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实习报告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31729878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学实习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动物学实习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动物学实习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动物学实习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动物学实习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物学实习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学实习报告(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动物学实习报告一、 野外实习1、 缙云山自然概况1.1 地理位置:缙云山是华蓥山腹式背斜山脉一个分支的一段,位于重庆市西北约60千米处的北碚区境内,东经106o 22北纬29o 49,距北碚城区 15公里,海拔350951米(坛子石)。其北面与澄江镇相临,东面至嘉陵江之温塘峡,南面与北温泉镇、歇马镇接壤,西面相连于璧山县东风林场,东西长约6公里,南北宽约3公里,面积18平方公里。缙云山的南段为箱形山脊,顶部平缓。全山西翼较缓,坡度22o左右,东翼较陡,坡度60o70o,因此两翼植物和植被有所不同。缙云山的土壤以三迭纪须家河组厚层石英砂岩、炭质页岩和泥质砂岩为母质风化而成的酸性黄壤及水稻土。山麓

2、地区为侏罗纪由紫色砂页岩夹层上发育的中性或微石灰性的黄壤化紫色土。此山山势巍峨,九峰峥嵘突兀,丛林茂盛,古寺辉煌,云雾缭绕,岚光浮沉,风光秀丽,素有“小蛾眉”之称。缙云山自然保护区国有森林面积17409亩,其中林木面积12006亩,竹林面积4689亩,苗圃地36亩,不便用地678亩。树林面积12006亩,慈竹林面积3804亩,楠竹林面积885亩,蓄积204600株。 1.2 地质地貌: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质构造属川东褶皱带华蓥山帚状弧形构造。褶皱带由明显的北北东南南西走向的三个背斜,两个向斜构成,构造单元由西北向东南分别为牛鼻峡背斜,温汤峡背斜和观音峡中梁山背斜组成,背斜之间有宽缓的澄江向

3、斜和北碚向斜谷地,嘉陵江由西北向东南横切三个背斜和两个向斜,因而形成三个险峻的峡谷,即牛鼻峡、温汤峡、观音峡。峡谷两侧山高岩陡,峭拔幽深,形势险要,其雄奇瑰丽之势,犹如长江三峡的缩影,故素有“嘉陵江小三峡”之称。褶皱带在白垩纪末期第三纪初的四川运动形成。地层有三迭纪、侏罗纪和第四纪地层,而缙云山属于三个背斜的中间一支温汤峡背斜的一部分,与小三峡山下相映,风景秀丽,海拔200952.2米,相对高差752.2米。 缙云山的南段为箱形山脊,顶部平缓。全山西翼较缓,坡度20左右,东翼较陡,坡度6070,因此两翼植物和植被有所不同。1.3气候:保护区具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3.6,最热月

4、(八月)平均气温24.3,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3.1,极端最高温36.2,极端最低温-4.6,10年积温为4272.4;相对湿度年平均87%,水汽压年平均14.9毫巴;年平均降水量1611.8毫米,最高年降水量1783.8毫米,冬半年(十至三月)降水量368.0毫米,占全年的22.8%,夏半年(四至九月)降水量1243.8毫米,占全年的77.2%;年平均蒸发量777.1毫米,月平均蒸发量64.7毫米,七、八两月蒸发量共255.4毫米,占全年的32.8%;雾日数年平均89.8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低于1293小时。缙云山林内最高月平均气温(八月)24.5,最低月平均气温(二月)3.7,月均温年较差

5、20.8;林外空旷地最高月均气温25.8,最低月平均气温3.3,月均温年较差22.5,比林内年较差高1.7,最热月均温林外比林内高1.3,最冷月均温林外比林内低0.4。1.4 土壤: 缙云山的土壤以三迭纪须家河组厚层石英砂岩、炭质页岩和泥质砂岩为母质风化而成的酸性黄壤及水稻土,并有少量零星分布的紫色土。黄壤大类又分为黄壤和黄泥土两亚类,二者各有一属,即冷砂黄壤土属和冷砂黄泥土属,其中冷砂黄壤土属有6个土种,冷砂黄泥土属有4个土种。水稻土大类只有1个亚类,1个土属,3个土种。山麓地区为侏罗纪由紫色砂页岩夹层上发育的中性或微石灰性的黄壤化紫色土。 缙云山的矿藏以煤为主,并有少量铁矿等。其煤层主要分

