰相。或:有人。子:您,对人的尊称。对:回答。禄:做官的俸禄。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1)昔者:_(2)何故不受:_(3)吾以嗜鱼:_2将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_3请给这篇小古文

10、拟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4郑相为什么不接受别人送来的鱼?(用自己的话回答)_12. 文言文阅读。守株待兔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宋人有耕田者(_)冀复得兔(_)2翻译下列的句子。兔走触株,折颈而死。_3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_13. 阅读理解。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孟,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解释加点的词。(1)而日中时远也 日中:_(2)日初出沧沧凉凉沧沧凉凉:_2写出下列加点词古今不同的意义。(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古义:_今义:_(2)及其日中如探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