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矿生产准备计划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3152351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杨柳矿生产准备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杨柳矿生产准备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杨柳矿生产准备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杨柳矿生产准备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杨柳矿生产准备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杨柳矿生产准备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柳矿生产准备计划(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7年生产准备计划及至2010年生产计划编 制 说 明按照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关于编制2007年生产准备及至2010年生产计划的通知”(淮矿建发便200693号)精神,杨柳煤矿筹备处领导高度重视并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2006年矿井建设状况作了认真、系统的分析,对全年各项工程进展作了切合实际的预测,在全面分析各种有利和不利因素,合理安排工序,统筹安排矿、土、安三类工程施工的基础上,提出了2007年生产准备建议及至2010年生产计划,请予以审定。第一部分:矿井概况及设计情况一、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1、井田位置杨柳煤矿位于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境内,杨柳集附近是其中心位置,向东北距宿州市约21

2、km,北距淮北市约50 km,交通便利。2、井田范围南部以杨柳断层为界,与孙疃井田接壤;北部以小陈家、大辛家断层为界,与临涣煤矿毗邻;西部以4勘探线和太原组一灰顶界露头线为界;东部至31煤层-1000m水平投影线和39482200经线。井田南北长约9km,东西宽约39km,勘探面积约60.1893km2。3、地质构造杨柳矿井地质构造较为复杂,井田位于童亭背斜东翼北端。地层走向在浅部为近于南北向东倾斜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150250;深部次一级褶皱较发育,主体上呈向东延深,地层倾角50100;较平缓。井田内断层较发育,共查出断层170条,其中落差大于20m的断层20条,正断层19条,逆断层1条。

3、首采区小断层较为发育。本区岩浆活动比较强烈,侵入的范围广,大多是通过顺层侵入的方式侵入,所有可采煤层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侵入的影响,其中侵入81煤层的面积最大。104、107两采区均受到火成岩侵入,北翼回风大巷与部分车场位于火成岩层位中,增大了施工难度。10煤层的岩浆岩分布于井底车场及西翼大巷一带,在10煤层中形成规模不等、形状各异的岩床或岩脉。岩浆侵入对煤层的影响3.1、对煤层结构的影响由于岩浆侵入,煤层被岩浆穿插,出现分叉合并现象,使煤层夹矸增多,结构复杂,可采性变差。3.2、对煤层厚度的影响岩浆侵入煤层,对煤层具有熔蚀作用,使煤层厚度变薄或被全部吞蚀,使不可采区扩大,煤层稳定性变差。3.3、

4、对煤质的影响由于岩浆的热力作用,对煤层产生烘烤,使本为中、低变质阶段的煤变为贫煤、无烟煤、天然焦、灰分增高,发热量降低,结焦性和粘结性降低,降低了工业利用价值。3.4对资源/储量影响侵入边界以钻孔控制,由于岩浆侵入的复杂性,降低资源/储量估算的可靠性。104、107受到火成岩侵入,降低储量估算可靠性,影响生产接替。4、煤层本区含煤地层总厚度约900m,煤层总厚12.6m,可采煤层平均总厚10.16m,含煤系数1.4%左右。含7个可采煤层,自上而下为:上石盒子组 31、32两个煤层;下石盒子组51、72 、81、82四个煤层;山西组10煤层。31煤层下距上石盒子组底界K3砂岩约57m。煤厚02.

5、22m,平均0.92m。煤层结构简单,以单一煤层为主,少部分含有夹矸,夹矸多为泥岩。顶板以泥岩为主,底板多为泥岩。为局部可采的不稳定薄煤层。32煤层上距31煤层010.45m。厚度03.70m,平均1.21m,为中厚煤层。煤层顶板以泥岩为主,粉砂岩极少,底板多为泥岩。煤层较稳定。51煤层位于下石盒子组中部,上距上石盒子组底界K3砂岩约113m。煤厚02.66m,平均0.79m,为薄煤层。煤层结构简单,绝大多数为单一煤层。煤层顶板以泥岩为主,少量为砂岩和粉砂岩,煤层底板多为泥岩。51煤层成为局部可采的不稳定薄煤层。72煤层位于下石盒子组下部,受到岩浆侵蚀。下距下石盒子组底界铝质泥岩底板45m左右

