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31608987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388.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专业名称:机电一体化技术 学制:三 年招生对象:普高毕业生项目负责人:卢文澈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1 年 10 月1 项目简要说明 22 专业建设基础 22.1 行业背景 22.2 人才需求分析 22.3专业现状 42.4 办学条件 63 建设思路和目标 83.1 人才培养目标 83.2专业建设的思路 83.3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 83.4 专业建设的具体目标 94 建设内容和举措 114.1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14.2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124.3教学内容改革 154.4 革新教学模式 164.5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194.6 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2、与内涵建设 214.7建立社会化评价体系 234.8 建立保障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长效运行机 244.9 社会服务功能建设 265 绩效指标 276 保障措施 296.1制度保障 296.2机构保障 296.3 进度保障 306.4 资金保障 307 建设经费全额预算及年度执行计划 317.1 建设经费全额预算(见表 15) 317.2 年度执行计划(见表 16) 311 项目简要说明本项目是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建设期为两年。建设总资金554 万元,其中,中央 财政投入资金 219 万元(用于设备购置投入资金107 万元,占48.9),陕西省财政投入 资金 100 万元,学院配套资金235

3、万元。建设期内,围绕陕西“十二五”规划大力发展先 进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数控机床等先进机电技术的战略部署,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革新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模式、打造校企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建成校企双赢的实训基地、实施第三方评价、建立保障校企合作及工学结合的长效运行机 制、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等九个方面建设,力图建成服务于陕西及西北地区面向装备制造行 业的支撑型机电技术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与培训基地,有效提升专业服务西部产业发展的 能力,引领、带动区域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2 专业建设基础2.1 行业背景陕西是我国的装备制造业大省之一,区域内有航空航天产业群、机床

4、制造群、汽车制 造产业群等。在十一五期间,陕西装备制造业呈跨越式发转,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 2010 年,我省装备制造业经济总量居全国第18位,对区域工业经济的发展的支撑作用进 一步凸显。2009 至今,陕汽集团、西电公司、西飞公司、彩虹集团、法士特集团、陕鼓 集团、秦川机床集团、陕西烽火通信集团等取得突飞猛进地发展。十二五期间陕西省将深 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落实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构筑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产业结构,做大做强能源化工 产业,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培育壮大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陕西经济的发展 和重点产业的调整优化

5、,大量机电技术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必将成为区域经济发 展、产业升级、结构调整优化的关键。2.2 人才需求分析2.2.1 社会需求机电一体化技术是综合计算机与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检测技术、伺服驱动 技术和机械制造技术等交叉的系统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交通、能源、国防等诸 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装备制造 业的渗透,使装备制造业的技术结构、产品机械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与管理体系发生了 巨大变化,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以“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典型机电产品 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机器人、机械手等,都是机械、电气、计算机、电子信息

6、技术等 融合成的机电一体化产品。随着行业技术发展、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调整,机电设备的使 用数量急速增加、技术密集特性更加鲜明,这必然需要大量的机电设备操作、维修、检测 及管理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2.2.2 行业及地区经济发展需求2009 年 1 月开始,国务院陆续通过了装备制造业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十五”、“十 一五”期间,我国制造业得以跨越式发展,由制造大国迈向了制造强国行列。近日,工信 部对外发布了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力争通过 10 年的努力,形成完整 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体系,基本掌握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关键核心技术,产业竞争力进入世 界先进行列。到 2020 年,高端装备制造产

7、业销售收入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占比提高到 25%, 工业增加值率较“十二五”末提高2 个百分点,将高端装备制造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支柱 产业。就装备制造业而言,先进制造技术与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的应用,以及机电行 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机电产品不断地技术升级。机电行业的成套设备、精密机械、数控机 床、重型装备、发电设备等方面,无论产品本身,还是产品生产过程都广泛应用机电一体 化技术。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指出:十二五期间陕西省将 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落实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实现“陕西配套”、“陕西制造”向“陕西创造”、“陕

8、西服务” 转变。依托本地优势,陕西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有意识地引导和打造产业集群,通过集聚 效应,拉长产业链条,借此提高装备制造业的整体水平。已确定八大产业集群是:飞机制 造业、航天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输配电设备制造业、工程机械制造业、数控机床制 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陕西经济的发展和重点产业的调整优化, 预计3年内陕西地区约需6000名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在今后510年大 量机电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必将成为陕西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结构调整优化的 关键。2.2.3 岗位需求机电一体化技术毕业生从事的职业与其它职业相比,属于复合性的新型职业,要求 具有较

