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31495488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5.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文地质勘察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水文地质勘察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水文地质勘察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水文地质勘察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水文地质勘察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文地质勘察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文地质勘察报告(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文地质勘察课程设计题目: 水 文 地 质 勘 察 设 计院 系: 地球与环境学院专业班级: 水文 11- 1 班 学 号: 2011300307 学生姓名: 项其远 指导教师: 刘启蒙 李小龙 2014年7月11日目录一、概述3二、新集二矿F10断层水文地质勘探调查42.1、矿井概述42.1.1、自然地理42.1.2、水文地质42.1.3、地层52.1.4、构造72.1.5、F10断层82.2、水文地质钻探92.2.1、设计依据92.2.2、工程概述92.2.3、钻孔施工工艺102.2.4、成孔工艺142.2.5、成果资料16三、潘北煤矿-490m水平水文地质参数及富水性分区研究173.1、

2、潘北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分析173.1.1、自然地理状况173.1.2、潘北煤矿水文地质资料173.2、放水试验233.2.1、试验背景233.2.2、不同阶段流场变化253.3、采用aquifertest计算水文地质参数(东翼)293.3.1、 背景介绍293.3.2、 计算思路293.3.3、计算方法303.3.4、 东翼参数计算过程323.3.5、东翼部分区块水文地质参数计算结果33四、总结34五、主要参考资料34附录36附录1:E1水量36附录2:ES2水量38附录3:40附录4:42一、概述大三下学期我们开设了水文地质勘查这门课程,作为我们水文与水资源专业的核心课程,需要进行课程设计来检

3、验我们的学习成果和未来走向工作岗位的工作进行一次模拟。水文地质勘查谁研究水文地质的主要手段,需要我们运用各种不同的勘查手段(测绘、勘探、试验、观测等),经过一定的勘查程序去查明研究区基本的水文地质条件,解决专门的水文地质问题。这次我们课程设计的任务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对新集二矿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勘察,主要是对其中的贯穿矿区的F10断层进行调查,通过我们实地的观察和听讲,结合所给的资料对进行水文地质勘探调查;二是对潘北煤矿-490m水平水文地质参数进行计算,通过运用aquifertest进行水文地质参数计算和对水文地质情况进行评估。总的来说,是为了锻炼我们综合使用各类勘探方法和进行分析的的能力,是

4、为我们成为一个合格的水文地质工作者所做的必要准备。二、新集二矿F10断层水文地质勘探调查2.1、矿井概述 2.1.1、自然地理新集二矿位于安徽省淮南市毛集实验区境内。西起1勘探线,与新集一矿矿井接壤,东至013勘探线,与新集三矿毗邻;南自1#煤层与阜凤逆冲断层交面线,北到13-1煤底板-1000m高程的垂直投影线;井田东西走向长6.0km,南北倾向宽5.0km,井田面积约22km2。井田内有专用线至张集站与淮阜(淮南-阜阳)铁路线相连,张集站东至蚌埠站141km,西至阜阳站69km,分别与京沪、京九铁路相接;潘集谢桥、凤台张集两条公路在矿区中部通过,且与凤台颖上、凤台利辛、凤台蒙城等公路相接,

5、可通往周围各县市;矿井中部有西淝河流过,向东南注入淮河,常年有水,可通百吨机帆船,凤台有较大的河港,水路运输极为方便。铁路、公路、水路构成了本矿便利的交通条件。本区属于季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具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多风的大陆性气候特征。据凤台县气象局观测资料:年平均气温15.1。年平均降雨量908mm,降雨多集中在6、7、8三个月份,约占全年降雨量的40%。年平均蒸发量1610.14mm(水面)。蒸发量大于降雨量,潮湿系数约0.5。相对湿度最大78%,最小10.14%,平均为74%。春季多东南风,夏季多东南及东风,秋季多东风,东北风,冬季多东北风,西北风,风速一般为2.83.5m/

