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新能源研究培训中心桩基施工组织设计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31648957 上传时间:2024-01-01 格式:DOC 页数:128 大小:2.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新能源研究培训中心桩基施工组织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28页
江苏省新能源研究培训中心桩基施工组织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28页
江苏省新能源研究培训中心桩基施工组织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28页
江苏省新能源研究培训中心桩基施工组织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28页
江苏省新能源研究培训中心桩基施工组织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新能源研究培训中心桩基施工组织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新能源研究培训中心桩基施工组织设计(1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第1章施工组织总体设想、方案针对性及施工标段划分8第1节工程概况8第2节编制依据和范围121.编制依据122.编制范围12第3节施工组织总体设想131.施工组织原则132.项目管理目标132.1安全文明生产管理目标132.2质量目标目标132.3工期规划目标132.4消防规划目标132.5环境保护规划目标133.施工准备工作143.1施工现场准备143.2技术准备143.3物资准备143.4劳动组织准备15第4节施工组织方案针对性要求151.施工管理规划151.1施工管理措施151.2施工管理要求152.施工管理措施162.1强化总包管理力度162.2施工生产管理162.3进度计划管理1

2、62.4劳动力管理172.5质量管理172.6材料供应管理192.7安全管理192.8技术管理192.9考核制度193.施工流程203.1总体原则203.2施工总流程20第5节施工标段划分及施工顺序安排211.施工标段划分212.施工工序安排21第2章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和临时设施、临时道路布置22第1节施工平面管理221.施工总平面统一管理222.施工总平面管理计划223.施工总平面布置及场地利用224.临时用水、临时用电管理23第2节施工现场平面布置241.围墙、大门设置242.办公、生活设施布置243.施工现场用电布置243.1电源的布置及选择243.2临时用电系统253.3临时用电保护措施

3、254.施工临时供水排水系统布置254.1施工临时供水方案254.2施工临时排水方案265.临时设施布置与计划265.1临时设施布置265.2临时设施计划26第3节施工道路及场地布置26第3章施工进度计划和各阶段进度保证措施28第1节施工进度计划281.计划编制形式282.进度计划控制总体主导思路303.进度计划控制原则304.施工各阶段进度计划305.工程进度计划网络图30第2节进度计划落实的保证措施311.组织管理措施312.技术组织措施312.1技术措施312.2按网络计划进行总进度计划控制322.3集中力量、抓关键工序322.4合理安排追赶滞后计划322.5交叉施工原则及保证措施333

4、.经济激励措施333.1多劳多得原则333.2工期奖罚措施334.各施工阶段进度保证措施344.1基坑结构施工阶段进度控制保证措施344.2工程桩阶段进度控制保证措施354.2.1.确保工期的组织及经济措施354.2.2.保证工期的技术措施354.2.3.重视设计变更364.2.4.保证资源配置364.2.5.技术措施364.2.6.工期出现偏差的纠偏措施364.3砼冠梁、支撑及挂网喷浆阶段进度控制保证措施37第4章各分部分项目工程施工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39第1节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391.工程概况392.施工方案选定392.1成孔方式选择392.2钻孔设备选型392.3施工工艺流

5、程393.施工准备413.1现场交接准备413.2施工人员准备413.3施工技术准备413.4施工机械准备423.5物资材料准备423.6施工道路423.7现场临设准备423.8施工用水、电准备434.主要施工方法434.1场地平整434.2清障工作的要求434.3施工测量434.3.1.施工测量工作内容434.3.2.施工测量仪器设备444.3.3.施工测量人员安排444.3.4.施工测量方法444.3.5.高程控制测量444.3.6.桩的平面控制测量454.4泥渣存放区、泥浆池的设置及泥浆配置454.4.1.泥渣存放区和泥浆池的设置454.4.2.泥浆制备464.5钢筋笼的制作474.5.

6、1.钢筋骨架绑扎顺序474.5.2.主筋接长474.5.3.钢筋笼保护层474.5.4.钢筋笼的堆放474.6护筒制作及埋设474.6.1.护筒制作474.6.2.埋设护筒474.7钻机就位484.8钻机成孔484.8.1.成孔方法484.8.2.成孔质量和沉渣检查方法494.9清孔504.9.1.两次清孔504.9.2.清孔标准514.10钢筋笼吊放514.11混凝土的灌注514.11.1.导管法灌注砼的基本原理524.11.2.导管灌注的主要机具524.11.3.导管524.11.4.漏斗和储料斗524.11.5.隔水塞、滑阀和盖底534.11.6.水下混凝土灌注534.11.7.施工注意

