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汉中学刘涛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31443875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汉中学刘涛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广汉中学刘涛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广汉中学刘涛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广汉中学刘涛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广汉中学刘涛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汉中学刘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汉中学刘涛(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标准下化学课堂教学时效性的实践广汉中学 刘 涛【摘 要】如何在有限课时内,完成化学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为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时效性,优化学习环节,我们实践探索了以“问题为中心”的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教学模式 课堂 时效性1、问题的提出四川实施高中化学新课程之后,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教教科书”而不是“用教科书教”。二是,教学目标设计目标“一步到位”的教学,内容挖掘过深,造成课时严重不足;三是,教法单一,在教学中,时常出现新课程老教法,师生间交流形式单调,师生、生生间的有效互动极少,导致学生的学习枯燥,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学生能力上感到很吃力。教材、

2、学生、教师是课堂教学中的三元素,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材、学生的桥梁,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发挥出三者的最大作用,是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构建高效率、高质量课堂教学的关键。为此,我校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做了一些探索。2、问题研究2.1 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教师要把握好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坚持“以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方式上,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效果上,教师不仅是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上,不仅是呈现出知识,更要的是使学生感受和理解

3、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常以内容多,知识面宽,课时少为由,实行“填鸭式”教学,要求学生听、记、练。另一方面又担心学生知识能力不到位,加深、拓宽知识面。再次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能力分析不到位,把以记忆为主要特征的初中化学学习方法搬到高中,但高中知识内容突然膨胀,靠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己不能奏效,结果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习成绩下降,所以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教师就必须把握好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实现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由居高临下的传授者转向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中

4、的作用,一是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二是加强对重点、难点问题的引导、概括与总结。三是善于挖掘和利用来自学生的问题,将讨论引向深入,深入探究学习的问题。四是要适时恰当地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2.2 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教师要合理处理教材的“三度”教材是学校教育资源目标的重要载体,也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但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成长的引导者,对教材的把握直接关系到教学三位目标的实现,所以教师合理处理好教材,就是把握好教材的广度、梯度、难度2.2.1 通览教材,理解课程设置体系,把握教学广度通览教材,就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

5、方面理解课程目标、课程体系,理解“学习领域”、“科目”、“模块”构成关系,利于在教学实践中把握教学的广度。一是理解化学课程的性质。高中化学课程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方面阐述了课程目标。课程应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更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

6、系,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二是理解必修模块的内容设置目的。高中课程标准中设置的必修模块是认识常见的化学物质,学习重要的化学概念,形成基本的化学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认识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及其相互影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学习内容主题包括“认识化学科学”、“化学实验基础”。“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等。三是理解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内容的关系。高中化学课程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兼顾学生志趣和潜能的差异和发展的需要。为充分体现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的基础性,设置两个必修课程模块,注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

7、观三个方面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和高中阶段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备的基础。考虑到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化需要,更好地实现课程的选择性,设置具有不同特点的选修课程模块。在设置选修课程模块时充分反映了现代化学发展和应用的趋势,以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反应为主线,重视反映化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高中课程标准中设置是综合考虑“教材的逻辑顺序”、“学生的认知顺序”、“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必修和选修的几个模块知识采用穿插式或镶嵌式交织在一起。从化学学科本身的知识结构角度去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必修知识是打基础,教学注重培养兴趣,引导学生入门,选修知识是提高,教学注重培养能力,拓宽视野。2.2.2 吃透教材,理清化

8、学知识网络,把握教学梯度。吃透教材,就是理清化学知识的逻辑关系。只有把化学知识的内在关系与教师的教学思想、学生认识水平和心理发展相结合,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把握好教学的梯度。做到“三清”。一是理清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联系。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掌握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观念,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如学习离子反应内容的逻辑关系:复分解反应强酸、强碱、可溶性盐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离子反应本质离子反应的表示方法离子方程式。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注意梯度,从实验中的现象出发,在学生初中学习了酸、碱、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反应,层层深入,归纳出强酸、强碱、可溶性盐在溶液中以

9、离子形式存在,归结出离子反应方程书写“五步法”,写:写化学反应方程式,找:找出“酸”、“碱”、“盐”并判断是否“强酸”、“强碱”、“可溶性盐”,拆:把“强酸”、“强碱”、“可溶性盐”拆成离子形式,删:删去没参加反应的离子,查:检查离子方程中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二是理清知识的上、下位关系。分析学习的知识和已学知识的联系,和以后学习的知识关系,就更能把握教学深度。如必修2的第一章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主干知识为“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核心知识是“核素、同位素、化学键”,而在初中已学习了“原子的构成,元素,离子,化学式与化合价”的概念。在选修4的第一章物质结构与性质中,将学习的知识是:原

