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故事—物必先腐 而后虫生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31730782 上传时间:2024-01-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廉洁故事—物必先腐 而后虫生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廉洁故事—物必先腐 而后虫生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廉洁故事—物必先腐 而后虫生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廉洁故事—物必先腐 而后虫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廉洁故事—物必先腐 而后虫生(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必先腐 而后虫生” 选自苏轼范增论 “物必先腐 而后虫生”由于习近平的引用,而引起关注。这句话原出自苏轼的范增论,目前正值电视持续剧楚汉传奇热播中,想必人们对范增也有所理解吧。“物必自腐而后虫生”是一条具有深刻哲理的古训。以疾病为例,人体生病固然是由于病菌、病毒的作用,但更是由于自身肌体浮现了问题。病菌、病毒是客观存在,并且十分厉害,但在抗菌、抗毒能力强的肌体中它们却很难生存。相反,如果肌体免疫力、抵御力减少,病菌、病毒便会乘虚而入、滋生繁衍,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范增论的故事是这样的:刘邦采用了陈平的计谋,离间疏远楚国君臣。项羽怀疑范增和汉国私下勾结,徐徐剥夺她的权力。范增大怒,说:“天下

2、大事已经大体拟定了,君王自己解决吧。但愿能让我告老还乡。”回乡时,还没到彭城,就因背上痈疽发作而死。苏子说,范增拜别是好事,若不拜别,项羽一定会杀她。只遗憾她没有早早离开而已。 既如此,那么范增应当在什么时候离开呢?当时范增劝项羽杀沛公,项羽不听;终因此而失去天下;应当在此时拜别吗?回答说,不。范增想要杀死沛公,是做臣子的职责。项羽不杀刘邦,还显得有君王的度量。范增怎能在此时拜别呢?易经说:“懂得选择恰当时机,那不是很神明吗?”诗经说:“观测那气象,若要下雪,水气必然先汇集成霰。”范增拜别,应当在项羽杀卿子冠军的时候。 陈涉可以得民心,由于打出了楚将项燕和公子扶苏的旗帜。项氏的昌盛,由于拥立了

3、楚怀王孙心;而诸侯背叛她,也是由于她谋杀了义帝。况且拥立义帝,范增实为主谋。义帝的存亡,岂止决定楚国的盛衰;范增也与此祸福有关。绝没有义帝被杀,而单单范增可以长期得生的道理。项羽杀卿子冠军;就是谋杀义帝的先兆;她杀义帝,就是怀疑范增的主线。难道还要等到陈平出反间之计吗?物品必然先腐烂了,然后才干生蛆虫;人必然先有了怀疑之心,然后谗言才得以听入。陈平虽说智慧过人,又怎么可以离间没有疑的君主呢? 苏轼曾经评论义帝,称她是天下的贤君。仅仅是差遣沛公入关而不差遣项羽,在稠人广众之中辨认卿子冠军、并且提拔她做上将军这两件事,若不是贤明之君能做到这些吗?项羽既然假托君王之命杀死了卿子冠军,义帝必然不能容忍

4、。因此,不是项羽谋杀义帝,就是义帝杀了项羽,这用不着智者指点就可懂得了。范增当时劝项梁拥立义帝,诸侯因此而服从;半途谋杀义帝,必不是范增的主意;其实岂但不是她的主意;她必然力求而却没有被接受。不采用她的忠告而杀死她所拥立之人,项羽怀疑范增,一定是从这时就开始了。在项羽杀卿子冠军之时,项羽和范增并肩侍奉义帝,还没有拟定君臣之身份,如果替范增考虑,有能力诛杀项羽就杀了她,不能杀她就离开她,岂不是毅然决然的男子汉吗?范增年龄已经七十岁,意见相合就留下来,意见不合就离开她,不在这个时候弄清去、留的分寸,却想依托项羽而成就功名,浅陋啊!虽然这样,范增还是被汉高祖所畏惧。范增不拜别,项羽就不会灭亡。唉,范增也是人中的豪杰呀!这条古训是符合唯物辩证法原理的: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第一位因素,外因对事物的发展变化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中共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这一成语,告诫全党只有党的自身肌体健康才干抵制外部的侵蚀,才干不给外部侵蚀以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