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数学一课一练线段沪教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31486652 上传时间:2022-07-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8.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下数学一课一练线段沪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一年级下数学一课一练线段沪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一年级下数学一课一练线段沪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一年级下数学一课一练线段沪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一年级下数学一课一练线段沪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下数学一课一练线段沪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下数学一课一练线段沪教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年级下数学一课一练线段_沪 教版2019年小学数学沪教版一年级下册线段1.图中是线段的图形是()。A.“B.C. . 12.下图中是线段的是()。A.B.C.3. 1米加40厘米等于41米。()A. VB. x4.小李身高140分米。()A. VB. xC. 比38米短18米是20厘米。()A. VB. x6 .下面图形中,()是线段。7 .下面的图形中,()是线段。8 .在下面的图形中,()是线段。9 .最长的线段是(),最短的线段是() ifiiiiiHiikiiiii0 10 30 10 4060 70 W W 1昨A.D.10 .下面图形各用一根铁丝围成,根据图上数据,算一算。(单位

2、:厘米)图(1)用铁丝 厘米;图(2)用铁丝 厘米;图(3)用铁丝 厘米;围第 个图形用的铁丝最长。11 .5 米+10米=米,12 米-7 米=米13厘米+13厘米=厘米,18厘米-6厘米=厘米12. (1)37 米+9米= 米(2)45米+5米=米13. (1)82厘米-40厘米= 厘米(2)36米-6米=米(3)1米-40厘米=厘米14. (1)7厘米+5厘米= 厘米(2)20米+3米=米(3)28厘米-3厘米= 厘米15. .比1米短20厘米的线段长 厘米。16. 1米+42厘米=厘米17. 15厘米-9厘米= 50 米+9米=18. 3米=分米,2千米=米, 5000米= 千米4厘米

3、=毫米,60分米=米,7分米二 厘米19. .比一比哪一条线段最长,哪一条线段最短。 最长的线段是 ,最短的线段是 O20.90毫米=厘米;6厘米=毫 米。O d 1112 1. A B C DE图中共 条线段。22 .下面两条线段的长各是多少?在括号里填 一填。()毫米()毫米左边的线段比右边的线段短()毫米。23 .下图中有 个点。你能连出 条线段。24 .数出下面图形中有 条线段。25 .比较大小。1米()99厘米26 . 10米()100 厘米27 . 90厘米()90米28 .下图中,是线段的画“,”,不是的画 “x”。-410()(2)/()(3) 一()(4)、()29 .下面是

4、线段的画 V 不是的画“X”(1) ()(2) )(3) / ()(4) ()n(5) J ()(6),()30 .是线段。参考答案1. C【解析】根据线段的定义判断。直线上两个点和 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2. C【解析】根据线段的定义判断。直线上两个点和 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3. B【解析】计算带单位的量时,如果单位名称不同, 要先将单位统一,再计算。4. B【解析】对各个长度单位要有基本的认识,从而 对常见的事物长度、大小进行判断。李身高 140 厘米,合米,选Bo5. B【解析】38与18的单位名称相同,计算时可以 将单位前的数直接相加减,最后在得数

5、的后面添 上相同的单位即可。6. 【解析】根据线段的定义判断。直线上两个点和 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7. 【解析】根据线段的定义判断。直线上两个点和 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8. 【解析】根据线段的定义判断。直线上两个点和 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9. C, D【解析】根据线段的定义判断。直线上两个点和 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通 过直尺上的读数判断线段的长短。10. 12; 20; 15; 2,二,(2)【解析】一个数乘以10,只要在这个数的末尾 填一个0即可;注意五角星中有10条边,5个 顶点,不是5条边。图(1)中4+2+

6、4+2=12,所以图中的图形是由12厘米的铁丝围成的;图(2)中2X10=20,所以图(2)中的图形是用20 厘米的铁丝围成的;图(3)中5+5+5=15,所以图(3)中的图形是用15 厘米的铁丝围成的;围成第2个图形所用的铁丝最长。11. 15; 5; 26; 12【解析】单位名称相同,计算时可以直接将单位名称前的数相加减,最后在得数的后面添上相同的单位。因为5+10=15,所以5米+10米=15米;因为12-7=5,所以12米-7米=5米;因为13+13=26,所以13厘米+13厘米=26厘米。因为18-6=12,所以18厘米-6厘米=12厘米。12. 46; 50【解析】单位名称相同,计

