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盛一时的隋朝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31503007 上传时间:2023-09-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4.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繁盛一时的隋朝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繁盛一时的隋朝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繁盛一时的隋朝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繁盛一时的隋朝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繁盛一时的隋朝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繁盛一时的隋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繁盛一时的隋朝(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繁盛一时的隋朝教学设计 汤阴县教师进修学校 薛丽萍一、教学目标1了解隋朝建立及统一;隋初社会经济繁荣的局面是怎么出现的;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2思考与探究“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大运河”“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等问题,学会从特定的历史条件出发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3隋朝的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认识到它的开通,不仅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而且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刻苦的品质和聪明才智,值得我们引以为傲。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2难点:隋初经济的繁荣;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三、教学策略通过明确的目标引领,组织适当的学生活动,运用大量史料,通过典型问题引领,帮助

2、学生领会本课的主旨。四、教学准备(可选)1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收集整理有关隋朝时期的历史人物的事迹,以备上课需要。五、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教师:先来看两幅图片这两幅图是大运河的图片。大运河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它与我国古老的长城一样,千百年来享誉世界。隋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对我国历史发展起了什么作用?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千多年前那个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吧。【设计意图】上课伊始,设置情境,既营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又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二)讲授新课教师:我们将本课内容整合归纳为三个篇章:乱世建王朝,神州重一统;勤劳又思政,经济再繁荣

3、;昙花虽一现,创举留人间。第一篇章:乱世建王朝,神州重一统第一节:隋朝的建立教师:展示一首歌谣教师:这是一首历史歌谣。请仔细阅读,你能读到哪些历史信息?学生1:隋朝是杨坚建立的。学生2:国家重新实现了统一。学生3:江南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为隋朝的建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教师:评价学生的回答并总结:公元581年,北周的外戚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及小字内容,将知识点标记勾画。【设计意图】课件出示历史歌谣,让学生阅读并利用其中的有效信息。培养学生阅读史料,提炼要点的能力。并将前后知识联系起来,加深了学生对隋朝建立的印象。教师:杨坚该不该废周建隋?学生先自主思考

4、,再小组讨论并回答。学生1:不该,因为这样做有违君臣礼仪,是大逆不道。学生2:应该,因为当时北周的皇帝年仅8岁,皇位能者居之。教师追问:杨坚是不是“能者”呢?请看资治通鉴对杨坚的评价:“爱养百姓,劝课农桑,轻徭薄赋,其自奉养,务为俭素。”【设计意图】提供史料帮助学生学会分析,从史料中了解杨坚其人,增加教学内容的可信度。教师点拨:杨坚爱民如子,重视发展农业生产,所以我们认为他应该废周建隋。教师:隋建立之初,江南还有陈朝与隋南北对峙。但北方的民族融合和江南经济的开发已为统一创造了条件。公元589年,隋文帝派次子杨广率大军渡江,一举灭陈。华夏神州重归一统。第二节:隋朝统一南北教师:提出问题:隋为什么

5、灭陈?怎样灭陈?创设情境:教师展示材料,典型引领。分析隋灭陈,统一全国的原因。材料一 隋文帝即位后,“勤劳思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特别是加强军队建设,灭陈做了充分准备。 豆丁网材料二 南陈皇帝陈叔宝深居高阁,整日里花天酒地,荒废朝政。他喜爱诗文,在他周围聚集了一批文人骚客,君臣酣歌,连夕达旦,并以此为常,所有军国政事,皆置不问。百度百科教师:阅读材料,分析隋朝灭陈具备了怎样的主观原因和客观条件?学生:阅读材料思考问题,小组讨论。学生1:陈朝政权的腐败。学生2:主观原因有隋建立后,注重经济发展;隋为灭陈作了准备。【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材料,典型引领,帮助分析隋统一全国的条件。培养学生分析材料、归

6、纳材料的能力。教师点拨:分裂局面阻碍了社会经济的交流和发展。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人民要求南北方结束对峙局面,实现统一。隋朝在经济、政治和军事方面,比陈占优势。隋为灭陈作了充分的准备,而陈朝却依靠长江天险,大意亡国。教师:隋的统一,为什么说南北“重新”统一呢?学生: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开始于秦朝,秦汉时期是我国大一统的时期。【设计意图】抓住“重新”一词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知识,帮助学生明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教师过渡:隋的统一有什么意义呢?教师出示隋朝地图,分析隋统一的意义。教师指图讲解:结束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隋唐时期三百二十余年的“大一统”局面,

