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认识四边形教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31534596 上传时间:2023-12-2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单元认识四边形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七单元认识四边形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七单元认识四边形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七单元认识四边形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七单元认识四边形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单元认识四边形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单元认识四边形教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3 周 主备:_王 荣_ 二备: 二备时间:_月_日 总第_ _课时第章(单元)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 1 课时 课 题四边形的认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点,并能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精神。3、通过主题图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思想教育。 重 点找出四边形的特点。 难 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教学方法探究法、观察操作法教具多媒体课件课前预习:画出你所知道的平面图形,知道几个画几个。并说一说它们的特征。_计算能力训练:听算70*8= 36*4=

2、 1200-200 = 133*3= 150+80 = 640-40=40*4= 25*5= 400*6 = 3*500= 15*4= 25*4=780-130= 56+14= 870+130= 680-90= 700-620=教学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 主题图引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吗?你喜欢什么运动?(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思想教育。)2、这是什么地方?这是校园的一角,你看到了什么?(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同桌说或小组说。)3、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许多图形。学生汇报、交流。4、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四边形”的知识。板书课题。设计意图本环节充分利用了课本

3、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信息,初步感知校园一角丰富而漂亮的图形组成情况及不同的图形类型,同时, 充分利用课本这一教学资源,对图形的欣赏作了铺垫,又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二、探究新知。1 、教学例1。(认识四边形)(1)下面的图形中,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就把它剪下来(或划出来)。(印发,每人一份) 学生剪完后汇报,并说说理由。设计意图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的认识辨析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2)小组讨论。你发现四边形有什么特点?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回答板书:(2)小组讨论。 你发现四边形有什么特点?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回答板书:四边形有四条直的边四边形有四个角(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

4、表面是四边形的。设计意图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此环节正是在学生感知生活经验和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出四边形的特征,又根据四边形的特征认识生活中的四边形。2、教学例2。(给四边形分类)(1)把你剪下的(或划出的)四边形进行分类。(学生独立操作)(2)还有不同的分法吗?(小组交流)学生汇报,并说理由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学生的独立操作,培养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组间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三、方法应用。教材第36页的“做一做”1说一说你身边那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的。2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的四边形。(全班交流)设计意图巩固阶段所学,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1、通过今天的

5、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汇报)2、今天我们学习了四边形,掌握了四边形的特点;还能根据四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给四边形分出不同的类型。设计意图通过知识的梳理,明确本节课所学内容。五、课堂检测1.下面的图形有什么不同?2.四边形有-条边,-个角3.我们至少可以用-根小棒摆一个四边形。4.判断:(1)数学课本是四边形。 ( )(2)课桌是四边形。 ( )(3)教室里的黑板面是四边形。 ( ) 设计意图检查本节课知识掌握情况,以达到自我认识和存在的知识缺陷。六、布置作业课后了解生活中四边形的应用。二次备课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 13 周 主备: 王 荣 二备: 二备时间:_月_日 总第_ _课时第章

6、(单元)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 2课时 课 题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 1、经过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的操作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建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2、 通过观察、动手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抽象思维及空间观念。 重 点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难 点学生通过合作运用不同的方法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学方法观察操作法、探究法教具课件、手帕课前预习:尝试用尺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并尝试写出这两种图形的特征_计算能力训练:口算6分米=( )厘米 5厘米=( )毫米 700毫米=( )分米10厘米=( )分米 3千米=( )米 40分米=( )米1米=(

7、 )分米=( )厘米=( )毫米51千米-48千米=( )千米=( )米教学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谈话。 说说黑板和数学书的封面是什么形状?(出示手帕)说说手帕的面是什么形状?2、交流。它们分别有几条边,几个角?3、 说说我们在生活中有遇到哪些东西的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设计意图)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画面,引出对旧知识的回忆,激发学习兴趣。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一)长方形的特征1、先猜边和角的特征(引入对边);2、具体验证特征通过辅助工具量、对边对折(二)正方形的特征1、先猜边和角的特征;2、具体验证特征通过辅助工具量、对边对折。(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索新知识,经历