7、算时可以将单位前的 数直接相加减,最后在得数的后面添上相同的单 位即可。因为37+9=46,所以37米+9米=46米; 因为45+5=50,所以45米+5米=50米。13. 42; 30; 60【解析】单位名称相同的,计算时可以将单位前 的数直接相加减,最后在得数的后面添上相同的 单位即可。单位名称不同的,计算时要先将单位 统一。因为82-40=42,所以82厘米-40厘米=42厘米; 因为36-6=30,所以36米-6米=30米;(3)因为1米=100厘米,100-40=60,所以1米-40厘米=60厘米。14. 12; 23; 25【解析】单位名称相同,计算时可以将单位前的 数直接相加减,

8、最后在得数的后面添上相同的单 位即可。(1)因为7+5=12,所以7厘米+5厘米=12厘米; 因为20+3=23,所以20米+3米=23米; 因为28-3=25,所以28厘米-3厘米=25厘米。 15. 80【解析】1米等于100厘米,比100厘米短20 厘米的线段长80厘米。16. 142【解析】单位名称不相同,计算时要先将单位化 统一,再计算。两个加数的单位名称不同,因此 不能直接相加,要进行换算,使它们的单位名称 相同,才可以相加。17. 6 厘米,6cm59 米,59m【解析】单位名称相同的量,计算时可以直接将 单位名称前的数相加减,最后在得数的后面添上 相同的单位。题中的单位名称是相

9、同的,因此直 接将单位名称前的数相加减,再在得数后面写上 单位名称。因为15-9=6,所以15厘米-9厘米=6厘米;因为50+9=59,所以50米+9米=59米。18. 30; 2019; 5; 40; 6; 70【解析】千米和米的进率是 1000,米、分米、 厘米、毫米的进率是10。1千米= 1000米,1米=10分米= 100厘米=1000毫 米。因此,3米=30分米,2千米=2019米,5000米 =5千米4厘米=40毫米,60分米=6米,7分米=70厘米。19. a; b【解析】三条线段的一端对齐,只要比较另一个 端点哪个长即可。最长的线段是 a,最短的线段 是bo20. 9;60【解

10、析】掌握常见的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1米 =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因 为10毫米=1厘米,所以90毫米=9厘米;6厘 米=60毫米。21. . 10,十【解析】数线段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依次数出 以某个点为端点的线段各有多少条,再计算出总 数。另一种是先数出基本线段的条数, 再依次数 出由基本线段组成的新线段各有多少条。最后计 算出一共有多少条线段。22. 25; 40; 15【解析】在直尺上读数,得到线段的长度,然后判断线段长短。23. 5,五10,十【解析】共有5个点,每两个点相连可得到一条 线段,如图:以A为端点的线段有AB AC AD AE4条,以B 为端点的线段

11、有BE BD BC3条,以C为端点的 线段有CE CD两条,以D为端点的线段有DE1 条,共有 4+3+2+1=10(条)。数线段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依次数出以某个点 为端点的线段各有多少条,再计算出总数。另一 种是先数出基本线段的条数,再依次数出由基本 线段组成的新线段各有多少条。最后计算出一共 有多少条线段。24. 9,九【解析】数线段的方法是:线段的总数等于从 1 开始的几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最大的加数正好比 线段上总端点数小1。注意,有些图形需要分成几部分来数。线段AD上共有3+2+1=6(条)线段,线段EF上共 有2+1=3(条)线段,所以这个图形共有 (3+2+1)+(2+1)=9(

12、条)线段。25. 【解析】比较大小的时候一定要先统一单位, 然 后再进行比较。1米等于100厘米,10099,所以1米大于99 厘米。26. 【解析】比较大小的时候一定要先统一单位, 然 后再进行比较。1米等于100厘米,101,所以10米大于100 厘米。27. 【解析】比较大小的时候一定要先统一单位, 然 后再进行比较。厘米的单位小于米的单位,所以90厘米V 90米。28. X; (2) X; (3),;(4) x【解析】根据线段的定义判断。直线上两个点和 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29. X; (2) X; (3) X; (4) X; (5) X; (6)【解析】根据线段的定义判断。直线上两个点和 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30. 错误【解析】根据线段的定义判断。直线上两个点和 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