10、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物质结构知识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所以教学要有阶段性,要引导学生抓住概念内涵、外延,理解理论的应用范围。三是理清主题的主干知识。抓住并列与相关的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如物质结构与性质中的主题3 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其主干知识是: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的状态等方面的影响。知道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知道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相关知识是物质三态的变化、物质的溶解性、物质的熔沸点和物质结构的关系。抓住了知识的横向联系,就抓住学生学习知识的重难点,就把握了教学梯

11、度。四是领会每个主题的每一张表格和图片。新课程中有很多的知识以图表呈现,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一种方式,是教会学生知识的一种方法归纳法。如必修2的第一章的主题2元素周期律中的表1-2,呈现是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科学探究”中的一个表格呈现的知识是元素周期表的元素的原子半径、元素的最高正价、最低负价的规律性变化。所以用好图标,领会所载知识信息,利于学生形象、具体地理解知识,利于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把握新课程化学知识网络,就能把握好三年化学教学总格局,把握好各阶段教学的主要任务,把握好教材的知识的梯度,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展开学习活动,使学生乐学、好学、会学。2.2.3 用活教材,

12、创造学生学习知识“三化”, 把握教学难度。用活教材,就是教师根据化学知识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生成课堂学习资料,从学生角度讲,是学生学习的载体学案,从教师角度讲,是教师指导学生学法的载体课堂教学设计。从宏观角度讲,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从微观角度讲,是引导学生和教材对话,重在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所以教师只要做到了“三化”,就是对教材的难度的把握。一是教学“情景化”。学习与情景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知识是情景性的,是在不同的情景中被个体重新建构并获得意义的,学习不仅是为了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不同的情景中进行具体的思维和行动,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而建构的

13、“学习情景”是新教学理念的对教师的要求。二是知识“问题化”。在情景中提出学习主题,把学习的主题分解成“问题串”,在解决一个个问题的过程中逐渐达成对学习主题的深入和全面的认识,学习活动始于“问题”,解决“问题”是学生习驱动力,教师对学生认知水平的把握和“问题”目标的契合是引导开展学习活动的关键。所以教师在“问题串“的设计上要注意三:(1)创设问题呈现的情景,(2)控制问题的难度,(3)安排好问题的梯度。如在必修2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用不同物质表示反应速率的教学中,教师通过一填空个练习题展示问题,学生用刚学到的速率计算方法解答分别用V(N2) V(H2)V(NH3)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教师提出以下三个

14、问题:(1)能否用不同物质表示同一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2)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数值相同吗?(3)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数值和方程式中的计量数的关系。使学生轻松的知道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数值间关系。三是过程“活动化”。以“问题”为载体,以“活动”为主线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特征,它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如在有关S02的漂白性教学时,笔者设计了探究性实验,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来进行解释。S02与HClO的漂白原理相同吗?若不同,有何区别?设计实验将S02气体通人品红溶液中,再加热。现象: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恢复原来的红色。将Cl2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再加热。现象:品红溶

15、液先褪色,加热后无变化,溶液仍为无色。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讲述该实验的结论:次氯酸的漂白作用是一种氧化性漂白,是不可逆的漂白过程,而二氧化硫则是与有机色素结合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加热后又会分解,结果又恢复原来的颜色,是可逆的反应。从提出问题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结论,让学生参与整个的教学过程,通过活动,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参与活动,激发灵感,培养能力。2.3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进行中转变方式新课程的亮点是探究性学习,因此教师创设学生学习知识的情景,提出问题,并尽可能提供一定条件和材料,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去分析、综合、总结出结论或原理,利用教材中的“活动与探究”“还原”教材

16、中现成的人类认识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发现知识的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课堂教学的时效性的落实,为此我们提出了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2.3.1、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内容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内容是,“两习两反自评”。“两习”,指“课前预习、提出问题”、“课堂学习,探究问题”;“两反”,指“练习反馈,应用提高”、“总结反思,升华知识”;“自评”,指“学生归纳、形成能力“、教师自评,提升能力。该模式体现了学习时空是“课外和课内”,学习内容是“教材合学案”,学习方式是“自主和合作”。要求做到学习任务的两“前”,即“课堂前置,作业前移”。“学案”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知识的纽带。2.3.2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程序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模式的程序是:课前自主学习,课堂合作学习,教学反馈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