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治疗失眠课题初步设计方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31487493 上传时间:2023-10-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艾灸治疗失眠课题初步设计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艾灸治疗失眠课题初步设计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艾灸治疗失眠课题初步设计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艾灸治疗失眠课题初步设计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艾灸治疗失眠课题初步设计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艾灸治疗失眠课题初步设计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艾灸治疗失眠课题初步设计方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艾灸治疗失眠课题初步设计方案 老年病科 张旭浩一、失眠是指睡眠的始发和维持发生障碍 ,致使睡眠质量不能满足个体生理需要而明显影响患者 白天活动的一种睡眠障碍综合征。二、中医认为失眠主要是内在因素所致,如体弱、忧虑、抑郁等等 ,也有与饮食有关。失眠涉及多个脏腑 ,如心、 肝 、 脾 、 肾等 , 主要病变在心 , 与心神的安定与否有直接的关 系。因为心藏神 , 心神安定 , 则 能正 常睡眠 , 如心神不安 , 则不能人睡。不论是心经 自病 , 或者脾病、 肾病 、 肝病及 胃病影响于心, 均可导致失眠。其中由于思虑不解 , 劳倦过度 , 损伤心脾而发病 的较多。心脾受损, 则心血不足 , 心

2、神失养 , 不得安宁 , 因而不能成寐 ; 而心血不足 , 与脾气受伤密不可分 , 脾伤则气血生化不足, 不能上奉 于心, 心失所养, 因而心神不安。这种心血虚而引起的失眠, 还可见于虚弱之人 , 或者产后失血 , 生育过多的产妇 , 以及老年人形体 日衰等 , 其关健在于心血不足, 病变涉及心脾两脏。中医认 为睡眠系心神所主, 是阴阳之气 自然而有规律的转化结果,这种规律一旦破坏 , 就可导致不寐。针灸治疗失眠的机理和作用 , 在于能协调 阴阳, 扶正祛邪, 疏通经络, 从而达到改善睡眠的 目的。 灵枢 根结 篇说 : “ 用针之要 , 在于知调阴与阳, 调阳与阴 , 精气乃光, 合形于气,

3、 使神内藏。 ” 阐明了针灸治疗疾病具有协调阴阳的作用。百会是督脉经穴 , 位于巅顶三阳五会之所 , 督脉“ 人络于脑” , 而“ 脑为元神之腑” 。四神聪为经外奇穴, 位于百会穴前后左右各开 1 寸。两穴配合能镇静安神、 醒脑益智引。失眠的病位在心, 又与肝 、 脾、 肾等脏关系密切, 故取手少阴心经原穴神门、 手厥阴心包经穴内关 , 两穴可补心气 、 养心安神, 使心有所主。三阴交是肝 、 脾、 肾三经的交会穴 , 可补心脾 、 益肝肾 】 。现代医学认为针刺安眠穴可调节颅内外血管和神经机能 , 还能促使脑 内源性 内啡肽等介质 的分泌和释放。睡眠所涉及的递质包括乙酰胆碱, 7 一氨基丁酸

4、等, 有研究证明 7 一氨基 丁酸对哺乳动物 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普遍抑制作用。有报道失眠者较正常人脑脊液 7 一氨基丁酸含量低, 而针刺神门、 三阴交后 , 脑脊液 了一氨基丁酸含 量有 所提高l4J。灸法具有鼓振 阳气 、 化生阴血 、 通达血脉、 调和 阴阳、 宁心安神的功能 ,明代 针灸大成 云 : “ 思虑劳伤心脾, 灸百会” 。诸穴合用可调脏腑功能, 使阴阳平衡, 心神安定, 而能正常睡眠 。三、 诊断标准 1、根据 中华人 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 中医精神疾病诊断标准(CCMB 一 2 一R) n】 中 关于失眠症的诊断标准 : 轻者入寐困难而易醒 , 醒后 不寐 , 重者彻夜难眠;

5、 常伴 有头痛、头昏、心悸 健忘、多梦等症 ; 经各系统和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异常。 2、病例纳入标准 符合失眠的诊断标准, 诊断明确, 年龄在 18 65 岁者,患者在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条件下, 均可纳入试验病例。 3、排除标准 A凡是全身性疾病如疼痛、 发热、 咳嗽 、 手术等 , 以及外界环境干扰因素引起者; B年龄在l8 周岁以下 , 或 7O 岁 以上者 , 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 C合并有心、 肝、 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 精神疾患者。 D操作中违背治疗方案者 ; E不符合诊断标准者; F加用其他方法者。4、病例脱落标准 临床研究过程中失访者; 治疗过程中自动退出, 或发生意外情况而

