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河山上排采石场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31483512 上传时间:2023-12-28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2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县河山上排采石场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某县河山上排采石场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某县河山上排采石场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某县河山上排采石场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某县河山上排采石场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县河山上排采石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县河山上排采石场(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前言建筑业建筑用花岗岩石材矿产资源是某县主要矿产资源之一,资源丰富,具有较久的开采加工利用历史。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建设及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建筑用石材的需求量相应增加。就地取材,石材矿山开发、加工利用日显重要。但矿业在生产、加工、开发建设过程中,将大面积扰动地表,产生大量弃土、弃石、废渣,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防护措施,极易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势必影响周边的生态环境,同时也影响项目区的持续发展。因此,水土保持防护工程必须成为项目区开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从事可能引起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单位和个人,必须采取措施保护水土资源,并负责治

2、理因生产建设活动中造成的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方案是开发建设项目总体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水土保持防护措施以及加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的技术依据。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和实施有利于遏制对水土资源的破坏和保护,维护生态环境稳定,确保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要求,某县某河山上排采石场对采矿体区的建设、弃渣场区、储矿场区、破碎场区、矿山道路区等应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某县水土保持试验站受业主福建省某县某河山上排采石场的委托,对该项目进行可研阶段的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经现场实地调查勘测,于2006年1月顺利完成该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

3、工作。本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是依据开发建设项目区的实际情况,对项目区开发建设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进行预测,编制了可行的工程防护措施和植物防护措施,促进项目区水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减少水土流失,确保项目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2 方案编制总则 2.1编制目的和意义 某县某河山上排采石场属于矿山开采开发项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应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目的和意义是: (1)根据“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明确项目建设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2)明确项目建设的水土流失防治目标、防治措施及方案实施进度,编制切实可行

4、的水土流失防治方案,为方案实施提供技术依据,有利于遏制水土资源破坏,保护、恢复和从建生态环境,确保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将水土流失防治纳入工程建设的总体安排和年度计划中,便于水土保持工程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4)为水土保持主管部门对项目建设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管理提供依据。2.2编制依据2.2.1任务来源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委托书-福建省某县某河山上排采石场(2006年1月5日)2.2.2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8月)(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实施条例(1993年8月)(4)

5、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253号令)(5)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88年6月)(6)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1995年1月)2.2.3部委规章(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编报审批管理规定(水利部第5号令)(2)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水利部第12号令)(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水利部、国家计委、国家环保局“水保1994513号”文)(4)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水利部第16号令)2.2.4规范性文件(1)国务院关于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国发19935号文)(2)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00年)(3)福建省人民政府关

6、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通知(闽政1999文205号)2.2.5规范标准(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规划通则(GB/T15772-1995)(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施验规范(GB/T15773-1995)(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3-1995)(6)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1996)(7)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范(SL277-2002)(8)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3-1995)(9)福建省水利水电基建工程设计慨算编制

7、办法(闽水电1997计766号)(10)福建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预算定额(闽水电1997计201号)(11)规范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程序、编写格式和内容的补充规定(水利部保监200115号)(12)关于水土保持补偿费收费标准的批复(福建省物价委员会、财政厅闽价1996费字393号)2.2.6技术文件与资料福建省某县上石牌矿区建筑用花岗岩矿开发利用方案-福建省197煤田地质勘探队(2005年7月)2.3设计深度 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规定,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深度与主体工程设计深度相当。由于该矿山还没动工。因此,本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设计深度先定为可行性研究阶段。2.4设计水

8、平年限水土保持方案设计水平年指水土保持工程建成,初具规模并开始发挥作用的时间。本水土保持方案设计水平拟定为2013年12月。3 项目及项目区概况3.1项目的名称、地理位置、项目性质3.1.1项目的名称:某县某河山上排采石场3.1.2地理位置:该矿区处于某县城北西3400方位、直距约20 km的上石牌山上,隶属某县某镇河山村管辖。矿区位置地理坐标:东经118006/57/118007/00/,北纬25013/44/25013/47/,矿区范围呈正方形,边长100m,矿区面积0.01 km2,开采高程310385 m。矿区公路网络较发达:某县城至某镇东溪公路从矿区东部经过,已有矿山公路1.2 km

9、河山路相连接。矿区至某镇汽车站15 km、至某现城汽车站35 km。3.1.3项目性质:某县某河山上排采石场属于零星露天矿山开采矿类;属某县矿产资源开发与保护规划图中的可采区;经济类型:个人企业。3.2矿区开采现状及开采方式:3.2.1矿区开采现状:本矿区东南部原有一个废弃的旧采坑,以山坡露天式开采。生产建筑用碎石及石块,采坑平均长25 m,宽10m,采掘面平均高度10 m,采坑累计采出量约0.25万m3。本矿为零星采石场。3.2.2开采方式:开采方式为山坡式露天矿,开采方法以山坡式为主,自上而下分台阶开采。3.3施工工艺及废弃特点3.3.1施工工艺:矿体经爆破后,岩体经爆破后,经过人工用大铁

