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危机背景下我国经济增长路径分析与对策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31491502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经济危机背景下我国经济增长路径分析与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世界经济危机背景下我国经济增长路径分析与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世界经济危机背景下我国经济增长路径分析与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世界经济危机背景下我国经济增长路径分析与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世界经济危机背景下我国经济增长路径分析与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经济危机背景下我国经济增长路径分析与对策(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_世界经济危机背景下我国经济增长路径分析与对策 摘要:阐明了在世界经济危机可能给中国带来的路径转变,指出了政府干预在路径改变中的作用,提出了路径转变过程中的政策选择。 关键词:经济危机;增长路径;分析与对策 1经济危机背景下的我国经济增长的三个可能路径 经济增长路径是指一国经济增长所采用的战略途径和方式,为此本文从增长动力来源和宏观调控方向把经济增长划分3个不同的路径。 (1)经济从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转向依靠需求增长的路径可持续增长路径。 这种路径是经济发展的最优解,政府宏观调控的措施包括一揽子的经济、政治措施,政府调控的方向、目标是以提升居民的消费能力为出发点。在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上,调控的

2、目标和重点在于提升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充分体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长期发展规划的需要,基础设施投资作为必要的补充,政治措施和经济措施结合减低由于经济风险可能引发的社会风险,把经济引入到依靠需求增长的路径上来。这种路径就是由宏观调控对引起内需不足因素对症下药,通过体制的改革调整分配结构,加大对社会保障和教育医疗卫生的投入,提高就业率等。 (2)经济依然维持现在增长方式的路径。 经济发展的次优解,宏观调控的措施调控的重点基础设施投资为主,提升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作为配套措施。这种路径是次优解,政府沿袭以前调控的方向,即投资投资基础设施,虽然长期效果可能较差,但是该调控方案实施的难度和阻力最小

3、,对经济短期的提升也最有效。如果世界经济衰退的时间较短,中国也可以依靠这种方式度过目前的危机,待世界经济复苏之际,继续走向经济增长依靠投资、出口来拉动,甚至是对这种经济增长方式的一种强化。这种路径虽然也能解决危机问题,继续增长,但无疑造就了一个更大的危机。 (3)经济步人长期的衰退的路径。 这是最差解,调控方向依然是基础设施,尤其是投资过度产能行业。如果这次世界经济调整的时间较长,复苏的较晚,这种路径可能发生。依靠现在的投资解决目前的增长问题,虽然短期有效,但是一旦投资的这些产能释放出来,外部需求提升不起来,内部需求会更加低迷政府大规模投资的代价最终将由每一个纳税人买单。而且受此影响需求的因素

4、非但没有改善,反而会继续恶化,政府的财力也不可能无限期的支撑大规模投资方案。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将陷入持续的低迷。 2世界经济危机下我国面临经济增长路径拐点 克鲁格曼认为,东亚经济的驱动力是高额资本积累,由于技术进步没有贡献,它们虽然能够在短时期内保持很高的增长速度,但是这种高速增长不可持续。过高的投资消费失衡会造成经济增长中的结构问题,破坏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国内需求应当也必须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没有国内需求支撑的高投资,要么走向对外依存过高,要么导致产能过剩,两者最终都会步人难以为继的境地。 (1)出口环境恶化。长期以来,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与

5、此同时面临出口效益低下、贸易环境恶化、外贸依存度高涨、贸易摩擦频发等因素的困扰。而且随着我国出口量的不断增加,国际市场会趋近饱和,以数量型增长模式为主的出口模式本身也会不会使出口量持续高速增长。在这次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出口环境也将更加恶化,为我们现在的经济增长模式敲响了警钟。 (2)“大国效应”的显现使政府干预下的低成本竞争模式很难维持。 国内外技术进步差距的缩小“干中学”的递减效应显现,而且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的急剧扩张,中国不再被看成经济上的小国,而是在某些方面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大国效应”的显现使政府干预下的低成本竞争模式受到了广泛的批评,中国经济被指责为导致全球经济失衡的始作俑

6、者,这种模式已经不能维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经济衰退风险的压力。 本文统计了历次世界经济危机的状况,如表1:从表1种我们可以发现,除了1929年经济大萧条时间长达40多个月外,其它主要经济平均持续时间为2年。以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为主的4亿元方案在2年内实施,如果世界经济危机持续时间较规律2年长的话,外需增长较慢,而内需无法启动。政府也不可能有财力无限期的支撑起大规模刺激方案,那么经济衰退的风险加大。 (4)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的要求。 经济风险可能引发社会风险,而社会风险才是最大的忧虑。在经济增长时期,用增长可以掩盖社会问题。但是一旦经济风险加大,就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不利于和

7、谐社会的建立。这也迫切要求我们转变增长模式,拉动国内消费需求,把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多的让全体人民享有。 3经济增长路径改变的政策建议 (1)进行与扩大内需相适应的政治体制改革。 民生投入毫无疑问是政府改变居民消费行为,提高消费倾向的重要措施,但这一措施需要相应的政治体制改革作为依托。在当下中国的体制背景下,政治体制改革远远落后于经济体制改革,权力部门缺乏必要的监督。这么巨大的投资计划,一方面会引致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将其自身利益掺和进投资过程中,从而产生腐败l另一方面就是导致地方政府投资政策的单一化、表面化和空心化。不利于各项发展目标的实现,已有的实践已充分证实了由此产生的政策的无效性。 (2)

8、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世界银行的报告(2003)指出经济结构扭曲导致中国外部扩张和出口依赖。国内市场疲软。我国产业结构应尽快实现由“二、三、一”的低水平型向“三、二、一”高水平型产业结构转换。也是有效激活内需的要求。第三产业则大多数都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可以容纳较多劳动力、兴办资金较少等特点。对于解决经济转轨时期难以避免的结构性失业问题,吸纳第一、二产业的冗余劳动力,实现再就业,增强人们对经济前景的信心和收入预期进而刺激居民经济消费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3)增加中等收入人口数量,促进中等收入群体消费。 首先,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解决制度性因索困扰。提高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关键是深化分配

9、制度改革,建立市场竞争的平等参与收人分配秩序。减小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对少数必须由国家垄断经营的行业。要加强对其收入分配的控制和管理,防止该行业与其他行业收入差距过大。其次,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稳定性预期、组织稳定性预期是人们对未来承受能力的指标之一,社会保障制度的缺位破坏了中等收入群性,导致其自我危机感。培育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改善其消费支出预期。必须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最后,完善住房保障制度。一要加大廉租房建设的力度,二是建设经济适用房。 (4)把农业基础设施放在突出位置,考虑逐步引人民间资本,进行制度创新。 其他参考文献:1.赵慧芝.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0(12).2.付林,李冬叶.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监管机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1).3.江轶.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若干问题探析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4.李红宇.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有效性探究J.财会通讯综合(中),2009(1).5.石勉.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和审计的探讨J.经济师,2010(10).6.林大静.构建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机制的思考J.审计月刊,2009(6).1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