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瓜和尚画语录艺术哲学思维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31537313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苦瓜和尚画语录艺术哲学思维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苦瓜和尚画语录艺术哲学思维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苦瓜和尚画语录艺术哲学思维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苦瓜和尚画语录艺术哲学思维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苦瓜和尚画语录艺术哲学思维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苦瓜和尚画语录艺术哲学思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苦瓜和尚画语录艺术哲学思维(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苦瓜和尚画语录艺术哲学思维清初画家石涛的画论著作?苦瓜和尚画语录?,在中国绘画史、中国艺术史乃至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当代依然受到美术界及美学界的高度重视。这一著作,已经有不少校注本出版,一些美术史著作对它有不同程度的介绍与评价,关于它的研究文章也相当多。但是,由于?苦瓜和尚画语录?(以下简称?画语录?)的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已有的研究著作难以尽述其微妙。本文拟从绘画艺术与哲学思想的关系切入,对其艺术哲学思想略作探讨。一、画之法立而万物著:本原论石涛(16421707)本名朱假设极,出身于明朝宗室,出家为僧后释名元济或原济、道济,号石涛、清湘老人、苦瓜和尚、大涤子等。他经过明清易代的动乱

2、,历尽人生坎坷,内心的复杂情结与痛苦烦恼化为沉重的隐痛,在佛学禅理中寻求彻悟与解脱,对于社会、历史、人生与艺术都有深刻的思考。佛学中蕴涵的丰厚哲学理论与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互相交融与参证,使石涛的思想到达相当高的理性层次,他对于绘画的本质规律、实践法那么、鉴赏标准等,都有精辟而独到的见解。在?画语录?中,其绘画理论表现出深刻的哲理思辨特色。石涛最著名的观点一画论,即是哲学意义上的本原论。本原是哲学名词,指万物的根源或元素。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西曼德和赫拉克利特等人早就有关于世界本原的论述。中国古代?管子水地?一篇中也有本原一词:“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1147石涛的?画语录

3、?论述了绘画的本原问题,这是哲学的根本问题,也是绘画理论的根本问题。该书开篇?一画章第一?首先明确提出一画的概念并作了阐释:“法于何立?立于一画。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关于“一画的含义,有关研究论著都有较详细的解说,其中也有分歧意见。仔细品味“一画的概念,大体应当从两个不同的层面来认识。一是从直观的和具象的层面来看,一画当是指一根造型的线条,这是绘画艺术表现形式最根本的元素;二是从抽象的和内在的层面来看,一画当是指绘画艺术的本体生成意义,即是说,作为人类文化创造的一种形式,绘画的发生和人类的其他各种文化活动一样,有着共同的哲学根底。石涛把一画定位为“众有之本,万象之根,显然不是单指绘画一

4、门,而是要抽绎出人类各种文化创造的共性,并探讨其本原与规律。?画语录?论画,首先即着重强调绘画者必须对于一画的含义有深刻的解读,从绘画者的主体地位明确由一画而生成的各种法那么。“一画之法乃自我立,立一画之法者,盖以无法生有法、以有法贯众法也,指出“我(绘画主体)和“法(绘画法那么)的主从关系,从艺术生成的本原的角度明确创立与掌握法那么的重要性。之后又说“人能以一画具体而微,意明笔透,这是说绘画者明白了一画的道理,应用于绘画实践中,就能够得心应手,到达纯熟的境界。该章最后说:“人不见其画之成,画不违其心之用,盖自太朴散而一画之法立矣,一画之法立而万物著矣。我故曰吾道一以贯之。这里以总结的语气,指

5、出在绘画艺术上取得一定的成就,必须明确一画之法,做到这一点,万物就可以用绘画来表现了。石涛自谓“吾道一以贯之,再次强调他的绘画理论不过就是用一画贯穿始终,可见一画论在?画语录?中是纲领性的根本理论。除了第一章之外,该书其他各章中也多处用一画论阐述相关问题。?了法章第二?中说:“古今法障不了,由一画之理不明。一画明,那么障不在目,而画可从心。这里讲述绘画者有时会被绘画的法那么所障蔽,也是因为对于一画的道理不十清楚确,并且说“画道彰矣,一画了矣,指出绘画的理论彰显,一画的内涵就得以明了,由此可知一画论是画道中破除障蔽的法宝。?尊受章第四?讲述尊受问题时说“夫一画,含万物于中,再次强调一画是蕴含万物

