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夜泊说课稿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31424842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3.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枫桥夜泊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枫桥夜泊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枫桥夜泊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枫桥夜泊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枫桥夜泊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枫桥夜泊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枫桥夜泊说课稿(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枫桥夜泊说课稿 枫桥夜泊说课稿1 【说教学内容】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名篇。诗人通过月落、乌啼、寒霜、钟声等意象,抒发了自己浓浓的愁绪。【说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文;2了解古诗大意和“借景抒情”的写法;3培养对古诗意境的想象和感悟能力;4理解诗人的愁绪,感受诗人的情操。【说教学重点、难点】因为本诗意境深远,情感复杂,所以,我将学重确定为:感受古诗意境,体会诗人情感;针对学生而言,要感受诗中通过种种景物表现出来的“愁绪”,是非常困难的,而这又是学目标中的重要内容,它自然就成了本诗学的难。【说教学方法】我认为,对于如优美的古诗,如果过于琐碎地讲解分析,定然会破坏其意境,影响学生对诗人思

2、想感情的体验。因而,我十分注重对诗文的整体把握。我紧紧抓住诗眼“愁”字,通过自己的感情朗读和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营造诗的意境;通过引导学生对诗中“月落”、“乌啼”、“寒霜”、“钟声”等景物的想象和体验,感受诗人的愁绪;通过对诗人背景材料的补充介绍,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人愁绪的根源。【说学习方法】学习语文,理解课文,培养语感,最有效的方法便是朗读。在学习古诗的时候,这一方法更是尤为重要。在本课的学中,我特别注意了这一。由读通读顺,到读出情感,再到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意境,学生们带着不同的目标,一次一次地充分地朗读诗文,层层深入地理解了诗意,也体会了诗人的情感。另外,我在学中充分注意了学生的自主性

3、;在面对难度较大的学习任务时,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在理解“借景抒情”时,鼓励学生勇于探究;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习热情和学效率,让课堂生发了许多亮。【说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感受魅力1介绍枫桥夜泊的深远影响,导入新课。2读诗题,理解诗题。3创设情境,师激情诵读。(通过介绍本诗的深远影响,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通过师的激情诵读,让学生对本诗的感情基调有个初步的感受。)二、读通诗句,初步感知。1自由读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有什么问题,朗读后可提出来。2检查学生朗读情况。3有什么问题吗?(注意学习目标的梯度,初度时只要求读通读顺,检查了解时注意帮助学生正音。朗读后及时了解学生

4、的学习疑难,部分浅显的问题可当即引导学生学生予以解答。)三、赏析品味,体会意境。1细读古诗,想想古诗描写了哪些景物,诗人通过这些景物,要表达怎样的情感?(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充分读书,通过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初步想像古诗描绘的画面,初步体会诗人的“愁”。)2诗人到底因为什么而愁呢?(首先,结合诗文,引导学生感受诗人漂泊在外、四处奔波的寂寞之愁、思乡之愁,然后,介绍作者,补充相关资料,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愁、人生求索的愁。)3通过诗中的哪些景物,你能感觉到诗人的“愁”?(再读诗文,引导学生想像古诗画面,感受诗人通过“月落”、“乌啼”、“寒霜”、“钟声”等意象表现出来的深深的“愁”。在本

5、环节的学中,要注意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诗文,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见解。)4利用音乐、画面,创设清冷、凄美的意境,师述说诗文大意。5朗读、背诵。(其实,朗读是贯穿于整堂课之中,处的朗读,注意形式多样,注意对“情感”、“意境”、“画面感”的要求。)四、开阔视野,拓展延伸。1你想对满怀愁绪的诗人说些什么?2欣赏网的一篇散文枫桥寻梦,再次感受古诗的魅力,体会诗文的意境。3在诗意的氛围中,齐声诵读诗文。(理解、感受了愁绪,但并不是让学生带着愁绪离开课堂。走出愁绪,给学生以美的熏陶,让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美好的精神享受。) 枫桥夜泊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枫桥夜泊是北师大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十

6、单元我们去旅行的拓展阅读古诗二首的第二首。是唐代诗人张继创作的一首名垂千古、万口传播的行旅诗。本诗通过诗人在江南游历,夜泊枫桥时,对眼前残月西沉、乌鸦哀鸣、霜华漫天、渔火愁眠、夜半钟声、孤舟摇曳景象的描绘,真切自然地抒发了他跨越时空的羁旅之愁。教材选编这首古诗的目的正是让学生在读诗悟诗中,体会古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提高语文素养。二、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能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对学习古诗也有一定的热情。而且已积累了许多不同内容的古诗,如夜雨寄北等等,这为以诗读诗、以诗学诗、以诗悟诗、创设诗韵课堂奠定了基础。三、教学目标1、通过查阅资料,边读

