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练习题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31605731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练习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练习题班级:_ 姓名:_1.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1诗中的_既是说石灰_的颜色纯洁,又指人_的情操。现在人们用“_,_”这两句诗来描述志士仁人不畏艰险,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尚品格和美好名声。2解释下列词语。吟:_。浑:_。清白:_。等闲:_。3诗的前两句看似写石灰的烧炼,其实象征着_。三、四两句描写了_的精神,表达了诗人_的决心。4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_)千锤万凿,(_)烈火焚身,(_)粉骨碎身,我(_)要留清白在人间。5这首诗体现了石灰的哪些品质?_2. 阅读课内诗歌

2、并回答问题。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1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括号里打“”(1)好雨知时节 A. ho() B. ho()(2)花重锦官城 A. chng ( ) B. zhng()2解释下列字词。乃:_ 发生:_潜:_ 润物:_3翻译下列诗句。(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_(2)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_4这首诗体现了春雨什么样的品质?_5诗题为春夜喜雨,在诗篇中“春”“夜”“雨”都有了,但“喜”字却没有出现过。请仔细读原诗,揣摩体味,说一说诗人是怎样对春雨抒发了“喜”的感情的。_3. 阅读理解。1上图是一

3、首刻在茶壶上的“循环回文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从诗中任何一个字起,顺读或逆读均可读成五言绝句,所以这是一首“循环回文诗”B.因为此诗文字排列成首尾连接的圆环状,看不出开头在哪,所以它是“循环回文诗”C.从“迷”字开始顺读,可得五绝一首:迷香雾流风,舞艳花落雪。飞芳树幽红,雨淡霞薄月D.从“飞”字开始逆读,可得五绝一首:飞雪落花艳,舞风流雾香。迷月薄霞淡,雨红幽树芳2这首诗异常绝妙,正文虽只有20个字,却能够通过不同的读法,得到正读、逆读各_首五言绝句,共计_首诗。横线上填的数字是( )。A.1 2B.10 20C.20 40D.40 803请任意写出一首由此诗逆读

4、所得的五言绝句。(上述例子除外)_4读了这首循环回文诗,你有什么感受?_4.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相关问题。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1这首诗最后两句的意思是_。2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美酒。 在此情景中,你想到的诗句是:_,_。这首诗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_)写的_,描写了他在这一天看到的有趣的风俗,如:_、_和_。5. 课外阅读。雁门太守行唐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注释甲光:铠

5、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金鳞开:(铠甲)像金色的鱼鳞一样闪闪发光。临:逼近,到,临近。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玉龙:宝剑的代称。(1)解释加下划线的字。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霜重鼓寒声不起。(2)用原句填空。写敌人兵临城下,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的诗句是表现誓死也要忠心报国的诗句是(3)“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显然是潜师夜袭,一场苦战。“易水”二字使人联想起战国时刺客的易水歌:。(4)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中的“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中的“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光。B.第四句中的“

6、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C.第六句中的“鼓寒”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D.第七、八句的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6.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1这首小诗的作者是_代的_,是写给_的。2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_。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4“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_。5请用优美的语言

7、描绘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所展示的画面。_。7. 读诗句,完成练习。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1)这两句诗紧扣早春的特色之物_和_,表达了诗人_之情。(2)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这两句诗所展示的画面。_8. 课内阅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 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1解释词语。故人:_辞:_烟花:_下:_唯:_2这首送别诗写出了送别的地点:_;送别的时间:_;故人的去向:_。3后人评说本诗是千古丽诗。请说说“丽”的具体内容。_9. 阅读乐园。赠刘景文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注释)刘景文

8、:北宋时人。苏轼看重刘景文,称他为“慷慨奇士”,与他交谊颇深。擎(qng)雨盖:指荷叶。橙黄橘绿:橙子黄了,橘子绿了。1解释加点的词,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尽:_ 犹有:_诗句意思:_2诗歌前两句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描写的是什么季节?_3联系全诗看,写荷、菊的作用是什么?_4描写菊“犹有傲霜枝”的景象,诗人要表达什么情感?_10. 对比阅读,完成练习。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_,_。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朝代)诗人。2诗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若:好像B.等闲:平常C.浑:浑浊3解释下列词语。(1)吟:_。(2)千锤万凿:_。

9、(3)若等闲:_。4这是一首()诗。A.借景抒情B.托物言志C.借物喻理5诗句_写出了石灰的特点。6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_)千锤万击,(_)烈火焚烧,(_)粉骨碎身,我(_)要留清白在人间。A即使B不管C无论D也7诗句“_,_”一语双关,借石灰石之口,表现了诗人_的追求。11.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农家望晴雍裕之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1“尝”的意思是_,“闻”的意思是_,“尝闻”写出了人们对_的关注。2“如鹤立”比喻白发老农_的站立姿态,形象地表现了他_的迫切心情。3农家望晴与江上渔者的共同点是:都表达了诗人_的思想感情。但在表达手法上有所不同,江上渔者主要运用_的手法,农家望晴主要运用了_的手法。4用自己的话写写第一、二句诗的意思。_12.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上元夜崔液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1解释词语。莫:_彻:_闻:_闲:_2古诗所描写的节日是( )A.除夕夜B.中秋节C.元宵节D.端午节3诗中表现之夜游人希望尽兴游玩的心理的词语是_。4诗中的两个问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_5用自己的语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