6、于其中的普遍真理。?运腕章第六?讲述绘画过程中运用手腕的问题时说“一画者,字画下手之浅近功夫也,是说一画的道理在绘画与书法的一笔一画具体操作时,都是能够接触到的常识,对于绘画的技术与技巧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缊章第七?在论述绘画表现主题的问题时说:“辟混沌者,舍一画其谁耶?该章名为“缊,此词取自?易经系辞下?中“天地缊,万物化醇句,意指天地初开时阴阳二气交互作用的状态,用作表述绘画理论的概念,那么指作画之前墨附于笔上交互作用的状态。“混沌一词那么是取自?易经?的纬书?易乾凿度?中的一句话:“太素者,质之始也,气似质具而未相离,谓之混沌(或作沦)。2卷上混沌原指天地开辟之前的元气状态,用作表述绘

7、画理论,那么指作画之前笔墨一体的状态。由此笔墨未分时的缊、混沌之状,运作起来成为一画,绘画便开始了,这是对于绘画生成的本原论最生动、最形象的解释。该章又说:“自一以分万,自万以治一,化一而成缊,天下之能事毕矣。意思是说,从一画开始,以至于千画万画,于是就形成一幅整体统一的绘画作品,明确了这一点,关于绘画的道理就通晓明晰而无障无碍了。这一章的内容是对于第一章所述纲领的重要阐释和补充,更完整地表述出关于绘画的本原论。以下各章论述绘画的各种具体技术问题,也总是提到“一画。?山川章第八?论述绘画应当师法自然的问题,说“我有一画,能贯山川之形神;?皴法章第九?论述皴法技术时,说“一画落纸,众画随之;一理

8、才具,众理附之。审一画之来去,达众理之范围,山川之形势得定;?远尘章第十五?论述绘画要超脱尘俗之见,说“画乃人之所有,一画人所未有;?兼字章第十七?论述绘画与书法相通的本质,说“一画者,字画先有之根本也;?资任章第十八?论述画家所凭借的各因素之间的辩证关系,又说“以一画观之,那么受万画之任。以上从各章中对于一画的进一步论述,可知在?画语录?中,一画论是贯穿于全书的理论根底,是石涛画论的精髓,也是认识和掌握绘画的各种具体理论的关键所在。一画论所表述的绘画本原论,从哲学渊源上看是就常用“一来表述。?礼记礼运?篇云:“是故乎礼,必本于大一,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阴阳,变而为四时。孔颖达疏云:“必本于大一

9、者,谓天地未分混沌之元气也。31426所谓“大一即“太一,?淮南子诠言训?云:“洞同天地混沌为朴,未造而成物,谓之太一。41270儒家的天地生成理论在古代文化思想中具有权威性,成为古代中国人认同的解释。传说伏羲氏创作八卦,八卦的根本符号就是与“一字相同的短线。八卦的第一卦为乾卦,代表天,乾卦的第一画是一条较长的短线,因此后世有“一画开天的说法,这是石涛提出一画论的直接来源。?吕氏春秋大乐?云:“音乐之所由来者远矣,生于度量,本于太一。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阴阳变化,一上一下,合而成章。5642这是用天地生成理论解说音乐的生成,而石涛用此解释绘画的生成,或许也是借用了?吕氏春秋?的观点。孔子对

10、自己的思想体系进行概括说“吾道一以贯之639,朱熹说“至微之理,至著之事,一以贯之7卷六,而石涛自谓“吾道一以贯之,显然是受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和朱熹的思想影响。中国古代道家思想中关于宇宙生成的理论和儒家相近,也是认为万物皆生于一。?老子?说:“昔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这里的“一指“道的精髓与内核,是万事万物的根本。又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85,即是以“一来解释万物生成的本原。王弼注?老子?时,在这里指出“万物万形,其归一也,概括了老子所谓的“道与“一之间的生成与回归的关系。?庄子知北游?篇中论及本根问题时说:“物已死生方圆,莫知其根也惛

11、然假设亡而存,油然不形而神,万物畜而不知,此之谓本根。962石涛?画语录?中说“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其思想与词语皆由于石涛皈依佛门,佛学中关于“一的某些论述更是他提出一画论的理论源头。唐代高僧玄奘结合中国文化阐释佛教经典,创立华严宗佛学学派,常使用“一与“多的概念,其中说“一即多,多即一,“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等。民间刻本的?大方广佛华严经?中,?初发心菩萨功德品第十七?说“一功中知一,一中知一切;?如来发现品第三十?说“一音中出无量声;?入法界品第三十九?说“一一尘中出一切世界等。这里的“一与儒道两家关于万物始于一的认识有密切关系。因此,石涛的一画论,是把儒道释三家哲学思想中本原论的观