7、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隋文帝功绩可与秦始皇相提并论。【设计意图】运用地图,培养学生识图的能力。教师:隋文帝在位期间,又有哪些作为呢?引导学生进入第二篇章。第二篇章:勤劳又思政,经济再繁荣教师:隋统一后,国家复发展情况如何?运用表格和材料,典型引领,展示隋朝经济发展的表现。材料一 时期隋初隋盛时结论人口三千多万人四千六百多万人垦田一千九百多万顷五千五百多万顷粮仓长安太仓洛阳含嘉仓;洛口仓 材料二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贞观政要教师:根据两则材料,请同学们概括隋朝经济发展的表现。并将结论填在表格中。学生:阅读材料并小组讨论,小组选派代表发表观点。小组1:人口从三千万增加到四千多万,可

8、见人口激增。小组2:表格中垦田数扩大。小组3:可以看出隋朝经济发展,粮仓充实,国力强盛。教师小结:隋朝统治前期,国力强盛,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被称为“开皇之治”。那么,隋朝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讨论后回答这个问题。学生:隋文帝励精图治,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人民的辛勤劳作。【设计意图】运用史料教学,用具体数字说明隋朝的富庶。帮助学生学会论从史出的方法。教师过渡:隋文帝开创了繁盛的社会,而他的继承者能否延续隋朝的辉煌呢?第三篇章:昙花虽一现,创举留人间教师:618年,隋文帝的儿子隋炀帝在江都被杀,隋朝灭亡。历时三十八年的隋朝统治到此便告结束了。隋朝昙花一现,但它为后世留下了举世闻名的伟大

9、创举大运河。教师:指导学生真正读图“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学生:自己动手绘制大运河示意图。并在图中填出大运河的南北起止点、中心、四段河渠的名称、沟通的水系等知识点。(时间3分钟)【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强化了知识。教师点拨: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四五千里。隋朝的大运河,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河流,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教师:隋应不应该修大运河?教师出示材料,典型引领:材料一 相传,隋朝时,扬州出现了一种绮丽的花,名叫琼花。隋炀帝知道后,急切地要到扬州去观赏。长安、洛阳到扬州路途遥远,那时陆路交通很不方便,他就发动

10、数百万民工开通了一条大运河。隋炀帝乘着龙舟从洛阳直通扬州。但到扬州后,他并没有看到琼花,通人性的琼花讨厌这个暴虐的君主,自行败落了,隋炀帝大失所望。材料二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天下转漕,仰此一渠。唐诗人皮日休汴河铭教师:请思考问题1.隋炀帝专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的说法对不对?2.隋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引导学生看书、议论、作答,使学生对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设计意图】通过学生阅读材料,提取要点来归纳分析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培养学生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师精讲:隋朝时,江南的经济发展很快,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北方需要的一部分粮食主要仰仗江

11、南运输,随着商业的发展,开通南北运河,利用水力运输,已是势在必行。其次,隋灭陈后,需要加强对江南的控制。不可否认,隋炀帝想坐龙舟游江南也是开凿运河的动机之一。教师:隋炀帝时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学生:是建立在隋朝经济高度发达,国家富强的基础上的。教师:关于对大运河的作用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现在请同学们讨论问题: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寻找依据:阅读理解教科书第4页的历史材料;阅读开凿大运河想象图,想想该图的含义;读读活动与探究中两个小朋友的不同意见。学生1: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南方的丝绸、稻米源源北运,供给

12、北方。学生2:从开凿大运河想象图可以看出,开河时监督的官吏很凶,令河工白天黑夜地干活。谁做慢了,就用棍子毒打。开凿运河成了劳动人民沉重的负担,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隋朝的社会矛盾。 教师精讲:在评论历史事件时,一是提出看法要说明理由;二是看问题要全面,要看主流。大运河开凿以后,对于促进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维护和加强国家政治的统一,都有重要的作用。大运河是隋代劳动人民对中国历史的伟大贡献。它和长城一样,享名于世界,是世界工程技术史上的奇迹。【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评价大运河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板书设计(四)课堂总结隋唐盛世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发展时期。隋的建立和实现全国统一,是三国两晋南北朝长期分裂局面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隋朝存在虽短,却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朝代,隋建立后采取各项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凿,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是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千百年来饮誉世界。 (五)课后延伸上网搜找大运河的有关资料,并讲给同学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