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中考科学课后强化训练34酸含解析0745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31469315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中考科学课后强化训练34酸含解析0745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浙江省中考科学课后强化训练34酸含解析0745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浙江省中考科学课后强化训练34酸含解析0745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浙江省中考科学课后强化训练34酸含解析0745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浙江省中考科学课后强化训练34酸含解析0745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中考科学课后强化训练34酸含解析074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中考科学课后强化训练34酸含解析074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后强化训练34酸一、选择题1某同学想用pH试纸测定一些物质的pH,下列做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D)A. 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稀硫酸的pHB. 用干燥的pH试纸测定二氧化碳气体的pHC. 用干燥的pH试纸测定浓硫酸的pHD. 用干燥的pH试纸测定氢氧化钠稀溶液的pH【解析】pH试纸要用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用干燥pH试纸无法测量,浓硫酸用干燥的pH试纸也无法测量,因为浓硫酸具有脱水性,会腐蚀pH试纸。2下列用途不是稀硫酸和稀盐酸共有的是(D)A. 实验室制取氢气B. 金属表面除锈C. 制造多种化工产品D. 实验室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解析】实验室制二氧化碳要用石灰石与稀盐酸,而不能用稀硫酸,

2、稀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表面,会阻止反应的进行。3有一食品的包装说明书中注明防腐剂是苯甲酸(C6H5COOH), 小华同学查资料得知苯甲酸的酸性比醋酸强,可用作食品防腐剂。下列对苯甲酸性质的推测中不合理的是(B)A. 苯甲酸溶液的pH小于7B. 相同浓度的苯甲酸溶液的pH比醋酸的pH大C. 苯甲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D. 苯甲酸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解析】酸性越强pH越小,苯甲酸的酸性比醋酸强,所以其pH应该比醋酸小。4少年儿童按下图时间就餐,口腔残留食物的pH在一天中的变化如下:,(第4题)已知口腔若经常保持酸性,容易发生蛀牙,如果只从这一点考虑,你认为

3、三次刷牙时间最好安排在(A)A. 三次吃点心后 B. 早、午、晚餐前C. 早餐、午餐、睡前 D. 早、午、晚餐后 【解析】由图知,三次吃点心后口腔残留食物的pH都接近6.5,酸性较强,容易发生蛀牙,所以三次刷牙时间最好安排在三次吃点心后。5酸碱反应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做法不是利用酸碱反应原理的是(C)A. 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B. 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C. 用盐酸除去铁锈D. 用氨水(NH3H2O)处理工厂的硫酸【解析】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的反应,而用盐酸除铁锈是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不属于酸碱中和反应。6芋艿(俗称毛艿)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新鲜芋艿在去皮时会出现一种白色的汁液

4、,汁液内含有一种碱性物质皂角甙,沾上它会奇痒难忍。下列厨房中的物质止痒效果最好的是(A)A. 食醋 B. 料酒C. 纯碱 D. 食盐水【解析】 食醋中含有醋酸,显酸性,能中和碱性物质。7以下是某些同学在今年的“测定土壤酸碱性”实验考查中的操作,其中不能得分的是(B)【解析】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所示操作错误。8用稀盐酸除去铁锈主要成分的原理是(D)A. FeO2HCl=FeCl2H2OB. FeO2HCl=FeCl3H2OC. Fe2O36HCl=2FeCl23H2OD. Fe2O36HCl=2FeCl33H2O【解析】 铁锈主要成

5、分是Fe2O3,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9小金制作了一个如图甲所示的简易酸碱灭火器,并进行了如图乙所示的灭火操作。结束后对瓶中残留液进行了如下实验:取少量残留液于试管中,滴加2滴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另取少量残留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则残留液中有大量的(A),(第9题)A. 硫酸钠 B. 碳酸钠C. 盐酸 D. 氯化钠【解析】加入石蕊试液呈红色说明溶液呈酸性,一定有H,滴加适量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有硫酸根或碳酸根存在,综合2个实验,说明溶液中一定存在硫酸根,所以加入的酸应该是硫酸,那么残留液中一定有硫酸钠。10向一定量的Ba(OH)2溶液中滴加稀H2SO

6、4,下列图像能正确描述对应关系的是(C)【解析】氢氧化钡显碱性,pH大于7,硫酸的pH小于7,向碱中加酸,溶液的pH会逐渐变小,故A错误;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水与硫酸钡沉淀,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钡离子的质量逐渐减小,直至氢氧化钡完全反应,溶液中钡元素质量减小为0,故B错误;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硫酸钡属于沉淀,不能导电,水几乎不能导电,所以氢氧化钡与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时,导电性减弱到零,加入的稀硫酸过量时,又能导电了,故C正确;氢氧化钡与稀硫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溶液温度升高,反应完毕,随着稀硫酸的加入,溶液温度又开始下降,故D错误。11向一定量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以下物质,下列

