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耿村煤矿1.2Mta新井设计【全套图纸】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31506411 上传时间:2022-09-20 格式:DOC 页数:64 大小:2.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耿村煤矿1.2Mta新井设计【全套图纸】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耿村煤矿1.2Mta新井设计【全套图纸】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耿村煤矿1.2Mta新井设计【全套图纸】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耿村煤矿1.2Mta新井设计【全套图纸】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耿村煤矿1.2Mta新井设计【全套图纸】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耿村煤矿1.2Mta新井设计【全套图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耿村煤矿1.2Mta新井设计【全套图纸】(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1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11.1 井田概况11.1.1 井田位置及交通11.1.2 地形与地貌11.1.3 水文11.1.4 气象与地震21.2 地质特征21.2.1 地质构造21.2.2 煤层及煤质61.2.3 瓦斯、煤尘、自燃及地温81.2.4 水文地质82 井田境界和储量112.1 井田境界112.2 储 量112.2.1 矿井资源储量计算基础112.2.2工业储量计算122.3 矿井可采储量142.3.1安全煤柱留设原则142.3.2 矿井可采储量163 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183.1矿井工作制度183.1.1矿井年工作日数的确定183.1.2矿井工作制度的确定18

2、3.1.3矿井每昼夜净提升小时数的确定183.2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183.2.1确定依据183.2.2矿井设计生产能力183.2.3矿井服务年限的核算193.2.4 井型校核194 井田开拓214.1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214.1.1确定井筒形式、数目、位置及坐标214.1.2工业场地的位置244.1.3开采水平的确定及带区划分244.1.4主要开拓巷道244.1.5方案对比254.2 矿井基本巷道294.2.1 井筒294.2.2 井底车场及硐室294.2.3 主要开拓巷道315 准备方式带区巷道布置355.1 煤层地质特征355.2 带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355.2.1 首带区位置3

3、55.2.2 采煤方法及工作面长度的确定355.2.3 带区巷道布置355.2.4 工作面接替顺序355.2.5 生产系统355.2.6 巷道掘进方法365.2.7 带区生产能力及采出率385.3 带区车场选型设计385.3.1 带区车场的形式和线路布置385.3.2 带区主要硐室布置396 采煤方法406.1采煤工艺方式406.1.1 煤层的赋存特征406.1.2 采煤工艺及其机械化程度的确定406.1.3 综采工作面参数的确定416.1.4 综采工作面破煤、装煤方式及相应设备的选择416.1.5 综采工作面运煤方式及其运输设备的选择436.1.6 工作面支护方式及采空区处理456.1.7

4、工作面设备布置476.1.8 采煤工艺476.1.9 劳动组织和循环作业图表506.1.10 综采工作面吨煤成本526.2 综采巷道布置546.2.1 综采巷道布置方式546.2.2 综采巷道断面选择及其掘进方式557 井下运输597.1概述597.1.1 井下运输的原始条件597.1.2 矿井运输系统597.1.3 各环节运输方式597.2 带区运输设备选择597.2.1 设备选型原则597.2.2 带区煤炭运输设备的选择607.3 运输大巷设备选择637.3.1 大巷运输设备的选择637.3.2 运输设备运输能力验算638 矿井提升658.1 矿井提升概述658.2 主副井提升658.2.

5、1 主井提升658.2.2 副井设备选型679 矿井通风699.1矿井通风系统选择699.1.1 矿井通风系统的确定699.1.2 矿井通风系统方案对比729.2 带区通风739.2.1 采煤工作面通风类型的确定739.2.2 通风构筑物759.3矿井风量计算759.3.1工作面所需风量的计算759.3.2掘进工作面需风量779.3.3硐室及其它巷道所需风量789.3.4矿井总风量789.3.5风量分配789.3.6 风速验算799.4 矿井通风阻力849.5 矿井主要通风机选型869.5.1 矿井自然风压869.5.2 主要风机选型879.6 防止特殊灾害的安全措施919.6.1 预防瓦斯和

