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鸟和牵牛花》教研体会记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31459655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6.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鸟和牵牛花》教研体会记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鸟和牵牛花》教研体会记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鸟和牵牛花》教研体会记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鸟和牵牛花》教研体会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鸟和牵牛花》教研体会记(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体现特点 凸显主题 小鸟和牵牛花教研体会记每一次教研活动都是我教学成长的助推器。因为自己在活动中践行,在活动中反思,在活动中拔节。2007年11月底,我去杭州参加了由作文报社组织的一次教研活动。这次活动的主题是“低段阅读教学与口语交际整合”。教学内容为人教版二上选学课文第四课小鸟和牵牛花。这是一篇童话,按事情发展顺序形象生动地记叙了“树上的小鸟生病了,感到十分孤独与寂寞,求助朋友凤仙花与小草。凤仙花与小草因不会爬树心有余而力不足。看到此情此景,牵牛花自告奋勇,把自己的蔓儿缠住榆树,爬到鸟窝旁使劲吹喇叭。小鸟的病一下子好多了”这样一个赞颂友情的故事。在细读文本后,如何使教学“既体现低段阅读课的特

2、点,又凸显活动的主题”成了我思考的着力点。下面我把最深的几点教研体会记录如下:一、生字新词的教学要依本而行,要体现层次,要有复现生字新词的教学是低段阅读课的一个教学重点。成功的低段阅读课,生字新词的教学肯定是一个亮点。教学中我努力突出“重点”与“亮点”四个字。1、集中识字,优化识字方式当下低段阅读课的生字新词的教学主要有“归类集中、随文识字、分散集中”这几种方式。本文共有11个生字新词,8个集中在第5自然段。根据本课生字新词的分布特点,我采用了“集中识字”这一策略。教学分这样几步进行:初读课文后,屏幕出示第五自然段,生字新词(蔓儿 缠在 榆树 蒙蒙亮 终于 鸟窝 嗒嘀嗒 小喇叭)注上拼音并标红

3、。学生立足语境,借助拼音认读生字新词。试教时发现学生读不准“蔓儿”一词。分析原因有二:一是儿化音较难读:二是大多学生不明白什么是“蔓儿”。后来我在文字的旁边配上牵牛花的图片,让学生指一指牵牛花的蔓儿。图文结合,再反复跟教师练读,学生发音到位。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小木棒、绳子把牵牛花蔓儿缠住榆树向上爬的样子演示出来。在动手中让学生自行理解“缠”的意思。还让学生把“嗒嘀嗒”与“小喇叭”这两个词语连起来反复调换位置读,感受拟声词的音律与节奏美。屏幕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学生读生字新词。屏幕出示去掉拼音的第五自然段,学生把整段话连起来读一读,再次感受牵牛花为了帮助小鸟奋力爬行的情景。生字新词的教学从“立

4、足语境借助拼音脱离语境去掉拼音去掉拼音回归语境”,体现了教学的规律与层次。并且据词而教,采用“图文结合”、“动手做一做”、“词语连读”等方式,针对性强,形式丰富,学生学得活泼有趣。另外,“集中识字”使教学环节变得简约,单位时间目标集中,教学效果比较理想。2、自然穿插,复现生字新词复现是掌握生字新词的有效手段。阅读课中生字新词的复现要从整体考虑,让其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中我两次复现生字新词,具体如下:第一次:学生感受完“对于小鸟的求助,凤仙花与小草因不会爬树心有余而力不足 ”之后,教师趁势过渡:看到此情此景,牵牛花自告奋勇地爬上榆树帮助病中的小鸟。我们来读读儿歌,感受牵牛花的热情相助。屏

5、幕出示教师根据文本内容创编的儿歌:牵牛花,牵牛花,/缠住榆树往上爬。/使劲爬,使劲爬,/终于爬到鸟窝旁。/嗒嘀嗒,嗒嘀嗒,/冲着小鸟吹喇叭。/小鸟乐得笑哈哈,笑哈哈!在音乐声中,学生起立边拍手边诵读。这一复现在教学进行到30分钟左右时穿插,既放松了学生紧张的神经,起到了课间操的作用,又复习了生字新词,还为学生下一步的“串词说话”做了铺垫。第二次:诵读完儿歌,教师紧接着屏幕出示“蔓儿、缠在、榆树、蒙蒙亮、终于、鸟窝、冲着、小喇叭、嗒嘀嗒”等词语,让学生读读第58自然段,再串词说话,把牵牛花帮助小鸟的事儿说清楚。这一复现变传统的讲解分析为学生的言语实践,让学生在运用中学会生字新词的运用,为最后的交