7、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C)【解析】A图,向稀盐酸中加入水时,溶液的pH升高,但是无论怎样稀释,溶液的pH总小于7,不可能等于或大于7;B图,向稀盐酸中加入氧化铜时,稀盐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加入氧化铜时马上生成氯化铜;C图,稀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随着硝酸银的加入,即产生沉淀氯化银,当稀盐酸完全反应后,不再产生沉淀,沉淀质量保持不变;D图,向稀盐酸中加入碳酸钠溶液时,立即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当稀盐酸完全反应后,不再产生气体,气体质量保持不变。二、非选择题12在盐酸除铁锈的实验中,我们常会发现生锈的铁钉表面有一些气泡产生,气泡是怎么产生的?针对这一问题,同学们提出

8、了有关假设,并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实验时,观察到放有铁的试管中有气泡产生,而另一试管中没有,从而验证了自己的假设是成立的。,(第12题)(1)分析上述实验,你认为同学们建立的假设是气泡是铁和盐酸反应产生的。(2)有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够严谨,溶液中的水可能会对实验产生影响。于是他们又进行了对照实验,请你在图乙的虚线框中用图示的形式将图乙的对照实验补充完整。(3)还有同学想:气泡会不会是铁锈与水反应产生的?他认为还要补充一个铁锈与水反应的实验,你觉得有没有必要?没有必要。【解析】(1)进行的实验是:铁和稀盐酸相互作用,铁锈和稀盐酸相互作用,说明提出的假设是气泡是铁和盐酸反应产生的。

9、(2)图乙的对照实验如解图所示:,(第12题解)(3)因为稀盐酸中含有水,所以没有必要补充一个铁锈与水反应的实验。13小明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了稀盐酸,发现没有明显现象。为了判断两者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他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加入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后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1)根据上述现象,小明得出“两种物质恰好完全反应”的结论。小白认为小明的结论是不合理的,其理由是无色酚酞试液遇到酸也不变色_。(2)小白利用pH试纸测反应后溶液的pH,以确定两者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请你选用其他试剂再设计一个实验,以验证氢氧化钠和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要求写出选用的试剂、可能观察到的现象和相应的结论)

10、。Na2CO3,如果出现气泡,那么盐酸有剩余,溶液显酸性,如果没有出现气泡,那么溶液显中性。(3)小白为了继续探究“在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是如何变化的”这一问题,进行如下实验:在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渐滴加盐酸,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记录数据如下表:盐酸的体积(毫升)01019.52020.53040pH1312117321 下列各图能合理表示该反应过程中pH变化的是C。【解析】(3)分析表中数据,溶液pH随盐酸的增加而下降,可以排除A选项;在溶液pH随盐酸的量增加的过程中,先是缓慢下降,在盐酸的体积为19.520.5毫升之间急剧下降,选项C符合。14为确定某大理石样品的

11、纯度,某兴趣小组进行如下实验:称取该大理石(主要成分是CaCO3,杂质不参加反应)加入烧杯中,向其中逐渐加入稀盐酸至完全反应。反应结束后,称量烧杯的总质量(溶解的气体忽略不计),有关数据记录如下表。烧杯大理石稀盐酸反应后烧杯总质量质量(克)908.550145.2(1)实验中判断碳酸钙已经完全反应的方法是继续滴入稀盐酸,观察到不再产生气泡。(2)实验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为3.3克,请计算该大理石样品的纯度。(计算结果精确到0.1%)【解】设8.5克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CaCO32HCl=CaCl2H2OCO2100 44x3.3克x7.5克大理石样品的纯度100%88.2%。(3)实

12、验中若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会使实验结果偏大,原因是什么?因为浓盐酸有挥发性,会导致测得的二氧化碳质量偏大,从而导致计算所得的碳酸钙质量偏大,最终导致实验结果偏大。(4)大理石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在实际应用中应避免与酸性物质或酸接触。【解析】(1)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会有气体产生,判断碳酸钙是否已完全反应,可继续滴入稀盐酸,观察到不再产生气泡,即说明已完全反应。(2)反应前后减少的质量即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表中数据可得二氧化碳的质量为90克8.5克50克145.2克3.3克,然后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即可算出参加反应的碳酸钙质量,从而得到大理石的纯度。(3)若实验中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因为浓盐酸有挥发性,会导致测得的二氧化碳质量偏大,从而导致计算所得的碳酸钙质量偏大,最终导致实验结果偏大。(4)大理石能与酸反应,故在实际应用中应避免与酸或酸性物质接触。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