6、。煤厚04.11m,平均1.22m,为中厚煤层。煤层结构简单,以单一煤层为主,局部含有夹矸。顶板以岩浆岩、泥岩为主,局部为砂岩和粉砂岩。72煤层为局部可采的不稳定煤层。81煤层位于下石盒子组下部,受岩浆侵蚀。下距下石盒子组底界铝质泥岩底板约30m左右。煤厚09.04m,平均1.16m,为中厚煤层。煤层结构简单,绝大多数为单一煤层。煤层顶板以岩浆岩为主,局部为砂岩、泥岩。81煤层为局部可采的不稳定煤层。82煤层为本矿井主要可采煤层,受岩浆侵蚀。下距下石盒子组底界铝质泥岩底板25m左右。煤层厚03.99m,平均1.63m,为中厚煤层。煤层原生结构较简单,多以单一煤层,少部分含12夹矸,夹矸为泥岩或

7、炭质泥岩。煤层顶板以砂岩、粉砂岩为主,泥岩分布较零星。底板以泥岩为主,少见粉砂岩、砂岩。10煤层为本矿井主要可采煤层,位于山西组的中部,上距铝质泥岩约55m。下距太原组一灰顶界面约60m。煤层厚09.97m,平均厚3.05m,属中厚厚煤层,以中厚煤层为主。煤层原生结构简单,基本不含夹矸。煤层顶板以砂岩、泥岩为主,粉砂岩零星分布。底板以粉砂岩、砂岩为主,少量泥岩和岩浆岩。井底车场及西翼大一带为岩浆侵蚀区。5、煤质10煤层原煤灰分为12.8732.93%,平均值为15.85%,属中低灰分煤;31、32、51、72 、81、82煤层属中灰分煤。精煤灰分是原煤经1.40比重液洗后测定的,灰分普遍有所下

8、降,平均两极值为6.9310.39%,以10煤层最低,31煤层最高,属低灰低中灰分煤。各煤层之烟煤部分,煤中有害组分(硫、磷、氯、砷)均属低特低,浮煤粘结性、结焦性良好,洗选后可作炼焦配煤,原煤和洗中煤,可作动力用煤。无烟煤可作民用煤和化工用煤。天然焦有待开发利用。6、瓦斯与煤尘瓦斯:根据安徽省濉溪县杨柳井田地质勘探地质报告,本矿井在详查期间用集气法采集利用瓦斯样12个,其中31煤、32煤、71煤、72煤、81煤各1个,82煤2个,10煤5个。10煤层9-10-2孔在634.70m测得瓦斯含量(可燃基)为13.01cm3/g。最高瓦斯含量(可燃基)测定结果-525m以上31煤层为0;32煤层为

9、0.41m3/t;72煤层为5.74m3/t(6-73孔-415.28m);82煤层为7.15m3/t(5-64孔-450.55m);10煤层为1.5m3/t.-525m水平以下瓦斯含量较高,82煤层04-27孔-539.21m为11.67m3/t;04-28孔-705.81m为12.96m3/t;10煤层04-27孔-590.66m为12.66m3/t;9-102孔-607.00m为13.01m3/t。根据杨柳矿井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结论,我矿井暂定为高瓦斯矿井。煤尘:各可采煤层烟煤中除贫煤外,挥发分一般大于36%,火焰长度在70800mm,具有爆炸危险,需通入2085%岩粉方可抑止其爆炸。根据

10、煤矿技术操作规程中煤尘爆炸经验公式k=v100/(v+fc)计算出本井田烟煤部分的煤层煤尘爆炸指数(k值)为28.9940,皆大于15,可以确定各煤层皆具有煤尘爆炸危险性。7、水文地质杨柳井田位于童亭背斜东北端,含煤地层均被新生界松散层所覆盖,松散层由第四系和上第三系组成,按其岩性组合特征及区域水文地质剖面对比,自上而下划分为四个含水层(组),和三个隔水层。基岩含水段主要是中至细岩裂隙层,隔水层以泥岩为主,有13煤上隔水层(段);34煤间含水层(段);45煤下隔水层(段);78煤上下含水层段;8煤下10煤上隔水层(段);10煤上下砂岩裂隙含水层(段);10煤下太原组一灰间隔水层(段):灰岩含水

