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课堂的结束方式有效性的思考与探索结题报告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31695784 上传时间:2023-08-2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的结束方式有效性的思考与探索结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的结束方式有效性的思考与探索结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的结束方式有效性的思考与探索结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的结束方式有效性的思考与探索结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的结束方式有效性的思考与探索结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的结束方式有效性的思考与探索结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小学数学课堂的结束方式有效性的思考与探索结题报告(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小学数学课堂的结束方式有效性的思考与探索 结题报告【内容摘要】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对课堂收尾重视不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认知积极性呈现一个波形状。临近下课,学生的注意力进入分散期,其兴奋中心开始疲劳并转向课外,这就要求教师及时变换课堂活动方式,精心设计课堂结束语,激活学生新的兴奋点。本课题基于这样的理念基础,使课题研究努力做到有生、有力、有理、有节。【关键词】结束方式 有效性 实验认证一、 课题的提出人们常把一篇好文章称作“凤头、熊腰、豹尾”,一堂数学课也应如此。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而精彩的结尾往往又是画龙点睛之笔,通常能收到出乎意料的教学效果。一节课快结束时,学生

2、的注意力往往比较分散,而好的结尾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使知识系统化,引起学生识记的积极性而且通过创设悬念,可以调动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对整堂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然而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的导入方式往往得到多数老师的重视,因为成功的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为顺利展开教学打下基础;课堂的主体环节也能得到应有的关注,它对于学生良好情感、端正态度、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能力的培养,知识目标的达成等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但绝大部分教师对收尾却重视不够,或者说没有真正研究它的意义所在。小学数学课堂结束方式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问题一:“脚踩西瓜皮,上到哪算哪”。笔者经常听学校同事的家常课,发现

3、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对导入、新知教学、课堂练习非常注重,形式安排丰富,也许课堂中应该重视的内容太多,轮到课堂总结的时候,往往已是下课的铃声即将敲响或已经敲响了,只好草草收兵,不了了之。课后与一些数学老师交谈课堂结束的安排时,虽然有一小部分老师说:每堂课上完总要小结的;但不少老师说:有时间小结一下,没有时间就算了。这样的调查的结果其实不让人意外,这种对课堂结尾草草了事的现象其实早已存在。问题二:结尾语言约定俗成,过于程式化。一些教师的结尾语言过于程式化,总是老一套:“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有没有什么问题?没有我们就做作业。这样的课堂结尾涛声依旧。不分课型,不扣目标,不问学情,

4、完全用一种模式来收结,使得课堂收尾形式呆板。问题三:课堂结尾流于形式”, 草率行事。即是完全由教师在表演,或是由几名所谓的优秀学生在作秀,没有面向全体,没有真正体现学生主体,成了简单总结知识点的过场戏。这样的课堂结尾反映了教师只重该环节的形式而忽视其实效性。基于对以上现象的认识和思考。我们确定了这个研究课题关于小学数学课堂结束方式有效性的思考与探索,并成立了课题小组。二、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一) 课题研究的目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认知积极性呈现一个波形状。临近下课,学生的注意力进入分散期,其兴奋中心开始疲劳并转向课外,这就要求教师及时变换课堂活动方式,精心设计课堂结束语,激活学生新的兴奋

5、点。教师在结课时不能草草收场,不能书到临尾渐渐松,而是课了事未休,课终情更浓,课完兴未辍。通过课题的研究,课题成果的推广,使小学数学课堂收尾具有4个“有”:1、“有生”,“有生”最重要,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因学生而存在,无论哪个环节都必须看到学生参与的影子,而且是主动参与,切不可因为时间关系教师越俎代庖,2、“有力”指课堂结尾要有力,不能疲软,不能应付,不能散乱,不能花哨。虎头豹尾就是讲求开课大气雄浑,结课铿锵有力,首尾呼应,相得益彰。3、“有理”即结课要科学,避免随意性,东拉西扯、偏离主题、偏离内容、偏离学生实际的做法都是不科学的结课。4、“有节”指结课要注意时间,要自然,教师要做到心中有丘壑

