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设计复习资料名词解释解析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31728158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资料名词解释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资料名词解释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资料名词解释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资料名词解释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资料名词解释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资料名词解释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勘测设计复习资料名词解释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道路勘测设计复习资料(名词解释解析).精品文档. 现代交通运输系统包括铁路、道路、航空、水运和管道运输。 交通运输系统,要符合我国国情:一是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存在长中短途运输;二是东部经济发达,西部资源集中,形成北煤南运,西气东输,南梁北调,以及集中的暑运和春运等;三是出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生活小康水平,余姚大量运费低廉,安全可靠,便捷的运输方式。 道路运输的作用:1便捷的唯一既有直达功能的运输方式。2衔接其他运输方式的纽带作用。3深度光,覆盖面达。4是实现个助攻运输方式高效 快捷转运的重要手段,起主导作用。5是各国发展速度最快和主要的

2、运输方式。 道路的种类:公路、城市道路、林区道路、厂矿道路、乡村道路。 最早的道路驰道,其次是直道。 我国道路存在的问题:一数量少。二是质量差,标准低。 1993年正式发布实施五纵七横规划里程3.5万公里,投资9000多亿元,2004年发布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由7条首都放射线,9条南北纵线,18条东西横向线,简称“7918”网。 道路功能:通过功能和通达功能。 公路按功能分类:干线公路、集散公路、地方公路。按行政区划分国道、县道、省道和乡道。 城市道路分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 道路勘测设计主要的技术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_2

3、006)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道路勘测设计相关的依据: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_2007),道路勘测设计其他的技术依据: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 2287)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J/T 00698)。 鞍式列车适用于大型集装箱运输,可作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有大型集装箱运输的公路的设计依据。其他公路必须保证小客车和载重汽车的安全顺利通行,绞式列车使用于城市道路控制之用。小客车的最小转弯半径6米,载重汽车和鞍式列车的12米。确定路缘石或交通岛的转弯车道半径时,一般以鞍式列车的转弯半径为控制。

4、 设计速度:气候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自身条件限制的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持安全顺利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是决定道路几何形状的基本依据。一级公路为100或80,二级为80 ,三级为40,四级为20,单位千米每小时。 运行速度:中等技术的驾驶员在良好的气候条件、实际道路状况和交通条件下能保持安全行驶的速度。 交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截面的车辆数,单位常用年平均日交通量或小时交通量。设计交通量是指拟建道路到预测年限所能达到的年平均日交通量。 设计小时交通量采用第30个小时的交通量。 通行能力:在一定的道路环境交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道路某个断面上所能通过的最大车辆数,是

5、特定条件下道路所能承受的车辆数的极限值。 基本通行能力:在理想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某一车道或某个断面上,单位时间内所能通过的小客车的最大数量,是计算各种通行能力的基础。课采用车头时距或车头间距求得。 可能通行能力:实际道路和交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道路通过某一点所能通过的最大车辆数。由基本通行能力乘以相应的修正系数所得。 设计通行能力:道路交通运行状态保持在某一设计的服务水平时,单位时间内道路上某一断面可以通过的最大车辆数。 我国将服务水平分为四级:一、交通量小,车流为自由流。二、交通量增加,车流基本处于稳定。三、交通量较大,车流处于接近不稳定状态。四。交通量大,车流处于强制状态。 公路网系统具

6、有的特性:集合性、关联性、目标性、适应性。 道路建筑界限称为净空,由净宽和净高。净宽是指道路在横断面范围内保证安全通行所必须保证的横向宽度,净高是指道路在横断面范围内保证安全通行所必须满足的竖向高度。 道路用地:1、公路路堤两侧排水沟外边缘以外,或路堑坡顶截水沟外缘以外不少于1米的土地,在有条件的地段,告诉公路和一级公路不少于3米,二级公路不少于2米的土地为公路用地范围。2、在风沙雪害等特殊地段,需设置防护林、种植固沙植物、安装防沙或防雪以及设置压护道等设施,应根据需要确定用地范围。3、桥梁隧道立体交叉平面交叉服务设施安全设施管理设施绿化及料场和苗圃等,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用地范围。4、有条件或

