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语文试题A卷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31501672 上传时间:2023-12-2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口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语文试题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海口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语文试题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海口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语文试题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海口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语文试题A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海口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语文试题A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口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语文试题A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口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语文试题A卷(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口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语文试题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7南昌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大写意的困境与突围林木目前中国画界有个悖论让人十分好奇。一方面,对写意画,尤其是大写意的倡导不绝于耳,另一方面,写意画早已陷入困境。目前的一些展览,工笔画的参展及获奖作品数量绝对在写意画之上。又如在面对现实的一些创作领域,大写意更显尴尬。20世纪以来对中国画的历次批判,其实矛头主要是冲着中国画中的写意画去的。不论康有为、鲁迅还是徐悲鸿们,批评的都是写意画,尤其是大写意画。而对工笔画不仅没批评,评价还很高,尤其对以宋

2、画为代表的中国院体工笔画系统反倒有极好印象。不仅当时的中国知识精英是如此看,国外的学者也这样看。正因为写意画目前的窘境,所以倡导写意画,尤其是大写意画的呼声不绝于耳。尤其是一些强势人物对写意画尤其是大写意画的倡导,更使这个问题成为当代中国画坛的一个焦点现象。写意画的窘境其实是与对写意画的认识直接相关的。如写意画就是“写”,而“写”就是“以书入画”,“以书入画”就是以书法线条入画,尤其是以行草书入画。不仅当以如此线条入画,还当以水墨为之。这样,大写意画语言的套路就定型了:急速的行草书法中锋式线条加水墨入画,这是写意画的笔墨套路。写意尤其是大写意当然还不能画得太实,必须简。岂不闻“论画以形似,见与

3、儿童邻”么?八大山人已是榜样之榜样,你还敢画实画繁么?于是简笔造型是又一套路,一些大写意画家画得儿童画一般,技巧全无。写意画还有题材套路,其中又以传统文人画之“四君子”梅兰竹菊为千年不易之“母题”。千年以来,成千上万的画家迷恋简笔造型,画同样已成套路的相似性的题材相同的母题,怎么可能不相似不雷同!就算是龙虾珍贵,天天吃顿顿吃也会吃倒味!今天的水墨大写意就好像是我们国画界的“龙虾”!画界吃腻了“龙虾”时,当代工笔画横空出世:你用急速的行草用笔,我用严正的楷书用笔;你儿童似的简笔造型,我则严谨的写生写实;你天天画千年不变的传统母题,我画天天看到的丰富无比的现实生活;你用单纯至极的水墨,我用千变万化

4、的色彩;你总是老气横秋的古典意趣,我幅幅生气勃勃的现代情感倡导写意画的人总把写意或大写意当成中国画的本质,所以他们的倡导总是义正词严。对中国绘画来说,通过主观表达的需要主观化地改造对象以应表达的“意象”才是中国绘画体系的核心。这样,宫廷表达的富贵意象成为院体画工笔画,宗教表达的神圣意象成为宗教画,民间表达的吉祥意象成为民间画,文人表达的超然意象成为文人画各路数的传统绘画中还可再分一些绘画类型,如此看来,把大写意标榜为中国绘画的核心绘画,把大写意精神标榜为中国绘画核心精神,既不合情理,亦不合史实。“写意”之前中国就没有艺术精神?写意困境如此,水墨大写意就没有出路了?当然不是。当代画坛仍有不少突破

5、常格以写意或大写意名世的优秀画家。既然上述关于写意的套路成了障碍,但写意的内涵,那种狂放、那种力量、那种无所拘束一往无前的精神气势不可以发扬光大吗?笔者在贾浩义的画册中还能看到他早年用过、今天还在流行甚至倡导的水墨大写意人物画,形很准,笔墨也很好,但如果没有对中国意象本质的哲理探索、对写意内在精神的深入把握、对写意语言的自由转换,一如今天画坛绝大多数写意画家那样,能有今天风格独特而备受称赞的老甲吗?(选自2015年8月9日中国文化报)(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很多年以来,包括徐悲鸿在内的大家对中国画的批判,主要集中在写意画上,而对工笔画却持不仅不批评且赞赏有加

6、的态度。B . “急速的行草书法中锋式线条加水墨入画”,这是写意画的笔墨套路,言下之意是写意画还是要画得简一些。C . 大部分画家均存在一种观点,写意或大写意应当成为中国画的本质,所以这部分画家总是义正词严地为之呐喊与欢呼。D . 用严谨的写生写实,画丰富无比的现实生活,采用千变万化的色彩,体现生气勃勃的现代情感,这是当代工笔画的一些特点。(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相同的套路,相似的题材,那些重点画“梅、兰、竹、菊”的写意画和重点画“龙虾”的国画,都陷入了绘画的困境之中。B .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并非八大山人提出的观点,意思是评论画的好与不好,如果以形