7、事项545.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应用555.1采用静态泥浆护壁、旋挖钻孔工艺565.2采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检测方法565.3泥浆配置选料565.4二次清孔采用气举反循环法566.质量保证措施57第2节砼冠梁及拉梁施工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601.工程概况602.施工工艺流程603.施工技术措施614.质量保证措施62第3节坡面土钉及挂网喷浆施工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671.注浆土钉671.1工艺流程671.2主要技术参数671.3施工方法672.土钉支护、坡面挂网喷浆683.质量保证措施69第4节桩间土防护691.设计要求692.工艺流程693.桩间挂网喷浆施工方法694.桩间喷射砼防护施工705

8、.质量保证措施70第5章安全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71第1节安全生产措施711.安全生产管理目标712.安全生产管理体系713.安全检查制度723.1开工准备阶段安全生产规定723.2施工阶段安全生产规定724.安全教育制度735.安全技术交底制度746.安全生产管理措施747.安全用电及防火措施747.1安全用电组织措施747.2安全用电技术措施757.3电气防火组织措施777.4电气防火技术措施788.防台风、防雨、防雷措施789.安全标志和安全防护7810.夜间施工7911.消防79第2节文明施工措施801.人员管理802.场容管理813.环境卫生管理82第3节环境保护措施821.现场环

9、境管理体系及制度821.1环保工作内容821.2环境保护管理依据831.3组织体系831.4管理制度832.环境保护具体措施832.1施工现场减少扰民和降低噪音、保证正常秩序的措施和办法832.2夜间施工852.3材料堆放、机具停放的统一管理852.4加强污、废水管理852.5加强扬尘控制、防止大气污染措施862.6加强废弃物管理872.7限制光污染措施882.8材料设备的管理882.9环保节能材料设备的选择892.10其它89第6章项目管理班子的人员配备、素质及管理经验90第1节施工项目部管理网络图90第2节项目组织机构和职能90第3节管理人员岗位及职责91第4节项目管理班子的人员配备、素质

10、及管理经验93第7章劳动力、机械设备和材料投入计划95第1节劳动力投入计划951.劳动力组织方案952.劳动力投入计划953.劳动力保证措施96第2节机械设备投入计划981.施工机械(具)进场计划982.主要计量器具及仪表投入计划98第3节主要材料投入计划991.主要材料用量计划992.工程材料管理100第8章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101第1节关键施工技术、工艺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1011.钻孔灌注桩常见质量事故分析及处理方案1012.商品混凝土质量通病及处理方案1052.1坍落度不稳定1052.2混凝土混合物离析1052.3坍落度经时损失过大1062.4泵送性

11、差1062.5施工现场混凝土试块强度不合格1073.砼拉梁施工质量通病及处理方案1083.1混凝土表面麻面1083.2混凝土实体缺棱掉角1083.3露筋1093.4混凝土外加剂使用不当1093.5混凝土塑性裂缝1103.6双眼皮、云彩1113.7砂溜(砂线)1113.8模板施工缺陷1113.9砼构筑物表面蜂窝112第2节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1131.工程施工协调管理1131.1与业主方的工作协调1131.2与监理工程师的工作协调1141.3与设计单位的工作协调1141.4与其它单位的施工配合1141.5协调方式1152.工程施工安全应急管理1152.1本工程现场危险源识别1152.2

12、应急管理网络1172.3应急组织1172.4应急准备和响应1173.季节性施工、已有设施、管线的加固、保护等情况的施工措施1183.1雨季前的施工准备1183.2砼施工措施1193.3电机设备和大临1193.4雨季施工防火要求1194.已有设施、管线的加固、保护等特殊情况下的施工措施1204.1已有设施、管线保护措施1204.1.1.施工准备阶段采取的措施1204.1.2.施工过程中采取的措施1214.1.3.已有设施发生变形时的措施1224.1.4.地下管线发生事故时的措施1234.2已有设施、管线加固措施1234.2.1.已有设施的加固措施1234.2.2.已有管线的加固措施126第1章 施工组织总体设想、方案针对性及施工标段划分第1节 工程概况由江苏省电力公司建设的江苏省新能源研究培训中心桩基及基坑支护工程,建筑面积约64782m2。基坑深度约10m,基坑支护工程的西侧采用双排1000钻孔灌注桩进行支护,前排支护桩水平距离为1.2米砼采用C30水下,后排支护桩水平距离为2.4米,排距为3.5米;南侧采用悬臂1000钻孔灌注桩进行支护,支护桩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