6、s,平均3.3m/s,最大风速22m/s (1978年8月8日,南风)。2.1.2、水文地质地表水系主要有淮河(淮河在本井田范围以外),西淝河及人工沟渠。淮河河床宽约250300m,洪水时最大宽度达800m,水深最大17m,常见水位+16+18m,洪水水位+23m左右,历史最低水位+12.36m,河床底部标高为+10m左右;1991年淮河最高水位峡山口+25.20m,鲁台孜+26.00m。西淝河最高水位24.82m,1991年闸上水位+24.03m。沿西淝河两岸有常年积水洼地,河岸以北称为花家湖,积水面积约22km(其中本井田内常年水域面积约12 km2),丰水季节与西淝河连成一片。1991年

7、夏季洪水泛滥时,井田地表的70%以上被淹。 根据已掌握的地震历史资料,淮南市属于许昌淮南地震带,从地震活动性、断裂构造、地形变化及第四纪地质、地貌等方面的情况来看,许昌淮南地震带在新构造时期活动是比较明显的。建设部以建标2001156号颁发了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通知,按设计规范有关规定淮南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根据2001年8月实施的中国地震动峰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矿地震动反映谱特征周期为0.40s(2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2区)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 本井田地处淮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地面标高一般都在+18+23m,西部和南部略高,东部

8、和北部略低,沿西淝河两岸地面标高多在+19m以下,0204勘探线,地面有明显的台阶状起伏,高差23m。 本井田属地温高异常区,平均地温梯度为3.4 /百米。其中-550m水平的地温均达31以上,最高达37,属一级热害区;-800m水平的地温均高于37,属二级热害区。另据邻区新集井田13勘探线的恒温观测孔实测资料,恒温带深度为地表向下20m,温度为17.1。2.1.3、地层本井田属于淮南煤田的一部分,煤田内的地层除缺失上奥陶统、中、下石炭统及中、上三叠统和中、下侏罗统外,从下元古界到第四系均有不同程度的发育,见表3-1。 井田内基岩均被新生界所覆盖,经钻探揭露和控制的有:下元古界、寒武系、奥陶系

9、、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第三系和第四系。其中二叠系的山西组和上、下石盒子组为主要含煤地层。现将地层由老至新叙述如下:一、下元古界(Pt1):主要由灰灰绿色片麻岩、角闪片岩、角闪斜长片麻岩、浅红色混合花岗岩、花岗片麻岩组成。分布于本井田的中、南部,呈东西向展布,叠覆于煤系和寒武系之上,为F02逆冲断层上盘。钻探揭露最大铅垂厚度为475.52m。二、寒武系( C ):由灰褐色褐红色中厚层状灰岩、鲕状灰岩、白云质灰岩、泥质灰岩、白云岩、泥岩、褐色薄层状钙质粉砂岩、砂质泥岩组成;分布于本井田中、北部,呈东西向展布,位于阜凤逆冲断层与阜凤下夹片断层之间,叠覆于煤系之上。钻探揭露最大铅垂厚度853.00

10、m。三、奥陶系中下统(O12):由浅灰灰白色中厚层状结晶灰岩、白云质灰岩、夹薄层绿色铝质泥岩组成;为煤系的沉积基底,局部地段呈夹片状分布于阜凤逆冲断层之下片麻岩和原地系统之间。井田内有2个钻孔揭露,厚度不全,据区域资料全层厚度大于270m,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四、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由1013层浅灰深灰色灰岩、含泥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和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组成,含不稳定煤层57层。其中4、12号灰岩全区稳定,12号灰岩富含蜓 科化石。该地层在原地系统中,厚130140m,夹片中也有部分残存。五、二叠系山西组(Plsh):底部以致密的海相泥岩与太原组分界。多为砂质泥岩,内含菱铁结核,见

11、有个体较小的瓣鳃类和腕足类动物化石及虫迹(见图版0707孔、0302孔),中下部含煤两层。中部为中、粗粒石英砂岩(见图版0402孔、0302孔),含泥岩及粉砂岩包体。上部为浅灰色砂质泥岩、粉砂岩。山西组为二叠系第一含煤段,主要分布在原地系统内。本组厚36.8486.06m,平均57.53m。 六、二叠系下石盒子组(P1X):由灰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砂泥岩互层、粉砂岩、浅灰色铝质泥岩或鲕状花斑铝质泥岩、灰白色富含菱铁质团粒的细、中、粗砂岩和石英砂岩组成(见图版0402孔)。中上部含煤812层。5号煤顶板为砂泥岩互层,具混浊层理和虫迹。4-2煤层下部20m左右的鲕状花斑铝质泥岩或铝质泥岩为全井田