10、锤简单粗加工成适合人工搬运的小石块,送到破碎台将其破碎成规格05#、07#为主的碎石仔,分别储存在各自的仓库中,由客户选择需要的产品。其生产工艺流程图为:空压机风钻钻炮眼装药放炮震裂岩层人工用大铁锤敲碎较大块的矿体人工装车拖拉机运往破碎机台矿石通过破碎机生产流水线分选后的矿石各自存储于仓库中拖拉机或汽车运往建筑工地。3.3.2废弃特点:本矿山的渣量主要体现在剥离采矿体的残积土及风化、半风化岩层和矿石在筛选、加工时产生的弃土、石、弃渣。项目在作业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弃土、石、渣,如果没有采取防治措施,将会造成水土流失,危害项目区周边林树、茶树、农田、河道行洪及自然生态浅在危害等。3.4总投资及主要

11、经济指标:经济类型:个体经营。主要生产05#、07#为主的碎石仔产品。矿区拟建设规模为年产碎石仔2万m3,矿区服务年限7年,预计矿山建设总投资为25万元。据调查,目前该石料价格为35元/ m3左右,生产成本约28元/ m3,则利润尚有7元/ m3左右。矿山将有一定的经济效益。3.5自然慨况:该矿区地处戴云山脉南端,总体地貌属构造侵蚀低山类型。矿区为北西高南东低之山坡,高程385298 m,相对高差87 m。坡度较陡,地形坡度为20350。地表为第四系残积土所覆盖,厚度为00.8m,由火山岩强风化坡残积而成。呈土黄色、浅黄色、灰黄色等杂色,松散状,主要由碎石、石英颗粒、粘土矿物等组成。境内气候属

12、中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基本无冬、暖热湿润。年平均气温20.90C,无霜期260天,雨量充沛,水资源丰富,大气降水是该项目的地下水主要补给源,年均降水量1516mm。每年常有热带风暴侵袭,多暴雨,有时可造成重大灾害。主要是台风雨和锋面雨,一般均发生在39月,其中36月由梅雨形成,占50%,79月由风暴雨形成,亦占50%。项目区森林属南亚热带雨林。地貌变化大,地形复杂,属侵蚀剥蚀台地,山体为植被主要为稀疏马尾松、低矮杂木、毛草覆盖,植物覆盖度95%。项目区内末发现有珍稀保护的动植物资源。3.6水土流失现状(1)据定量遥感普查,全县水土流失面积(500t/km2 a)683.75km2,占陆地总面积

13、22.99%;微度流失2289.99km2,占77.10%。在各类土壤流失中,轻度流失408.49km2,占流失总面积59.74%;中度流失134.24km2,占流失总面积19.63%;强度流失60.92km2,占流失总面积8.91%;极强度流失面积53.66km2,占流失总面积7.85%;剧烈流失面积26.44km2,占流失总面积3.87%。全县土壤流失总量共计311.18t/km2 a,属中度流失区。(2)崩岗造成水土流失现状:根据调查结果,全县发生崩岗4744处,面积254.22hm2,涉及23个乡镇,占全县乡镇数92%,东南部及中部的官桥、龙门、龙涓、长坑等4个乡镇、人口稠密,植被破坏

14、严重,属典型的崩岗区,崩岗1949处,占总数的53.69%,面积151.048hm2,占总面积的61.56%,其他乡镇也有零星分布。根据崩岗分类统计结果,以弧形,瓢形崩岗最多,面积分别为103.4hm2、100.4hm2,分别占总面积的40.7%、39.5%,条形崩岗11.4hm2,混合形崩岗78.8hm2,占7.4%,爪形崩岗11.3hm2,占4.4%。某崩岗主要发生在以各种花岗岩发育为主的红壤、黄红壤坡地中,粉砂岩次之,崩岗位置以海拔80600m,坡度2040的山脚坡地、山脚水田、山脚公路、采石(矿)场等最为常见。据调查,海拔150250m的有1050处,占总数的28.77%,崩岗活动情况

15、分析情况表明,处于活跃的崩岗面积广,水土流失量大,流失地侵蚀模数高达2万t以上,危害严重。 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通告(闽政1999205号文,项目区所在某镇不属于省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4、水土流失预测 4.1预测基础本矿区在建设过程中,矿山表面盖层残积土层的剥离、矿石筛选产生的弃土石排放和生活区、矿山运输道路、破碎场、储矿场等的修建将破坏原有地形、地貌和地表植被。矿床开采造成的裸露地表和弃土弃渣堆放造成的松散土壤,在降雨侵蚀和径流冲刷下,在不采取任何防止措施,均会产生较严重的水土流失,对周边的林树、茶树、道路及河道行洪、自然生态潜在危害。4.2水土流失预测时段、项目区的划分4.2.1水土流失预测时段:某县某河山上排采石场属于生产类项目,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按建设项目所处的不同阶段,预测水土流失分为两个时段:矿区建设期和生产运行期。主要预测该矿在7年内的水土流失量。某县某河山上排采石场水土流失预测时段为生产运行7年(2006年至2012年),闭坑期1年,共计8年。4.2.2项目区划分:根据某县某河山上排采石场开发利用方案的开采方式和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