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中的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之探究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31481716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司治理中的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之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公司治理中的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之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公司治理中的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之探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公司治理中的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之探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司治理中的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之探究(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司治理中的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之探究 摘要:公司是组成当代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公司的发展壮大直接影响到国家整体经济实力的持续性增长。从全球范围来看,公司发展得越好的国家,其经济越是蒸蒸日上。但是,仔细观察我国公司的发展现状,无论从公司的存续时间还是综合实力来看,都远不及发达国家的发展现状。种种差距呈现在我们眼前,反思我国的公司为什么不能像外国的公司那样不断发展壮大的原因,决定从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控制权方面来进行说明。 下载论文网关键词:公司治理 所有权 控制权 委托代理 “作为别人的钱而非自己的钱的经营者,我们不可能希望这类公司的董事像私人合伙中的合伙人通常照看自己的钱财个小心地照看别人的钱财。

2、”亚当?斯密国富论一、公司治理结构概念的界定公司治理最初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经济学文章之中。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组织机构现代化、法治化问题,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公司治理解决的是由于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而出现的关于代理的问题,即解决公司治理中所涉及的关系问题。广义的公司治理可理解为关于企业组织方式、控制机制、利益分配等一系列法律机构、文化和制度安排,其界定的不仅是企业与企业所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包括企业与企业所有的利益共同体之间的关系。考虑到参考文献所关注的重点及篇幅等问题,本文将主要表述的是狭义的公司治理。二、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的概念区分控制权与控股权是两个既密切联系又有所区别的概念

3、。控股权是达到控股地位后产生的一种状态,取决于拥有表决权股份的种类、数量和比例。因为各国公司所有权的结构各不同,对控股的划分类型也有所不同,有基于控股所产生的控制和不基于控股所产生的控制之分,仅在以获得所有权为目的的控股与基于控股所产生的控制的情况下,控股和控制这两个概念才会重合。三、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的配置现状及其有关问题的提出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相对较高,对于相当多数的上市公司而言,第一大股东具有十分显著的股权优势,并且可以凭借其所有权优势掌握公司控制权,其余股东根本无力挑战第一大股东的控制地位,完全没有发动代理权争夺的资格与能力。控制权是参与经营者对行动过程进行相应干预的权力,例如积

4、极投资者对于管理决策的影响,是对企业决策的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力。剩余控制权与特定控制权都属于控制权的种类。从总体上来看,控制权是具有多种层次的,具体包含日常管理、长期战略决策、并购与联盟等。因为控制权具有可分割性,它可以通过合约各项与清算权等工具来实现,由于这些并不是完全对应一致的。四、公司所有者与控制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一)委托代理理论的内涵及实质“委托代理”是在19世纪后伴随着“经理革命”而产生的。Coase最先提出了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定义,他认为:假如当事人双方中,代理人一方在代表所有人利益行使某些决策,则代理关系由之产生。代理理论的基本前提是,各个人(集团)都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但是

5、他们之间又必须需要相互合作,它所隐含的另外一个前提是,股东与经理彼此之间存在隐藏的利益冲突,委托代理关系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资本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委托代理理论的实质是为了解决代理人的机会主义问题,使委托人与代理人的目标尽量趋于一致,而要达此目标,就要对代理人进行监督,需要制定一些检验和制约的制度,来确保他们不会滥用权力。然而这又需要花费一些成本,包括:向代理人支付的薪金、奖金与津贴等费用;代理人为追求非货币物品锁导致的企业成本上升和利润的减少;由代理人决策使委托人利润最大化的最佳决策之间存在的差异导致的企业效益的损失。由于这些成本是由于代理人滥用职权而产生的,是用来监督和制约代理人滥用权力的成

6、本,所以可以将之称为“代理成本”。(二)委托代理理论在现实公司中的运用在现代公司之中,股东是公司的出资人,但他们并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经营者接受所有者的委托,在委托人的授权范围内从事相关经营活动,其经营行为所产生的风险均由作为委托人的所有者来承受。代理人是自利的经济人,具有与公司所有者完全不同的目标函数,具有机会主义的行为倾向。因,公司治理关键问题就是要解决代理问题,即怎样使代理人维护委托人的中心问题,迫使经营者为所有者(股东)的利益最大化服务。五、对公司的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分析所有权结构是公司控制权分配的核心,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彻底分离是所有权结构高度分散情况下所有权和非所有权因素共同

7、起作用的结果。根据一国政治、经济与文化传统所产生的非正式制度,以及政府的法律法规完善程度和执行力度,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及其竞争状态,组成一国“自然状态”的选择,对于公司自理的效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应当看到,所有权和控制权配置有着恒定的原则,即风险承担与风险制造应尽可能一一对应。也仅在这个条件下,才能说“模式自身并没有好坏之分,不同所有权和控制权自己的模式的适用性也有待于不同的文化和机制的配合,比如市场控制和自行控制,最为重要的是看其是否能与一国经济发展的环境相配合,只要可以实现合适的控制权机制的协调一致,就可以确保有序高效的公司治理。”不然单纯凭借自然选择,即单单是不同制度或者机制的相互配合,由于其作用是极其有限的。综上,应当深度改善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权配置,逐步形成真正的分权与制衡;以及从法律法规与市场机制入手,总体上全方位地改善公司治理的控制权机制,创造有益于公司治理的中国特色的“自然状态”,努力实现所有权与控制权的最佳配合,以此来为公司创造最大的利润。参考文献:1范健,王建文,商法学(第二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2亚当?斯密.王亚南译.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3吴敬琏.健全中国公司的治理结构.名家专栏,2000(2).4科斯.企业、市场与法律.上海三联书店,1991.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