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使用抗生素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31535647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理使用抗生素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合理使用抗生素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合理使用抗生素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合理使用抗生素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合理使用抗生素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合理使用抗生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理使用抗生素(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合理使用抗生素一合理应用抗生素的概念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临床药理概念为安全有效使用抗生素,即在安全的前提下保证有效,这就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正常状况下,大多数新启用抗生素在若干年内都会因病菌产生耐药性而失去原有效力,然而不对的的使用,更加重了耐药细菌的急剧增长。由于抗生素在临床上应用量大、品种多、更新快、各类药物之间互相关系复杂,联合用药日趋增多,避免用药日趋广泛。因此临床上抗菌药物的不良反映发生率及耐药性仍逐年上升势头。合理使用抗生素需具体病人具体分析,制定出个体化治疗方案。没有一种固定方案可在不同状况下套用。笔者觉得合理选用与合理用药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两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二抗生素的临床

2、选择1、一方面要掌握抗生素的抗菌谱多种抗生素均有不同的作用特点,因此所选的药物的抗菌谱务必使其与所感染的微生物相适应,否则就无的放矢,既挥霍钱财,又延误病情。2、根据致病菌的敏感度选择抗生素据有关的资料报告,其药敏实验状况如下:肺炎克雷伯氏菌对氨苄青霉素、氨曲南和羧苄青霉素耐药率较高,分别为89.3%、86.7%和76.2%;对氧氟沙星、泰能、舒普森敏感率最高,均为100;另一方面是头孢哌酮和丁胺卡那,敏感率均为96.8%。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交沙霉素、青霉素、复方新诺明、红霉素耐药率较高,分别为87.5%,86.7%,86.7%,84.7%;对万古霉素敏感率为100%,对丁胺卡那的敏感率为81.

3、8%。铜绿假单胞菌对西力欣、先锋霉素号耐药率均为100%,另一方面对氯霉素、卡那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1.2%、87.5%;对环丙沙星、舒普森的敏感率最高,均为100%,对丁胺卡那、头孢哌酮、复达欣的敏感率,分别为93.5%、88.9%、83.9%。以上调查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了可靠的根据。3、根据感染疾患的规律及其严重限度选择抗生素重症深部感染选择抗菌作用强,血与组织浓度均较高的抗生素。对于初期金葡球菌败血症,头孢唑啉血浓度与组织浓度均比头孢噻吩高,其半衰期也较长,因此感染部位可达到较高浓度,因此深部感染时应选用头孢唑啉。4、根据抗菌药物的药动学特点选择抗生素。(1)吸取过程口服吸取完全

4、的抗生素有氯霉素、氯洁霉素、氯林可霉素、头孢唑啉、头孢立新、阿莫西林、利福平等;青霉素类易被胃酸破坏;氨基甙类、头孢菌素类的大多数品种、万古霉素,口服吸取甚少。近年某些新的长效口服抗生素如新型头孢霉素、新大环内酯类;尚有第4代喹诺酮类:妥舒沙星、斯帕沙星、左氟沙星等抗菌谱广、活性强、组织渗入性好的品种上市。(2)分布不同的抗菌药物其分布特点亦不同,氯洁霉素、洁霉素、林可霉素、磷霉素、氟喹诺酮类中的某些品种在骨组织中可达较高浓度。在治疗骨感染时可选用上述骨浓度高的抗菌药物。有些药物对血脑屏障的穿透性好,在脑膜炎症时脑脊液药物浓度可血液浓度的50100,如氯霉素、磺胺嘧啶、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异烟

5、肼、5-氟胞嘧碇、甲硝唑等均属此类;抗菌药物可穿透血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透过胎盘较多的抗菌药物有氨苄青霉素、氯霉素、呋喃妥因、青霉素G、磺胺类、四环素类。因此妊娠期尽量避免应用氨基甙类抗生素,由于可损及胎儿第八对颅神经,发生先天性耳聋,四环素类可致乳齿及骨骼受损。总之,抗生素的疗效和不良反映,核心是能否在一定期间内在靶组织达到足够的药物浓度即MIC,同步要根据分布状况,找到合适的给药方式,以避免对其她器官的毒害,特别是肝、肾等组织。如下因素严重影响药物分布至靶组织:生理屏障如血脑屏障、胎盘屏障;病理屏障:包裹性感染如心包感染等;药物剂型及其理化性质;血浆蛋白结合率;细胞内转运方式等。(3)排