6、布在缙云山西北面的蔡家沟、杨泗沟、双河口、黄焰沟及东南面的么店子、水马门、麻林坝一带。据统计,19261933年宝源煤矿公司在缙云山采煤,最高年产量达125085吨。铁矿主要分布在东北面的火烧山、舵鼓石及公路沿线一带,1958年曾以此山铁矿炼铁。1.5 植被资源: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7600公顷,其中:核心区1235公顷,缓冲区 1505公顷,实验区 4860公顷。是以森林植被及其生境所形成的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十分重要的保护价值,它地处重庆主城区,离城市中心区的直线距离仅20余公里。为重庆市北大门的天然绿色屏障,是重庆的肺叶,为主城区

7、附近的天然氧吧。 缙云山森林覆盖率高,已达96.6%。保护区内有大面积的常绿阔叶林,有多种具代表性的生态系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是一个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生态综合体物种基因库。缙云山物种多样性丰富,有长江流域保存较好的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和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保存了许多古老的分类上孤立的形态特殊的植物,有植物246科、992属、1966种,其中有国家级保护植物伯乐树、香果树、八角莲等45种,有模式植物缙云四照花、缙云紫金牛等38种。已鉴定的淡水藻类植物105种。调查结果表明,缙云山节肢动物门共有2纲,20目,147科,1264种。其中昆虫纲有17目,

8、119科,1071种,蛛形纲共3目,28科,193种。缙云山现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共4纲,2l目,51科(另有2个亚科),189种。其中两栖纲的1目,3科,8种;爬行纲2目,6科,21种;鸟纲的12目,30科(另有2个亚科),134种;哺乳纲的6目12科,26种。保护区有两栖爬行动物4目16科47种,其中,两栖类22种,爬行类25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小灵猫、秃鹳、红隼等11种。缙云山区系起源古老,物种稀有性程度高,特有性显著。在保护、科研、教学、旅游等综合利用方面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缙云山自然保护区于1979年建立,2001年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立了保护管理机构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9、管理局,下设13个保护站,并设立了派出所。建立保护区以来,特别是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缙云山自然保护区的森林资源、自然资源得到了较好保护,已保持了连续45年无森林火灾。1.6实习地介绍:缙云山从北到南有朝日峰、香炉峰、狮子峰、聚云峰、猿啸峰、莲花峰、宝塔峰、玉尖峰、夕照峰9峰横亘,其中玉尖峰最高,海拔1050米。景区有佛光岩、相思岩、舍身崖、黛湖、白云竹海等众多优美的自然景观。缙云山人文资源十分丰富,有缙云寺、温泉寺、白云观、绍龙观、复兴寺、石华寺等8大古刹和晚唐石照壁、明代石牌坊、宋代石刻等名胜古迹。有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1932年)遗址和狮子峰寨、青龙寨等古寨遗迹;还是具有1500多年

10、历史的佛教胜地,有50年代中共西南局领导夏季办公旧址(贺龙院和小平旧居)等;现新建有白云观、绍龙观等道教文化园区和景点。景区每年举办缙云登山节和“缙云论剑”武林大会。景区古木参天,翠竹成林,环境清幽,景色优美,素有“小峨眉”之称,是观日出、览云海、夏避暑、冬赏雾,饱览自然风光的最佳去处。2、实习过程2.1昆虫捕捉和标本制作: 时间:6月28至30号 地点:月宫山庄外 工具:捕捉网、毒瓶(乙酸乙酯)、报纸、大头针、泡沫板、镊子 内容:2.1.1网捕 适用于善跳会飞的昆虫,网捕一般是看到要捉的昆虫后用捕网采集捕网的使用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当昆虫入网后,使网袋底部往上甩,将网底连同昆虫倒翻上面来。一种

11、是当昆虫入网后,转动网柄,使网口向下翻,将昆虫封闭在网底部。取虫时,先用手握住网袋中部,将虫束在网底,再将毒瓶伸入网内扣取。对蜇人的蜂类和刺人的猎蝽等昆虫,由网中取出时,不要用手碰到它,可将有虫的网底部装入毒瓶中,先熏杀后再取出。对蝶、蛾类昆虫,应隔网用手轻捏其胸部,使其丧失飞翔能力,以免因虫体挣扎,而使翅和附肢遭到损坏。2.1.2振落 适用于在高大树木上的昆虫和一些具有假死性的昆虫。方法:先在树下铺上白布,然后摇动或敲打树枝树叶,利用昆虫的假死的习性,将其振落到白布上进行收集。用这种方法可以采集到鞘翅目、脉翅目和半翅目的许多种类。2.1.3.搜索适用于躲藏在各种隐蔽的地方昆虫方法:树皮下面、

