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市2019年高一年11月-12月月考地理测试卷D卷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31609927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7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孝感市2019年高一年11月-12月月考地理测试卷D卷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湖北省孝感市2019年高一年11月-12月月考地理测试卷D卷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湖北省孝感市2019年高一年11月-12月月考地理测试卷D卷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湖北省孝感市2019年高一年11月-12月月考地理测试卷D卷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湖北省孝感市2019年高一年11月-12月月考地理测试卷D卷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孝感市2019年高一年11月-12月月考地理测试卷D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孝感市2019年高一年11月-12月月考地理测试卷D卷(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孝感市2019年高一年11月-12月月考地理测试卷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单选题 (共14题;共28分)1. (2分) 比银河系低一级的天体系统是( )A . 地月系B . 太阳系C . 河外星系D . 总星系2. (2分) (2013高一上衡水期中) 下列属于类地行星的是( )A . 土星B . 天王星C . 金星D . 木星3. (2分) (2019高二上沭阳月考) 渭河平原号称“八百里秦川”,是中国农业发达地区之一。下图为渭河平原形成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 形成渭河平原的地质构造是( ) A . 褶皱B . 向斜C . 断层D . 地垒(2) 渭河平原土壤

2、肥沃,其形成原因是( ) A . 流水侵蚀B . 流水堆积C . 风力侵蚀D . 风力堆积4. (2分) (2020黄浦模拟) 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 A . 地形或人类活动影响B . 海陆热力差异C . 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异D . 地区间的冷热不均5. (2分) (2015高一上濉溪期末) 2013年10月2日,国务院公布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到2015年,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0%以上城镇污水再生利用,是水资源利用中重要的节流措施以下措施中与再生水措施类似的是( ) A . 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B . 重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C . 海水淡化D . 植树造林6. (2

3、分) (2017高二下江苏月考) 某科考船经过实际观测,得到某海域若干个点的水温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 根据图中水温的分布特点可知,甲海区( )A . 位于北半球,有暖流经过B . 位于北半球,有寒流经过C . 位于南半球,有暖流经过D . 位于南半球,有寒流经过(2) 该海域最可能位于( )A . 墨西哥湾沿海B . 台湾东部沿海C . 澳大利亚西部沿海D . 巴西东部沿海7. (2分) (2013高一上淮北月考) 12月7日,淮北市灰霾发布黄色预警信号全省范围内,早晚的雾霾愈发明显雾霾天气能见度很低,给道路交通和市民出行带来不便如图为城区在浓雾中若隐若现回答下题(1) 浓雾天气使

4、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A . 浓雾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B . 浓雾削弱了地面辐射C . 浓雾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D . 浓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2) 深秋初冬时节也是该地大雾多发期,这其中的道理是( )A . 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B . 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C . 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D . 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且该季节晴好天气多,近地面扬尘较多(3) 读图可以发现此时虽然为浓雾天气,能见度不是很好,但是红绿色的交通信号灯却是很醒目运用地理原理分析大雾期间红光仍然很醒目的原因( )A . 红光不

5、容易被散射B . 红光最容易被散射C . 红光不容易被遮挡D . 红光不容易被吸收8. (2分) 下列地点气温和降水的正确叙述是:广州的高温期基本与多雨期一致孟买的降水量最多的月份也是气温最高的月份开普敦的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罗马的气温最高月不是降水最多月A . B . C . D . 9. (2分) (2014高一下湖北期中) 读图,回答下题(1) 图中能反映黄河下游水体相互补给关系的是( )A . B . C . D . (2) 图中能反映我国秦岭以南地区河流水体相互补给关系的是( )A . B . C . D . 10. (2分) (2017高二下安溪期末) 下图中a为我国南方春季某日14

6、时天气形势图,b为次日14时天气形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 乙地气压可能是( ) A . 1015hpaB . 1007hpaC . 1002hpaD . 997hpa(2) 在这24小时中,丙地天气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 . 风力增大,雨后降温B . 气温升高,气压下降C . 气压升高,风力减弱D . 持续晴天,气温下降11. (2分) (2018高一下辽宁开学考) “一线天”是我国名山奇峰中常有的石景,因两壁夹峙,缝隙所见蓝天如一线而得名;图中的“一线天”一年中有两次2月21日和A日的清晨日出时,阳光能穿过夹缝照到“一线天”的尽头。A日可能为( )A . 4月21日B . 6月2

