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5至7课说课稿.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31492648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5至7课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湘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5至7课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湘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5至7课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湘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5至7课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湘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5至7课说课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湘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5至7课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5至7课说课稿.doc(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蔬果的联想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_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小学美术教科书第七册中第五篇课文蔬果的联想。下面我将着重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一、教材分析蔬果的联想一课是选自湘教版小学美术教科书第七册,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它利用生活中取材方便、利于加工的蔬菜、瓜果,作为天然的雕刻、塑造材料,让学生进行活泼、有趣的立体造型活动,宗旨在于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美”。从而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基于对教材和新课标的理解,我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做出了一下的制定。教学目标

2、:1、知识技能目标:学习简单的雕刻、塑造的基本方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细致、敏锐的观察生活的能力以及奇妙、独特的想象能力,发展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教学重难点:重点:提高对物象特征整体感知能力,掌握切割、插接、镂空等造型方法。难点:激发学生联想和想象。二、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处在小学中段,他们在小学低段学习中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理解、审美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但缺乏丰富的联想思维与想象能力,致使他们准备的材料可能比较单一,制约了他们创作的思路,因此学生创新制作能力受到局限,这为完成本科的活动增添了一定的难度。三、教法1、直观演示法:开课时,通过直观

3、演示形式吸引、刺激学生的眼球,以问题记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迫切的心理驱动下进入课堂学习状态。2、谈话法:在探究方法,展开联想的教学环节,我通过谈话法,引导学生在观察、分析、联想、欣赏和评议中培养并提高细致、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奇妙、独特的想象力,促进学生创作出更与众不同的作品。从而突出本课重点,解决本科难点。3、激励评价法: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各环节的教与学的过程中,激励评价都贯穿其中。通过评价进一步记法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能力,调动学生想象能力和创作思维,从而使学生在原有认知水平上有所提高、发展。四、学法1、练习法、美术是造型艺术、视觉艺术。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实

4、践”是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根本方法。因此,通过练习时间与操作,提高学生动手时间能力、造型表现能力。2、自主探究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标教学理念下创设的以人为本、,民主和谐课堂教学氛围的具体体现。通过对精彩图片的观察、分析和评议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蔬果玩具的制作原理和方法。五、教学过程:(一)、情境演 绎,激发兴趣(Flash动画)1教师演示课件: “池塘里的小青蛙”。 2学生欣赏、感受由蔬果引发联想而带来的奇妙世界。(二)、深入感 知,巧妙联想1. 提出思考:你认为南瓜变青蛙妙不妙?为什么?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倾听、参与讨论。 3交流讨论结果,教师板书: 4观察自己带的蔬

5、果和教材第14页小训练中的白萝卜,分组展开联想,然后集体交流一下想法。(三)、尝试表现,探究方法1教师指导一名学生根据联想的形象在蔬果的基本形体上用刀切、割或挖出作品的大致造型。 2教师提示学生正确使用垫板和刀具,注意安全。 3要求学生自学教材,阅读说明文字,进一步了解塑造作品的方法:镂、刻、组合、插接等。(四)、赏析作品,创造表现1作品赏析。 2分组自由创作。(五)、教学评价与延伸1. 自由欣赏,自由交流。 2集体评议最佳创意奖。 3教师拍摄作品。 4欣赏石玩作品。六、板书设计5、蔬果的联想特征: 形体 色彩 纹理联想: 圆鼓鼓 黄绿色 黄绿相间的条状花纹步骤: 选材 想象 制作方法: 切割

6、 插接 镂空 本课恰当运用了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通过生活中常见的蔬果,进行“以形造型”地创意设计。用精美、有趣、生动图片展示,直观形象的满足了学生视觉感官,为学生的创意制作学习提供充分的准备,开拓了学生的联想思维,对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供了有效的帮助。通过欣赏图片并让学生总结制作方法,实现教学互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本节课以浓厚的兴趣贯穿教学始终,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通过想象加工,孩子们思维火花在课堂上尽情绽放。我的说课就到这里,如有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指正。6、玻璃水彩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_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小学美术教科书

7、第七册中第六篇课文玻璃水彩。下面我将着重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一、教材分析:玻璃水彩是湘教版小学美术教科书第七册中第六篇课文。玻璃水彩旨在让孩子们体验应用多种材料作画的乐趣,根据玻璃不吸水的特性,在玻璃上作画能产生许多特殊效果,产生许多肌理,这会让孩子们感到特别新奇,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在平整的玻璃板上用水彩颜料进行水与色的趣味性点画称之为玻璃水彩是一种探索性绘画方式。与纸上水彩画不同,它强调碰合效果的偶然性,只要有水与色的浸润、渗化、交融并能产生意想不到的色彩肌理效果就行。它便于学习,易于掌握,有趣、好玩。教材在编排上

