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词语教学法例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31487115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词语教学法例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生词语教学法例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生词语教学法例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生词语教学法例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生词语教学法例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词语教学法例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生词语教学法例谈 “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课堂上几乎每个语文老师都曾这样问过,学生的回答千篇一律,他们从工具书中把词义找来,目的是应付课堂中老师的提问。然而,真正理解词义的学生却寥寥无几。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正确理解文中字词”应是最重要、最基础的目标。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解释词语,理解词义,其根本目的和归宿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理解词义是阅读教学中比较关键的环节,没有准确的理解,就不能顺利的阅读和表达。同时,在思维过程中,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必须以正确理解词义、运用语言为基础。所以,词的训练又是小学语文素

2、质的基础。袁微子也曾强调:“文字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头等重要的训练。”特别是地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以为,阅读教学中词语的训练,应采取多种方法,扩展学生释词思路,优化训练,指导运用,就能收到较好的语言文字训练效果。下面我就第一、第二学段为例,谈一谈在阅读教学中,我是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词语的。第一学段:这一学段教学的对象是刚入学的孩子,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形象思维处于优势,他们学习知识大多从兴趣出发,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针对这一学龄段学生的特点,我在教学中利用“实物演示、图片感知、激活生活经验”等方法指导学生更形象,更直观地理解词语,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词用词,体验学习的乐趣。1、实物演

3、示法。实物演示法是教师运用直观,形象的实物进行动作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这种方法变抽象理解为形象感受,学生理解较轻松。如教学美丽的丹顶鹤中“镶嵌”一词,首先,我指着挂图说:“丹顶鹤头上镶嵌着红宝石多漂亮呀!瞧,老师就带来了一颗红宝石(可以用“红汽球”代替),现在老师的手就是丹顶鹤的头(两只手做成捧握的姿势),谁来把这颗红宝石镶嵌到老师的手中。”等学生放完后,我捧握着“红宝石”解释道:“红宝石被紧紧围住,有一部分留在里面,这就叫镶嵌。”接着,请同学们用橡皮代替红宝石自己动手演示,教师检查纠正。最后,拿出戒指、项链等一些实物让学生用“镶嵌”练习说话,加深对词语的理解。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这个

4、词的过程中,把繁琐、抽象的解释变成了几个简单的动作,学生容易学,也爱学。2、比较区别法。比较区别法是让学生对事物进行比较、辨别,正确感受词语意思的方法。如在教学识字4中“树林”、“花丛”这两个词时,把“树林”这个词贴到一棵树的图片下面,把“花丛”这个词贴到一朵花的图片下面,让学生说说这样行不行?学生通过比较区别认识到大片的花叫“花丛”,有许多树在一起才叫“树林”,这时,再让学生说一说大片的草叫什么,大片的竹子又叫什么?这样可以进一步加深对“丛、林”理解。再如夕阳之美中的“刺眼”的词,让学生比较夏天中午的太阳与傍晚的太阳有什么区别,在学生说的过程中理解“刺眼”的意思,这种理解词语的方法有助于培养

5、学生辨别正误的能力。、图片感知法。苏教版教材配有丰富的插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低年段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较弱,借助生动的插图,可以使学生更好的发挥想象,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如教学美丽的丹顶鹤中“引吭高歌”与“展翅飞翔”这两个词时,让学生看课文插图,找找哪几只丹顶鹤在引吭高歌,哪几只丹顶鹤在展翅飞翔?并模仿插图中丹顶鹤的样子做做“引吭高歌”与“展翅飞翔”的样子。学生在边看、边想、边做的过程中理解了词语,体会到了学习词语的乐趣。4、激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学生踏入校门时,已不是一张所谓的“白纸”,他们都带着过去的生活经验、情趣、兴趣。经验是认识的

6、门径,是理性的基础。教学中,教师通过一定的手段,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利用学生的认知“因素”为学前的教学内容服务。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人所已有的认知结构对当前的认知活动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词语时,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可以激活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思维块,容易使学生形成学习期待,轻松地理解词语意思。如在教学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中“透明”、“圆润”这两个词语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回忆一下,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透明白,哪些东西是圆润的呢?”学生结合已有的经验,找到与之相应的事物。如:玻璃、珍珠等。这时,学生潜移默化的理解了词语。再如文中“清凌凌”、“穿梭”这两个词,

7、我激发学生想象:“假如你是一条小鱼,你想在什么样的水中游泳呢?你见过蝴蝶在花丛中飞舞的情景吗,它是如何飞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导理解“清凌凌”、“穿梭”。教学中,教师如直接告诉学生这些词的意思,学生无法深刻理解,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教学,不仅让学生踏踏实实地理解了词语,而且丰富了学生的想象积累,更重要的是在形象的搜索对比之中,让学生更真切地体会到作者所表现的文学形象,感受到文章语言的美。第二学段:在这一学段,新课标明确指出“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汉语语法的基本特点是“意合”,这就决定了要正确理解词语、文句和篇章的内涵,必须联系上下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领悟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联系

8、上下文理解词句有助于确立文本回归意识,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课文的语言进行反复的诵读和整体的领悟;有助于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课文的上下文展开活动,加强学生对语言自身的学习;有助于促进学生对课文语言本身的积累、领悟和内化。如教学春雨这首诗,学生对“好雨”一词提出质疑,“为什么春天的雨就是好雨呢?”对此,我没作答,而是把这个有趣的问题交给了学生,组织学生默读思考,自由的寻找自己的学习伙伴进行讨论。交流时,同学们从诗中找到了答案:“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说明雨下得及时,正是庄稼最需要它的时候下的,这雨好在及时;从“潜字”,可看出这场雨是轻轻地、悄悄的飘落人间,不打扰人们的工作和休息;从“细无声”可看出这

9、雨不大,正好滋润着世界万物,学生通过对上下文的联系。感受到了“好雨”之意,悟到了诗名的精美。再如教学第一次抱母亲中“愧疚”一词时,先让学生说说,作者第一次抱母亲的心情如何?当学生回答愧疚、难过时,再让学生带着“作者为什么会愧疚呢?”这个问题默读课文,让学生从文中语句中寻找答案,交流时,学生借助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学懂得了作者是因自己的不懂事,不能为母亲分担负担而惭愧;是因缺少对母亲的关爱而内疚;是因觉得自己对不起母亲而愧疚。此时,学生走进了作者的内心世界,愧疚之意不言而喻,这样的学习,不但教会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而且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有了深入的了解,达到以词串文的目的。以上是我对词语教学的几点粗浅认识,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遵循语境规律,综合运用以上方法,使语文课堂更自然、更真实。参考文献:小学语文教学(2006年第18期) 山西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研究(2006年第18期) 江苏教育出版社儿童心理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