6、不能坚持治疗者; 临床研究过程中依从性差, 资料不全者。四、治疗方法 1 取穴 : 百会 、 四神聪、双侧足三里穴。方法: 患者采用仰卧位, 用回旋灸百会 、 四神聪穴 60 分钟, 每天灸 1 次, 每周灸 5次, 5 次为 1个疗程, 每疗程结束后休息 2 d, 3 个疗程为 1 个周期。 2、具体操作:将患者的头发从中间分开,艾条点燃后放于穴位上方,距离皮肤约23厘米左右进行熏灸,有舒适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治疗眩晕,艾灸至眩晕减轻为度。其他病症治疗一般每次灸1015分钟,每日1次,连续治疗3-5次。 (1)物品准备:治疗盘、艾绒、艾柱器、火柴、镊子、弯盘。 (2)操作方法: 将艾绒放入艾

7、柱器内,根据病情,制成大小适宜之艾柱。 将艾柱置于应灸穴位上,点燃艾柱顶端。 等艾柱燃至病人感发烫时,即用镊子取下放入弯盘,另换一艾柱,继续点燃。 一般每次灸35壮(每个艾柱谓一壮)。 五、 禁忌症 1、禁灸部位 部分在头面部或重要脏器、大血管附近的穴位,则应尽量避免施灸或选择适宜 的灸法,特别不宜用艾炷直接灸。另外,孕妇少腹部禁灸。 2、禁忌病证 凡高热、大量吐血、中风闭证及肝阳上亢头痛症,一般不适宜用灸法。 3、禁忌体质 对于过饱、过劳、过饥、醉酒、大渴、大惊、大恐、大怒者,慎用灸法。六、 施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 1、不良反应 实施艾灸过程中可能出现胸闷、心慌、晕厥,皮肤瘙

8、痒、刺痛、水疱等不良 反应。 2、处理措施 a、根据体质和病情选用合适的灸法 以受术者的病情、年龄、体质等决定施灸量的多少。 若要选用化脓灸时,一定要征得受术者的同意,并在病历上记录、签字。 b、晕灸现象处理 立即停止艾灸,让受术者平卧于空气流通处,松开领口,给与温白糖水(糖 尿病者慎用)或温开水,闭目休息即可。对于猝倒神昏者,可以针刺水沟、 十宣、中冲、涌泉、百会、气海、关元、太冲、合谷等穴以急救。 c、水疱处理 施灸后皮肤出现红晕是正常现象,若艾火热力过强,施灸过重,皮肤易发 生水 疱。如果水疱较大用消毒针刺破后消毒,防止感染,数日内可痊愈, 一月内局部可能留有色素沉着。七、 疗效判定标准

9、 依据国家卫生部颁布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治疗失眠)。 1、痊愈: 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时间在6 h 以上, 睡眠深沉, 醒后精神充沛; 2、显效: 睡眠 3、明显好转, 睡眠时间 3 h 以上, 睡眠深度增加; 4、有效 : 症状减轻 , 睡眠时间较前增加不足 3 h; 5、无效: 治疗后失眠无明显改善或反加重 。八、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 工作节奏的不断加快, 社会竞争不断加强, 人们的压力逐渐增大, 良好的睡眠是人体恢复疲劳的重要途径。艾灸治疗是一个渐进的有效过程, 在治疗的初期, 而抑郁和焦虑的变化不大, 但是最终治疗效果优于西药, 而且解除了因服用药物导致的头昏、 记忆

10、力下降、 烦躁等不良反应 , 帮助患者完成从浅睡眠到深睡眠的生理变化, 是一个促进人体病理性睡眠恢复正常的良性调节过程。许多严重失眠的患者 , 经过治疗, 逐步停药,到最后完全不再需要服药, 睡眠恢复正常。对失眠疗效的判定 , 除依据睡眠的时间外 , 更重要的是患者在治疗后, 大脑功能的改善。治疗后, 患者头脑清醒 、 反应迅速、 思维敏捷 , 记忆、 认知功能得到很好的改善 , 头痛、 头昏等不适症状减轻, 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即使是睡眠时间未延长, 也有效。对于病情 比较重的顽固性失眠, 在艾灸治疗不理想的情况下, 可以加用耳穴贴压、 拔罐、 放血等综合治疗 , 通过多普勒观察显示, 治疗

