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生态护岸设计概况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31469941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道生态护岸设计概况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河道生态护岸设计概况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河道生态护岸设计概况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河道生态护岸设计概况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河道生态护岸设计概况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道生态护岸设计概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道生态护岸设计概况(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护岸型式及选择1.1 形式概念 : 生态护岸有自然护岸、人工护岸和生态护岸三种基本形式。 自然 型生态护岸形式为河道天然(自然)形成的驳岸防护体系。人工护岸形式是按河道防洪排水、灌溉输水、航运交通、水生养殖等功能 而进行工 程需要建设相结合的各类护岸防护形式。生态护岸形式是按自然驳岸形式和人工护岸功能体系、实现生态功能的 无 缝融合 、“天人合一 ”的统一形式。1.2 生态护岸的生态功能表现在具有实现水 土保持、物质交换、环 境空间等 三方 面的具体实施措施。1.3 组合形式的生态护岸的基本形式可有直 立(挡土墙 )、坡形、多极、平台 及 相互组合并与景观相结合的具体型式。1.4 型式选

2、择1.4.1 基本规定 生态护岸设计的形式应遵循满足河道功能、坡体安全稳定、结构适应耐久、 维持生 态平衡的原则。生态护岸的坡体安全稳定符合现行规范的相关安全稳定的要求。 生态护岸的结构形式应满足现行规范工程结构使用年限的要求。 生态护岸应就地取 材、利于施工和维修。对不同河段或同一坡面不同部位 可选用不同的护坡形式。临水侧护坡的形式应根据风浪大小、近坡面水流、坡后土质等情况,结合 护坡的等 级确定。通航河流船行波作用较强烈的河段,护坡设计应考虑其作 用 和影响。背水侧护坡的形式应根据当地的暴雨强度、浪高要求,并结合护坡高度和 土质情况 确定。挡墙和护坡均应该设置基座,挡墙处基座埋深不宜小于

3、0.5m, 能够满足挡 墙和护 坡的安全要求。坡面高度大于 4m 后,宜设置排水设施。坡面竖向排水沟可每隔 50100m 设置一 条,并应与平行河堤走向的排水沟相连通。护岸生态防护的设计形式与使用措施 ,应具有对维持生态平衡的功能 ,宜遵循、 符 合和满足物质交换原则、水土连续原则、植物生长及多样性原则。(1)交换原则:组成体系具有满 足如水、气等能量与物质不断流动、交换 的型 式。(2)连续原则:坡面防护组成不得隔断坡面土层深度信息联系的原则, 满足坡 面植物存活、发育、生长的自然条件。(3)多样性原则:坡面生成结构满足多样性植物相对调节、生长的环境, 使得 组成体系具有一定的自动适应、相调

4、节的生物生存与生长环境。1.4.2 生态护岸注意点 河道护岸自然适应形式。基于对河道流向特点、边坡土质力 学特征,融合 两岸城市建筑形式、道路交叉形式,区位地形特征,体现自然生态驳岸特 点 , 与天然河道边坡安全相适应的护岸天然自成形式。对河道流向稳定、边坡土质较好、坡度延缓,周边区位特征适宜,应体现 自然生态 护岸特点,采用天然河道边坡安全相适应的天然护岸自成形式。可采用抛石插枝、梢料类排捆、织物袋、植活木桩、块石石笼等、格室结 构、低挡 墙等符合自然的形式要求和功能要求。1.5 生态护岸的技术指标1.5.1 砌块的生态功能指标及参照范围。1.5.2 采用各种材料的组成结构护岸所具有的生态功

5、能,应参照以下指 标进 行设 计。(1)植物覆盖容积率 边坡防护的工程措施是通过工程设计边坡工程构件来实 现。通过边坡组件 单体形成生态的重要条件,是具有植物生长的可能空间,在防护坡面 上,即 坡 面的植物覆盖容积率(平面指标 )。(2)坡面水环境指标 构成边坡物质交换的环境条件,护岸防护的坡面水环境指 标。 该指标参照范围:在 0-1 之间。(3)坡面土质融合指标 坡面土质融合指标 (深度指标 ),不割断土体深度联 系,实现植物生长的渗透 性。一般地,该指标参照范围:在 0-1 之间。1.6 生态护岸型式的选择1.6.1 以河道的水势、河势、地势、区位、功能为基本背景,结合生态景 区、 景

