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工13秋《计算机应用基础》辅导资料十三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31505319 上传时间:2024-01-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工13秋《计算机应用基础》辅导资料十三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大工13秋《计算机应用基础》辅导资料十三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大工13秋《计算机应用基础》辅导资料十三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大工13秋《计算机应用基础》辅导资料十三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大工13秋《计算机应用基础》辅导资料十三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工13秋《计算机应用基础》辅导资料十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工13秋《计算机应用基础》辅导资料十三(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计算机应用基础辅导资料十三主 题:计算机网络基础的辅导资料学习时间:2013年12月23日-12月29日内 容:这周我们主要学习课件第七章计算机网络基础,本章的学习要求及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如下:1.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与发展;2. 掌握计算机网络分类;3.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4. 了解Internet概述;5. 了解连接Internet。重点掌握内容:1重点:计算机网络的功能,计算机网络分类,计算机网络结构,网络协议,个人接入Internet,网络基本测试命令。2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服务器、工作站、网络传输介质、有线网、无线传输介质、无线网、网卡、集线器、中继器、交换机、路由器、网络协

2、议、Modem、 IP地址、域名地址。一、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与发展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功能计算机网络:把分散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相互连接在一起,在网络操作软件的支持下实现相互通信及资源共享的系统。功能分为三方面:信息交换、资源共享、分布式数据处理。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可大致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单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第二个阶段,多台主机互联的通信系统。第三个阶段,国际标准化的计算机网络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81年颁布了“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RM)”成为全球网络体系的工业标准。第四个阶段,以下一代互联网为中心的新一代网络规划中

3、的下一代网络是全球信息基础设施(GII)的具体实现。它规范了网络的部署,通过采用分层、分面和开放接口的方式,提供网络运营商和业务提供商一个平台。目前基于IP的IPv6(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技术正在研究与完善中。二、计算机网络分类1.按覆盖范围与规模分类分为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城域网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广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和互联网(internetwork)。局域网:是指范围在几百米到十几公里内办公楼群或校园内的计算机互相连接所构成的计算机网络。城域网:既

4、可以覆盖相距不远的几栋办公楼,也可以覆盖一个城市:既可以是专用网,也可以是公用网。广域网:通常跨接很大的物理范围,广域网包含很多用来运行用户应用程序的主机(Host);把这些主机连接在一起的是通信子网。互联网:多个网络互相连接构成的集合(注意:这里不是指国际互联网Internet,而是指internetwork)2.按照网络结构分类a.总线型拓扑结构 b.星型拓扑结构 c.环型拓扑结构d. 树型拓扑结构e. 网状型拓扑结构,又称为无规则型3.其他分类方式按通信传播方式分类:点对点传播方式、广播式传播方式。按传输介质分类:有线网和无线网。按带宽和速率分类:低速网、中速网、高速网。按使用范围分类:

5、公用网、专用网。三、计算机网络的组成1.服务器:是一台高性能的微型计算机或专用服务器,是提供网络资源和网络管理,根据网络工作站提出的请求,对网络用户提供服务。2.工作站:连接到网络上的用户使用的个人计算机。用户通过工作站使用服务器提供的服务和网络资源。3.网络传输介质网络传输介质是实现网络物理连接的线路。传输介质可分为有线和无线两大类。(1)有线传输介质常用的有线传输介质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导纤维电缆,采用有线传输介质连接的网络一般称为有线网。(2)无线传输介质无线传输介质是指在两个通信设备之间不使用任何物理的连接器,通常这种传输介质通过空气进行信号传输。采用无线传输介质连接的网络称为无线网

6、。目前无线网技术主要有:微波通信、卫星通信、红外线通信、激光通信等。4.网络连接设备(1)网卡网卡即网络接口卡,又称网络适配器。计算机(服务器、工作站)通过网卡接人网络。网卡连接网络电缆,为计算机之间相互通信提供一条物理通道,计算机通过这条通道进行高速数据传输。每块网卡出场时,硬件制造商分配给它一个物理地址,称为MAc地址,局城网内部节点之间通信时,就是通过MAc地址相互识别的。(2)集线器集线器又称Hub,是连接和汇集网络线路的装置。集线器主要起信号放大和中转的作用。(3)中继器中继器是局域网环境下用来延长网络距离的设备,中继器对在线路上的衰减信号具有放大再生的功能,(4)交换机交换机(sw

