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摄食状况的判断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31482835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3.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鱼类摄食状况的判断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鱼类摄食状况的判断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鱼类摄食状况的判断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鱼类摄食状况的判断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鱼类摄食状况的判断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鱼类摄食状况的判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鱼类摄食状况的判断(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鱼类摄食状况的判断一、摄食情况判断的重要性1. 正确判断鱼类摄食情况的意义(1) 为池塘饲料投喂提供参考, 确定:每餐投喂量、不同月份正 常日投喂率、开始投料时机、加料时机、投饵机的应用、投喂间隔时 间、 饲料品种和粒径的选择。(2) 为池塘水质调节的指标:水质状况判断的辅助参考指标 之一,为增氧机应用提供参考,是水质污染状况的判断指标。例: 水质发生变化时,除水体的表观现象发生变化,如水体颜色变化,透 明度的变化,氨氮、亚盐浓度的变化,可以从鱼的摄食异常状况来进 行判断。(3) 为池塘疾病预防提供参考:是疾病判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是药物使用效果判断的参考因素。2. 判断摄食状况的失误弊端(1

2、)不能及时预防疾病,导致鱼病爆发。( 2)饲料投不下去,鱼生长速度缓慢。( 3)饲料投喂过多,造成饲料浪费,饵料系数升高,同时水体 环境变得不稳定。( 4)不能及时地调节水质。二、鱼类的摄食类型和摄食方式1. 摄食类型鱼类的摄食类型与鱼类的栖息环境密切相关,也与其消化器官的 形态结构相适应,这是鱼类在演化过程中对环境条件长期适应的结 果。摄食类型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2. 摄食类型分类方法1根据成鱼阶段所摄取的主要食物性质分类: 植物食性的鱼 类 动物食性的鱼类:又可分为:温和肉食性鱼类:以无脊椎动物 为食。凶猛肉食性鱼类:以鱼为食。杂食性鱼类:其食物组成比 较广泛,往往摄取两种或两种以上

3、性质的食物,有动物性也有植物性 的,亦食部分水底腐殖质。2根据鱼类所食饵料生物的生态类型来划分:浮游生物食性, 底栖生物食性,游泳生物食性。3根据鱼类摄取食物种类多少分:狭食性,广食性。 4有些鱼类吃的食物比较多样,往往可以划入两种食性类型。3. 摄食方式捕食:大多数凶猛肉食性鱼类的摄食方式。滤食:食浮游生物 的鱼类,通过细密的鳃耙过滤食物。研磨:以甲壳类或软体动物为 食,常有臼齿。刮食:以锐利的下唇刮食丛生植物或底栖硅藻,如 鲴鱼类、鲻、鮻鱼。吸食:海马、海龙等,口呈长管状,以吮吸的 方式摄取水层的糠虾等无脊椎动物。寄生:如七鳃鳗、盲鳗、角鮟鱇等。三、鱼类常见的摄食表现1、正常的摄食表现快到

4、投喂时间时候、鱼已经在投饵机边游动闹食,听到人说话或 者器械 声响就快速聚集在投饵机边,打开投饵机后就快速的在投饵 机边摄食、刚开始摄食的时候为抢夺较好的位置而展开争斗、出现几 分钟的炸群现象、尔后又恢复平静。2、鱼类异常的摄食表现(1)一直炸群原因: 鱼鳃或者体表有寄生虫;水下有大青鱼等抢食凶的鱼; 投料机边药物挂袋;投饵机刚打开,打料不均,鱼抢夺吃食有利的地 方;投饵机周边底质败坏;饲料不适口;水质问题;缺氧、刚泛塘或 者刚出现严重浮头;发病(肝胆肠问题、烂鳃、锚头蚤、锚头蚤等) 或大病初愈;应激;药物过量、药害事故;训食原因;上顿吃过饱; 投喂没有浸泡难消化的原粮。(2)开投饵机鱼不摄食

5、投饵机未开闹食、开了几分钟后鱼离开、吃食鱼变的稀稀疏疏,投饵机未开不闹食、开了只有稀稀疏疏的鱼来吃,投饵机开、无风起 浪、见浪不见鱼、投饵机周边水变浑浊,鱼吃食不停跳动、吃食后头 伸出水面“蛙泳”,投料机开前、开中、开后都不见任何动静,鱼身 上有红点,太阳光照下鱼鳃盖反射红光、鱼背上有红斑,鱼尾巴末端 有白色透明带,鱼体表或者尾巴一夜之间变白或者变黑,鱼翘尾巴等 等。以上这些常见鱼类摄食不正常的状况,要弄清楚这些现象背后的 致病因子和相应方案作用机理、做到融会贯通,遇到其它异常的水质 渔病基本上都能够很好的解决,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出适合自己养殖 情况的一套防治技术经验。四、鱼类摄食情况的判断方

6、法1. 鱼群面积和厚度的大小(1)鱼群面积的变化 每一餐投喂过程,食场区域鱼群面积相对刚开始投喂时变小。 解析:正常的摄食状况,鱼群面积的变小,说明不少鱼已经吃饱,并 开始散去。“7-8 成鱼吃饱”之鱼群面积判断法(经验法):在吃 食的过程中,如果食场区域鱼群的面积减少至刚开始吃食面积的30% 以下时,即可停止投料。 在相同投喂时间,投喂完相同量的饲料之后,吃食鱼群面积比 率大于 30%。解析:这说明摄食的鱼群没有达到 7-8 成饱,需要加 料。 食场区域吃食鱼群的面积明显小于以前(按道理吃食的鱼 群 面积应该是变大的)。解析:说明鱼群的摄食状况不佳,需要从天气 状况、水质状况、投喂方面、疾病