6、观、景点的设计和布局,体现河道水流流向为主导,以防淤、防冲为目标 , 融合水系 生态、环境生态、人文生态的理念,实现环境生态的目标和要求, 结 合实际河势、水 势、地势,融合设计、施工的实际,进行各种生态护岸形式 的 不同要求进行不同的选 择。1.6.2 当边坡土质条件一般或较好时、坡高高度小于 3 米,坡度较缓的一般 边 坡 ,河道水流速 度不大,周边环境许可,宜考虑选择自然形生态护岸形式。1.6.3 当边坡土质条件一般或较好时、坡高高度小于 5 米,坡度较缓的一 般边 坡,宜考虑生态挡墙结合生态护岸的综合形式。1.6.4 当边坡土质条件一般或较好时、坡高高度大于 5 米,坡度较缓的一般 边

7、 坡,宜考虑生态组合防护结构。当土质条件不好需要进行处理时,应注重选择对水体无污染浸蚀的处理方 法。1.6.5 对河道岸坡的中、高边坡,在边坡稳定分析的基础上,确保边坡 安全 稳定 的工程结构的实用性形式。1.6.6 对河道岸坡的中、高边坡,应首先考虑边坡防护的新技术、新方 法、 新材 料、新工艺的综合应用。2、 护岸景观设计2.1 基本规定2.1.1 治理目标:生态护岸的设置并非为了单一的水利 防洪功能,而是通过 此工 作使河流成为能够承载生物多样性的“生命之河 ”;拥有自我修复、净化功 能的“可 持续之河 ”;城市中体现特有 的自然线性开敞空间的“景观之河 ”;便 捷市民休闲 娱乐,享受生

8、活的“乐活之河 ”。2.1.2 在进行景观设计的过程中,重点关注以下原则:系统与区域原则 、多 目标 兼顾原则、生态设计原则、自然美学原则、文化保护原则与因地制宜原 则。2.1.3 护岸景观设计时应考虑保留足够的过渡区域,确保不会对水体产 生不 利的 干扰。河道生态护坡必须保证河道的水质达到水功能区划的要求,满足 安 全、资源、 航运、景观、文化、休闲等方面需要。2.1.4 对城市已硬质化的衬砌断面和护坡宜进行生态修复与生态化工程改 造2.1.5 护岸处理应结合河道周边景观及地域特点,并适度考虑河道景观 的自 然化倾向,统一协调护岸和河道的形态,塑造有地方特点的河道景观。2.2 生态护岸功能定

9、位2.2.1 安全功能。河道生态护岸必须保障河道安全功能 建设,包括防洪排涝 和水 体生态安全两个方面,应采取以下措施:河道的过水断面必须符合防洪要求。两岸用地条件允许的城市化地区河道 宜建设斜 坡型护岸,非城市化地区河道宜推广斜坡型自然护岸,通过扩大河 流 过水断面,确保 防洪排涝功能的实现;通过河岸绿化造林、借助生态工程技术和生态恢复方法修建自然生态护岸 等,逐步 优化河道范围内的水生态系统,并充分利用水体调节区域小气候, 调 节温湿度等生态 功能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在生态护岸的建设中,严禁采用具 有 侵害性或蔓延性等危害 水体生态安全性质的生物种类,避免使用干扰水体水 质 特征的护岸工程材

10、料。2.2.2 景观功能。应加强景观功能建设,发掘河道的景观功能,建设宜 人、 生态 的亲水环境。城市化地区的河道景观应能反映出城镇发展风貌;非城市 化 地区河道应 以保持和重建具有传统纯朴自然风光特色的河道景观、体现乡村 原 味风情为主。根据景观建设的需要,要求水体应无明显臭味;对于亲水平台等景观单元, 考虑到人体接触的可能性,对水质标准要求应符合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 (GB12941-91)。在防汛通道建设的同时,应注意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单元,如观赏型、 科普型 群落以及亲水景观小品,同周边重要的建筑单元、文化设施相协调。河道绿化设计应点、线、面交织,平面与立体绿化结合,色彩和造型兼顾

11、, 植物和 景观小品互相映衬,既保证沿河绿化面积,又增强景观美感。2.2.3 文化功能。应发掘和保存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保留沿河的历史 文化 遗 迹,发挥水文化的科普教育功能。可在规划设计中通过适当改线、调整护岸宽度、绿地布局等方法,保护河 滨历史文 化遗迹。围绕文化遗迹的主题建设特色景点,发展和弘扬水文化。对具有重大文化意义的河滨历史文化遗迹必须制定专项保护办法,严格管 理。充分利用河道与人类的亲密关系,通过实地参观、展板、实物演示、科普 园地等项 目的合理设计,同步实现河道科普和文化教育的功能。2.2.4 休闲功能。河道生态护岸应建设环境宜人的滨水地带,并满足人 们的 亲水 需求,为居民保

