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模设计双动拉伸压力机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31729946 上传时间:2024-01-07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2.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冲压模设计双动拉伸压力机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冲压模设计双动拉伸压力机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冲压模设计双动拉伸压力机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冲压模设计双动拉伸压力机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冲压模设计双动拉伸压力机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冲压模设计双动拉伸压力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冲压模设计双动拉伸压力机(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毕业设计说明书汽车工程系目 录毕业设计课题审批表4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评分表5毕业设计阶段性检查表6毕业设计论文答辩问题原始记录7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8正文10一、零件的工艺性分析11二、工序数量的确定11三、工艺方案的确定13四、排样14五、冲压力的计算和压力机公称压力的确定14六、模具工作部分相关尺寸的确定16七、各个零件尺寸的计算和模架的确定17八、压力机的选用18九、总装图和各零件图19十、模具制造工艺的设计29十一、致33十二、参考文献33十三、后续工序相关计算34工序二36工序三38工序四39工序五40十四、冷冲压工序卡片42毕业设计课题审批表申报教师职 称日 期课题题目底

2、盘适用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设计容及计划1、接受设计任务2、收集并分析必要的设计原始资料与数据3、冲压件基本参数的计算及注射机选用4、模具类型及结构的确定5、模具结构草图的绘制6、模具与成型机械关系的校核7、模具零件的必要计算8、绘制模具装配图9、绘制模具非标准零件工作图10、图样的审核 11、编制典型零件的制造工艺12、编制冲压机械加工工艺卡13、编制设计说明书 设计条件1、零件图2、生产批量:大批量参考资料模具标准应用手册教研室意见 教研室主任: 年 月 日系意见 系主任: 年 月 日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评分表工 程 系汽车工程系班 级模具3082班专 业模具设计与制造学生王阿锋学

3、生学号28指导教师峰毕业设计题目底盘项 目参考标准分实 得 分一课题评定成绩0.61.设计过程考评成 绩 设计过程中的独立性10分工作态度及出勤情况5分按时完成任务情况5分2.设计质量考评成 绩题目的难易程度,设计方案的合理性15分设计过程中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表现15分掌握基础理论的情况10分资料收集、文献阅读情况10分设计图纸、说明书的质量、规程度20分设计的创新意识及应用价值10分二答 辩 成 绩0.4 1.个人对课题工作的总体介绍情况40分2.回答基本问题的正确程度40分3.回答较复杂问题的正确程度20分总评成绩课题评定成绩0.6答辩成绩0.4 分成绩等级指导教师评语答辩小组意见答辩组

4、组长签章: 二 年 月 日学院毕业考核委员会意见学院毕业考核委员会主任签章:二 年 月 日毕业设计阶段性检查表专 业模具设计与制造班 级模具3082班姓 名王阿锋学号28设计课题底盘起止日期检 查 容完成情况指导建议设计态度备 注1模具类型及结构的确定2模具结构草图的绘制3绘制模具非标准零件工作图4编制典型零件的制造工艺5编制塑件的模塑成型工艺指导教师 年 月 日毕业设计论文答辩问题原始记录设计图存在问题问题1题目记录回答记录问题2问题3问题4问题5问题6问题7问题8问题9问题10其他设计任务书零件简图如图1-1所示:零件名称:底 盘生产批量:大批量100万件材 料:08F材料厚度:1mm正文

5、一、 零件的工艺性分析1该冲压件形状简单、规则,均采用圆弧过渡,无厚度变化的要求,有利于金属变形均匀。故制件的形状满足拉深工艺要求。2该零件的尺寸公差要求较松,均为自由公差。圆角半径均满足拉深度对圆角半径的要求。此件按国标非配合尺寸的公差等级IT14级计算,故满足冲压工序对制件公差等级的要求。308F是冲压用沸腾钢的一种牌号,F指的是沸腾钢,08指的是含碳量万分之八。强度低、刚质软、塑性和韧性好。有良好的冲压、拉延和弯曲性能。结论:适用于冲压生产。二、 工序数量的确定A 判断圆筒形拉伸工序是否可以一次拉深成型(1) 计算坯料直径: 由h=29.5 h/d=0.19 查表5-4 可知:修边余量为

6、2 由下式计算毛坯直径为: D=210mm 计算拉深系数毛坯的相对厚度为:100=0.476 查表5-6得:拉深系数为:m1=0.56计算拉深系数为: m总=d/D=0.757 因为m总m1, 故筒形拉深可一次拉深成型。B 判断4.5和5两孔是否可以一次冲孔成型查表3-24知 系数k=0.35 带入式3-34得理论凹模厚度分别为:4.5 : H=kb=1.575mm 5:H=kb=1.75mm 将 H分别代入式3-35得理论凹模壁厚分别为:4.5 : c=2H=3.15mm 5:c=2H=3.5mm 因4.5和5两孔之间的实际壁厚为C=12.25mm,远远大于两孔的理论厚度;且C1.5t=1.