8、从欣赏画家作品进入,创设了色彩美的情境。教材上的水彩画春山是用水彩颜料加水在玻璃上适当点画之后用专门水彩画纸覆盖转印而成,稍用画笔添加便成了这幅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画。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1.掌握在玻璃上点画转印水彩画的方法,探索玻璃水彩的多种美妙效果。2.感受水色的浸润、渗化、流动、变化,增进对色彩美的审美体验。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探索美的精神和创造形式美的能力。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掌握在玻璃上点画转印水彩画的方法,探索玻璃水彩的多种美妙效果。教学准备:玻璃、水彩颜料、笔、盐等。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审美

9、能力和美术素养。在美术课堂上,除了掌握基本知识技法,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创作的灵感往往来源于生活。三、教法学法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四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学生欣赏一组图片。张家界风光一块奇石一个树根2、教师提问:这是什么?

10、学生回答:山峰、石峰教师提问:像什么?学生讨论:小结:对,像老人,像从“山峰”到像“老人”是同学们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去想像的结果,使人信服从这里让我们认识到:美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想像。在我们的绘画中,有时没有用往常的方法却在不经意间发现和创造美的形象。(二)、新授1、请同学们再看一张图片,听老师作简要介绍。这是在一块玻璃板上涂的色,灰紫色浓淡相间,略有变化,然后将画纸覆盖上,轻抹,揭起来,玻璃上的彩色转印到了纸上。2、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画面上有什么具体形象或者说经过稍微加工后,可以成为一张什么图画?学生讨论:小结:刚才同学们各抒己见,讨论热烈。请看第六课加工后的作品春山。树干挺拔,枝

11、叶斑驳,湿雾缭绕,小鹿乖张,表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这种运用玻璃板(塑料片或有机玻璃)抹印色彩,制造纹理的绘画方法,又好看,又好玩,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玻璃水彩”。(板书课题)3、教师演示,请学生发现形象或命题。(师生共同完成)a.在玻璃上涂色,稍浓。b.点水渗化开来c.覆盖纸张,轻抹。d.揭纸(运用不同的方法揭纸,会产生不同效果,如一张纸分几次揭起,边拖边揭起,改变揭纸方向都会出现不同效果)。e.发现形象:揭纸后,教师改变纸的方向展示,师生共同发现纸上偶然出现的形象,如果需要可稍作点染加工。如果无任何具体形象出现,这是常有的事,可以趁湿采用补救措施制造形象。向学生介绍几种方法:a用剪刀背刮

12、色;b弹水;c撒盐。6学生为老师演示的作业命题。(三)、学生作业1、作业要求:请每位同学按教师提供的方法完成l一2张玻璃水彩作业。转印揭纸后同座两人可以共同讨论捕捉形象和命题,相互合作,相互帮助。2、教师巡视指导。(四)、课堂总结1请作业完成的学生,到讲台前展示,自我评价作业。2其他同学欣赏台前学生作业,学会欣赏评价他人作品。3教师总结。在这节课教学设计中我采用循序导入的方法,欣赏小朋友用不同方法表现的儿童画导入新课,让学生自学课本发现玻璃水彩制作的基本方法,并汇报总结,接着我示范讲解玻璃水彩的表现方法,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兴趣。然后让学生合作进行第一次尝试作画,接着欣赏不同技法制作的玻璃水彩

13、并进行示范。采用小组探究的方法进行第二次试画,体验不同材料、不同技法产生的不同效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是一个引路人,让孩子 们在课堂中充分体验作画的乐趣。我的说课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有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指正。盘泥条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_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小学美术教科书第五册中第6篇课文盘泥条。下面我将着重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一、教材分析 盘泥条是一种古老而基本的陶艺成型方法。或粗或细的泥条在造型表现时有着很大的灵活性,盘制的造型富于变化,既可以盘成一个造型独特的花瓶,也可以盘成

14、一对小巧精致的草鞋,不需特别复杂的技术,因此对儿童来说较易掌握。运用盘条法,会在接口处留下一道道自然的线条,显示出手工制作的陶艺作品独有的质朴、粗犷,体现了泥条造型的独特美。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在以前做陶的基础上,学会用泥条盘筑的方法进行制作。为了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搓泥条和盘泥条的方法,教材选用了四幅制作图例,在制作方法上给学生以提示。作品范例呈现了动物、人物、器皿等丰富而又生动的形象,用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和表现创造的欲望,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创造空间。 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我确立一下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1、学生经历欣赏、分析教材中的作品,探究泥条的不同盘发,利用这些方法制作

15、出独特的作品的学习过程,学会盘筑的方法。2、在创作中体会陶瓷制作的乐趣。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并能运用这种方法只做陶艺作品;难点:利用这些方法制作出独特的作品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能够学习使用各种手工工具,体验不同材料的展示效果,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由于现在学生接受信息的范围广,学生的学习能力较高。所以教师应以引导的方式启发配上直观的教学用具教学,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的思想跟着我的教学思路走,从而顺利达成教学目标。三、教法学法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三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