12、留适宜的休闲娱乐空间。河道两岸可建设滨河步道、水榭、座椅、凉亭、路灯、护栏等设施,为人 们的亲 水、近水需求创造适宜的基础条件。对于临近生活小区、城市中心地带、主要旅游景点或其他重要城市功能单 元的河 道,应结合周边环境的需要,因地制宜开展景观建设:在护岸区或护 岸 影响范围内建 设临水和水面设施,如滨水市民广场、水景观主题公园或功能 绿 地,游艇码头、休闲 垂钓区等水上娱乐设施,为城市居民提供充足的亲水空 间。对浅水河道的改造应强调其景观功能。宜通过设置汀步、叠水、曲折河道 等,营造 富有情趣和动态美感的水体景观。对于已经裁弯取直的河道,可利用原河道空地,建设兼具景观游憩和蓄洪 滞洪双重 功

13、能的自然湿地公园2.3 生态护岸景观设计要素2.3.1 生态护岸形态 :护岸平面形状宜弯曲自然,避免单调使用直线; 横 护岸 截面形状,宜对应其平面形状与自身特征,不拘泥于左右对称的形态。2.3.2 生态护岸规模:护岸与水面的高度差,其量化控制点宜设定为 2 米左 右, 景观垂直方向视角,其量化指标控制点宜为 4 度左右;护岸的坡度,根据 亲水性要求 宜设定为 1: 2.5 左右;护坡长 度避免统一形状产生单 调 感,建议规 模小的河段, 护坡高度与分段间隔比,设定为 1:25 左右。2.3.3 生态护岸材料:生态护岸材料,宜采用透水性高的自然材料;生 态护 岸材 料明度,与其周围环境明度差不

14、应过大,宜控制在 1.5 左右,避免护岸材 料生硬单 调。2.3.4 生态护岸景观处理 : 生态护岸宜通过顶端部位培土与绿化手段,抑制 护岸 的视觉规模;护岸肩部宜做倒圆处理或插入绿化槽,软化肩部生硬感; 水 际部分宜通 过设置宽度变化的台阶或坡角固槽处理,丰富水边形态,缓解单 调 感;生态护岸台阶 部分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宜采用毛石等铺装材料,营造 舒 适宜人的亲水空间并抑制 其醒目程度;在坡度很陡的情况下,考虑局部设置 台 阶,柔化生态护岸之间的衔接, 宜插入适当的景观亲水平台等景观节点,保 证 生态护岸景观整体序列感。2.4 生态护岸景观类型与选择2.4.1 生态护岸景观的主要类型:自然

15、生态型、亲水平台型、生态混凝 土砌 块 型、现浇透水植生高强生态混凝土型和景观挡墙型。2.4.2 城市河道生态护岸的选择:( 1) 可根据土壤特性与护岸形式选择。 根据土壤特性,进行岸坡稳定性分析和适宜种植植物类型分析,选择适宜 的生态护 岸形式;对于直立边坡,可选择矩形护坡和双层护坡;对于倾斜边 坡, 可选择梯形护 坡;( 2) 可根据河道尺度选择。1)大尺度城市河道,宜选用安全 性和稳定性高的护岸形式,对于流速较缓 的河 段,应选用生态价值高的自然土坡,避免采用直立型护岸;中尺度城市河道,宜采用具有一定强度材料的生态型护岸形式。位于城市 中心地区 的河段,自然土坡则使用较少,应根据城市布局

16、与地方特点,采用 适 宜的直立式生态护岸;2)小尺度城市河道宜采用天然缓 坡形式。应避免采用非生态的硬质护岸 和全断 面衬砌式工程做法,(3) 可根据水动力条件选择。 对于山区性河流设计时宜选择稳定性好、适用于坡度较大的材料; 对于平原型河流 设计时宜采用天然材料来构建生态护坡。(4)根据河道周边土地利用与空间布局条件选择。 对于周边用地紧张、空间布 局比较狭小的河道,宜选择结构比较紧凑的矩 形护坡和双层护坡;对于空间布局较为宽 敞的河道,宜选择梯形护坡;对于 河 滩开阔的河道,宜选择复合型护坡。2.5 生态护岸绿化目标与原则2.5.1 河道植物的选择首先满足护岸需要。必须建立在满足行洪排涝要 求的 基础 上,保证岸坡的稳定,防止水土流失;同时应以丰富的植物群落为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