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修版高考化学备考专题09 工艺流程题 含解析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31482573 上传时间:2022-11-1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修版高考化学备考专题09 工艺流程题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精修版高考化学备考专题09 工艺流程题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精修版高考化学备考专题09 工艺流程题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精修版高考化学备考专题09 工艺流程题 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精修版高考化学备考专题09 工艺流程题 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修版高考化学备考专题09 工艺流程题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修版高考化学备考专题09 工艺流程题 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高考化学1【2016年高考四川卷】 资源的高效利用对保护环境、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磷尾矿主要含Ca5(PO4)3F和CaCO3MgCO3 。某研究小组提出了磷尾矿综合利用的研究方案,制备具有重要工业用途的CaCO3、Mg(OH)2、P4和H2,其简化流程如下:已知:Ca5(PO4)3F在950不分解;4Ca5(PO4)3F+18SiO2+30C2CaF2+30CO+18CaSiO3+3P4请回答下列问题:(1)950煅烧磷尾矿生成气体的主要成分是_。(2)实验室过滤所需的玻璃仪器是_。(3)NH4NO3溶液能从磷矿I中浸取出Ca2+的原因是_。(4)在浸取液II中通入NH

2、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5)工业上常用磷精矿Ca5(PO4)3F和硫酸反应制备磷酸。已知25,101kPa时:CaO(s)+H2SO4(l)=CaSO4(s)+H2O(l) H=-271kJ/mol5 CaO(s)+H3PO4(l)+HF(g)= Ca5(PO4)3F (s)+5H2O(l) H=-937kJ/mol则Ca5(PO4)3F和硫酸反应生成磷酸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6)在一定条件下CO(g)+H2O(g) CO2(g)+H2(g),当CO与H2O(g)的起始物质的量之比为1:5,达平衡时,CO转化了5/6.若akg含Ca5(PO4)3F(相对分子质量为504)的质量分数为1

3、0%的磷尾矿,在上述过程中有b%的Ca5(PO4)3F转化为P4,将产生的CO与H2O(g)按起始物质的量之比1:3混合,则相同条件下达平衡时能产生H2_kg。【答案】(1)CO2 (2)漏斗、烧杯、玻璃棒。(3)NH4 水解使溶液呈酸性,与CaO、Ca(OH)2反应生成Ca2(4)MgSO4+2NH3+2H2O=Mg(OH)2+(NH4)2SO4 。(5)Ca5(PO4)3F (s)+ 5H2SO4(l)=5CaSO4(s) +H3PO4(l)+HF(g) H=-418kJ/mol (6)2【2016年高考新课标卷】以硅藻土为载体的五氧化二钒(V2O5)是接触法生成硫酸的催化剂。从废钒催化剂

4、中回收V2O5既避免污染环境又有利于资源综合利用。废钒催化剂的主要成分为:物质V2O5V2O4K2SO4SiO2Fe2O3Al2O3质量分数/%2.22.92.83.122286065121以下是一种废钒催化剂回收工艺路线:回答下列问题:(1)“酸浸”时V2O5转化为V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同时V2O4转成VO2+。“废渣1”的主要成分是_。(2)“氧化”中欲使3 mol的VO2+变为VO2+,则需要氧化剂KClO3至少为_mol。(3)“中和”作用之一是使钒以V4O124形式存在于溶液中。“废渣2”中含有_。(4)“离子交换”和“洗脱”可简单表示为:4ROH+ V4O124 R4V4

5、O12+4OH(以ROH为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为了提高洗脱效率,淋洗液应该呈_性(填“酸”“碱”“中”)。(5)“流出液”中阳离子最多的是_。(6)“沉钒”得到偏钒酸铵(NH4VO3)沉淀,写出“煅烧”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答案】(1)V2O52H=2VO2H2O;SiO2;(2)0.5;(3)Fe(OH)3、Al(OH)3;(4)碱;(5)K ;(6)2NH4VO3V2O5H2O2NH3。【考点定位】考查物质制备工艺流程图分析【名师点睛】本题是工艺流程问题,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步骤的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等知识,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将其应用于

6、实践来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充分体现了“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的指导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考查了学生的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首先找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然后判断此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最后根据原子守恒、反应前后电荷守恒配平其他;工艺流程中充分把握题目所给数据,如本题中SiO2的质量分数在60%65%,因此滤渣1的主要成分是SiO2,因为SiO2属于酸性氧化物,不与硫酸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实质是电子的得失或偏移,即得失电子数目守恒,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常常采用得失电子数目守恒进行计算,即氧化剂的物质的量变价原子个数化合价的变化值=还原剂的物质的量变

7、价原子个数化合价的变化值,本题是311=n(KClO3)16,解得x=0.5mol;化学平衡原理适用于任何化学平衡,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化学平衡会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本题难度适中。从化学原理的角度、用化学语言作答;要抓住主要问题,针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具体答题要点如下:(1)答是所问:要看清题目要求,按要求答题。如:写离子方程式还是化学方程式;写物质的名称还是化学式等方程;式中反应物、产物的分子式书写要正确;尤其是化学方程式要配平,电极反应式和化学方程式一定要书写正确;正确使用等号或可逆符号;沉淀、气体、水溶液等符号要标明。(2)准确、规范:回答问题的要准确全面,注意语言表

