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农业工作总结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31492830 上传时间:2022-07-2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农业工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农村农业工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农村农业工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农村农业工作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农村农业工作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农业工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农业工作总结(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农业工作总结(文章一):2xx年上半年农业农村工作总结 - 副本 2xx年xx镇上半年农业农村 工作总结 半年以来,xx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433”发展战略和县委、政府的总体部署,深度谋划定思路,强化措施抓落实,团结和带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强力推动县委、县政府年初下达的有关农业、农村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了前半年各项工作任务,为全年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现将上半年我镇农业、农村工作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一)、兴农业、促产

2、业,扎实推动农村经济跨越发展 半年来,我镇继续坚持农业的主导地位,全镇粮食总产量达6000吨,农业增加值39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250元。镇党委、政府在完成各项农业基础指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特色产业发展思路,将核桃、中药材、养殖作为三大特色产业来重点培育,将劳务输转做为新兴产业来发展,提出了“畜牧抓龙头,种植创特色,核桃建基地,劳务促发展”工作思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经济合作组织,推广实用技术,促进了特色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一)扎实开展核桃树嫁接工作,全力打造优质核桃产业 我们继续把核桃产业开发作为全镇的主导产业来抓,坚持“园区示范、以线扩面、辐射带动、整体覆盖”的工作思

3、路,全面 开展了2xx年核桃树嫁接换优工作。 (1)、高接换优及芽接。我镇于3月底对全镇16个村需要枝接换优的核桃树进行了摸底登记,并根据成办发?2xx?19号文件要求,结合各村实际情况,及时出台实施方案,将16.1万株的嫁接任务分配各村。经过近一月的努力,全镇共完成枝接16.9235万株(县派技术员嫁接3.4339万株,镇村自筹技术员嫁接13.4896万株),(其中马寨村63株、老庄村8515株、小路村11036株、枣树村10085株、韩山村7301株、刘山村9843株、何堡村12081株、xx村13865株、邵坪村6137株、府城村16508株、大营村18397株、草坝村11133株、代塄

4、村8161株、梁河村8739株、代沟村5869株、庙下村14922株)超额完成分配任务的105%。在高接换优过程中对幼苗和枝接难度大的树进行打尖和枝条的修剪,为夏季芽接做好了准备,7月中旬对大营、何堡、庙下、府城、老庄、邵坪、代塄7村核桃树幼苗及枝接未成活树的及时开展了芽接补接,截止7月底,共完成芽接2.20万株。目前,全镇嫁接换优核桃树长势良好,成活率高达90.2%以上。 (2)、技术力量投入。在本次核桃树嫁接换优中,县林业局派往我镇技术员44人,发展培训本土技术人员138人,共有技术力量182人,累计投入技术力量2594人次。在嫁接开始时,我镇技术力量十分匮乏,为了抢抓嫁接的有利时机,镇党

5、委、政府积极组织镇、村干部和群众,按照以嫁带训、以训促嫁的工作要求,采取“1带(2)、1带N”的培训模式,积极培养嫁接技 术骨干;同时采取现地示范、集中培训等方式培训人员达615人,对培训的本土技术人员经考试合格后,立即投入嫁接工作,有效缓解了我镇技术力量匮乏的问题,为全面完成全镇核桃树嫁接任务提供了技术力量支撑。 (3)、物资及经费投入。此次嫁接工作共投入接穗33.28万支,绑扎带568公斤,塑料膜784公斤,双联单位投入帮扶资金1.346万元(主要为购买嫁接工具资金和培训资金),镇级投入资金 2.895万元(其中购买嫁接工具220套,价值1.276万元),村级自筹资金5940元。 (4)、

6、加强接后管理工作。一是绑防风杆。在嫁接过程中落实“就地就树取材、预绑防风杆”的措施,镇村干部、群众和嫁接技术员密切配合,对嫁接的核桃树进行了防风杆的捆绑。二是防霜冻。接县委关于做好2xx年核桃树防霜冻工作通知后,4月25日下午,我镇组织召开核桃树防霜冻工作紧急会议,印发了防霜冻措施宣传单,利用政务微博、微信平台及时发布天气预警信息,做好了熏烟防霜冻工作。三是及时抹芽。核桃树嫁接后树干上会长出很多新芽,影响接穗的出芽和养分的吸收及接穗的正常发育。在全镇嫁接工作完成后,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及早安排部署,待嫁接枝条发出新芽后及时组织镇村干部、发动群众开展嫁接核桃树的抹芽工作,以集中营养和水分用于上

