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精编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31625677 上传时间:2022-08-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精编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精编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精编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精编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精编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精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精编(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精编班级:_ 姓名:_1. 课内阅读。清明_,_。_?_。1把古诗补充完整。2这首诗是_代著名诗人_写的,清明是我国传统节日,这一天有_、_等习俗。3诗句中_写出了清明的天气特点,_写出了行人的神态特点。4“借问酒家何处有”中“借问”的意思是_。5下面加点词和古诗中“欲”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求知欲B.随心所欲C.摇摇欲坠6行人问牧童什么?牧童回答了吗?_2. 课外阅读。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1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_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_3对于诗的后两句,有人认为是表达诗人对江南景物的神往,有人认为是借古讽今。你赞同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_4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此诗好在“千里”,另一种认为“千里”改作“十里”更切实际。你赞成哪一说?为什么?请结合诗的主旨作简要分析。_5为了突出江南春色,诗人选取了哪些具有江南特色的风光景物?_6诗人笔下的江南春景,鲜明,生动,形象,请问:这种效果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产生的?_3.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1)下列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芦芽:芦苇的嫩芽B.蒌蒿:一种高大的树木C.欲上:想逆江

3、而上D.河豚:一种肥而味美的鱼,有毒(2)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描写的是时节的景物。(3)请你展开想象,描绘“竹外桃花三两枝”所展现的美景。(4)下列对诗句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作者为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所写的题画诗。B.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然后,由江中写到江岸。C.诗的前两句咏画面的景物,后两句是由画面景物引起的联想。D.这首诗的高妙之处在于作者用想象和联想点活了画面,使画中的景物变得生机勃发,情趣盎然。4. 古诗赏析。送元二使安西(唐)王 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1)诗题的意思是_(2)用自己的话写出后两行诗的意思。(3)与“劝

4、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立意相反的诗句是(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B.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C.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4) 诗人在送别元二劝酒时,一定还有很多话要说,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他们可能说些什么。5. 阅读理解。三衢道中梅子黄时日日晴,。,添得黄鹂四五声。1把古诗补充完整。2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3从这首诗中的“_”可以看出诗人描写的季节是_,从“_”可以看出天气十分晴朗。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山行途中_的心情。6.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饱满的谷粒里。听听,秋的声音,从远方匆匆地来,向远

5、方匆匆地去。听听,我们去听秋的声音。(1)对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的声音来去匆忙,非常短暂。B.不知道秋的声音从哪里来,到哪里去。C.我们要珍惜美好的秋天。(2)片段中哪一句歌颂了劳动人民的辛苦?用横线画出来。(3)片段中第一小节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表现出无处不在、随处可寻的。7. 古诗阅读。秋词(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1“我言秋日胜春朝”中“春朝”的意思是_。该句运用了_表达手法。2这首诗,作者是()。A.悲秋B.赞秋C.叹秋3对“晴空一鹤排云上”理解错误的是()A.“排”是推、冲的意思B.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凄美的画面

6、C.这幅画面是对“秋日胜春朝”的生动注脚4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_8.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一)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二)除夜(宋)文天祥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1第一首诗描写的日子是_,第二首诗描写的日子是_,都与新年有关。2对第一首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给人一种乐观向上、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朝气蓬勃之感B描写了年节的欢乐气氛,展现了一幅生活气息浓厚的民间风俗画卷C“总”和“换”字表达了除旧布新、时间前行不可逆转的规律和坚定信念D诗中只描写

7、了春节放鞭炮的习俗3这两首诗的区别是( )。A第一首诗给人心情舒畅的感觉,第二首诗令人觉得悲伤痛苦B第一首诗表达了对新年的美好愿望,第二首诗表达的是一种寂寞和绝望9.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望天门山唐_天门_江开,碧水东_。两岸青山_,_一片日边来。(1)把古诗作者及内容补充完整。(2)这首诗中,诗人用哪些动词写出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 )A.断开B.流回C.出来(3)用“/”给诗歌划分出朗读节奏,并试着读几遍。(4)请用自己的话说出前两句的意思。(5)试着画出天门山的奇景。(提示:回忆一下诗中都有哪些具体的景物)(6)根据李白写山水的诗句,选择相对应的古诗题目。A独坐敬亭山 B早发白帝城

8、C望庐山瀑布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10. 课内阅读,回答问题。听听,秋的声音,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黄叶道别的话音。听听,秋的声音,蟋蟀振动翅膀,“嚯嚯”,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1)形容秋天的词语:可以说“的秋天”,至少写5个。(2)找出一个排比句。(3)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4)秋的声音实在太丰富、太美妙了,你能照着课文第一、二小节的样子用“听听,秋的声音”这样方

9、式说一说吗?11. 课内阅读。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1这首诗是(_)朝诗人(_)所写。2“挑”是个多音字,在本诗中读_,它的另一个读音是_。3诗中作者用_反衬出自己身处他乡的_。12. 读下面的诗歌片段,完成练习。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听听,秋的声音,从远方匆匆地来,向远方匆匆地去。听听,我们听到了秋的声音。(1)读诗重在想象,读这个片段的第一小节时,你想象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呢?选择恰当的选项填到横线上。A想象各种野花美丽而清香。 B想象颗粒归仓的丰收景象。C想象落叶飞舞,在空中盘旋。

10、D想象农民辛苦劳动,脸上绽放灿烂的笑容。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2)对诗中画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A.秋的声音来去匆忙,非常短暂。B.不知道秋的声音从哪来,上哪去。C.我们要珍惜美好的秋天。13. 课外阅读。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注释)闲:安静、悠闲,含有人声寂静的意思。春山:春日的山。亦指春日山中。空:空寂、空虚。这里形容山中寂静,无声,好像空无所有。1本诗运用以_衬_的写法,突出了山涧“_”的特点。2按照诗意写出诗句。明月升起光辉照耀惊动了山中的鸟,不时地高飞鸣叫在这春天的溪涧中。_3“人闲桂花落”中的“闲

11、”字很有表现力,你认为好在哪里?()A.写出了山林的闲静和诗人的悠闲。B.写出了诗人闲适的心境与环境的和谐统一,营造了静谧的氛围。14. 默写古诗,再回答问题。乞巧_,_。_,_。1这首诗是_代诗人_描写_的名诗。农历_的夜晚,俗称“七夕”,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_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碧霄”的意思是_。这首诗表达了人们对_的向往。嫦娥_,_。_,_。2这首诗是_代诗人_写的,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同嫦娥一样_的处境和心情。15. 课内阅读。_(宋)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_,_。1将这首词的题目和内容补充完整。2“银汉”本来就是无声的,词人却还要写“银汉无声”。对此,你认为下面的理解对吗?给对的打“”,错的打“”。(1)写出了月明星稀、银河淡远的情景。(_)(2)这样写是多余的,内容显得重复。(_)(3)词人是想用“银汉无声”来表达银河本来应该有声,但因为十分遥远,人们听不到声音,因此也就“无声”了。(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