6、,合理规划,适度调控,科学引导,让最后的几分钟成为课堂的小高潮、小回忆、小风暴。(二) 课题研究的意义课堂教学的结尾和导入一样重要,因为结尾往往标志着一个新的开始,优秀的教学结尾是巩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衔接新旧知识、贯通前后内容的重要纽带;是从课内到课外、由知识向能力过渡的桥梁;是启迪思考和开发智力的良机。虽然已有教师对结课方式作了一定的研究,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课堂的结束方式又暴露出一系列的新的问题。我市尚未有过此类问题的系统研究,所以如果能探索出比较新颖有效的结课方式具有很大的意义与价值。三、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这里主要讲三个方面的内容:小学数学课堂结尾的有效形式、发现

7、的问题和遇到的困惑、课堂结尾有效性进一步实验论证。(一)、小学数学课堂结尾的有效形式1、及时归纳,切勿“随波逐流”每当课堂临近结尾时,学生的学习兴趣锐减,注意指向分散,对教师传递的信息呈抵抗态度,课堂上也会出现“骚动不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下课前的痉挛”。倘若让学生自行处理结尾的时间,那么不仅没有效果,还会使之前上课的内容效果锐减。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课堂及时回忆要比六小时以后回忆的效率高出四倍。所以笔者试图探索出好的归纳总结式的课堂结束方式,以此来复习、梳理本堂课所学的内容。(1)意境式回忆。指探索如何采用一种比较有意境的形式让学生思维主动跟着教师回忆本堂课所学的内容,以达到复习巩固的作

8、用。比如:教师在教学圆的认识这节课中采用了如下的结课方式:师:看来,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联系,我们还能获得更多有用的信息。现在让我们重新回到现实生活中来,平静的水面丢进了石子,荡起的波纹为什么是一个个圆形?现在,你能从数学的角度简单解释这一现象了吗?生:我觉得石子掷下去的地方就是圆的圆心。生:石子的力量向周围平均用力,就形成了一个个圆。生:这里似乎包含着半径处处相等的道理呢。师:瞧,简单的自然现象中,有时也蕴含着丰富的数学规律呢!至于其他一些现象中又为何出现圆,当中的原因,就留待同学们课后进一步去调查研究了。师:其实,又何止是大自然对圆情有独钟呢。在我们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圆都扮演着重要的

9、角色,并成为美的使者和化身。让我们一起欣赏(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师:感觉怎么样?生:我觉得圆真是太美了!生:我无法想象生活中如果没有了圆,将会是什么样子!生:生活因为有了圆而变得格外多姿多彩!师:而这,不正是圆的美丽所在吗?西方数学、哲学史上历来有这么一种说法:“上帝是按照数学原则创造这个世界的。”至于古老的东方,圆在我们身上遗留下的痕迹又何尝不是深刻而久远的呢!有人说,中国人特别重视中秋、除夕佳节;有人说,中国人在表达美好祝愿时喜欢用上的词汇常常有“圆满”、“美满”而所有这些,都和我们所认识的圆有着密切的关联!让我们从现在起,从今天起,真正走进历史,走进文化,走进民俗,走进圆的美妙世界吧!在

10、上述案例中,老师借助“解释自然中的圆”和“欣赏人文中的圆”等活动,帮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学习中层层铺染、不断推进,引导学生去思考、去遐想,留下无限美好的回味,努力使圆所具有的文化特性浸润于学生的心间。这样的结课方式让学生在学习圆的知识,达成知识技能目标的同时感受到数学的神奇和瑰丽,在诗情画意的情境中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达成情感和价值观目标。(2)游戏式总结。指探索出一种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来整理,输出本堂课所学语言,以达到复习、巩固的作用。小学生都喜欢做游戏,在课的结束可以把这个特点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约数和倍数”时,当下课铃快响的十几秒钟内,老