7、方面进行分析。如:阴雨天气吃食 鱼群面积比正常天气明显减少2 鱼群厚度的变化 在投喂的过程中,浮上水面鱼群厚度逐渐变薄。解析:鱼群吃 饱后,会从水面转向水下活动。“7-8 成鱼吃饱”之鱼群厚度判断 法:在投喂过程中,鱼群面积变化不大, 70%以上的鱼不浮上水面吃 食,导致鱼群厚度变薄,即可停止投喂。 鱼类吃食过程中,浮上水面吃食的鱼群过厚。解析:食场鱼群 区域过厚,这是一种不良的摄食状态,可能是投饵机功率不够或者出 口过小,导致投喂的面积过小所致。这会加剧鱼之间相互摩擦,导致 机械损伤。需及时调整投饵机的出口大小(功率),增大投喂机的投 料范围。3. 鱼类摄食行为的变化(1)鱼类争食速度变化:

8、鱼类游动、争食猛烈程度变缓。解析: a) 鱼吃饱,摄食欲望下降,是一种正常的摄食状态。 b) 体质的下降。水质和疾病)。(2)吃食动作变化:头浮上水面(朝上)争食转变为头朝下(尾朝上)吃食。解析:鱼逐渐吃饱后,吃食欲望减弱,动作变得迟 钝正 常的摄食状态。在摄食的过程中,不少鱼逐渐地由食场区域 向外游动。解析:鱼吃饱后,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从食场的低氧区 向食场外的高氧区游去。“7-8 成鱼吃饱”之鱼群动作判断法:在 吃食的过程中,有 20%的鱼群从食场区域向外游动时,即可停止投喂。 “炸群”现象。现象描述:鱼在吃料的过程中,突然受惊散开,然 后又慢慢地聚拢吃食,有时反复循环几次。 解析:食场

9、区域缺氧, 受惊应激(外界声响,敌害鱼类),不适感(体表有虫,受伤。在开 始摄食阶段,有鱼离群独游。 解析:发病的鱼摄食欲望不强。 投 喂饲料时,没有鱼或者很少鱼到食场来吃食。解析:a)天气异常,b) 药物使用, c) 水质较差。4. 饲料投喂量的变化(1)同日不同餐次(早、中、晚)投喂量的差异。解析;不同时 间段下,池塘的溶氧水平不同,而导致的投喂的差异。( 2)日投喂量相对以前减少。 解析: a) 天气异常 b) 水质不 良 c) 疾病情况。5. 池塘水纹的变化(1)春季开始投料前,池塘出现浑水团。 解析:温度较低时, 鱼开始在水中寻食,而出现池塘水纹的变化,是开始投料的判断标准。(2)鱼

10、在水面下吃食,在水面上形成不同程度的波纹。解析: 秋冬季,温度变低后,鱼群在水面下吃食游动,而形成水面波纹。可 通过波纹的大小来判断鱼的摄食强度。6. 其它生产中还可以通过观察鱼吃食时间长短变化、生长速度、鱼体肥 满度等来判断鱼类的摄食情况。五、影响鱼类摄食的因素1.天气变化天气变化对摄食量的影响明显:由阴雨天转晴天的时候,空气压 强变 大,空气中扩散到水中的氧气增多;光照好,水中的藻类光和 作用强,水体中的溶氧也会升高,表层水温会升高,白天对流较少, 水体耗氧减少,综合而言,晴天的池塘溶氧大幅增加,表现的就是摄 食旺盛;由晴天转阴雨天的时候,空气压强变小,空气中融入到水中 的氧气降低,没有光

11、照,光和作用减弱,氧气产生变小,水温降低, 表底层对流会加强,耗氧增强,综合而言,水体中的溶氧降低,摄食 变差。2. 水质氨氮、亚盐、硫化氢等毒害作用影响鱼类正常生理活动,透明度、 光和作用下降,造成水体溶氧降低,影响血液载氧能力、生理性缺氧,摄食变差。3. 鱼病体质差、活力降低、易受惊,肝胆等功能受损、消化酶分泌受阻,摄食下降。4. 饲料质量饲料的质量会影响鱼的摄食,饲料原料的转变,会引起气味,颜 色等的变化,引起摄食变化;粒径的大小会影响适口性;饲料变质, 同样也可能会导致气味的变化,会导致黄曲 霉素等有毒物质的产生 并在鱼体里面积累,影响吃食。5. 药物的使用不当药物在池塘中的不正确使用,会对池塘环境造成一系列的影响, 例如, 倒藻会导致藻类死亡、一方面水体产氧能力下降,另一方面, 藻类死亡后分解会消耗大量的氧气,造成池塘的溶氧降低;毒害作用, 药物使用浓度过大的话会有毒害作用,会导致鳃和表皮等组织会受 损,影响鱼获得氧气的能力;杀虫药的毒害作用是非常大的,尤其是 氯氰菊酯等药物,会造成毒害作用,导致鱼的呼吸作用受损;摄食情 况下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