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的变性和复性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31491335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蛋白的变性和复性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蛋白的变性和复性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蛋白的变性和复性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蛋白的变性和复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蛋白的变性和复性(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蛋白的变性和复性 变性: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是体现生物功能的基础,蛋白质折叠则是形成空间结构的过程。蛋 白质一级结构决定其高级结构的著名学说 , 认为蛋白质折叠是受热力学因素控制的 . 天然 蛋白质处于能量最低(即热力学最稳定)的状态. 一般来说, 天然蛋白质的结构是相对稳定 的, 结构的稳定性也是其保持生物个体功能和物种的相对稳定所要求的. 蛋白质担负着复杂的生化反应 , 同时在生物合成以后, 蛋白质本身也经历着繁杂的生理过 程. 蛋白质自翻译以后, 还需进行一系列的翻译后过程, 包括跨膜转运、修饰加工、折叠复 性、生化反应、生物降解等. 这些过程似乎都伴随着蛋白质的结构转换, 不但受蛋白质肽链

2、 自身的热力学稳定性所控制, 而且还受动力学过程控制.变性原因:蛋白质因受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的影响,分子的空间构象被破坏,从而导致其理 化性质发生改变并失去原有的生物学活性的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变性作用(denaturation)。 变性作用并不引起蛋白质一级结构的破坏,而是二级结构以上的高级结构的破坏,变性后的 蛋白质称为变性蛋白。引起蛋白质变性的因素很多,物理因素有高温、紫外线、X-射线、超声波、高压、居9烈的搅 拌、震荡等。化学因素有强酸、强碱、尿素、胍盐、去污剂、重金属盐(如 Hg2+、Ag+、Pb2+ 等)三氯乙酸,浓乙醇等。不同蛋白质对各种因素的敏感程度不同。蛋白质变性后许多性质都发生

3、了改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生物活性丧失 蛋白质的生物活性是指蛋白质所具有的酶、激素、毒素、抗原与抗体、血红蛋白的载氧能力 等生物学功能。生物活性丧失是蛋白质变性的主要特征。有时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只有轻微变 化即可引起生物活性的丧失。(二)某些理化性质的改变 蛋白质变性后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如溶解度降低而产生沉淀,因为有些原来在分子内部的疏 水基团由于结构松散而暴露出来,分子的不对称性增加,因此粘度增加,扩散系数降低。(三)生物化学性质的改变 蛋白质变性后,分子结构松散,不能形成结晶,易被蛋白酶水解。蛋白质的变性作用主要是 由于蛋白质分子内部的结构被破坏。天然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是通过氢键等次级

4、键维持的,而 变性后次级键被破坏,蛋白质分子就从原来有序的卷曲的紧密结构变为无序的松散的伸展状 结构(但一级结构并未改变)。所以,原来处于分子内部的疏水基团大量暴露在分子表面, 而亲水基团在表面的分布则相对减少,至使蛋白质颗粒不能与水相溶而失去水膜,很容易引 起分子间相互碰撞而聚集沉淀。复性:如果变性条件居烈持久,蛋白质的变性是不可逆的。如果变性条件不居烈,这种变性 作用是可逆的,说明蛋白质分子内部结构的变化不大。这时,如果除去变性因素,在适当条 件下变性蛋白质可恢复其天然构象和生物活性,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复性 (renaturation)。外源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高表达常常导致包涵体的形成,

5、虽然包涵体具有富集目标蛋白质、 抗蛋白酶、对宿主毒性小等优点,但包涵体蛋白质的复性率一般都很低, 一般说来,蛋白质 的复性效率在20%左右。包涵体:包涵体是指细菌表达的蛋白在细胞内凝集,形成无活性的固体颗粒。 一般含 有50%以上的重组蛋白,其余为核糖体元件、RNA聚合酶、内毒素、外膜蛋白ompC、ompF 和ompA等,环状或缺口的质粒DNA,以及脂体、脂多糖等,大小为,具有很高的密度(约 ml),无定形,呈非水溶性,只溶于变性剂如尿素、盐酸胍等 一般的水溶液很难溶解包涵体,只有在变性剂溶液中才能很好溶解,这时,溶解的包涵体蛋 白获得完全变性,即除一级结构和共价件保留外,所有的氢键、疏水键全