6、泄在尿路感染时多种抗菌药物均可应用,但最佳选择毒性小、使用以便、价格便宜的磺胺类、呋喃类、喹诺酮类等。红霉素、林可霉素、利福平、头孢唑酮、头孢三嗪等重要或部分由肝胆系统排出体外,因此胆汁浓度高,可达血浓度的数倍或数十倍;病情较重的胆系感染,可选择广谱青霉素类与氨基甙类联合应用,等等。(4)代谢多数抗菌药物可在体内代谢,如氯霉素在肝内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失去抗菌活性;头孢噻肟在体内代谢生成去乙酰头孢噻肟与药物原形共同存在于体内,去乙酰头孢噻肟亦具抗菌活性。三抗生素的排毒反映抗生素的毒性反映临床较多见,如及时停药可缓和和恢复,但亦可导致严重后果。重要有如下几方面:1.神经系统毒性反映;氨基糖甙类损害第

7、八对脑神经,引起耳鸣、眩晕、耳聋;大剂量青霉素G或半合成青霉素或引起神经肌肉阻滞,体现为呼吸克制甚至呼吸骤停。氯霉素、环丝氨酸引起精神病反映等。2.造血系统毒性反映;氯霉素可引起再障性贫血;氯霉素、氨苄青霉素、链霉素、新生霉素等有时可引起粒细胞缺少症。订大霉素、卡那霉素、先锋霉素、可引起白细胞减少,头孢菌素类偶致红细胞或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嗜酸性细胞增长。3.肝、肾毒性反映:妥布霉素偶可致转氨酶升高,多数头孢菌素类大剂量可致转氨酶、硷性磷酸脂酶和、多粘菌素类、氨基甙类及磺胺药可引起肾小管损害。4.胃肠道反映:口服抗生素后可引起胃部不适,如恶心、呕吐、上腹饱胀及食欲减退等。四环素类中尤以金霉素、

8、强力霉素、二甲四环素明显。大环内脂类中以红霉素类最重,麦迪霉素、螺旋霉素较轻。四环素类和利福平偶可致胃溃疡。5.抗生素可致菌群失调,引起维生素B族和K缺少;也可引起二重感染,如伪膜性肠炎、急性出血肠炎、念珠菌感染等。林可霉素和氯林可霉素引起的伪膜性肠炎最多见,另一方面是先锋霉素和。急性出血性肠炎重要由半合成青霉素引起,以氨苄青霉素引起的机会最多。此外,长期口服大剂量新霉素和应用卡那霉素引起肠粘膜退行性变,导致吸取不良综合症,使婴儿腹泻和长期体重不增,应预注重。少数人用抗生素后引起肛门瘙痒及肛周糜烂,停药后症状可消失。抗生素的过敏反映一般分为过敏性休克、血清病型反映、药热、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和

9、变态反映性心肌损害等。后遗效应是指停药后的后遗生物效应,如链毒素引起的永久性耳聋。许多化疗药可引起“三致”作用。利福平的致畸率为4.3%,氯霉素、灰黄霉素和某些抗肿瘤抗生素有致突变和致癌作用等。四抗生素的使用原则抗生素的使用原则有哪些?临床应用抗生素时必须考虑如下几种基本原则:1、严格掌握适应证凡属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并且除考虑抗生素的抗菌作用的针对性外,还必须掌握药物的不良反映和体内过程与疗效的关系。2、发热因素不明者不适宜采用抗生素除病情危重且高度怀疑为细菌感染者外,发热因素不明者不适宜用抗生素,因抗生素用后常使致病微生物不易检出,且使临床体现不典型,影响临床确诊,延误治疗。3、病毒性或

10、估计为病毒性感染的疾病不用抗生素抗生素对多种病毒性感染并无疗效,对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予以抗生素治疗是无害无益的。咽峡炎、上呼吸道感染者90%以上由病毒所引起,因此除能肯定为细菌感染者外,一般不采用抗生素。4、皮肤、粘膜局部尽量避免反映应用抗生素因用后易发生过敏反映且易导致耐药菌的产生。因此,除重要供局部用的抗生素如新霉素、杆菌肽外,其他抗生素特别是青霉素G的局部应用尽量避免。在眼粘膜及皮肤烧伤时应用抗生素要选择告辞适合的时期和合适的剂量。 5、严格控制避免用抗生素的范畴在下列状况下可采用避免治疗:(1)风湿热病人,定期采用青霉素G,以消灭咽部溶血链球菌,避免风湿热复发。(2)风湿性