11、时间长的患者, 脑血流有明显的改善。治疗时间以下午比较好, 这可能与人的昼夜生活节律有 关。九、现代研究艾叶的化学成分是其发挥生物学效应的基础之一。 因品种、 产地、 采摘时间、提取方法等的不同,艾叶成分的含量略有差异,然其主要有效成分为挥发油,此外还含有鞣质类、黄酮类、甾醇类、多糖类及微量元素等。外还含有鞣质类、黄酮类、甾醇类、多糖类及微量元素等。对艾叶化学成分的生物学作用研究中,艾烟和艾挥发油中的桉油精(1,8-桉树脑)、4-松油烯醇、冰片(2-茨醇)、樟脑(2-茨酮)、石竹烯及其氧化物、大根香叶烯 D、-荜澄茄油烯等具有抗菌和抗病毒的功效;萜品烯醇-4、-石竹烯、篙醇平喘作用较强,最强的

12、是萜品烯醇;石竹烯及其氧化物、香苇醇、-水芹烯 、-丁香烯醇等都有一定的平喘和抗过敏作用;桉油精、樟脑、龙脑等尚具有一定的抗炎镇痛作用;艾中的苦艾素能够集中力量杀死受到铁感染的细胞;艾蒿黄酮类成分,如 5,6-二羟基-7,3 ,4-三甲氧基黄酮、5-羟基-6,7,3 ,4-四甲氧基黄酮、槲皮素和柚皮素等,具有抗肿瘤活性;-谷菑醇和 5,7-二羟基-6,3,4-三甲基黄酮成分对血小板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艾 燃烧生 成 物 的成分及作用 艾燃烧生成物主要包括艾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焦油样物质和烟雾(即艾烟) 。目前,诸多关于艾燃烧生成物的研究多为对其两种主要物质焦油和艾烟的成分及部分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

13、此外,艾烟的治疗效应也多有涉及。 1 焦油 的 成 分 及 抗 氧 化 作用 2 艾 烟 的 成 分 及 作用艾烟的治疗效应突出表现为广谱抗菌、抗病毒的作用。艾烟熏灸对常见的化脓性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碱杆菌) 、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变形杆菌、白喉杆菌及结核杆菌的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许兰氏黄癣菌及其变种、堇色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等诸多致病性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对腺病毒、鼻病毒、流感病毒及副流感病毒等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且艾烟的杀菌抗病毒作用与熏灸时间有关, 熏灸时间越长, 作用越强。鉴于上,艾烟在医院的空气消毒 及外伤感染性疾病 和足癣等皮肤病的治疗中疗

14、效确切。此外,艾烟吸入可相对延长豚鼠药物性哮喘潜伏期,明显松弛正常豚鼠支气管平滑肌,有效对抗乙酰胆碱引起的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收缩,这与艾叶挥发油对平滑肌的作用相似。3艾灸与 芳香 疗法芳香疗法是利用天然植物的芳香挥发油或精油,通过按摩、沐浴、呼吸、敷涂、室内设香、闻香等多种方式,促使人体神经系统受良性激发,从而达到调节新陈代谢、加快体内毒素排除、消炎杀菌、保养皮肤等保健和治疗作用的一种方法。从材料而言,艾叶气味芳香,艾叶油本身即为芳香疗法常使用的精油之一;从作用途径及治疗作用而言,艾灸疗法与芳香疗法亦有异曲同工之妙。对艾绒挥发油成分的研究显示,艾绒中含量较高的成分有刺柏脑、石竹素、桉叶油醇、石竹烯、侧柏酮、菊槐酮、龙脑等,且年份越久、艾绒比例越高,易挥发的成分相对含量越少;难挥发的成分相对含量较高,如刺柏脑、石竹素、石竹烯等。由此推测这些难挥发的物质可能是艾灸时的有效物质。这些物质多为萜类, 而萜类成分是芳香疗法中使用的精油的主要成分之一。刺柏脑为赤松精油资源植物马尾松的针叶精油的特征性成分,石竹烯也存在于丁香精油中,两者均为非芳香精油,即本身无芳香气味,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