9、宽的理论和专业知识基础,具有娴熟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同时具有从事多 重复杂性的工作能力。根据对机电行业企业的调研,本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机电设备操作 机电设备安装、调试与维护,机电设备销售与售后服务。其主要工作岗位群见表 1。表 1 机电一体化专业职业岗位群序号典型工作岗位岗位要求1机电设备操作人员熟悉机械加工技术及加工工艺了解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结构掌握机电设备 安装与调试知识,熟悉典型机电设备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机电产品生产 工作原理及应用,掌握典型数控系统及编程,掌握常用工、检具和技术资料 择与使用。2机电设备安装、调试、应用与维护人员了解机电设备的结构,掌握机电设备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

10、基本理论、方 应用,掌握工业计算机控制及应用,熟悉传感器检测技术,掌握机电维修技 在机电设备生产制造及装配领域发挥才能,协助解决工程技术问题;解决项 工期间的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等问题;3机电设备销售与售后服务技术人员主要是对市场进行调研与分析,跟进客户,比较行情。了解机电一体化 的结构,熟悉机电产品的性能掌握常用电机、电器及控制设备的性能会应用、 调试、维护机电设备的基本方法,熟悉机械特性及运行特性,提供面向用户 术服务和技术支撑。线的的选法与目施产品的技2.3 专业现状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我院重点建设专业之一。近几年来,通过专业调研,根据装备 制造业的发展趋势,瞄准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

11、,我院对原有教学资源整合优化,在数 控技术和数控维修专业的基础上,于 2009 年新开设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三年制)。本专业设立以来经过三年多的建设,充分利用我院雄厚的资源基础,在校企合作、课 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学团队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绩。目前,本专 业建立了动态的专业调整机制,每年召开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过行业企业调研,专家 指导论证,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根据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 变化,适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基本形成了办学特色鲜明、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 的、具有带头作用的高端技能型机电技术专门人才培养与培训基地。辐射周边的高职、中 职院校

12、,发挥专业示范带头作用。2.3.1 专业定位准确通过充分的企业调研,与合作办学企业一起确定专业岗位群,专业定位准确。依托 陕西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以下称职教集团)中知名企业和数控学院强有力的数控技 术实训条件,确定本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省内外装备制造业中汽车制造业、数控机 床制造业、工程机械制造业、航天设备制造业、输配电设备制造业等行业,能胜任大中型 企业生产一线机电设备操作、安装调试与维护、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机电产品销售与售 后服务等工作岗位,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2.3.2 人才培养模式特色鲜明该专业自开办以来,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服务地方经济,积极推

13、进校企合作,与大 连机床集团合作办学,依托职教集团,和省内知名企业法士特齿轮有限公司、秦川机床工 具集团公司、陕汽集团、宝鸡机床集团公司等多家企业实现对接,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 关系,合作基础良好。2011 年,与 FANUC 公司、亚龙集团开拓新的校企合作途径,企业 技术人员参与专业建设、教学指导和实训室建设;和多家企业达成顶岗实习协议,由企业 和学校双方对学生进行培养,初步形成了“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即: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引入企业参与 和管理,创建与生产实际过程相接近的工作环境,工作项目和教学情境相结合,采取“教 师或师傅

14、示范-学员动手试做-总结经验学习-校内基地实训-企业顶岗实习”的模 式组织教学,提高学生职业岗位能力,促进校企对接。2.3.3 教学团队建设初见成效本专业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建设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建设专兼结合的教学团 队。目前校内本专业专兼职教师23 名,其中教授2 人,副教授12 人,讲师7 人,助教2 人,硕士以上学位18人,双师型教师19 人,省级教学名师1 人,省级优秀教师1人,院 级优秀教师 3 人,教坛新秀 3人。常年聘请6 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专业和技术人员 为校外兼职教师。2.3.4 建设了稳定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在原有的省级实训基地数控技术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学院先后投入

15、 200 多万元,建成 了机电综合实训室、数控维修实训室、仿真实训室、伺服实验室、数控技术基础实验室等 和生产过程紧密结合的校内实训室,利用“校中厂”咸阳机床厂的有利优势,并和省内法 士特齿轮有限公司、秦川机床工具集团公司、陕汽集团、宝鸡机床集团公司,跨区域和大 连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大河机床厂等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3.5 专业建设初见成效根据机电一体化专业岗位群的要求,结合学院优势,突出关键岗位技能,整合相关课 程,构建了公共课学习领域、专业基础课学习领域、专业核心课学习领域、职业技术训练 实训领域的课程模块,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根据课程特点,采用“项目教学法”、“基 于工作过程教学法”等方法,将“教-学-做”融为一体,教中学,做中学,强化学生职业 能力。建设“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资源库,已初建成效。2.3.5 专业招生就业势头良好本专业开办以来,发展速度较快,本专业近三年平均每年开设5 个教学班级,是学院 连续多年招生人数不断上升、毕业生综合素质高、专业知识较全面、实践能力强、适用面 宽、受到人才市场普遍欢迎的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现有 14 个班级,共 631 名学生。其 中 2009 级 3 个班 133 人,2010 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