6、际打下了坚实的语用基础,同时在语言表达中体悟情感。二、交际与阅读要有机整合,发挥整体效应整合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语文学科的整合不仅有利于丰富语文教学的内涵,拓宽语文教学的时空,增加学生言语实践的机会,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更重要的是实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功效。这次作文报社适时举行“低段阅读教学与口语交际整合”的教研活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通过本次教学研讨,我对第一学段阅读教学与口语交际的整合有了新的认识。1、充分感知文本,文本语言是口语交际的重要材料阅读教学中的口语交际不同于一般意义的口语交际,它是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阅读课开展口语交际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交际内化文本语言。第一学段阅读

7、教学的重点是利用文本识字学词,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得有感情。因此开展口语交际之前,教师要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反复朗读课文感知文本,亲近语言,欣赏语言,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感知越充分,感悟越深刻,交际时学生对文本语言的选择、运用就越得心应手。一经交际情境的诱发冲击,学生就有情要表,有话要说,有话可说。不然,即使学生有强烈的交际欲望,腹内空空也无以言表。试教时,我为了凸显主题,强化交际,相应压缩了交际之前的教学时间,结果学生交际既不流畅,也不完整。后来我调整策略,做足做好交际之前的铺垫,情况大有改观。2、创设口语交际情境,情境是内化文本语言的催化剂任何交际都需要情境

8、的催发。情境不同,交际欲望、交际形式与交际内容自然就有区别。从一定程度上说,有否良好的交际情境决定着交际能否顺利展开,以及交际效果的优劣。所以,教学中教师必须创设与学生年龄特征相符,与教学内容和谐的交际情境,使之成为学生内化文本语言的催化剂。第一学段的学生由于受生活经历,知识水平的限制,他们对新情境的接受、融入较二、三学段的学生要慢得多。因此,在情境创设时,教师要充分运用文中的角色,尽量挖掘文中蕴含着的交际情境,使学生在“熟识”的情境中“第一时间”展开交际。另外,所创设的情境涉及的文本内容不可过多。不然,交际时学生就会感到力不从心,不知如何表达。对第一学段的学生来讲,首先要考虑的是引导他们敢于

9、交际,树立表达的自信心,其次才是逐步引导他们说好,说多。切不可做“一口吃成一个胖子”的美梦。教学中,我运用了不同的情境创设方式:一种是“就地取材”式。课文运用对话的手法写了小鸟对凤仙花与小草的求助。这一对话本身就极具交际性。读好对话体会情感后,教师顺势成为“小鸟”,学生扮演“凤仙花”与“小草”,变再次演读为一方“请求”另一方“应答”的双向交际。由于从演读到交际的时间差接近于零,交际语言又以“复制”文本语言为主,交际时学生现场感强,交际欲望强烈,语言表达也妥帖得体。另一种是“角色添加”式。由于情境创设的需要,有时我们也可添加一些角色。教完本文后,我创设了这样一个交际情境:在牵牛花的日夜陪伴下,没

10、过几天,小鸟的病就好了。他非常感激牵牛花。一天,他飞到黄鹂阿姨家,把牵牛花帮助自己的事儿告诉了黄鹂阿姨。小鸟会怎么说?黄鹂阿姨又会问些什么呢?正是由于创设的情境添加了“黄鹂阿姨”这一角色,使得故事要延伸发展下去。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与交际欲望,他们快乐地成了一只只“小鸟”,纷纷向做“黄鹂阿姨”的教师去汇报。交际成了他们自觉的心理需求,成了他们当下的一种生命状态。3、适时展开交际,让交际与语言互促互补对文本的充分感知与良好情境的创设,为学生开展口语交际做好了物质与心理的准备。之后,教师要留足时间,让学生展开口语交际,在实践中提升交际能力,同时促进语言的发展,情感的升华。第一学段学生习字读文的

11、能力相对较弱,他们需要更多与文本接触的时间。他们的表达自信心与交际能力也都属于培养的起步阶段。因此交际一般以安排在课尾为宜。正因为属于起步阶段,所以交际时,各方面的要求都不能太高,要多鼓励,多引导。大多时候,教师要参与其中,与学生一同展开交际,做好示范引领工作。引导评价时,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表达应对是否正确得体,又要关注学生的交际礼仪是否自然大方、有礼貌,是否在认真倾听。在最后的师生互动交际中,我努力体现以上思想。这堂教研课我感到最大的不足是趣味性有待加强。如何上出童话的特点,如何让二上年级的学生学得既有效又轻松,这是自己最需要改进的地方。而要做到有效又有趣,不但要从教学设计的优化入手,还要在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个性的改造、语文素养的提升等方面着力。这也正是自己要走的一条漫漫长路。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