11、师从容地面对学生,黑板上写了个“2”,请学号是2的倍数的学生先离开,再写3和5让学号是3和5的倍数的学生离开,最后老师再问:“我出哪个数,大家都可以走呢?”学生略加思考,异口同声地说“1”,余下的学生也在铃声中欢天喜地地离开教室。又如在教学奇数和偶数这课时,老师让一位助手两手共握15枚硬币,然后让他把左手硬币数乘以2,右手硬币数乘以3,再把所得结果之和是奇是偶告诉老师,老师立即说出哪只手硬币数是偶数。更换助手,再做几次。最后请同学们思考:老师为什么能够准确地猜出来呢?(3)答疑式检查。即研究如何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没有掌握的内容,或不理解的知识点,教师或学生进行答疑。尽量让每个学生学有所获。2

12、、鼓励思考,切勿“满堂满灌”浙江省小学数学教学规范建议中课堂教学的第18条指出“每堂数学课的最后应留出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整理、巩固与反思,尤其应注意听、说作业的当堂指导和反馈。所以尽量不要把一堂课上得满满的,要给学生留有一定思考和反馈时间。(1)沉思式整理。可以试着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的思考,“这节课学了什么?这节课学的我都会了吗?这节课学的内容我还有哪些不会的?”等等。让学生学会自己静下心里自省,从而知道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效果。(2)练习式反馈。有时候也需要学生在课堂上静下心来做一做与本节课相关的作业,尤其是高年级的同学,对听、说作业要做当场的指导,否则学生课后完成作业会事倍功半。(3

13、)反思式总结。反思结尾就是在课堂结尾时,让学生反思上课的全过程,使学生通过自我反馈,发现薄弱的环节,找出差距,分析原因,以便于今后改正提高。如在一节计算课结尾时,学生通过自我反思,总结出计算错误的三种原因:运算法则不熟练;看错符号、数据;在商的中间忘记了写“0”。据此,老师提出了期望,鼓励学生识误辨正,取得更大的进步。3、留有余味,切勿“戛然而止”叶圣陶说:“结尾是文章完了的地方,但结尾最忌的却是真的完了。”恰恰相反,一堂数学课上,要给学生或是听课教师留有余味,留有欲望。(1)悬念式激趣。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前,给学生设下悬念,则能勾起学生强烈的破疑愿望,激起他们寻根究底的适当的悬念是一种很

14、好的兴奋剂。所以教师要研究如何通过课堂结尾这几分钟时间,给学生设下悬念,设法在学生心理上留点“余味”,为后继课涂上一点“神秘色彩”,激励他们进一步探索和解决问题。如在学完圆柱体侧面积计算后,老师让学生思考:把圆柱体侧面斜着剪开,它的展开图会是什么图形?面积怎样计算?这与今天所学的圆柱体侧面是一个长方形有无矛盾?为什么?这样,既可激发学习兴趣,又可使所学知识向深处延伸。(2)迁移式延伸。有些课讲完后,不应是学生学习的结束,教师应把课尾作为学生掌握了新知识后的新的学习起点,或作为联系课内外的纽带,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扩展,开辟“第二课堂”。在进行小学数学小数除以整数的教学时,除了要做好对于这个知识

15、点的总结概括,还要提出一些新的问题,例如:36.3612,这是一个小数除以整数的题目,但是如果把 12 缩小 100 倍,题目就变成了 36.36 0.12,就变为了一个小数除以小数的题目,那么商又会怎样变化呢?这种方式的留尾不仅是对课堂上所教授的知识点的总结和复习,也提出了新的概念,为下阶段的教学做了一个铺垫,促使学生去探究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主动的学习并构建新的知识体系。4、发散空间,切勿“一刀齐切”浙江省小学数学教学规范建议中课堂教学的第18条还指出要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对有潜能的学生进行适当的拓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1)分层式评

16、价。 每个学生的能力是不一样的,他们所能完成的学习任务也是不一样的。在课堂结尾的时间里可以尝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本节课的表现,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评价,尽量是把同一层次的学生进行比较,鼓励为主,让后进生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2)对应式拓展。新课程指出,教师不但要教教材,更要用教材教,因此,我们不能满足于教材知识,更要发现教材横向联系与纵向发展,将教学内容引伸,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认知与能力发展。由于学生的潜能不同,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利用课堂结尾的这点时间,给他们提供课外学习的途径。来补充自己的课外数学知识。5、放松情绪,切勿“施加压力”当一堂课快结束时,学生或久坐显得精力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