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 学前心理学 在线考核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31591077 上传时间:2022-08-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师范大学 学前心理学 在线考核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福建师范大学 学前心理学 在线考核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福建师范大学 学前心理学 在线考核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福建师范大学 学前心理学 在线考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师范大学 学前心理学 在线考核(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学前心理学期末考试A卷 开卷贴条形码区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学号、姓名及所在学习中心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姓名: 专业:学号: 学习中心: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2345678BDACACCC9101112131415ACBBCBB1自然实验法的特点是( B )。 A、所有实验条件是严格控制的 B、实验的整体情境是自然的,但某些条件是受控制的 C、在儿童的正常生活条件中观察其行为 D、根据一定的实验项目和量表,查明儿童心理发展的差别2手的真正的触觉探索产生标志是( D )。 A、神经活动参与 C、手与脚的协调 B、口腔与手的协调 D、

2、眼手协调3儿童的再认要比再现( A)。 A、发展早并好于再现 C、发展晚,但比再现差 B、发展晚,但好于再现 D、发展早,但比再现差4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C )。 A、同一年龄阶段的人表现出来的典型的特征 B、和儿童生理成熟有关的年龄特征 C、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D、每个具体儿童的个别差异5学前儿童想象萌芽的表现形式是( A)。 A、动作和语言 B、记忆和动作 C、记忆和语言 D、语言和情景6具体形象思维所用的工具主要是(C )。 A、感知 B、动作 C、表象 D、语词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C )。 A13岁是心理活动系统的奠基时期 B36

3、岁是各种心理活动发展齐全的时期 C36岁是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 D34岁是高级的心理过程逐渐出现的时期8下列论述中错误的是( C )。A、皮亚杰认为智慧起源于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活动,其本质就是适应 B、同化是主体将客体纳入已有的图式中,使之丰富和加强以适应环境 C、皮亚杰认为真正对思维发展起作用的是数理逻辑经验,其来源于物体本身 D、皮亚杰认为平衡是决定儿童智慧发展的内部动力9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适应外界环境只能依靠感知和( A )。 A、动作 B、记忆 C、注意 D、口头语言10学前儿童在对物体进行比较时( C )。 A、一开始就善于寻找物体的相应部分 B、最先学会的是找物体的相似处 C、先学会

4、找物体的相同处,后学会找物体的不同处 D、先学会找物体的不同处,后学会找物体的相同处11插图可使儿童理解文艺作品的水平有所提高。这是因为( B )。 A、幼儿常常只能理解图画中最突出的人物 B、幼儿常常依靠具体形象来理解事物 C、幼儿只能理解事物的表面现象 D、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常受其情感态度的影响12 幼儿园教师常常把刚入园的哭着找妈妈的孩子与班内其他孩子暂时隔离开来,这主要是因为( B )。A、老师不喜欢哭闹的孩子 B、幼儿的情绪容易受感染 C、该幼儿不适合上幼儿园 D、幼儿常常处于激动的情绪状态13儿童的气质类型对父母亲有较大影响的是(C )。A、父母的生活方式 B、父母的活动方式 C、父

5、母对其的教养方式 D、父母的思想态度14学前儿童需要、动机、兴趣的发展主要反映出其( B )。 A、个性调节系统的发展 B、个性倾向性的发展 C、个性心理特征的发展 D、性格的发展15、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产生的基础是(B )。 A、同情 B、移情 C、分享 D、合作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 简述儿童动作发展的一般规律。答:儿童动作发展的一般规律为:从上至下儿童最早发展的动作是头部动作, 其次是躯干动作,最后是脚的动作。任何一个儿童的动作总是沿着抬头一翻身一坐一爬一站一行走的顺序发展的。 由近及远儿童动作发展从身体中部开始,越接近躯干的部位动作发展越早,而远离身体中心的肢端动作发展较

6、迟。如上肢动作的发展顺序是:肩头和上臂一肘、腕、手一手指。 由粗到细 即由大肌肉大幅度的粗动作发展到小肌肉的精细动作。如儿童手的动作发展由无目的地乱“抓”,发展到有目的地“抓”,进一步又发展到由拇指、食指合作的“拿”。这是一个徐徐渐进的过程,一下完成不了那么多的神经协调,虽然细节上有差别,但是总是上就是这个情况,一般越早的能够玩成上面的那些步骤的孩子生长发育是比较快得,智力也一般比较高。2 简述学前儿童理解的发展趋势。答:一、从对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对事物关系的理解。 二、从主要依靠具体形象来理解发展到开始依靠词的说明来理解。 三、从对事物的比较简单的 、表面的理解发展到对事物的比较复杂的 、

7、深刻的理解。 四、从理解于情感密切联系,发展到比较客观的理解。 五、从不理解事物的 相对关系,发展到逐渐能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3 简述学前儿童同伴交往的意义。答:幼儿与同伴交往有助于幼儿提高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学会与同伴合作的意识,学会分享,懂得人际关系的处理问题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举例说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趋势。答:1从简单到复杂 儿童最初的心理活动,只是非常简单的反射活动,以后越来越复杂化。(1)从不齐全到齐全。头几个月的孩子不会认人,1岁半之后才开始真正掌握语言,与此同时,逐渐出现想象和思维。各种心理过程出现和形成的次序,服从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规律。 (2)从笼