8、达的规范性,例如评价或比较实验方案时要全面考虑:反应物种类多少、是否易得、是否对环境有污染;反应产物的种类多少,对目标产物的分离和提纯是否有影响;反应条件是否苛刻;仪器、设备是否要求高;工艺流程、实验步骤的多少。(3)注意答题的完整性:要答到对产品生产的影响这一步!除杂:除去中的(只写“除杂”一类是不给分的)干燥:除去气体中的水蒸气,防止(4)注意归纳答题的套路:增大原料浸出率(离子在溶液中的含量多少)的措施:搅拌、升高温度、延长浸出时间、增大气体的流速(浓度、压强),增大气液或固液接触面积加热的目的:加快反应速率或促进平衡向某个方向(一般是有利于生成物生成的方向)移动温度不高于的原因 适当加

9、快反应速率, 但温度过高会造成(如浓硝酸)挥发/(如H2O2、NH4HCO3)分解/(如Na2SO3)氧化或促进(如AlCl3)水解等,影响产品的生成从滤液中提取一般晶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晶体)的方法【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冰水洗、热水洗、乙醇洗)、干燥】从滤液中提取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或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晶体的方法(蒸发浓缩、趁热过滤 、洗涤、干燥)溶液配制、灼烧、蒸发、过滤用到的仪器控制某反应的pH值使某些金属离子以氢氧化物的形式沉淀(调节pH所用试剂为主要元素对应的氧化物、碳酸盐、碱,以避免引入新的杂质;pH分离时的范围确定、范围过小的后果或过大的后果)减压蒸馏(减压蒸

10、发)的原因:减小压强,使液体沸点降低,防止(如H2O2、浓硝酸、NH4HCO3)受热分解挥发检验溶液中离子是否沉淀完全的方法:将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后,向上层清夜中滴入沉淀剂,若无沉淀生成,则离子沉淀完全洗涤沉淀:沿玻璃棒往漏斗中加蒸馏水至液面浸没沉淀,待水自然流下后,重复操作2-3次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取少量最后一次的洗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入某试剂,若-,则沉淀洗涤干净冰水洗涤的目的:洗去晶体表面的杂质离子并降低被洗涤物质的溶解度,减少其在洗涤过程中的溶解损耗乙醇洗涤的目的:降低被洗涤物质的溶解度,减少其在洗涤过程中的溶解损耗,得到较干燥的产物蒸发、反应时的气体氛围:抑制某离子的水解,

11、如加热蒸发AlCl3溶液时为获得AlCl3需在HCl气流中进行事先煮沸溶液的原因:除去溶解在溶液中的(如氧气)防止某物质被氧化1、选取无机化工流程的片段,结合中学化学知识设计问题,一般需要用化学反应原理解释、分析化工问题。2、流程与实验相结合的模式,即以制备某物质的流程为载体,将中学教材中的气体制备联系起来命题。3、考查课本中重要的化工原理。4、结合实际生产和流程图设计问题,考查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等。从生产目的出发,读懂流程图明确原料和产品(包括副产品),即箭头进出的方向,指入的加入的物质(反应物),指出的是生成物(产物)。既要看框内的物质,也要看框外的物质和操作,里外结合,边分析,边思考,从易

12、出着手。初步分析流程步骤,了解操作过程依据流程图分析反应原理,紧扣信息,搞清流程中每一步发生了什么反应知其然;依据有关反应原理,明确操作目的(如沉淀反应、除杂、分离等)知其所以然结合问题中提供的信息,规范答题联系储存的知识,有效地进行信息的利用,回答问题。如对反应条件的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对反应速率有何影响、对平衡转化率有何影响、对综合生产效率有何影响,对设备有何要求及环境保护等可归纳为:阅读题目,明确解题要求审题析题答题明确原料和产品(包括副产品),即箭头进出方向认真审题,获取有用信息(1)紧扣信息,弄清流程中每一步发生了什么反应。(2)弄清有关反应原理,明确目的(如沉淀反应、除杂、

13、分离等)(3)全盘细审流程图,得出关键信息(4)根据制备物质的稳定性或溶解性等信息,关注对应信息:若为受热易分解的物质,则需要关注温度的控制;若制备的物质是会水解的盐,要防止水解;如果制备的物质是强氧化剂或强还原剂,则需要关注他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防止与氧化性或还原性的物质接触;如果制备的物质易吸水或潮解,要防止与空气中的水整齐接触;如果涉及制备的物质的溶解度信息,要注意对比它们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情况。规范作答对于图像信息的分析须谨慎,回答问题时,表述要准确。如果确定范围,应根据题意,确定准确范围。1锶(Sr)为第五周期IIA族元素,其化合物六水氯化锶(SrCl26H2O)是实验室重

14、要的分析试剂,工业上常以天青石(主要成分为SrSO4)为原料制备,生产流程如下:(1)工业上天青石焙烧前先研磨粉碎,其目的是_。(2)工业上天青石隔绝空气高温焙烧,若0.5 mol SrSO4中只有S被还原,转移了4 mol电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加入硫酸的目的是_。为了提高原料的利用率,滤液中Sr2+的浓度应不高于_ mol/L(注:此时滤液中Ba2+浓度为110-5mol/L)。(4)产品纯度检测:称取1.000 g产品溶解于适量水中,向其中加入含AgNO31.10010-2mol的AgNO3溶液(溶液中除Cl-外,不含其它与Ag+反应的离子),待Cl-完全沉淀后,用含Fe3+的溶液作指示剂,用0.2000 mol/L的NH4SCN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AgNO3,使剩余的Ag+以AgSCN白色沉淀的形式析出。滴定反应达到终点的现象是_。若滴定过程用去上述浓度的NH4SCN溶液20.00 mL,则产品中Sr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