8、自主学习的过程。三、巩固练习1、画 在方格纸上出长方形和正方形;(82页第6题)2、拼 拿出两幅三角板分别拼出长方形和正方形。(82页第5题)3、想想画画 (82页第7题)4、折 看谁的方法多(82页第8题)(设计意图)遵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练习,复习巩固新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四、总结这节课,你们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吗?它们有什么特征?能给同学们说一说吗?二次备课板书设计:图形 特征四条边 对边相等 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教学反思:第 13 周 主备: 王 荣 二备: 二备时间:_月_日 总第_ _课时第章(单元)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 3 课

9、时 课 题四边形的周长 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摸一摸、画一画,使学生初步理解周长的含义,能够具体指出一些图形的周长部分。2、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重 点使学生建立周长的概念; 难 点引导学生探究周长的测量策略。教学方法探究法、观察操作法教具课件、桌布课前预习:用尺画出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_计算能力训练:27厘米+13厘米=()厘米 48毫米+22毫米=( )毫米20厘米-18厘米=()厘米 6米+500分米=()分米=()米480分米+52米=()分米=()米教学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师:同学们,前几天老师上街买了一块布,铺在桌上总觉得不好看,有

10、个朋友便给我提了个建议,如果在这块桌布周围加一圈花边,就会好看一些,老师也觉得这个建议很好,可是这条花边该买多长呢?同学们,你们帮老师想一想该怎么办?(出示一块桌布)生:可以量一量师:那么该量哪里呢?谁能指一指呢?师:这位同学指的是这块桌布的周长,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研究平面图形的周长。(板书课题:周长)设计意图创设一个与学生生活、学习内容相适应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求解决问题的欲望。二、探究新知师:谁知道周长是什么意思?师:你是怎么想到的?预设:(生:周长就是一周的长度。生:周长就是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生:我是从周长的名字中想到的。周就是“四周”的意思,“长”就是“长度”。“周长”就

11、是“一周的长度”。)师:强调“封闭”(一)感知周长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物品和平面图形,你们认识吗?(逐一出示)请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图形或物品(选择相同图形的同学组成合作小组)。师:请你具体指一指,你所喜欢的图形的周长是指什么样的长度。(一生指)师:每一小组都指一指,你所喜欢的图形的周长是指什么的长度,然后派一名代表指给全班同学看。(学生演示)(二)研究求周长的策略师:大家已经知道了周长的意思。假如要知道你所喜欢图形的周长到底有多长,你能想出办法来吗?请独立思考。按所选的物品或图形组织反馈。1圆形(生1:用尺量)师:(给一根米尺)你量给大家看。(生2:拿根绳子先围一围,再量绳子的长度

12、。)2五角星预设:(生:用绳子先围,再量量吧!生:用尺子量每条边,再加起来就好了。生:用尺子量一个角的两边长度之和,再乘5就好了。生:用尺子量一条边,再乘10就好了。)3三角形(生:量三条边,再加起来。)师:刚才大家对一些图形和物品的周长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能不能根据各自所用的方法把这些图形和物品分分类?学生认为钟面、树叶比较特殊,要用绳子才能量出周长。其余的都可以用直尺量出周长。设计意图 形式多样的测量方法,丰富了学生的思维,开发了学生智力,体现了一题多解的思想方法。三、方法应用从身边找“周长”朋友,并摸一摸,同组伙伴说一说。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谁,你有什么收获?二次备课板

13、书设计:教学反思:第 13 周 主备: 王 荣 二备: 二备时间:_月_日 总第_ _课时第章(单元)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 4 课时 课 题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能熟练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2、会解决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重 点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难 点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的特殊性教学方法探究法、观察操作法教具课前预习:回顾周长的概念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描一描其周长。_计算能力训练:300*5= 4*600= 110*8 7*800 = 66+44= 1400-600=130*3= 31*3= 60*3= 4*21= 5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