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闻两则(导学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31643277 上传时间:2023-09-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新闻两则(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1新闻两则(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1新闻两则(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1新闻两则(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1新闻两则(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新闻两则(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新闻两则(导学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工作者 名师测控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新闻两则教学内容:新闻两则教学课时:2课时知识与能力掌握新闻常识。了解解放战争概况。过程与方法能写作简单的新闻。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解放战争中我军的英勇气势。教学重点 掌握新闻知识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教学法 引导、自主、合作、探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2、 掌握新闻常识,感受解放战争中我军的英勇气势,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预习导学1 导入新课以介绍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的背境导入。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

2、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军。百万雄师展开了浩浩荡荡的渡江行动。这篇消息就展示了震惊中外的渡江战役概貌。2作者链接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二十八画生(“二十八画”即“毛泽东”这三个字的繁写体总共的笔画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卓越的领导者,政治家、军事家。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作为中华民族的领袖,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毛泽东被视为是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3、;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个人物。31)课前热身:a、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溃退( ) 要塞( ) 阻遏( ) 锐不可当( )b、解释下列词语业已: 锐不可当:2)介绍本课内容梗概。教师播放录音带,学生听并概括内容。合作探究展示一、合作探究,互动学习。互动1:阅读新闻要把握哪些要素?明确阅读新闻要的“三五六”(即三个特点,结构的五个部分,记叙的六个要素)。互动2:朗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全班交流。互动3:再读课文,划分结构层次并概括主要内容。互动4:导语前面的电头起什么作用?互动5: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总领了全文?互动6:主体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的?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来

4、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进攻作战的,为什么先说东路军,再说路军?互动7:文中写西路军所遇到的敌情时说“和中所遇敌情一样”,请你用课文中的话说说中路军所遇的敌情。互动8:作者对西路军的渡江情况作了哪两面方面的评论?详略是如何安排的,两方面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互动9: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请找出文中的词加以说明。教师指导:阅读新闻,要注意他的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阅读新闻,还要注意他的结构的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实的事实表现了主题,是

5、对导语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暗含在主体中。明确:时间:1949年4月20日1949年4月22日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原因:解放全中国经过:三路大军渡江情况结果:顺利渡过长江这篇消息的语言准确简洁,气势磅礴,实在是大手笔。导语写得简练、明快、不足五十字,就交代了渡江大军的数量,渡江战线的长度,渡江作战的地点以及渡江作战的结果 ;像开头的“冲破”“横渡”等词形象地表现出我军锐不可当气势。写中路军“突破”非常准确,因为中路军是首先渡江,在敌人千里防线上打开的是一个缺口。写东路军所遇敌军抵抗为“较为顽强”是贴切的。如

6、果去掉“较为”,则显得过高估计敌人,与只经一天激战把敌军击溃的事实也不相符合。二、达标反馈。讨论课后练习三。三、小结延伸。毛泽东不愧为一位杰出的领袖,他能运筹帷幄,绝胜千里,写的文章也同样是气势不凡。“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霰王。天若有情天变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诗中描绘了一幅我军在炮火纷飞下横渡长江,冲破敌阵,锐不可当的动人画面。诗人豪壮的情怀真是前无古人,独步当代。 四、布置作业。 1、翻阅报纸两则,试着区分出新闻的五部分。2、完成练习。第二课时课时目标学习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合作探究展示一、新闻复习,激趣引读。电视,以其五彩

7、缤纷的视频、极富渲染力的音响、精彩的制作、丰富的内容吸引着我们,而新闻,又是电视节目中的重头戏,今天,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新闻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这则新闻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二、写作背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第一年歼灭国民党军大约112万人。1947年6月底,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民党军;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大约15

8、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则新闻发于1948年11月5日,电文说:“杜聿明则刚从徐州飞到东北,一战惨败,又逃到了葫芦岛”,即指蒋军在辽沈战役中的失败。淮海战役是1948年11月6日发起的。辽沈战役已胜利结束,这则新闻发电之日正是淮海战役的前夜。三、朗读积累,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朗读课文,概述各部分主要内容。四、比较阅读,理解提升。1、找出相同点。 分别阅读两则新闻,将两者相同的地方找出来。 教师引导: 文体相同:都属于新闻(借此可以介绍有关新闻的文体知识)。作者相同:两则新闻

9、的作者都是毛泽东。目的相同:鼓舞士气,指明方向,争取进一步的胜利。主旨相同: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大背景相同:都处于解放战争的战略进攻阶段。 2、找出“不同点”教师引导:具体时间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写于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的前一天;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写于1948年11月5日,辽沈战役结束,淮海战役前夜。具体写法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巧用对比,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与敌军的节节败退形成对比;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妙用暗示,关于历史上南阳所发生的重要战事的介绍,点明南阳位置之重要,暗示出南阳解放的重大意义及蒋介石的暗淡前途。构思特点不同:人

10、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总括千里战线,分步叙写,多而不杂;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勾联历史与现在,纵横挥写,引而有度。语言风格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大气磅礴,如“百万”“均是”“占领”“控制”“切断”等;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广博儒雅,语言含蓄,如“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王凌云如不再逃,康泽的命运是在等着他的”。五、新闻朗读,语言品味。1、新闻朗读: 看谁读得好活动过程:主持人一名,评委35名,(其它同学可模拟电台播音员,按新闻播音的要求,开展朗读比赛。)既很激动又很庄重地来朗读全文,2、语言品味: 学生进一步品读课文,体会新闻的语言特点,提高阅读能力。语言的准确、概

11、括。(所谓准确,就是要准确反映事实。)语言鲜明、富有感情色彩。六、合作探究,互动释疑。1、合作探究: 新闻的要素也是记叙的要素,阅读这则新闻后,你以为新闻具有怎样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讨论后明确: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2、互动释疑: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与小组、班级同学共同探究解疑。七、总结存储,课外延伸。1、总结存储: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

12、的胜利。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验、感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2、课外延伸: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种新的体裁新闻,请联系本课的学习谈谈你对新闻的认识。(200字左右)就现代战争的话题谈谈你的认识,并整理在练习本上。板书设计: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时间 渡江区域 兵力渡江兵力敌军情况中路军 20日夜21日夜 安庆芜湖 30万30万纷纷溃退 毫无斗志西路军21日17时-22日22时九江安庆 3

13、5万2/3与中路军一样东路军21日17时-22日22时南京江阴 15万大多较为顽强 但一举击溃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点:南阳 人物:中原我军 原因:我军胜利的攻势下 经过:我军击败蒋军,建立了七个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 结果:敌人节节败退,我军几乎解放全河南 分层:1、导语历史上的南阳 2、回顾一年多的战况的变化 3、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放军的伟大胜利 4、预言王凌云的黑暗前途教学反思新闻两则,发生的事件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为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设计采用多媒体展示当时的战争场面,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落实新闻内容的概括,以及六要素和新闻结构的明确,尤其是

14、导语的解析,以及新闻的语言品味,体会新闻的三大特点。反馈检测: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遗憾(hn) 舆论(y) 胸脯(p) B泄气(xi) 溃退(ku) 覆灭(f) C、歼灭(jin) 区域(y) 阻塞(si) D封锁(su)大厦(sh) 纤维(xin)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英勇善战 兴高彩烈 放纵奔流 B负隅顽抗 息了灯火 语速缓慢 C、横渡长江 当人不让 隐隐约约 D不堪一击 料敌如神 锐不可当 3、选出表达方式不同类的一项。( ) A、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B、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C、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D、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 二、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