7、环境保护要求多种植多行林带的路段,应根据需要确定用地范围。5、改建公路应参考新建公路确定用地范围。 道路建设项目一般包括准备、实施和总结三个程序,具体分为:立项,可行性研究,设计,开工准备,施工,竣工验收,通车运行,后评价。 道路是一条三位空间的带状实体,实体表面的中心线为中线,道路中线的空间位置是路线,路线的水平投影为路线平面。路线设计指路线空间位置和各部分的几何尺寸。 行驶中汽车重心在几何性质的特征:1、轨迹连续,2、轨迹的曲率连续,3、轨迹的曲率变化率连续。 路线平面的形状称为平面线形。 平面线形三要素: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直线特点:距离短,便捷,直达,汽车行驶受力简单,方向明确,驾

8、驶简易,测设方便,经济。缺点:难于地形相适应,产生大填大挖,破坏自然景观,长度使用不当,影响线形的连续性。过长会使驾驶员感到单调,疲倦,急躁。最大长度为20V。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的距离为6V,异向曲线间的直线长度为2V。直线运用原则是宜直则直,宜曲则曲。下列情况可用直线:1、路线不受地形、地物限制的平潭地区或山间的宽阔何故地带:2、城镇及其近郊道路,或以直线为主体进行规划的地区:3、长大桥梁隧道灯构造物路段:4、路线交叉点及其附近:5、双车道公路提供超车的路段。极限最小半径:保证车辆按照设计速度安全行驶所规定的圆曲线半径的最小值。一般最小半径:各级公路按照设计速度行驶的车辆能保证安全、舒

9、适的最小圆曲线半径。一般最小半径是在通常情况下推荐采用的最小半径,一是考虑汽车在这种路上以设计速度或接近设计速度行驶时,旅客感觉舒适:二是、考虑地形比较复杂的情况下不会过多增加工程量。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指不必设置超高的就能满足行驶稳定性的圆曲线最小半径。圆曲线的特点:半径是常数,故测设和设计简单;圆曲线上任意一点都在不断改变方向,比直线更能适应地形变化;汽车在圆曲线上行驶要受离心力作用,对行车安全和舒适性有不利影响;汽车在圆曲线转弯时各轮轨迹不同,比直线行驶占地更多;汽车在圆曲线内侧行驶时视距较差,易引发事故。圆曲线的运用:1、选定圆曲线半径应与地形相适应,以采用超高值为2%4%:2、地形条

10、件设计时,可采用大于或接近圆曲线的一般最小半径:特殊情况时,可采用极限最小半径:3、选用圆曲线半径时,应与设计速度相适应,同相衔接的平、纵线形要素要协调,构成连续、均衡的曲线线形:4、选用圆曲线半径时,最大半径不宜超过10000米。缓和曲线的作用:1、曲率连续变化,便于车辆遵循;2、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旅客感觉舒适;3、超高及加宽逐渐变化,行车更加稳定;4、与圆曲线配合,增加线形美观。直线、曲线和转角表是路线平面设计的重要成果之一,是施工放线和复测的主要依据,集中反映了道路平面设计的成果和依据。纵断面设计图上的两条线:地面线和设计线。汽车行驶阻力:空气阻力,道路阻力和惯性阻力。汽车行驶条件:必

11、须有足够的驱动力来克服各种行驶阻力(必要条件),驱动力小于或等于轮胎与路面之间的附着力(充分条件)。 竖曲线一般采用二次抛物线,竖曲线的设计受很多因素的限制:1、缓和冲击,2、行驶时间不过短,3、满足视距的要求。 爬坡车道是设置在陡坡路段上坡方向右侧的供慢速车行驶的附加车道。可设计爬坡车道的情况:1、上坡路段的设计通行能力小于设计小时交通量,2、经设置怕婆婆车道与改善主线纵坡不设爬坡车道技术经济比较论证,试着爬坡车道的效率费用比、行车安全性较优时,可设置爬坡车道。宽度一般为3.5米。 避险车道指在长陡下坡路段行车外侧增设的供速度失控的车辆驶离正线安全减速的专用车道。由引道、制动车道、服务车道和

