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31706957 上传时间:2022-09-2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遵义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贵州省遵义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贵州省遵义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贵州省遵义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贵州省遵义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省遵义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遵义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贵州省遵义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情景默写 (共1题;共9分)1. (9分) (2019高二下杭州期中)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 _,新浴者必振衣,_,受物之汶汶者乎?(楚辞渔父) (2) 潦水尽而寒潭清,_。俨骖騑于上路,_。(王勃滕王阁序) (3)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_,_,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 (4) _,而后人哀之;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5) 耳得之而为声,_;取之无禁,_。(苏轼赤壁赋) 二、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7分)2. (11分) (2016高三上石家庄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范

2、延光,字子瑰,临漳人也。唐明宗为节度使,置延光麾下,而未之奇也。明宗破郓州,梁兵方扼杨刘,其先锋将康延孝阴送款于明宗。明宗求可以通延孝款于庄宗者,延光辄自请行,乃怀延孝蜡丸书,西见庄宗致之,且曰:“今延孝虽有降意,而梁兵扼杨刘者甚盛,未可图也,不如筑垒马家口以通汶阳。”庄宗以为然。垒成,梁遣王彦章急攻新垒。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搒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庄宗入汴,狱吏去其桎梏,拜而出之。庄宗见延光,喜,拜检校工部尚书。明宗时,为宣徽南院使。明宗行幸汴州,至荥阳,朱守殷反,延光曰:“守殷反迹始见,若缓之使得为计,则城坚而难近。故乘人之未备者,莫若急攻,臣请骑兵五百

3、,驰至城下,以神速骇之。”乃以骑兵五百,自暮疾驰至半夜,行二百里,战于城下。迟明,明宗亦驰至,汴兵望见天子乘舆,乃开门,而延光先入,犹巷战,杀伤甚众,守殷死,汴州平。明年,迁枢密使。明宗问延光马数几何,对曰“骑军三万五千。”明宗曰:“吾兵间四十年,在太原时,马数不过七千,今有马三万五千而不能一天下,吾老矣,马多奈何!”延光因曰:“臣尝计,一马之费,可养步卒五人,三万五千匹马,十五万兵之食也。”明宗扶髀叹曰:“肥战马而瘠吾人,此吾所愧也!”是时,王淑妃用事,遂凝兄弟与淑妃有旧,方倚以蒙恩宠,所言无不听,而大臣以妃故,多不敢争,独延光从容沮止之。明宗有疾,不能视朝,京师之人,汹汹异议,有司不能禁。

4、或劝延光以严法制之,延光曰:“制动当以静,宜少待之。”已而明宗疾少间,京师乃定。是时,秦王握兵骄甚,延光惧祸之及也,乃求罢去。明宗再三留之,延光继之以泣,不得已,乃罢之。已而秦王举兵见诛,明宗崩,潞王反,唐室大乱,弘昭、赟皆及祸以死。末帝复诏延光为枢密使,拜宣武军节度使。(选自新五代史,有删节)注:唐明宗:李嗣源,五代十国时期后唐第二位皇帝。梁:又称后梁,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国家,与后唐是死敌。末帝:明宗李嗣源养子,后唐末代皇帝,又称废帝。(1) 下列对文中划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搒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B . 明

5、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搒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C . 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搒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D . 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搒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2)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拜”指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义或职位,比如文中的“拜而出之”中的“拜”。B . “幸”指封建帝王亲临某地或宠爱妃嫔,“明宗行幸汴州”中的“幸”即前一个意思。C . “用事”指统治者执掌政权,“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两词中的“事”均指政事。D .

6、 “崩”在等级森严的古代社会表示天子的死,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范延光具有谋略。朱守殷谋反,范延光建议趁敌人不备猛攻,带先头部队五百人飞驰至城下,以神速震慑对方,取得效果。B . 范延光勇气可嘉。明宗攻打郓州为了将敌将康延孝的降书送给庄宗,范延光主动请缨,前去送信,返回途中被捕入狱。C . 范延光遇事冷静。明宗患病,京师议论纷纷,有人劝延光严厉制裁,延光以静制动,不久,明宗病情好转,京师也安定下来。D . 范延光颇有远见。当时秦王握有兵权,非常骄纵,延光害怕祸患波及自己,力请辞官,后来果然唐室大乱,延光免受祸患。(4

7、) 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守殷反迹始见,若缓之使得为计,则城坚而难近。明宗扶髀叹曰:“肥战马而瘠吾人,此吾所愧也!”3. (16分) (2019高一上深圳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甲】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

8、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节选自苏轼赤壁赋)【乙】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

9、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节选自苏轼后赤壁赋)(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而卒莫消长也卒:到底B . 洗盏更酌更:重新C . 履巉岩,披蒙茸披:拨开D . 掠予舟而西也西:向西(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予乃摄衣而上B . 不知东方之既白攀栖