6、煤尘爆炸的措施919.6.2 预防井下火灾的措施929.6.3 防水措施9210 设计矿井基本经济指标93专题部分94参考文献:102翻译部分103英文原文103中文译文111致 谢117中国矿业大学2014届本科生毕业设计 第35页1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全套图纸,加1538937061.1 井田概况1.1.1 井田位置及交通耿村矿位于义马矿区西部三门峡市渑池县境内,北距渑池县城3.2km,东北距义马市15km,西距三门峡市53km,东距洛阳市69km,地理坐标东经1114430111470;北纬34423034440;主井坐标:X= 3845668.360,Y=37569814.014,Z=

7、537.20。陇海铁路、310国道及连霍高速公路从井田北缘通过,为主要交通干线,有南韩公路和渑杨公路直达矿内,并有铁路专用线与陇海铁路在渑池站接轨,交通极为便利,交通位置图见图1-1。图1-1 交通位置图1.1.2 地形与地貌本井田以侏罗系砾岩为骨架,地形起伏较大,地表多被第四系棕红色亚粘土所覆盖,近南北向沟谷发育,总体南高北低,最高海拔标高位于井田中南部4505钻孔附近为+667.7m,最低海拔标高位于井田东北部4104孔附近为+532.2m,西部地势较平缓,东部沟谷发育,标高在+510+640m之间,相对高差135.5m左右,一般海拔标高600m左右。1.1.3 水文本区属黄河流域洛河水系

8、,地表水体不发育,仅井田北缘2km处有涧河从露头外流过,该河发源于陕县观音堂、英豪山麓一带,流经渑池县、新安县至洛阳汇入洛河,一般流量为07.010m3/s,为一般季节性河流,其它有峪河、东村沟等均为季节性冲沟,平时无水,雨季时有洪水流过,但时间短暂。井田沟谷中有少量泉水出露。据矿井历年涌水量观测资料,矿井涌水量月度变化不明显,历年矿井最大涌水量为178m3/h,一般在100m3/h,对矿井采掘生产无大的影响。1.1.4 气象与地震本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四季分明。据渑池县气象站1957至2004年资料:1)气温:年平均气温124,历年最高气温416(1966年6

9、月20日),历年最低气温187(1969年1月30日),月均最高气温7月份能达到 2427.8;月均最低气温为元月份0551,冬季寒冷天数平均为106天,夏季炎热天数平均为45天。2)霜冷期:霜冷初日最早为9月3日,最晚11月25日,一般在10月中旬,霜冷终日最早在2月4日,最晚为4月24日,一般在3月中旬。冻结最大深度为0.34m,一般015m至0.21m,最大积雪深度0.30m(1963年3月9日)。全年无霜天数最多279天、最少178天。3)降水量:年降水量最大为10136mm(1964年),最小为244.6mm(1994年),平均为700.2mm。月最大降水量为3014mm(1982年

10、8月),历年各月平均降水量7月份最大,为164.9mm;一月份最少,平均5.05mm;7、8、9三个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48%。一日最大降水量为1381mm(1982年7月30日),历年最大连续降水日数12天,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79天。4)蒸发量:年均1951.0 mm ,最大2368.7 mm,最小1583.3 mm,月均最大蒸发量为293 mm,(6月)、最小81 mm ( 1月)。5)风向:由于受季风影响,风向随着季节呈有规律的交替,59月以东 东南风为主,10月至次年4月以西西北风为主,年平均风速3.3m /s,最大风速16m/s,西北风对本地区气候影响较大。6)地震:据洛阳地震办