11、层(段)。其中灰岩水层(段)在有断层情况下,底板隔水厚度减小,直接威胁矿井安全生产。采用地下水动力公式和比拟法估算矿井涌水量,经计算杨柳矿井正常涌水量为436m3/h,最大涌水量为593m3/h。考虑太灰涌水量,矿井最大排水量按1059m3/h设计。由于煤系地层较软,构造复杂,大断层较多,小构造发育。主采煤层10煤距离太灰层较近,是矿井生产的主要隐患,对突水系数大于安全回采值的块段,开采时应采取专项安全措施。8、首采区简况首采104、107两采区均回采10煤层,中厚煤层,倾角510度。煤层原生结构简单,顶板以砂岩、泥岩为主,底板以粉砂岩、砂岩为主。煤质以焦煤、贫煤为主。104、107受到火成岩

12、侵入,其中北翼井回风大巷与车场等工程约1200m,位于火成岩层位中,影响施工进度。107采区东翼三维地震勘探没有到采区边界,使该采区不能双翼开采,十一五期间需要补勘。10煤层 104采区可采储量1490万吨,服务年限11.8年。107采区可采储量1443万吨,服务年限11.05年。 达产前要揭露断层有21条,其中落差大于10m的5条,由于对断层导水性勘探不够,揭露大断层按规程的要求做探放水工作。根据周围矿井地质情况类比,受大断层影响块段,小构造较为发育,采、掘工作面将受到影响。(见下表)太灰岩溶裂隙水是本矿井开采10煤矿井充水的主要隐患之一。根据安徽省濉溪县杨柳煤矿勘探地质报告资料,灰岩层水文

13、地质资料较少。1042、1048工作面灰岩水头高度为+14.59m,机、风标高-580-610m,淮北矿业集团公司地测防治水技术规定,灰岩突水系数Ts=1.231.30远大于安全回采系数0.7,故均有突水的可能。需要做专项防治水工作。因此,防治灰岩水是我矿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也延长了矿井投产工期,增加投产后达产难度。杨柳煤矿20062010年期间揭露大断层情况表断层名称断层位置落差m倾角(度)控制程度F106104采区石门及轨道巷0156070可靠戴庙107采区石门及轨道巷1005075可靠F18107采区石门及轨道巷03070较可靠F17107采区石门及轨道巷03070较可靠大候家1

14、07采区石门及轨道巷506070可靠二、井田开拓1、开拓方案1.1、开拓方式矿井采用立井、主要大巷及石门开拓方式。中央并列式通风。矿井工业场地内设主井、副井和回风井计3个井筒。全矿井采用一个水平上、下山开采,水平标高为-569m。1.2、开采顺序10煤层上距82煤层约82m,具备上行开采(先采10煤层)的条件,故10煤层作为首采煤层。1.3、采区及巷道布置1.3.1采区划分以断层为界将全矿井划分为101、102、103、104、105、107及81、82、83、84、85、86、87十三个采区块段。1.3.2采区巷道布置矿井达产时移交104、107(10煤)两个采区,布置两个综采工作面,根据块

15、段的范围、煤层倾角以及其构造情况, 104、107(10煤)两个采区采用走向长壁布置。由于矿井地质条件复杂,采区布置受断层影响很大。矿井移交的104、107(10煤)两个采区,各布置一个综采工作面,走向短,工作面可采储量只有6070万吨,严重制约生产能力。1.3.3巷道断面及支护方式根据目前先进矿井巷道支护的经验和淮北矿区巷道支护状况,设计确定矿井岩巷支护以锚喷为主,煤巷支护采用锚梁网加锚索。受断层影响破碎带较长,必须采取加强支护方式。2、储量全矿井共获资源/储量32489万吨,其中探明的(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21b)5167万吨,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4827万吨,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13878万吨,预测的资源量(334)?8617万吨。121b/121b+122b+333=5167/23872=22%121b+122b/121b+122b+333=9994/23872=42%矿井设计利用储量17667.84万吨,扣除断层煤柱、井田边界煤柱、防水煤柱可采储量为14056.1万吨。3、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与服务年限从煤层生产能力、储量能力、综合效益、煤炭销路等多方面分析,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定为1.8Mt/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