7、部有用芽子的生长,有效的确保接后成活率达到90%以上。四是病虫害防治。及时开展了核桃树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发放病虫害防治瓶装农药250余瓶,袋装农药120余袋,粘虫板7500 余张,各村领取到农药后进行了集中喷洒,并对核桃树悬挂了粘虫板,及时有效的防治了病虫害的发生。五是施肥。为保证核桃树的正常生长,积极组织群众开展核桃树施肥工作,以农家肥、尿素为主,进行了根部施肥和叶面的喷洒。六是刨盘除草。为了使高接换优时期农作物生长,保障嫁接成活率,积极发动群众对严重影响核桃树采光、杂草、杂树进行全面疏除;对小麦、油菜地生长的核桃树50公分范围内的农作物进行了铲除,尤其是麦地的幼树进行了全面扩盘,为果树提供

8、了有利的生长空间。 全镇采用四级联动的方式,即技术员、双联单位、乡镇干部、农户四级一起行动,积极示范引导,实地督促群众落实好嫁接核桃树的后期管理工作,确保嫁接成活率和保存率,全面完成了2xx年核桃树嫁接换优工作,并且按照“两化”标准着力提升打造了在大营村庙背、阳湾建成2700余亩的核桃树高接换优示范点和何堡树1300亩优质核桃丰产示范园。 (二)全面提升,做大做强畜牧和中药材产业 镇党委、政府坚持把发展畜牧业和中药材产业作为调整农业结构的“重头戏”来抓,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根据各村条件和传统习惯,采取一系列措施,狠抓大户培养、扶持,通过提供市场信息,提供技术指导,协调资金,扶持奖励等措施,使养

9、殖业和中药材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1)、做好动物防疫。建立健全村级防疫体系,行政干部包动员、包宣传,技术干部包注射、包质量的责任制,上半年开展 防疫培训4次,培训人次50余次,开展大规模防疫工作2次,确保无疫情发生。 (2)、做大规模养殖。全镇发展规模养殖村4个,发展农民合作社9个,规模养殖势头良好,全镇上半年存栏鸡5.62万只,出栏3.4万只,出售鲜蛋660吨,发展规模养猪大户150户,出栏商品猪6800头,年出栏牛625头,出栏羊260只。打造以大营村为中心的全镇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基地,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同时抓好成鑫獭兔养殖2xx只的项目建设,壮大餐饮消费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新发展养殖场3

10、5处,种植大户72户,群众发展养殖业的积极性极高。 (3)、做强中药材产业。全镇种植柴胡、大力籽、板蓝根、桔梗、半夏等中药材面积累计达4600亩,产值达到1860万元。今年全镇新种植中药材2200亩;其中大营村红旗种养合作社、庙下村宏安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用土地流转,种植半夏、板蓝根、大力籽、桔梗等中药材600余亩;庙下、韩山、刘山三个示范园区集中种植桔梗800亩,其它村零星种植桔梗800亩,实现了中药材由分散种植向集约化种植的转变。 (三)以科技为支撑,做好农业科技推广 全镇按照科技兴农的方针政策,紧紧围绕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加快了科技兴农步伐,以农业转向升级、新技术引进推广和科技培训为主要内容的

11、科技兴农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1)、推广农业科技项目。为促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全镇的推广应用,按照县农技中心的要求,我镇农技站指导全镇16村进行了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在我镇试验成功(文章二):全市农业农村工作总结 全市农业农村工作总结 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地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目标,全力狠抓农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培育农村市场中介组织,着力推进农业五优工程,认真落实农村政策,先后战胜了历史罕见的春夏连旱、严重病虫灾害和秋季长期低温阴雨灾害,主要农产品产量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全市农村经济保持稳定健康发展势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