11、公室提供的资料:1920年1964年11月波及本区的地震共有5次,中国科学院将1920年9月和1930年发生的2次地震鉴定为5级;1947年地震震中位于渑池县,震级为5级;1964年9月和11月的两次地震性质、强度与1920年和1930年的地震相似。 1.2 地质特征1.2.1 地质构造耿村井田,由于第四系黄土层广为覆盖,基岩仅在一些沟谷中有零星出露。根据钻孔揭露,本区主要分布三叠系、侏罗系地层,关于本区地层时代划分问题,许多生产单位和高等院校都做过不少研究工作,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古生物化石的大量发现,地层划分日趋详细和合理。现就钻探所揭露到的地层由老到新分述如下:1、 上三叠统潭庄组(T3

12、)潭庄组在义马地区东起新安县,西至陕县;南起洛宁,北至黄河。尤以义马、渑池一带出露最好,经原焦作矿业学院“中生代”课题组测量,该组厚度达1996.88m,在耿村井田内钻孔仅揭露400m左右,据其岩性可划分为上下二部分。下部:以灰白,灰色细粗粒砂岩和粉砂岩为主,中粗粒砂岩具大型板状和楔形交错层理,细砂岩和粉砂岩具波状层理,底栖动物通道和变形构造发育。常含炭化植物碎片和完整的植物化石,以及薄层状或椭圆球菱铁矿结核。上部:岩性以灰白、浅灰、灰黑色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和粉砂岩为主,夹灰绿、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或粉砂岩及多层煤线,厚280m。本组植物化石丰富,主要有以下种属:卡尔西努新芦木、园环似木贼、多

13、实拟丹尼蕨、蔡耶贝尔瑙蕨、拉氏枝脉蕨、巨大枝脉蕨、鱼网叶、尼尔桑(未定种)、芦木孢(未定种)、苏铁粉(未定种)、斑点圆形孢(未定种)、细肋粉(未定种)、单肋具肋粉等。最后两种裸子植物花粉为晚三叠世特征化石。2、 侏罗系(J)区内仅发育中上侏罗统,其中中侏罗统为主要含煤地层(见图2-1)。1)中侏罗统义马组(J21)义马组为本井田的主要含煤地层,主要由碎屑岩、泥岩和煤层组成,厚25.12m127.10m,一般厚74.6m。该组地层与下伏三叠统潭庄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根据该组岩性组合及含煤情况可分为四段:(1)底部砂砾岩段该段岩层厚度变化较大,039.45m,平均厚13.10m。井田范围内43线以

14、东,其岩性由下而上依次为砂砾岩、含砾中粗粒砂岩(或夹细砂岩、粉砂岩)、细砂岩或泥岩。43线以西,砂砾岩尖灭,仅在浅部少数钻孔中偶见砂砾岩,其岩性组合由下而上为:含砾粗、中(细)粒砂岩、含砾细(粉)砂岩或含砾泥岩。井田西南部砾岩段全部由砂质泥岩所代替。(2)下部含煤砂岩段本段厚31.8976.66m,主要由煤层和砂岩组成。北部含有三层煤,即2-1、2-2、和2-3煤,向南先后合并,最后合并为2-3煤,所以,实质上2-1、2-2煤均为2-3 煤分叉煤层,在煤层分叉的中间分别夹有Js1和Js2两层砂岩,厚度由北向南逐渐变薄消失,现分层简述如下:下部:2-3煤层以下为砂质泥岩、炭质泥岩或煤矸互层、泥岩或粉砂岩,位于底部砂砾岩段之上,呈透镜状或似层状分布,岩性呈灰色,具缓波状或水平层理,含植物化石碎片,泥岩中见有根部植物化石。 上部:为主要含煤段,由煤层和各粒级的砂岩所组成。2-3煤,为主要可采煤层,全区发育,层位稳定,下部结构复杂,厚度变化1011.89m。2-2煤,为2-3煤之分叉煤层,在耿村井田对比发育,煤层厚0.396.18m,平均厚3.29m。结构复杂,分布于井田300m水平以上。300m水平以下合并入2-3煤层。2-1煤,为2-3煤之分叉煤层,厚0.16.34m,平均4.20m,分布在井田+250m水平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