8、统到分化。 幼小的婴儿只能分辨颜色的鲜明和灰暗,3岁左右才能辨别各种基本颜色。 又如:最初婴儿的情绪只有笼统的喜怒之别,以后几年才逐渐分化出愉快和喜爱、惊奇、厌恶以至妒忌等各种各样的情绪。 2从具体到抽象 他认为儿子总是小孩,他不理解“长了胡子的叔叔”怎么能是儿子呢?成人典型的思维方式抽象逻辑思维在学前末期才开始萌芽发展。 3从被动到主动 儿童心理活动最初是被动的,心理活动的主动性后来才发展起来,并逐渐提高,直到成人所具有的极大的主观能动性。儿童心理发展的这种趋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从无意向有意发展。 新生儿会紧紧抓住放在他手心的物体,这种抓握动作完全是无意识的,是一种本能活动。随着年龄

9、的增长,儿童逐渐开始出现了自己能意识到的、有明确目的的心理活动,然后发展到不仅意识到活动目的,还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心理活动进行的情况和过程。如,大班幼儿不仅能知道自己要记住什么,而且知道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这就是有意记忆。(2)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主动调节。 二、三岁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主要是由于生理上不成熟所致,随着生理的成熟,心理活动的主动性逐渐增长。四五岁的孩子在有的活动中注意力集中,而在有的活动中注意力却很容易分散,表现出个体主动的选择与调节。4从零乱到成体系 幼小儿童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一会儿说东,一会儿说西,都是心理活动没有形成体系的表现。正因为不成体系,心理活动非常容易变

10、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活动逐渐组织起来,有了系统性,形成了整体,有了稳定的倾向,出现每个人特有的个性2、举例说明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一般趋势。答:儿童情绪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三个方面:社会化、丰富和深刻化、自我调节化。(一) 情绪的社会化。儿童最初的情绪反应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随着儿童的成长,情绪情感逐渐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因此,情绪的社会化过程就是情感的发展过程。社会化是情绪和情感发展的一种趋势。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情绪中社会性交往成分不断增加。学前儿童情绪中,涉及社会性交往的内容,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例如,美国心理学家爱姆斯利用两年的时间,对儿童交往中的微笑进行了系统观察和研究,结

11、果表明:从1岁半到3岁,非社会性微笑的比例下降,社交性微笑的比例则有所增长。法国心理学家列鲁阿布斯旺类似的研究表明,在同一情况下,8岁儿童比4岁儿童在看电影时的情感交往次数有所增加;4岁儿童看电影时主要同教师交往,而8岁儿童则主要同邻近儿童交往。以上两个研究结果一致说明,儿童的社会性交往情感表现出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趋势,儿童与老师的情感交往多于与同伴的情感交往。2.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是1岁以内儿童情绪反应的主要动因。而1-3岁儿童情绪反应的动因除了与满足生理需要有关的事物外,还有大量与社会需要有关的事物。3-4岁的幼儿,情绪动因处于主要为满足生理需要,向

12、主要为满足社会性需要的过渡阶段。幼儿有要求别人注意、要求和别人交往的需要,如果成人对幼儿不理睬,或者其他幼儿不和他一起玩,这对他来说,就成为一种惩罚手段,使他感到烦恼不安,甚至痛苦。同时,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其社会性情感不断发展,逐渐出现了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等高级情感。3.情绪表达的社会化表情是情绪的外部表现。有的表情是生物学性质的本能表现,而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掌握了周围人们的表情手段。面部表情是情绪生理过程的一部分,但它又与社会性认知有密切的联系。掌握社会性面部表情有赖于区别面部表情的能力。而区别面部表情的能力是社会性认知的重要标志。表情所提供的信息对儿童和成人交往的发展与社会性发展起

13、着特别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解释面部表情和运用表情手段的能力都有所增长。近1岁的孩子已经能够笼统地辨别成人的表情,对愤怒表情的识别,则大约在儿童园中班开始。前苏联的雅可布松认为,婴儿的特点是毫不保留地表露自己的情绪。以后则根据社会的要求调节真实情绪的表现方式。儿童从2岁开始已经能够用表情手段去影响别人,并学会在不同场合下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同样的情感。(二) 情绪的丰富和深刻化从情绪指向的事物来看,其发展趋势是越来越丰富和深刻。情绪日益丰富有两个含义:一是情绪过程越来越分化。情绪分化主要发生在两岁之前,但在学前期也继续出现一些高级情感,如尊敬、怜惜等。二是情绪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

14、,先前不能引起儿童体验的事物,随着年龄的增长,后来引起了儿童的情感体验,如亲爱的情感。首先是对父母或其他照顾婴儿的成人,然后是对兄弟姐妹和家中其他成员有了这种情感。进入儿童园以后,先是对老师,然后对小朋友有了亲爱的情感。而这种情感的范围也是逐渐扩大的。情绪的深刻化,是指它指向的事物的性质的变化,从指向事物的表面到指向事物更内在的特点。例如,被成人抱起来,婴儿和较小的幼儿感到亲切,较大的幼儿会感到不好意思;年幼儿童对父母的依恋,主要由于父母满足其基本生活需要,年长的儿童则已经包括对父母劳动的尊重和爱戴等内容。(三)情感的自我调节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儿童对情绪过程的自我调节能力得到加强。主要表现在三方面。1.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幼小的儿童常常处于激动的情绪状态,这与其生理因素主要是大脑皮质的兴奋容易扩散、皮质对皮下中枢的控制能力发展不足相关。随着儿童的发育以及语言的发展,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幼儿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起初是被动的,由于服从成人的要求而控制自己的情感。直到幼儿晚期,对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才逐渐发展。成人经常不断的教育和要求,以及幼儿所参加的集体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