11、或先天性心脏病进行手术前后用青霉素G或其他合适的抗生素,以避免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发生。 (3)感染灶切除时,依治病菌的敏感性而选用合适的抗生素。(4)战伤或复合外伤后,采用青霉素G或四环素族以避免气性坏疽。(5)结肠手术前采用卡那霉素,新霉素等作肠道准备。(6)严重烧伤后,在植皮前应用青霉素G消灭创面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或按创面细菌和药敏成果采用合适的抗生素避免败血症的发生。(7)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扩张症患者,可在冬季避免性应用抗生素(限于门诊)。(8)颅脑术前1天应用抗生素,可避免感染。6.强调综合治疗的重要性在应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过程中,应充足结识到人体防御机制的重要性,不能过度

12、依赖抗生素的功能而忽视了人体内在的因素,当人体免疫球蛋白的质量和数量局限性、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或吞噬细胞性能与质量局限性时,抗生素治疗则难以秦效。因此,在应用抗生素的同进应尽最大努力使病人全身状况得到改善;采用多种综合措施,以提高机体低抗能力,如减少病人过高的体温;注意饮食和休息;纠正水、电解质和碱平衡失调;改善微循环;补充血容量;以及解决原发性疾病和局部病灶等。五使用抗生素的9个误区误区1:抗生素消炎药抗生素不直接针对炎症发挥作用,而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起到杀灭的作用。消炎药是针对炎症的,例如常用的阿司匹林等消炎镇痛药。多数人误觉得抗生素可以治疗一切炎症。事实上抗生素仅合用于由细菌引起的炎

13、症,而对由病毒引起的炎症无效。人体内存在大量正常有益的菌群,如果用抗生素治疗无菌性炎症,这些药物进入人体内后将会压抑和杀灭人体内有益的菌群,引起菌群失调,导致抵御力下降。平常生活中常常发生的局部软组织的淤血、红肿、疼痛、过敏反映引起的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以及病毒引起的炎症等,都不适宜使用抗生素来进行治疗。误区2:抗生素可避免感染抗生素仅合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她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对病毒性感冒、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予以抗生素治疗有害无益。抗生素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是杀灭微生物的。没有避免感染的作用,相反,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引起细菌耐药。误区3:广谱抗生素优于窄谱抗生素抗生素使用的原则是

14、能用窄谱的不用广谱;能用低档的不用高档的;用一种能解决问题的就不用两种;轻度或中度感染一般不联合使用抗生素。在没有明确病原微生物时可以使用广谱抗生素,如果明确了致病的微生物最佳使用窄谱抗生素。否则容易增强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误区4:新的抗生素比老的好,贵的抗生素比便宜的好其实每种抗生素均有自身的特性,优势劣势各不相似。一般要因病、因人选择,坚持个体化给药。例如,红霉素是老牌抗生素,价格很便宜,它对于军团菌和支原体感染的肺炎具有相称好的疗效,而价格非常高的碳青霉烯类的抗生素和三代头孢菌素对付这些病就不如红霉素。并且,有的老药药效比较稳定,价格便宜,不良反映较明确。另一方面,新的抗生素的诞生往往

15、是由于老的抗生素发生了耐药,如果老的抗生素有疗效,应当使用老的抗生素。误区5:使用抗生素的种类越多,越能有效地控制感染目前一般来说不倡导联合使用抗生素。由于联合用药可以增长某些不合理的用药因素,这样不仅不能增长疗效,反而减少疗效,并且容易产生某些毒副作用、或者细菌对药物的耐药性。因此合并用药的种类越多,由此引起的毒副作用、不良反映发生率就越高。一般来说,为避免耐药和毒副作用的产生,能用一种抗生素解决的问题绝不应使用两种。误区6:感冒就用抗生素病毒或者细菌都可以引起感冒。病毒引起的感冒属于病毒性感冒,细菌引起的感冒属于细菌性感冒。抗生素只对细菌性感冒有用。其实,诸多感冒都属于病毒性感冒。严格意义

16、上讲,对病毒性感冒并没有什么有效的药物,只是对症治疗,而不需要使用抗生素。人们也许均有过这种经历,感冒后来习惯性在药店买某些感冒药,同步加一点抗生素来使用。事实上抗生素在这个时候是没有用处的,是挥霍也是滥用。误区7:发热就用抗生素抗生素仅合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她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发热,对病毒性感冒、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予以抗生素治疗有害无益。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者多为病毒引起,抗生素无效。此外,就算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也有多种不同的类型,不能盲目地就使用头孢菌素等抗生素。例如结核引起的发热,如果盲目使用抗生素而耽误了正规抗痨治疗会贻误病情。最佳还是在医生指引下用药。误区8:频繁更换抗生素抗生素的疗效有一种周期问题,如果使用某种抗生素的疗效临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