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面的秘密》教后的思考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31474674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6.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面的秘密》教后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面的秘密》教后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面的秘密》教后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面的秘密》教后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面的秘密》教后的思考(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堂教学诊断分析报告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面的秘密教后的思考水面的秘密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水和科学中的第四课。本单元着重对学生进行观察实验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动力操作、交流汇报、获得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中,了解水的特点。而水面的秘密则是由生活现象入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通过实验解决问题,使学生通过动手做,认识到水的表面张力。学生对水的表面张力是非常陌生的,虽然是生活中的一种常见自然现象,但由于学生缺乏深入的观察和思考,真正认识水的这一特点是有困难的。为了完成课堂目标,在设计的初衷,我并不是考虑如何让学生了解水的表面张力,而是通过各种活动让学

2、生反复认识,力图使学生在活动中能够对这一自然现象有所了解。现在回顾这堂课的设计和操作,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一、注重了兴趣在课堂研究中的功能和地位知识的掌握有很多渠道,对知识的理解至少有两个方面:一是自然规律的总结,二是探究这些自然规律的能力。如果单纯地把水的表面张力讲解给学生,学生的理解是浅层次的,也无法达到科学探究的主要目的。这一现象由于学生的不熟悉,所以在学生的心里会有一定的“想知道”的愿望。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这种欲望,也成为这节课我设计的主要指导思想。在教材中,有一个小实验,即将一枚硬币放到水面上,按教材的编排只是让学生去体验,我把它安排在课前的导课中,并通过学生最喜

3、欢、也最感兴趣的魔术的形式呈现,这样在上课的初始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也使学生产生了“我要去了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的欲望,让整堂课中学生的兴趣都保持在一个高昂的层次。而学生研究完成,初步了解了水的表面张力之后,将体验实验进行升级,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虽然有成功、有失败,但遵循了教材的本意,也让学生对水的这一特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二、让活动成为课堂的主旋律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如果是简单的记忆,那他的收获很有限。科学教材的最主要功能是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增强学生的各种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并没有把了解水的表面张力作为一个重点,而是把如何去获得对水的表面张力的认识作为设计的重点,让学生对水这一特点

4、的认识在自然而然中形成。我先后通过两个小实验来完成这个环节:一是在一个圆柱体上滴水(改为教材中在硬币中滴水,是为了丰富课堂材料),一个往水中加入硬币,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重点观察:水的表面是如何变化的。不同的实验,相同的现象,会使学生在心中产生疑问:为什么水的表面呈现一种鼓鼓的形态?然后通过多媒体来提示自然规律,这样学生的理解就更深刻了。三、让课堂成为研究的起点课堂所得终有限,学生的生活世界才是科学研究的大课堂。学生已经对水的表面张力有了了解,对生活中的表面张力现象也有所接触,如果研究仅限于此,那还达不到科学探究的目的。在课堂结束之前,我仍然采取魔术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了用肥皂水实验来将学生引

5、向课外研究,并提出:任何液体都会有表面张力,且不同的液体的表面张力是不同的,哪些液体的表面张力大,哪些小呢?这需要大家去研究。在课堂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将学生的研究兴趣引向课外,学生内心的那种挑战自我、想了解的心里会使学生自觉地进行课外研究,使课堂研究成为一个起点,使科学研究在更大的生活世界中继续进行。科学研究没有终点,这是我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一个基本理念。四、注重课堂语言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课堂需要讲解,但什么时候讲,讲什么,永远是一个科学教师需要不断研究的课题。本人的课堂语言有特点,但有时会略显繁琐,为了克服这一缺点,我在课堂设计之初,便对课堂中的语言进行了充足的准备。让学生去

6、想、去做、去说,让教师的语言更儿童化,在课堂中更多地体现出“这是为什么?”“你能让教师也明白吗”这样的语气,以一种平和、谦虚的态度对待学生的发言,学生愿意接受,他的思考也会更深入。五、没有完美的课堂设计,还需要研究在回顾这节课的每个环节时,在心里总是会有不尽如意的感觉,总觉得还有很多细节需要斟酌。如在学生活动之后,通过多媒体和教师的讲解,学生了解了水的表面张力,自己总是在想:能不能让学生自己在活动中总结出“水的表面张力”,虽然课前经过了多种尝试,但效果都不是很好,只能退而求其次,通过讲解来完成这一环节。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一堂课的设计可以有多种方式呈现,什么样的设计是最合理的、最科学的,科学教师应当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加强研究。六、一点感受当我从临沂学习之后,我尝试着用学到的东西来修正自己的课堂教学,是有效果的。从中我也感觉到,一个教师的成长不是一节课或几节课能完成的,不断的接触先进的教学理念、加强自身的学习至关重要。只有思想的成熟,才会有成熟的教学设计,才会实现真正的学生主动研究,没有深厚了理论基础,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一种表面的现象,即使是感觉上比较优秀,也只能是像李老师所说的“只有温度,没有深度”的课堂,我期望能更多丰富自己的机会。当我们都能够深入了解科学教学的本质,都能洞悉学生的探究特点,那里设计的课堂才有可能是一节相对完美的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