12、辅助设施组成。 路线的纵断面设计主要是纵坡设计和竖曲线设计。步骤:1、拉坡钱的准备工作,在纵断面图上点绘出每个中桩的位置、平曲线示意图,写出每个中桩的地面高程,并会出地面线。2、标注控制点位置,寻找经济点。3、试坡,在以标出控制点和经济点的纵断面图上,根据极少数标准、选线意图,结合地面起伏情况,本着控制点为依据,照顾经济点的原则,试定坡线。公路横断面类型:1、单幅双车道,2、双幅多车道,3、单车道。城市道路横断面类型: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四幅路。行车道宽度包括汽车宽度和富余宽度,汽车宽度指重载汽车车厢的总宽度2.5米,富余宽度指对向行车时两车厢之间的安全间隙、汽车轮胎至路面边缘的安全距离。

13、路肩的作用:保护和支撑路面结构:供临时停车之用:作为侧向余宽的一部分,增加驾驶的安全和舒适感:提供道路养护作业、埋设地下管线的场地:对未设人行道的道路可供行人和非机动车使用。为,利于路面横向排水,将路面做成中央高于两侧具有一定的横向坡度的形状,叫路拱。中间带的作用:分隔上下行车流,防止车辆驶入对向车道,减少交通干扰,提高通行能力和行车安全:可作为道路标志及其他交通管理设施的场地,也可作行人过街的安全岛:一定宽度的中间带种植植物或使之防眩网,可防对向车灯炫目,还可以起到美化道路和环境的作用:设置中央分隔带两侧的路缘带,由一定的宽度且颜色醒目,能引导驾驶视线,增加行车侧向余宽,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舒

14、适性。视距类型:停车视距,会车视距,错车视距,超车视距。前三是对向行驶,第四种是同向行驶且最长,前三种中会车视距最长。平面线形设计要点:1、平面线应直截流畅,与地形地物适应,与周围环境协调。2、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续。3、注意与纵断面设计相协调。4、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纵断面线形设计要求:纵坡均衡平顺、起伏和缓、坡长和竖曲线长短适当、平面与纵断面组合设计协调,以及挖填经济、平衡。选线的方法与步骤:1、选线方案选择,2、路线带选择,3、具体定线。影响路线方案选择的主要因素:路线在国防、政治、经济上的意义,国家或地方建设对路线使用任务、性质的要求,改革开放、综合利用等重要方针的体现:路线在铁路

15、、公路、水运、航空等综合交通系统中的作用,与沿线工矿、城镇等规划的关系,以及与沿线农田水利等建设的配合及运用:沿线自然条件的影响:路线主要技术标准和施工条件的影响:沿线旅游景点、历史文物、风景名胜的联系等。平原区路线特点:克服平面障碍。选线要点:1、正确处理道路与农田的关系2、综合考虑路线与城镇的联系3、处理好路线与乔伟的关系。沿河线路线布局:1、河岸选择:1地形地质和水文条件2积雪和冰冻地区的选岸3考虑居民分布、城镇建设、工农业发展,并与其他交通水利设施相配合:2、高度选择:宁低勿高:3、桥位选择。越脊线选线:1、垭口选择2、过岭高程选择3、垭口两侧的路线展线。山脊线选线:垭口选择、侧坡选择和试坡放线。丘陵区选线:平坦地带走直线,较陡横坡带走均匀坡线,起伏地带走直线和匀坡线之间。定线的种类:纸上定线,现场定线,航测定线。现场定线工作步骤:1、分段安排路线2、放坡定导向线3、修正导向线4、穿线交点5、曲线插设6、设计纵断面。交叉口设计的基本要求:一是保证车辆与行人在交叉口能以最短的时间顺利通过,使交叉口的通行能力适应各条道路的行车要求;二是正确设计交叉口立面,保证转弯车辆行车稳定,符合排水要求。平面交叉的类型:加铺转角式、分道转弯式、扩宽路口式、环形交叉式。交叉口立面设计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