12、朽木中的昆虫用刀剥开树皮或挖开朽木,能采到很多种类的甲虫。砖头、石块下面的可以到处翻动砖石土块2.1.4.毒杀直翅目昆虫:如蝗虫、蚱蜢和蟋蟀等。它们通常栖息在草地上,多数善跳跃,可用扫网。直翅目的昆虫需要较长毒杀时间。膜翅目昆虫:包括各种蜂类和蚂蚁。一般用网捕。中、大型具蛰刺的蜂类捕入昆虫网后,应先隔着网将其弹晕再放入毒瓶中,以免蛰伤。小型的蜂类应单独放在较小的毒瓶中。微小的昆虫,如小蜂类,蚊类、蚜类和跳虫等可直接放入盛有70%酒精的微型指管中保存。鳞翅目昆虫:包括蝶类和蛾类。蝶类采集通常在林间路边和水溪旁,或花草繁茂的地方,可直接用网捕。由于蝶蛾类体表具大量鳞片,应立即处死以免鳞片脱落(注意

13、不要用手触及其翅)。通常采用掐其胸部处死的方法,之后使其两翅竖立,放入三角纸袋中。2.1.5.标本制作:根据虫体大小,选择适当的昆虫针,自蝴蝶胸背中央垂直插入,并留有8mm长度。昆虫针要从前足与后足中间的胸部垂直穿过。将针对准展翅板槽的中间垂直插下,使虫体背面与展翅面板平行。用小号昆虫针或镊子拉住或捏住左右前翅较粗的翅脉向前拉,直拉至前翅的后缘和身体相垂直。蝴蝶的腹部要与胸部成一直线。压上事先折叠过的透明的压翅条,使其前翅后缘与压翅条上的折痕重合。为了使标木呈自然状,可用昆虫针在翅基部翅脉处拨弄整形蝶翅,并把足、触角和触部稍加整理。检查标本制作是否正确,有无差错,若无差错则可以把它放好以晾干或

14、烘干。 2.2蚯蚓的采集与标本制作 时间:6月29号 地点:竹林 工具:铁锹、水桶、烧杯、盆子内容:2.2.1.采集地面上取一个1*1*0.3 m3的样方。分三层挖取蚯蚓。 2.2.2麻醉用清水清晰蚯蚓后,用10%的酒精溶液麻醉,需先加水。再加入酒精,加入时先快后慢。2.2.3.整理在75%的酒精溶液中整理,把蚯蚓一条条理直,并排放好。2.2.4.固着将整理的容器加上盖子固着一小时后,将标本装入容器中。2.3.巴氏液捕虫法 时间:7月29号至30号地点:竹林工具:巴氏液、纸杯、铁锹、镊子、广口瓶内容:2.3.1.巴氏液的配置醋+蔗糖+乙醇+水 其比例为2:1:1:202.3.2.纸杯中倒入约1

15、/3的巴氏液,在地面挖一个约10厘米的坑,将纸杯埋于坑中,杯口高于地面。杯身用土掩埋,并在地面与杯口之间培成一个斜坡。将土压实,并除去杂物。每隔35米放置一个这样的捕捉杯。2.3.3.等待2至3天后,收集纸杯中的昆虫,放入广口瓶中。2.3.4.巴氏液中的动物:蝗虫、蟋蟀、蜗牛、蚂蚁、磷翅目幼虫、食蚜虫、蜘蛛、蚱、蛾子、蝽、步甲(有防御系统,发射出腺体)。2.4涡虫地观察 时间:6月30号 地点:竹林水沟中 工具:烧杯、放大镜内容:2.4.1涡虫的特点涡虫具有趋光性、趋臭性。其运动方式是水底爬行。涡虫头呈三角形,体侧扁,有明显的一对耳突,耳突上有眼点。与其相区别的是蚂蝗:蚂蝗是水中游泳的运动方式,体呈圆柱形,两端都有吸盘。2.4.2草履虫的特点向光性、向臭性。生活在流水缓慢的生活污水中,形成白色絮状的聚集体。用煮沸的稻草水放置冷却,然后加入草履虫的培养液来培养草履虫。 3.感受和建议通过为期三天的野外实习我见到了以前只在课本上见到的各种动物,也认识了一些课本之外的动物。相较书本上清晰的彩色图片,树林、草地、溪水里的动物要更加的生动和真实,要了解它们的形态结构也更加直观,清楚,同时也可以研究它们的生活习性与轨迹。亲身参与的野外实习使我对所学的知识记忆更深刻,理解的也更为透彻。野外实习是很好的学习方式。如果有机会,希望能有多几次这样的机会去野外实习。 此次野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