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框架结构课程设计计算书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31733410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2.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框架结构课程设计计算书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混凝土框架结构课程设计计算书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混凝土框架结构课程设计计算书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混凝土框架结构课程设计计算书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混凝土框架结构课程设计计算书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混凝土框架结构课程设计计算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框架结构课程设计计算书(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课程设计计算书 系 别: 土木工程与建筑系 专业年级: 09级土木工程专业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2012 年 06月 18日目 录一、设计任务11设计内容12设计条件1二.框架结构计算过程21.平面布置22.结构计算简图23.内力计算3(1)恒荷载计算3(2)活荷载计算6(3)荷载转化7(4)水平荷载计算20(5)弯矩调幅24(6)内力组合25三.构件配筋计算321.梁的设计322.柱的设计40四.绘制框架结构施工图48 一、设计任务 某五层教学楼,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结构。建筑平面为一字形,如图1所示。底层层高4.2m,其它层高3.6m,室内外高差0.3m。(结构布

2、置如下图1) 图11设计内容(1)结构布置确定柱网尺寸,构件截面尺寸,绘制框架结构平面布置图。(2)框架内力计算竖向荷载作用下可按分层法计算内力,水平荷载作用下按D值法计算框架内力。(3)内力组合(4)框架梁和柱承载力计算框架梁承载力计算包括正截面和斜截面承载力计算,计算梁的纵向钢筋和箍筋,并配置钢筋。框架柱承载力计算包括正截面和斜截面承载力计算,计算柱的纵向钢筋和箍筋,并配置钢筋。(5)框架侧移验算验算顶点侧移和层间侧移,使之符合规范要求。(6)绘制框架配筋施工图。2设计条件(1)气象条件基本风压0.5+60.01=0.56kN/m2,地面粗糙度为B类。注:以现场按编号布置的为准,本人编号6

3、号(2)工程地质条件地表下0-10m深度土层均可做天然地基,地基承载力为180kPa。(3)屋面及楼面做法:屋面做法:现浇楼板上铺膨胀珍珠岩保温层(檐口处厚100mm,2%自两侧檐口向中间找坡);1:2水泥砂浆找平层厚20mm;现浇混凝土楼板100mm;15mm厚纸筋面石灰抹。 楼面做法:顶层为20mm厚水泥砂浆找平;5mm厚1:2水泥砂浆加“107”胶水着色粉面层;现浇混凝土楼板;底层为15mm厚纸筋面石灰抹底。(4)楼面屋面活荷载为:1.5280.01=1.78 kN/m2(注:楼面、屋面活荷载以现场按学号布置的为准,本人学号28)二.框架结构计算过程1.平面布置(1)结构平面布置(见图2

4、)图 2 结构平面布置 (2)构件尺寸确定边跨(AB、CD)梁:取 中跨(BC)梁:取 h=400mm边柱(A轴、D轴)连系梁:取 中柱(B轴、C轴)连系梁:取bh=250mm400mm柱截面均为 bh=300mm500mm现浇楼板厚100mm。2.结构计算简图(1)确定结构计算单元阴影(见图1阴影所示)。(2)计算梁、柱线刚度(见图3)(同时由资料可知底层层高为4.5m,其他各层为3.6m)依据 1)梁: 2)柱: 可知: AB,CD跨梁:BC跨梁:上部各层柱: 底层柱:算竖向荷载柱线刚度乘以0.9系数得:梁柱线刚度图33.内力计算(1)恒荷载计算a)屋面框架梁线荷载的标准值: 20mm厚1

5、:2水泥砂浆: 100-150mm厚膨胀珍珠岩:100mm厚先交钢筋混凝土板:0.1025=2.515mm厚纸筋石灰抹底:0.01516=0.24屋面恒荷载: 4.18边跨(AB,CD跨)框架梁自重:0.250.525=3.13梁侧粉刷: 3.42(0.5-0.1)0.0217=0.27 中跨BC跨框架梁自重:0.250.425=2.5侧梁粉刷: 2.72(0.4-0.1)0.0217=0.2 因此,作用在顶屋框架梁上的线荷载为: kN/m kN/mb)楼面框架梁线荷载标准值25mm厚水泥砂浆面层: 0.02520=0.50100mm厚先交钢筋混凝土板:0.1025=2.515mm厚纸筋石灰抹

6、底: 0.01516=0.24楼面恒荷载: 3.24边跨框架梁及侧梁粉刷 3.4边跨填充墙自重 墙面粉刷中跨框架梁及侧梁粉刷因此,作用在中间层框架梁上的线荷载为:c)屋面框架节点集中荷载标准值边柱连系梁梁自重0.250.54.525=14.1kN粉刷0.02(0.50.1)24.517=1.22 kN连系梁传来的屋面自重0.54.50.54.54.18=21.16 kN顶层边节点集中荷载 36.48 kN中柱连系梁自重0.250.44.525=11.25 kN粉刷0.02(0.4-0.1)24.517=0.92 kN连系梁传来的屋面荷载0.5(4.5+4.5-3)1.54.18=18.81 k