7、itch)是集线器的升级换代产品,在外观上很像集线器,在连接方式上也相差不多,所以也称其为交换式集线器。交换机的设计目的主要是解决通信网络带宽不足的问题,也就是网络瓶颈问题。(5)路由器用来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网络,是局域网和广域网之间进行互联的关键设备。(6)调制解调器Modem,是一种通过电话线实现计算机通信的设备。5.网络协议网络协议是一组通信规则的集合,是通信双方必须遵守的规则和规定。常见的TCP/IP协议,即传输控制协议和网际协议。四、Internet概述1.Internet的主要特点开放性、平等性、技术通用性、专用协议、采用客户机/服务器服务方式、内容广泛。2.IP地址和域名Int

8、ernet上的计算机都必须有一个Internet上惟一的编号作为其在Internet的标识,这个编号称为IP地址。每台主机都分配一个IP地址。IP地址由32位二进制数组成,表示时用点分十进制表示,即32位二进制数中的每8位为一组,用十进制数表示,并用英语中的句点分隔每一组,如202.196.112.166。每个十进制数的取值范围为0255。形式:主机名.机构名.网络名.最高层域名现有Internet IP的版本是Ipv4,下一代Internet IP的版本是Ipv6。 3.域名为网络中的主机赋予一个惟一的层次结构的名字,域名地址。一个完整的域名地址由若干部分(一般不超过5部分)组成,各部分之间

9、用小数点隔开,从右到左各部分之间大致是上层与下层的包含关系。一个域名地址的最右边部分称为顶级域名。顶级域名分为两大类:机构性域名和地理性域名。注意: com、cn、edu、gov。五、连接Internet1.接入Internet个人接入Internet一般使用电话拨号、ADSL和LAN三种方式。接入方式速度bps特点成本适用对象电话拨号ISDNADSLCable modemLAN接入光纤无线LAN无线 CPRS、CMDMA、3G56K128K512K-8M8M-48M10M-100M100M11M-54M方便、速度慢较方便、速度慢速度较快利用有线电视的同轴电缆来传送数据信息、速度快附近有服务提

10、供商、速度快速度快、稳定方便、速度快速度较慢低低较低较低较低高较高较低个人用户、临时用户上网访问个人用户上网访问个人用户、小企业上网访问个人用户、小企业上网访问个人用户、小企业上网访问,常称为“宽带接入”大中型企业用户全功能应用移动笔记本用户智能手机和PCMCIA卡插入笔记本移动用户拨号接入是个人用户接入Internet最早使用的方式之一,也是目前为止我国个人用户接入Internet使用最广泛的方式之一。接入速度慢,最高接入速度一般只能达到56Kbps。 ADSL是运行在原有普通电话线上的一种新的高速、宽带技术,具有较高的带宽及安全性,是局域网互联远程访问的理想选择。ADSL接入Interne

11、t有虚拟拨号和专线接入两种方式。如果所在的单位或者社区已经建成了局域网并与Internet直连接,而且在你的位置布置了信息接口的话,只要接入Internet即可使用局域网方式。ISDN是Internet服务提供商。2.网络基本测试命令Ping命令和Ipconfig命令。重要考点一、单选题1. LAN通常是指( )。A局域网B广域网C城域网D互联网解析:A这几个网的英文缩写需要大家牢记: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城域网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广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和互联网(internetwork)2.

12、 调制解调器(Modem)的功能是实现( )。A数字信号的编码B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转换C模拟信号的放大D数字信号的整形解析:BModem,是一种通过电话线实现计算机通信的设备。具体功能是实现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转换二、填空题1.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主要是星型结构、总线型结构、_、_、_等几种。解析:环型结构、树型结构、网状型结构本篇辅导资料把这几个拓扑结构的图示附在上方,同学根据每个拓扑图的不同了解其特点。2. TCP的中文名称是_。解析:传输控制协议网络协议是一组通信规则的集合,是通信双方必须遵守的规则和规定。TCP/IP协议,即传输控制协议和网际协议。3. TCP/IP是一个分层的网络协议,其分层模型分为四层:_、_、_、_。解析:网络接口层(或物理链路层)、网际层(或IP层)、传输层(或TCP层)、应用层这道题也是说明TCP/IP协议的重要性,由于其应用广泛,需要同学们多加练习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汽车技术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