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醉花阴》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31487340 上传时间:2022-07-16 格式:DOCX 页数:1 大小:8.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读《醉花阴》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读《醉花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读《醉花阴》(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读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如果一个女人爱一个男人爱得很深,她会想天天和他在一起,永结秦晋之好,不要他 抛下她去觅封侯,赢天下。如果两个人门当户对,志同道合,那这种期盼更是无可厚非。醉花阴写于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和谐宁静的青州十三年生活之后,这之前二人没 有过长久的分离,由于赵明诚被重新启用,要远去莱州赴任,二人只能面临两地分居的事实。这一年,时值重阳,佳节还至人不至,李清照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远在他乡的丈夫。纵读全词,可以直观感受到几个关键词带出的李怀人之伤,之切,细细念之,令人心 生惆怅,

2、为之感动。一切都是因为我爱的那个人不在身边,所以“愁”,愁佳节“又”来只能对影独坐,所 以不爱惜自己,晚上睡觉明明知道“凉”到了,却不换条厚被子照顾好自己,任寒气袭人, 倔强地等着生病,所以独酌,借“酒”消愁,喝得不多,却也忍不住黯然“销魂”,因为许 多时候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如此一折腾,最后的 “瘦”是难免的了。略略一观,便见出了李清照对丈夫的爱有多深,真的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 人憔悴”。然而,全诗的艺术审美性还表现在两个独特的方面。首先表现在开篇,对“愁”的渲染,细腻不失浓重。词的结尾固然是千古名句,但词 的开头起了很好的奠基作用,感情分量很足,并不逊色于结尾。薄薄的弥漫周遭的雾,厚

3、重 的密不透风的云,阴暗锁闭的天,缕缕不绝的铜香炉里的龙脑香,身处其中,让人窒息,让 人愁。雾,云,香烟,这些事物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弥漫感。这恰如作者的愁绪,从心底 弥漫出来,整天整夜,分分秒秒,挥之不去。如果认真品读,一颗原本快乐的心会慢慢被作 者写出的愁浸泡出伤感来。其次表现在作者对时空间自觉不自觉地转换上,对时序的敏感,空间转换的频繁,其 实不仅仅是作者创作视角的延伸变换,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转换的频繁,即白天黑夜,黑夜 黄昏,一进一出,一出一进,进进出出,表现出独自留守青州的词人无爱人陪伴时内心无法 驱除的寂寞感和无聊感。“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这一句由室外的大环境入手,旋即切向室内的小场 景,“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由上一句的愁永昼写到晚间的夜还愁,“东篱把酒黄昏后,有 暗香盈袖”,视野又由夜间的纱橱之内转向黄昏庭内的菊圃旁边,时间已经过去一天,“帘卷 西风,人比黄花瘦”,借着西风,作者的眼睛又跳到了门帘之上,然而,忽又想起风中摇摆 的羸弱的菊,回首,感慨又出,最终,依旧是“独行独卧还独寝”的渗人的悲凉和寂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