7、N0.54.52.254.18=21.16 kN顶层中节点集中荷载 52.14 kNd)楼面框架节点集中荷载标准值边柱连系梁自重14.1 kN kN粉刷1.22 kN墙体自重4.50.24(3.6-0.5)19=63.61 kN墙体粉刷4.50.0223.617=11.02 Kn框架柱自重0.30.453.625=12.15 kN(柱子粉刷算在墙体之中)连系梁传来的楼面自重0.54.50.54.53.24=16.4 kN中间层边节点集中荷载 118.5 Kn中柱连系梁自重11.25 kN中柱粉刷0.92 kN内纵墙自重4.5(3.6-0.4)0.2419=65.66 kN内纵墙粉刷4.5(3.

8、6-0.4)20.0217=9.79 kN框架柱自重12.15 kN(柱子粉刷算在墙体之中)连系梁传来的楼面荷载0.5(4.5+4.5-3)1.53.24=14.58 kN0.54.52.253.24=16.4kN中间层终结点集中荷载 130.75 Kne)恒荷载作用下的结构简图如图5图5 恒荷载作用下结构计算简图(2)活荷载计算屋面活荷载1.78KN/m2,楼面活荷载1.78KN/m2,走廊楼面活荷载1.78KN/m2。活荷载计算值如下: 1.784.5 =8.01kN/m/m/m/m1.784.5 =8.01kN/m/m 楼面活荷载作用下的结果计算简图如图6:图6 楼面活荷载作用下结构计算

9、简图(3)荷载转化(同时列出弯矩分配系数如下)梯形转化为均布荷载的公式为:三角形转化为均布荷载的公式为: 弯矩分配系数A.恒载作用下( )=14.48kN/m =14.48+3.4=17.88 kN/m=7.84 kN/m 7.84+2.7=10.54 kN/m=11.23kN/m =11.23+19.64=30.87 kN/m=6.08 kN/m =6.08+2.7=8.78 kN/m转换后恒荷载均分荷载图屋面恒荷载内力利用弯矩分配计算并利用结构对称性取二分之一结构计算,各杆固端弯矩为:a) 顶层: 弯矩分配法计算恒荷载顶层各柱端弯矩如下表格:()杆件位置A5A4A5B5B5A5B5B4B5

10、C5C5B5弯矩分配系数0.40 0.60 0.46 0.30 0.24 固端弯矩-53.64 53.64 -7.91 -3.45 第一次弯矩分配21.2432.40-21.08-13.86-10.79弯矩传递-10.54 16.20 10.79 第二次弯矩分配4.17 6.37 -7.47 -4.91 -3.82 结果25.42 -25.42 41.29 -18.76 -22.53 7.34 A4A5=25.42 =8.47 B4B5=-18.75 = -6.25 边跨跨中弯矩: 47.10 中跨跨中弯矩: 10.57对应弯矩图如下:b)标准层: 弯矩分配法计算恒荷载标准层各柱端弯矩如下表格

11、:()杆件位置A4A5A4A3A4B4B4A4B4A3B4B5B4C4C4B4弯矩分配系数0.28 0.28 0.43 0.35 0.23 0.23 0.18 固端弯矩-92.61 92.61 -6.59 -3.29 第一次弯矩分配26.30 26.30 40.01 -30.45 -19.96 -19.96 -15.66 弯矩传递 -15.23 20.00 15.66 第二次弯矩分配4.32 4.32 6.58 -7.08 -4.64 -4.64 -3.64 结果30.63 30.63 -61.25 75.08 -24.60 -24.60 -25.89 12.37 A5A4=30.63=10.

12、21 A3A4=30.63=10.21B5B4=-24.6=-8.2 B3B4=-24.6=-8.2边跨跨中弯矩:70.06 中跨跨中弯矩: 16.01对应弯矩图如下:c)底层:弯矩分配法计算恒荷载底层各柱端弯矩如下表格:()A0A1= 26.16=13.08 A2A1=32.68=10.89B0B1=-20.91=10.46 B2B1=-26.16=8.72边跨跨中弯矩: 72.48 中跨跨中弯矩: 17.08对应弯矩图如下:i.叠加分层法计算结果,并进行节点不平衡弯矩分配,得整个结构弯矩图如下图所示:ii.计算梁端剪力梁平衡受力及柱轴力图如下:顶层集中力:36.48 kN 52.14 kN标准层集中力:118.5 kN 130.75 kN梁平衡受力图由梁的平衡条件可得: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