12、点加以融汇,并创造性地结合于绘画理论而提出的新见解。二、先受而后识:认识论认识是指人的大脑对于客观世界的反映。认识论是关于人类认识的来源以及认识开展过程的哲学学说,是哲学范畴的根本问题。在世界哲学史上,关于认识论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当代哲学界的共识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认为从物质到意识是人的认识过程的根本规律;反映在人类的艺术活动上,那么是认为人的一切艺术创造成果是人的主观世界对于客观世界的反映的产物。?画语录?提出了受与识的概念,并阐释受与识的关系,这是石涛关于绘画的认识论的重要思想,具有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特征。?尊受章第四?云:“受与识,先受而后识也;识然后受,非受也。

13、所谓“受,指人的直接生理感觉,如耳可听其声,目可辨其色,鼻可嗅其味,皮肤可触知冷热软硬质感等。所谓“识,指人在感触外界事物之后而产生的理性认识,如认知事物的名称、属性及事物之间的联系等。先受而后识,即是从物质到意识、从感性到理性、从客观到主观的认识过程,这和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观点是一致的。石涛接着强调“识然后受,非受也,意思是说,如果颠倒受与识的次序,先有主观认识,后到客观世界中去验证,那就不可能是正确的感受。石涛这种先受后识的认识论观点,显然是符合人的认识规律的,是具有科学性的哲学观点和艺术观点,因而是应当给予充分肯定的。该章又说:“古今至明之士,借其识而发其所受,知其受而发其所识。这里,

14、石涛指出古代那些圣明哲人常常是凭借已有的认识来扩大或提高他们的感受范围,又综合其感受来开展其理性认识。其实,不仅是圣明哲人,一般的人也往往是如此,这可以说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共性特征。这里也指出小受小识的问题,说:“不过一事之能,其小受小识也,未能识一画之权,扩而大之也。意思是说,仅能感受和认识个别事物或个别现象,只是小感受和小认识,未能到达全面和深入的程度;因为没有充分理解一画论的权变及运用功能,把认识能力进一步扩大。这里,石涛又把认识论和本原论结合起来进行思考,用该书首章中确立的一画论的观点进行分析,说“夫一画,含万物于中,指出一画论既然是普遍真理,它对于先受后识的认识论也具有指导意义。从

15、事物的本原的层面感悟事物的性质与联系,原有的认识便能得到进一步深化,上升到更高的理性的层次。接着,该章又结合绘画的创作实践,具体说明先受后识的认识过程。“画受墨,墨受笔,笔受腕,腕受心,如天之造生,地之造成,此其所以受也。意思是说,在作画的时候,画面用墨迹来进行点染描绘,墨迹是靠笔的运动表达出来的,笔要靠手腕的动作来驱使,而手腕靠心(大脑)来指挥。这个连续运行的过程,如同天以寒暑雨露催生万物,地以土壤水肥长成万物那样,按照其中固有的规律完成画作,是绘画者的综合认识实现的过程。这里有绘画者对于所要表现的自然景物或人物的认识,有对于所使用的笔、墨、纸等物的性质的认识,也有对于使用这些工具的技能与技

16、巧的认识,因此,绘画作品就是绘画主体的“受的综合表现了。石涛所描述的绘画过程,既反映出绘画者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也反映出绘画者的已有认识成果通过绘画的形式来进行艺术再现的过程,从哲学意义的认识论层面反映了绘画过程的本质。石涛在上述认识的根底上提出“尊受的重要观点。“贵乎人能尊之“尊,有尊崇、推重之义,即绘画者必须重视自己的客观感受。“得其受而不尊,自弃也;得其画而不化,自缚也,这是石涛关于绘画认识论的一条重要见解。绘画者对于自己的亲身感受不重视,是抛弃自我珍贵的东西;得知一些作画的方法而不知道结合自己的感受灵活运用,那是束缚自我手脚。这里受到作者批评的一些现象,是对于绘画艺术的正确认识论的背离,是应当引以为戒的。因此,该章中又进一步指出,“夫受,画者必尊而守之,强而用之,无间于外,无息于内。绘画者对于所画对象及相关事物的感受,一定要视为至宝,谨守莫失,并且要在绘画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