6、被破坏,疏水侧链 全暴露。然后,在一定条件下除去变性剂促使产物蛋白完成正确的蛋白折叠过程,获得天然 结构,该过程称为复性。主要因为在重组蛋白的表达过程中缺乏某些蛋白质折叠的辅助因子,或环境不适,无法形成 正确的次级键,经过多个中间折叠最终形成天然三维结构,包涵体很可能就是表达蛋白不适 当的中间折叠高浓度积聚在一起的不溶物。由于包涵体中的重组蛋白缺乏生物学活性,加上剧烈的处理条件,使蛋白的高级结构破坏, 因此重组蛋白的复性特别必要。通过缓慢去除变性剂使目标蛋白从变性的完全伸展状态恢 复到正常的折叠结构,同时去除还原剂使二硫键正常形成。一般在尿素浓度4M左右时复性 过程开始,到2M左右时结束。对于

7、盐酸胍而言,可以从4M开始,至到 1.5M时复性过程已经 结束。包涵体蛋白复性方法 1稀释复性:直接加入水或缓冲液,放置过夜,缺点是体积增加较大,变性剂稀释速 度太快,不易控制。目前稀释法主要有一次稀释、分段稀释和连续稀释三种方式。2透析复性:好处是不增加体积,通过逐渐降低外透液浓度来控制变性剂去除速度, 有人称易形成无活性蛋白质聚体,且不适合大规模操作,无法应用到生产规模。3超滤复性:在生产中较多的使用,规模较大,易于对透析速度进行控制,缺点是不 适合样品量较少的情况,且有些蛋白可能在超滤过程中不可逆的变性。4柱上复性:是最近研究较多并成功的在生产中应用的一种复性方法,包涵体蛋白变 性后,在

8、色谱柱上复性,大致可分成疏水柱复性及凝胶柱复性两类。其中的凝胶柱复性均是 用SephacrylSTOO或Superdex75等分子筛填料,柱较长(40cmT00cm不等)。相比稀释 和透析两种方法,色谱柱复性回收率高(高达90%以上)、快速、易放大,样品稀释倍数小 (一般五倍左右)55高蛋白质浓度下的复性: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缓慢地连续或不连续地将变性蛋白 加入到复性缓冲液中,使得蛋白质在加入过程中或加入阶段之间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折叠复 性;二是采用温度跳跃式复性,即让蛋白质先在低温下折叠复性以减少蛋白质聚集的形成, 当形成聚集体的中间体已经减少时,迅速提高温度以促进蛋白质折叠复性。此外,吸附法

9、、反胶束法和双水相萃取法等都可用蛋白质的复性。 复性效果的检测:根据具体的蛋白性质和需要,可以从生化、免疫、物理性质等方面对蛋白质的复性 效率进行检测。1、凝胶电泳:一般可以用非变性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可以检测变性和天然状态的 蛋白质,或用非还原的聚丙烯酰胺电泳检测有二硫键的蛋白复性后二硫键的配对情况。2、光谱学方法:可以用紫外差光谱、荧光光谱、圆二色性光谱CD)等,利用两种状态下的光谱学特征进行复性情况的检测,但一般只用于复性研究中的过程检测。3、色谱方法:如IEX、RP-HPLC、CE等,由于两种状态的蛋白色谱行为不同,4、生物学活性及比活测定:一般用细胞方法或生化方法进行测定,较好的反映

10、了复 性蛋白的活性,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测活方法测得的结果不同,而且常常不能完全反映体 内活性。5、黏度和浊度测定:复性后的蛋白溶解度增加,变性状态时由于疏水残基暴露,一 般水溶性很差,大多形成可见的沉淀析出。6、免疫学方法:如ELISA. WESTERN等,特别是对结构决定簇的抗体检验,比较真 实的反映了蛋白质的折叠状态。11 防止包涵体的形成:包涵体很少是100的,有一部分的可溶蛋白存在,一部分是包涵体 通过增加可溶性蛋白的比例为策略,改变折叠中间体的形成速率,降低中间体相互作用,加 快正确折叠形成天然结构的速率。 1:降低细胞生长温度:正在折叠的中间体聚集主要是通过疏水表面相互作用产生,在较低 温度下疏水表面的相互作用减弱,2:共表达分子伴侣:分子伴侣是一些蛋白质,他们可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维持一些折 叠蛋白的溶解状态, 3:改变渗透压:大肠杆菌表达农用菌转移酶时,有90以上形成包涵体,但是存在山梨醇 和甘氨酰甜菜碱,时,该酶几乎完全以可溶的形式表达其机理。其机理可能是山梨醇促进细 胞摄取甘氨酰甜菜碱,后者通过优先水合作用稳定蛋白结构。4:融合蛋白:目的蛋白基因与特定的基因融合表达可能会减少包涵体的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