7、5mm故4.5和5两孔可以一次冲孔成型。C 判断9.5两孔是否可以一次冲孔成型查表3-24知 系数k=0.35 带入式3-34得理论凹模厚度为:H=kb=3.3254mm 将 H代入式3-35得理论凹模壁厚为:H=2H4.9875mm 因9.5两孔之间的实际壁厚为C=5.5mm,大于两孔之间的理论厚度;且C1.5t=1.5mm故9.5两孔可以一次冲孔成型。D 判断右图所示工序是否可以一次起伏成型由式6-22知 此凹坑的变形程度为=L1-L0/LO =0.0736极限变形程度为: 0.7=0.224因0.7故凹坑可以一次起伏成型。E 判断右图所示工序是否可以一次胀形成型由式6-22知 此凹坑的变

8、形程度为=L1-L0/LO =0.18极限变形程度为: 0.7=0.224因0.7故凹坑可以一次胀形成型。三、 工艺方案的确定该零件包括落料、拉深、冲孔、胀形起伏成型、压边等工序。根据零件的工艺特点,可以采用以下五种工艺方案:方案一:落料拉深复合冲孔平面上所有孔起伏成型胀形压边冲孔复合方案二:落料拉深复合冲孔平面上所有孔起伏成型胀形压边冲孔复合方案三:落料拉深胀形复合起伏成型冲孔平面上所有孔压边冲孔复合分析:方案二冲孔平面上所有孔起伏成型虽定位准确,易保证工序质量,但模具结构复杂,制造周期长,成本高。方案三落料拉深胀形复合,生产效率高,但不易保证工序质量,模具结构复杂,制造周期长,成本高。 方

9、案一无上述缺点,虽生产效率稍低,但模具结构简单,易维修保养,制造费用低。相比之下较为最合理,因此决定采用第一种方案。综合考虑:采用方案一我负责做落料拉深复合四、 排样结合模具自身结构特点,为方便操作和定位,提高生产率,采用直排有废料排样方式。由冷冲压技术表3-14确定搭边值:两工件间的搭边:a=0.8mm,工件侧边搭边a=1mm 步距s=210.8mm板料的选取:整钢板的利用率分别为:钢板7501500 :=21212212750 1500=0.84钢板10002000:=3621221210002000=0.81因方案一利用率较高,故采用750mm1500mm的钢板。五、 冲压力的计算和压力

10、机公称压力的确定n 落料部分1. 冲裁力的计算:F=KLt L=2r=23.14106=659.7mm t=1mm查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表1-119附表1 =250MPa 则F=KLt=16510N2. 卸料力F卸、顶件力F顶的计算 F卸=K卸F F顶=K顶F查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表3-9得 K卸=0.040 K顶=0.06 F卸=K卸F=0.04016510N=6.6KN F顶=K顶F=0.06016510N=9.9KN3. 冲裁总压力中心的确定:由于落的料是一个规则的圆,所以它的压力中心是它的圆心,建立坐标系,以圆心为圆点,则压力中心为0,0n 拉深部分1) 压边力的计算:查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11、表5-2知普通压力机上拉伸的单位压力:P=2.5MPa由表5-25得首次拉深压边力计算公式:分别代入 D=210mm d=160mm r=8mm 得:F=25768.9N2) 拉深力的的计算:由m=757查表5-27得: k=0.50 将K=0.50 08F=300MPa d=160mm t=1mm代入得:拉深力 : F =75398Nn 公称压力的确定因模具设计思路相互穿插,各部又分相辅相成。故考虑模具整体运动状态,分析受力正装落料拉深复合模,可知模具有三个状态瞬间受力,压力机所受的总压力分别为:1) 开始落料瞬间,受冲裁力和顶料力 即: F1= F+F顶=16510N+9.9KN=174.9KN2) 拉深开始阶段,受压边力、拉深力、顶料力 即: F2= F+F+F顶=25768.9N+75398N+9.9KN112KN3) 拉深结束,拉深凸模回程时,受卸料力和顶料力 即:F3=F顶- F卸=9.9KN-6.6KN=3.3KN因开始落料瞬间受力最大,故压力机的公称压力为:F机 1.3F1=227.4KN 六、 模具工作部分相关尺寸的确定n 落料部分1) 查表3-4取初始间隙值: Zmin=0.1 Zmax=0.132) 因210落料件形状简单、规则。故采用凸凹模分开加工的方法。3) 按IT14级查得零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