7、2日C . 8月23日D . 10月21日12. (2分) 有人在洛杉矶海岸拾到一只来自菲律宾的漂流瓶,该漂流瓶是顺着下列哪组洋流漂流至此的( )A . 日本暖流北赤道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B . 日本暖流北赤道暖流秘鲁寒流C . 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D . 加利福尼亚寒流北大西洋暖流日本暖流13. (2分) (2013高一上河北期中) 2013年3月23日当地时间20:3021:30,全球有超过150个国家和地区的7000多座城市陆续熄灯1小时,参加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倡导的“地球一小时”活动读图,回答下题(1) 当悉尼(151E)开始活动时,世界时为( )A . 23日20:30B

8、. 23日10:30C . 24日20:30D . 24日10:30(2) 当图中“今天”为3月23日时( )A . 没有城镇参加“地球一小时”活动B . 大多城镇参加了“地球一小时”活动C . 仅少数城镇参加了“地球一小时”活动D . 所有城镇参加了“地球一小时”活动14. (2分) (2018高二上哈尔滨期末)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K城海拔1048米。很早以前居住在K城附近的印第安人就发现这里的冬季常出现一种神奇的气流,能使厚达10厘米左右的积雪在一天之内融化。因此称之为“吃雪者”。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 “吃雪者”形成的原因是( ) A . 暖流流经增温B . 反气旋气流下沉增温C .

9、 暖锋过境增温D . 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2) 当流经K城的河流进入主汛期时,居住在K城附近的人们最可能开展的活动是( ) A . 东去种麦B . 南下踏青C . 西山放羊D . 北山滑雪二、 填空题 (共5题;共15分)15. (1分) 嫦娥卫星与月球相互绕转形成一个新的天体系统_(判断对错)16. (1分) _和_的体积和质量分别居第一、第二位,常常把它们称为巨行星。17. (1分) (2015高一上宜宾期末) 根据如表中地理事物的特征,填出相应的地理事物名称:地理事物特征地理事物名称太阳活动的周期约为_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_形成长江中下游地区初夏时节“梅雨”的天气系统_冬半年大范围的

10、强冷空气活动_河流携带的泥沙在入海口形成的堆积地貌_在内力作用中,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_岩体断裂沿断裂面发生明显位移形成了_褶曲有两种基本形态_18. (2分) 地球内部大致可分为三个圈层,最外面的一层称为_,最中心部分称为_,中间一层称为_。19. (10分) (2013高一上临淄月考)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图,B类岩石含有化石,回答下列字母和数字的含义(1) A_C_D_(2) _三、 综合题 (共7题;共57分)20. (8分) 下图为我国某农作物主产区某年6月16日发育及收获进程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 该农作物在甲乙两地的发育晚于同纬度地区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 . 地势较高

11、B . 降水较少C . 技术落后D . 旱灾频发(2) 该农作物在丙地与同纬度内陆地区同时成熟,但丙地收割却较晚的原因可能是( )A . 阴雨天气不利于收割和晾晒B . 机械化水平低影响收割进度C . 劳动力短缺影响收割进度D . 市场价格走低导致农民收割意愿不强21. (4分) 拉萨河流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下图为拉萨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1) 有关拉萨7月降水日变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B . 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C . 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水汽易凝结成雨D

12、 . 夜晚地面降温迅速,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2) 近年来,当地开展拉萨河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工作。下列做法合理的有( )提高文化生态景区的集聚性利用河滩低地布局文化建筑控制著名景区的旅客日流量防治湿地退化吸收外来文化,改造当地民俗A . B . C . D . 22. (11分) (2018高三下武邑开学考)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地处内蒙古高原与河北北部山地交界处的塞罕坝,春季多大风,历史上曾是皇家避暑狩猎之所,后因掠夺采伐和连年山火变为荒山秃岭。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重视国土绿化。1962年,塞罕坝林场从1000km之外的黑龙江孟家岗林场运来树苗栽种,但成活率极低。随后,林场采用高床育苗(下图),使树苗成活率明显提高,栽种过程中发现南坡的成活率相对较低。经过50多年的发展,塞罕坝的森林覆盖率从1962年的12%提高到如今的80%,当地的小气候得以改善,霜冻发生的频率显著减少。林场的林下、路边蒿草茂密,可燃物多。而风大物躁,森林连片分布,一旦发生火灾,极易“火烧连营”,后果不堪设想。防火暸望员,吃住、工作都在这里,通过长年累月的细心观察,掌握了一套识别“烟”“雾”“沙尘暴”规律。(1) 说明塞罕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