10、鹘之危巢C .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凛乎其不可留也D . 于是携酒与鱼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3)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客亦知夫水与月乎”一句在结构上承上启下,紧扣“水”与“月”,以答客的方式,展开了富有哲理的议论。B . 甲文中苏轼认为,无论宇宙还是人生,变与不变都是相对的,皆有短暂与永恒的两面,人对天地万物不必“羡其无穷”。C . 乙文中“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动态美,与甲文中“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静态美,展现了赤壁景物的多姿多态。D . 乙文道士化鹤的故事与“羽化而登仙”的道教思想有关,作者借此寄寓对超凡脱俗、自由自在境界的向往。(4) 把文中画横线

11、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三、 诗歌鉴赏 (共1题;共5分)4. (5分) (2018高一上白城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雨夜眠白居易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1) 对此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首联,诗人用气候环境给予人的“凉冷”感觉来形容深秋之夜,给整首诗抹上了深秋的基调。B . 颈联以烘瓶里的燃料经夜已化为灰烬,照应了“睡美”。C . 尾联中的“寒”字交代了老翁“未起”的原因,说明老翁怕冷,又身患重疾,难以起

12、床。D . “霜叶满阶红”与“层林尽染,万类霜天竞自由”有异曲同工之妙。E . 本诗语言自然、质朴,刻画形象逼真,富有生活气息。(2) 诗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老翁形象?是如何刻画的?请简要分析。 四、 其他 (共1题;共1分)5. (1分) 根据笔画的形状,可以给汉字分出几十种笔画来,其中最基本、较常见的有5种,即_。五、 名著阅读 (共1题;共5分)6. (5分) (2019高二上高邮期中) 老人与海的开头和结尾,老人都梦见过狮子,请分别简述这两次梦到狮子的情节,并指出其象征意义。 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8分)7. (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七个铜板匈牙利莫里兹穷人也可以

13、笑,这本来是神明注定的。茅屋里不但可以听到呜咽和嚎哭,也可以听到由衷的笑声。甚至可以说,穷人在想哭的时候也是常常笑的。我很熟悉那个世界。我父亲所属的苏斯家族的那一代经历过最悲惨的贫困。那时,我父亲在一家机器厂打零工。他不夸耀那个时代,别人也不。可是那时候的情景是真实的。在我今后的生活中,我再也不会像在童年的短短的岁月中笑得那样厉害了,这也是真实的。没有了我那笑得那么甜蜜、终于笑得流眼泪、笑到咳嗽得几乎透不过气来的、红脸盘的、快活的母亲,我怎么会笑呢。有一次,我俩花了整整一个下午来找七个铜板,就是她,也从来不曾像那一次笑得那么厉害。我们找寻那七个铜板,而且终于找到了。三个在缝衣机的抽屉里,一个在

14、衣橱里,另外几个却是费了更大的劲才找出来的。头三个铜板是我母亲一个人找到的。她希望在缝衣机抽屉里再找到几个,因为她时常给人家做点针线活,赚来的钱总是放在那里面。我看着我母亲在抽屉里边搜寻,线、顶针、剪子、扣子、碎布条等等中间摸索,又突然大惊小怪地叫了起来:“它们都躲起来啦!”她蹲在地板上,把抽屉放下来,像是怕它们会飞掉。她又像人家用帽子扑蝴蝶似的突然把抽屉翻了个身。看她那个样子,叫你不能不笑。“它们就在这儿啦,在里头啦。”她咯咯地笑着说,不慌不忙地把抽屉搬起来,“假如只剩一个的话,那就应该在这儿。”我蹲在地板上,注视着有没有晶亮的小铜板悄悄地爬出来。可是,那儿没有一样东西蠕动。事实上,我们也并

15、不真的相信里面会有什么东西。我们彼此望望,觉得这种儿戏可笑。我碰了碰那个翻了身的抽屉。“嘘!”我母亲警告我,“当心,会逃走的啊。你不晓得铜板是个多么灵活的动物,它会很快地跑掉,它差不多是滚着跑的。它滚得可快哪”我们笑得前仰后合。我们从经验中知道一个铜板多么容易滚走。不过,我的心里倒动了一个念头。“亲爱的妈妈,我知道一个地方有一个铜板。”“在哪儿,我的孩子?我们快把它找出来吧,别让它像雪一般融掉。”“玻璃橱里,在那个抽屉里。”“哦,你这倒霉孩子,亏了你早先没有说出来!不然,这时一定不在那里了。”我们站起来,走到早已没有玻璃的玻璃橱前,还好,我们在它的抽屉里找到了那个铜板,我知道它一定是在那。这三天来,我一直准备把它偷走,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