7、似为标准,这样的见识跟小孩子差不多。C . 作者列出“工笔画”“宗教画”“民间画”“文人画”等例子,表明作者并不认同大写意为中国绘画的核心绘画,大写意精神为中国绘画核心精神的观点。D . 作者认为,我们应当拓宽写意画的惯常套路,突破常格,不断加强对写意本质的探索,(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写意画的窘境其实是与对写意画的认识直接相关的”,这句话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表明如何看待这种窘境与我们对它的认识有关联。B . 著名文学大师鲁迅曾说过“两点是眼,不知是长是圆;一划是鸟,不知是鹰是燕”的话,这话是针对写意画来说的,并且是在批评写意画。C . 文中的老甲

8、,即贾浩义,当代著名大写意水墨画家,有着对写意内在精神的深入把握,风格独特而备受称赞,有别于一般的写意画家。D . 一些强势人物对大写意画的大力倡导,致使这一问题成为当今中国画坛的一个焦点,客观上也就造成了目前写意画的窘境。二、 古代诗文阅读 (共3题;共31分)2. (13分) (2017高一下中山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

9、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 , 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

10、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注】梠:野果。(1) 下列各组句子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禄山陷京师陷:攻陷B . 信者效其忠效:效仿C . 自棹舟迎甫而还自:亲自D . 官盛则近谀盛:大、高(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 谒肃宗于彭原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B . 严挺之乃有此儿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C

11、. 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是谁之过与D . 既至而可适卒途有饿殍而不知发(3) 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一夕而卒于耒阳B . 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C . 谋动干戈于邦内D . 中之以孝悌之义(4) 下列文中划线词语及课本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如“天宝”。B . 古代“布”指麻葛之类的织物,古代常以“布衣”称百姓或没有做官的读书人。C . 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今天仍有人学习这六艺。D . “旬”是计时间的单位,一旬就是十天,在我国古代,一旬还可以指十年。(5) 把下面的句子译

12、成现代汉语。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3. (7分) (2019高一下三水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二首(其一)苏轼雨过浮萍合,蛙声满四邻。海棠真一梦,梅子欲尝新。拄杖闲挑菜,秋千不见人。殷勤木芍药 , 独自殿余春。【注释】这首诗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木芍药:牡丹花。殿:在最后。(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一句扣诗题“雨晴”,第二句以“蛙声”写出了雨后初晴的景物特点。B . 海棠花已凋谢,如梦一样难觅踪影,表达了作者对海棠生

13、命短暂的悲叹。C . 作者以“梅子欲尝新”暗示季节的更迭,“欲”在这里是快要、而不是想要的意思。D . 作者看似悠闲,实则孤寂,这可以从“拄杖挑菜”的细节描写中看出。(2) 尾联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4. (11分) (2019高一下遵义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锦瑟中以锦瑟起兴,象征着自己的悲凉的一生,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_,_(2) 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_。(3) 雨霖铃中被称为“古今俊语”为人传诵的名句是:_,_, _

14、。(4)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 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5) 醉花阴中_;,_两句作者由室外写到室内,表现词人深秋时节的孤独寂寞之感。 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 (共1题;共12分)5. (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马三立梦露周海亮马三立梦露本名马三。他姓马,排行老三,很俗很实际的名字。马三立梦露这个怪异的名字是村里人送给他的外号,他觉得挺好。他种地,养猪,打牌,喝酒,打孩子,弹三弦他把乡村沉闷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收音机还不多,可是他有一台。每天他坐在炕头上听收音机,最初听新闻,后来听评书,再后来就迷上相声,迷上马三立。

15、收音机乃稀罕之物,他听的时候,炕沿上、窗台上、锅台上甚至院子里,挤满前来蹭听的村人。一段听完,见村人仍不走,他说,我给你们来一段吧!他开始惟妙惟肖地模仿马三立,村人前俯后仰,啧啧称叹。特别是那句充满喜感的“逗你玩”,竟然真假难辨。正逗着,小儿内急,喊了几声“爹”,见他不应,就全都屙到炕上。他只得暂别马三立,冲院里喊:大黄!狗跑进屋,蹿上土炕,欢天喜地地将小儿的秽物舔了个净光。喜欢马三立很正常。村里人都喜欢马三立。然而几年以后,他又开始喜欢梦露,在村人眼里,就有些不正常了。八十年代初,即使城里人,也多不知道梦露是何人,但他不仅知道,并且对梦露拍过的电影如数家珍。他阅读有关梦露的书,又从杂志上剪下梦露的照片,贴满整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