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通用版课时跟踪检测题型专练3图解图示类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31494492 上传时间:2022-12-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通用版课时跟踪检测题型专练3图解图示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通用版课时跟踪检测题型专练3图解图示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通用版课时跟踪检测题型专练3图解图示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通用版课时跟踪检测题型专练3图解图示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通用版课时跟踪检测题型专练3图解图示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通用版课时跟踪检测题型专练3图解图示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通用版课时跟踪检测题型专练3图解图示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flijW五碳糖题型专练(三)图解图示类1. (2019乌鲁木齐二模)如图为钠离子、葡萄糖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肠腔细胞樓A 葡萄糖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载体是相同的B.小肠上皮细胞的内环境是小肠液和组织液C 葡萄糖的吸收与细胞膜上的钠钾泵有关D .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无需消耗能量解析:选C由图可以看出,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通过Na*驱动的葡萄糖载体,而出细胞通过葡萄糖载体,载体不相同。小肠液通过消化道与外界相通,不属于内环境。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通过Na +驱动的葡萄糖载体,需要 Na +的参与,而维持细胞内外 Na+浓度,需要钠钾泵。葡萄糖进入细胞是从低浓度

2、到高浓度,虽然没有直接消耗ATP,而是随着Na +内流实现转运,维持 Na*浓度梯度则由细胞膜钠钾泵耗能逆浓度梯度排Na*实现。2.(2019青岛期末)如图是酵母菌有氧呼吸过程图,代表有关生理过程的场所,甲、乙代表有关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处释放的能量全部储存在ATP中B.和处产生乙的量相等C .中的生理过程需要H 20D .缺氧条件下甲可以转化为乳酸解析:选C有氧呼吸中的大部分能量以热能形成散失;中处产生乙(H)的量较多;处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需H2O参与;缺氧条件下甲可转化为乙醇。3 .研究表明,癌细胞和正常分化细胞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ATP总量没有差异,但癌细胞从内环境中摄取并

3、用于细胞呼吸的葡萄糖是正常细胞的若干倍。如图是癌细胞在有氧条件F葡萄糖的部分代谢过程。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A .在癌细胞中,葡萄糖进入线粒体被分解为丙酮酸B.在有氧条件下,癌细胞呼吸作用的方式为有氧呼吸C .细胞癌变是抑癌基因突变为原癌基因的结果D .若要研制药物抑制癌症患者细胞中的异常代谢途径,图中的不宜选为作用位点 解析:选D葡萄糖参与细胞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分解为丙酮酸,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完成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由题干可知,在有氧条件下,癌细胞和正常分化 细胞产生的ATP总量没有差异,但用于癌细胞呼吸的葡萄糖是正常细胞的若干倍,只能说明 在有氧条件下,癌细胞呼吸作用的方式

4、为无氧呼吸;细胞癌变是由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 生基因突变;若要研制药物抑制癌症患者细胞中的异常代谢途径,图中的是正常代谢途径,不宜选为作用位点。4 .下列关于体外处理“蛋白质 -DNA复合体”获得 DNA片段信息的过程图,叙述正确 的是()世白质十船爾忌w菇勰罐二UNAA .如图所示,过程两种酶的作用体现了酶的高效性B.若该“蛋白质-DNA复合体”是染色体片段,则可能存在于产甲烷杆菌中C .过程的酶作用于非结合区DNA的磷酸二酯键D .如果复合体中的蛋白质为RNA聚合酶,则其识别结合的序列是mRNA的起始密码解析:选C过程分别表示DNA酶去除部分DNA、蛋白酶去除蛋白质的过程,体现 了酶的专

5、一性;产甲烷杆菌为原核生物,其细胞中没有染色体;如果复合体中的蛋白质为 RNA 聚合酶,则其识别结合的序列是基因上的启动子。5. (2019河南中原名校联考)关于如图所示生理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 .物质1上的三个相邻碱基叫做密码子B .该过程需要 mRNA、tRNA、rRNA参与C .多个结构1共同完成一条物质 2的合成D .结构1读取到AUG时,物质2合成终止解析:选B物质1是mRNA,物质2是多肽,结构1是核糖体。mRNA上决定氨基酸 的三个相邻碱基是密码子;每个核糖体独立完成一条多肽链的合成;据多肽链长短可知该多 肽链从左向右合成,所以应该是读取到UAA时,肽链合成终止。6 .哺乳

6、动物红细胞的部分生命历程如图所示,图中除成熟红细胞外,其余细胞中均有核基因转录的RNA,下列叙述错误的是()造血幼红排出网织丧失r成熟干细胞细胞細胞抜红细胞舸胞器红细胞A .成熟红细胞在细胞呼吸过程中不产生二氧化碳-凋亡B.网织红细胞仍然能够合成核基因编码的蛋白质C .造血干细胞与幼红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D .成熟红细胞衰老后控制其凋亡的基因开始表达解析:选D成熟的红细胞无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物为乳酸。网织红细胞中含有幼红细胞中转录形成的 mRNA ,仍然能够合成核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细胞分化的不同阶段,基因的表达情况不完全相同。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已丧失控制其凋亡的基因。7 下图

7、是某昆虫基因 pen突变产生抗药性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杀虫刑*靶拉点杀虫冊,杷位点细胞沪更%药靶位点細胞资班生魁昆虫细側塞因突变盘昆虫细胞A .杀虫剂与靶位点结合形成抗药靶位点B.基因pen的自然突变是定向的C 基因pen的突变为昆虫进化提供了原材料D .野生型昆虫和 pen基因突变型昆虫之间存在生殖隔离解析:选C基因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突变的结 果是产生新基因,但突变生物与原生物并不一定产生生殖隔离;据图中信息知:野生型昆虫 细胞的靶位点与杀虫剂结合后,杀虫剂进入细胞内,说明杀虫剂与靶位点结合并不会形成抗 药靶位点,pen基因突变型昆虫细胞的抗药

8、靶位点不能与杀虫剂结合,说明抗药靶位点的形成可能与靶位点结构发生变化有关。8在机体局部发炎时, 该处的毛细血管壁细胞表达其膜上的P选择蛋白(一种跨膜蛋白),血浆中的白细胞与毛细血管壁细胞之间识别、粘附并移出血管(如图),最后进入感染部位的组织中,吞噬病原体。据图分析回答:感樂册位毛细血怦m胞(1)细胞膜的化学组成主要有 和蛋白质。(2)在毛细血管壁细胞中,合成 P选择蛋白的细胞器是 (3) 过程体现细胞膜具有 的结构特点。(4) 白细胞与毛细血管壁细胞之间能够识别,是因为白细胞膜上的 与 P 选择蛋白的相互识别作用。(5) 白细胞在感染部位吞噬并消灭病原体的过程属于 免疫。解析: (1)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2)根据题干可知, P 选择蛋白是一种蛋白质,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因此在毛细血管壁细胞中, 合成 P 选择蛋白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3)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而血浆中的白细胞与毛细血管壁细胞之间识别、 粘附并移出血管正好可以体现该特点。(4)根据题图可知,白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和糖脂与毛细血管壁细胞膜上的 P 选择蛋白可以相互识别而特异性结合。(5)白细胞属于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在吞噬并消灭病原体时没有特异性,故该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答案: (1)脂质(或磷脂 ) (2)核糖体 (3)(一定的 )流动性 (4)糖蛋白和糖脂 (5)非特异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