12、93.3亿元(90年不变价),比上年增加3.7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85元,比上年增52元。主要农产品除粮食因面积调减产量有所下降外,棉花、油料、水产、畜牧、蔬菜、瓜果等骨干农产品产量均比上年增长。全市粮食总产65.7亿斤,比xx年减5.6%;棉花总产186万担,增28.8%;油料总产827.8万担,增27.3%;蔬菜总产247.7万吨,增10.5%;生猪出栏289.4万头,增2.5%;家禽出笼3002万只,增5.1%;水产品产量44.3万吨,增 8.8%。乡镇企业经济总量和运行质量同步提高。截止11月底,全市乡镇企业累计实现增加值6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15.4%;营业收入293亿元,增1

13、6.6%;实现利税13.4亿元,增13.5%。 (一)、坚持抗灾夺丰收不动摇,确保农业增产丰收 xx年我市干旱、阴雨、病虫等自然灾害交叉重叠发生,给农业生产造成十分不利影响。面对严重自然灾害,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牢固树立全抗全保的思想不动摇,立足抗灾夺丰收,全市共组织抗灾生产活动近20次,下发传真通知9份,做到有旱抗旱,有涝排涝,有虫治虫,有病防病,夺得了抗灾生产的全面胜利。一是搬大水抗大旱。xx年入春以来,我市气候异常,久旱少雨,3月至5月23日,全市累计降水比历年同期减少46-67%,受旱面积 达532万亩,其中严重受旱346万亩。各级党委政府实行大员上阵,广辟水源,科学调度

14、,精心组织,加强督办,做到了抗旱生产两不误。全市先后投入抗旱领导4274人,成立巡回督办协调组53个,投入劳力98万人,资金近亿元,机械3.1万套、56.3万千瓦,累计提引水7.2亿立方,抗旱面积达7万亩次,把旱灾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二是及时组织病虫防治战役。由于病虫害越冬基数高,加上持续高温干旱和种植结构调整,农作物病虫害严重发生。全市各级先后组织了早稻一代二代螟、中稻稻纵卷叶螟、第(三)、第(四)、第五代棉铃虫等重大防治战役。特别是在棉铃虫防治上,全市上下认识早、行动快、力度大、工作环节抓得紧、防治战役组织及时。全市共组织592个督办组,投入119名县市区领导、6129名乡镇干部、1674

15、4盏高压汞灯、123万农村劳动力开展棉铃虫防治战役,采取汞灯诱蛾、药物防治和人工捉虫相结合的方式,较好地控制了危害损失。三是狠抓抗灾秋播。9月初至10月28日,长期低温阴雨给我市秋播生产和棉花采摘、晚稻收获带来十分不利影响。全市共组织了近10次大型活动,开展了5次检查督办。经过艰苦努力,全市共完成秋播总面积637万亩,比市计划增加47万亩,其中油菜播栽面积350万亩,比夏收面积增加25.6万亩,且基本实现了双低优质化。 (二)、坚持市场取向和效益优先原则,农业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 在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过程中,xx年重点狠抓了”五优工程”实施,全市农业结构调整呈现三大可喜变化。一是农业生产结

16、构不断优化。全市粮食种植面积调减为731.9万亩,比上年减117万亩;油料面积增加到341.1万亩,扩大31.1万亩;棉花呈恢复性发展态势,种植面积127.4万亩,增加16.5万亩;瓜果菜、畜牧、水产等多种经营继续稳步发展。各地立足自身资源优势搞(文章三):2xx年农业工作总结 2xx年农业工作总结 今年,面对严峻旱情,全镇上下克服侥幸的心理,克服厌战的情绪,克服观望的态度,及早动手,围绕“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做好“一抗三保”、“一高三新”、“绿满洋梓”三个重点工作,夺取了全年农业丰收。全年完成粮食总产14.68万吨,比去年增加1.9万吨,粮食面积17.04亩,比去年增加1.04万亩,生猪出栏13万头,比去年增加0.5万头,牛出栏7205头,比去年增加975头,羊出栏29193头,比去年增加4193头,水产品产品28740,比去年增加2867吨,家禽出笼195.74万只,比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