12、的标志层,底部以 “骆驼脖子” 中、细粒砂岩与山西组分界。本组为二叠系第二含煤段,本组厚76.77172.35m,平均146.33m。七、二叠系上石盒子组(P2S):本组地层仅北部保存尚全。根据邻区资料,本组厚度为546m。由深灰色砂岩、泥岩及浅灰灰绿色砂岩组成,含煤2129层,根据沉积特征、岩性组合和含煤情况,本组自下而上分为三、四、五、六、七,共五个含煤段。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八、二叠系石千峰组(P2sh):为非含煤地层。主要由灰绿、紫红色砂质泥岩、泥岩、粉砂岩、紫红色中、细砂岩、含砾石英砂岩及数层花斑状泥岩等组成。底部以灰白浅紫红色中粗粒砂岩或含砾石英砂岩与下石盒子组分界。厚度大于20

13、0m。九、三叠系下统(T1):三叠系下统分布于井田东北缘,仅有凤09孔揭露,控制不全,厚度不详。据区域资料主要由褐红紫红色泥岩、砂质泥岩,夹中、细粒砂岩、含砾石英砂岩组成。 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十、下第三系(E):分布于寿县老人仓断层以南,下部以紫红色砾岩、砂砾岩为主,中夹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薄层。砾石成份以片麻岩、石灰岩砾为主,分选磨圆不佳。上部以紫红色浅紫红色的粉、细砂岩,砂砾岩,砂泥岩互层为主,夹有砂质泥岩及泥岩薄层。在泥岩中偶见腹足类口盖化石。全层固结程度低,疏松易碎,控制最大厚度747.71m。 与下伏地层不整合接触。十一、上第三系(N):井田内新生界松散层底部,普遍发育有钙质粘土

14、,夹数层不稳定中、细砂,局部见12层泥灰岩。直接覆盖于基岩之上。未作专门工作,地层划分依据不够充分,厚度不详。十二、第四系(Q):下部为上第三系,岩性变化较大,以灰绿、浅黄、褐红等杂色厚层状粘土、钙质粘土为主,夹有数层中砂、细砂、粘土质砂薄层。下部以中、细砂和粘土质砂为主,夹数层不稳定粘土。上部以细砂、粘土质砂为主,夹不稳定的粘土。近地表处含较多的砂礓。揭露厚度48.40203.20m,平均113.94m。2.1.4、构造淮南煤田位于华北板块东南缘,北邻蚌埠隆起,南靠合肥坳陷,东起郯庐断裂,西止商丘府城断裂,东西长180km,南北宽1525km,面积约3200km2。煤田呈复向斜形态,轴向北西

15、西东西。复向斜两翼低山残丘出露前震旦系变质岩、震旦、寒武系、奥陶系石灰岩。轴部地面平坦开阔,石炭、二叠系地层掩盖在新生界松散层之下,地层倾角平缓,一般为520,由一系列宽缓褶曲组成,谢桥古沟向斜、陈桥背斜、潘集背斜为其主要构造单元。北北东向区域性断层大致平行于郯庐断裂,总体构成一组向西倾斜的阶梯式构造。本区位于华北板块东南部,东西向构造和北北东向构造组成了本区的基本构造格局。这种格局与华北古板块的边缘构造带有关,东西向构造归古板块南部边缘的北淮阳构造系;北北东向构造属东部边缘的郯庐系。谢桥古沟向斜地处淮南复向斜南部,东起新城口断层,西至江口集断层,长约80km。西段40km为谢桥向斜,形态清楚,两翼完整,研究程度较高;东段古沟向斜开阔、埋藏深,情况不详。谢桥向斜两翼均由石炭、二叠系组成,轴部仅西段有三叠系,枢纽时有起伏。北翼地层平缓,一般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