7、边想象等方法,理解诗的大意;2、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诗人出门在外,夜宿孤舟上的愁苦之情。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意,感悟诗境,品味诗韵。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愁苦之情。五、教法与学法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本课教学试图搭建一个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在学生自主感悟、合作探究中吟诗言、悟诗情、入诗心;重诵读品悟,品读感悟,从而在诗人、学生、古诗之间构建起一座心灵“对话”的桥梁。因此,在这堂课中,我主要采用诵读感悟,品评赏析,积淀深化的教学方法,适时借助多媒体音乐与画面的渲染,引领学生读中感悟,思中

8、明理,读中融情,悟中升情。六、教学过程第一个环节:温故知新,导入新课,创设诗意课堂上课伊始,我以古诗二首的第一首夜雨寄北“激趣”,通过师生回顾古诗表达的情感,以及诵读“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来营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浓郁氛围,既而导入新课,然后,板题,解题。这样以诗引诗,进行师生对话,架起师生文本间情感的第一座桥梁,使得学生“不觉转入此中来”。第二个环节:初读诗文,感知诗意绘“江南秋夜图”语文是最需要倾注情感的学科。而新课程标准也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读自悟,因此在梳理诗句意思时,我没有采用传统的逐句讲解的方法,而是让学生首先对诗歌的意韵有一个感知层面的把握。这个环节我力求突出一个

9、“读”字和一个“悟”,分三步:第一步通过自由读、指名读,指导学生把诗读正确;第二步通过范读、模仿读,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读得字正腔圆;第三步指导学生读懂诗意。最后一步具体操作如下:首先,指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的意思;然后引导学生根据古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找出自己看到的景象,而我在学生汇报交流时,充分发挥教师组织者、合作者的作用,帮助他们用自己认为最优美的语言把简单的景象:月亮、乌鸦、霜花、枫林、渔船、钟声、客船进行想象描述,并提炼整理出残月西沉、乌鸦哀鸣、霜华漫天、渔火愁眠、夜半钟声、孤舟摇曳六个意象;最后让学生自由大声反复朗读,感悟这些词语,体会其中蕴涵的情感

10、。当学生的动情点被激活时,我随即小节导入下一个环节,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次走进这幅凄清悠远的江南秋夜图吧,把词语的意韵融入诗中,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第三个环节:品读诗文,体会情感赏“江南秋夜图”(这个环节我预设三步完成)第一步:今夜无眠在背景音乐春江花月夜中,我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为学生的品读铺设意境,从而引导学生读出: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两句,然后用“以诗引诗”、“以诗悟诗”、“师生接诗”的方法反复朗读诗句,着重体会“愁”的滋味。这样在诵读中让诗意打动学生,让诗人的情怀感染学生,加深学生对诗人内心世界因漂泊在外、四处奔波生发的游子愁、思乡愁、忧患愁、失意愁等种

11、种情感体验,达到学生与诗人情感的融合,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今夜,对诗人张继续来说注定是一个因各种“愁”而难以入眠的夜晚。第二步,今夜愁眠这个环节我主要是想通过拓展学生思维,编织一个跨越时空的情感磁场,让学生从多维空间品味诗歌传递的人文情怀。首先让学生根据个人的生活体验,发挥想象,学生可能会说出今天晚上诗人的母亲、妻子、孩子都在思念着诗人;我就根据学生的语言、情感及时整理,挖掘学生已拥有的诗句,来丰富对诗人内心情感世界的理解。将无眠的诗人思念着远方亲人,远方亲人也牵挂着远行的诗人,层层叠叠交织在一起,使学生真切感受到“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所表现出来的诗人的孤独、寂寞与无奈。第三步,今夜

12、不眠我是这样导入这一步的:正当诗人辗转反侧之际,寒山寺悠远的钟声划破了夜晚的寂静,有节奏地响了起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禅意的钟声,一声一声撞击在诗人的心坎。此时,愁绪满胸的张继又会有怎样的怀想呢?学生边议边说,互相交流,他们可能会说出“钟声让夜晚显得更加凄凉”“钟声使诗人思念家乡的情绪更加强烈”等,这时我适时点拨:这钟声给诗人以震撼、也给诗人以安慰。诗人出门在外,夜宿孤舟的愁苦之情就如这钟声一样悠远、绵长。这样在读读、议议、想想、说说中,学生对诗人所抒发的浓厚情怀感同身受,如滔滔江水一样滚滚而来。最后,我设计师生共同感情朗读古诗、升华情感的环节。随着多媒体在高山流水的乐曲中

13、渐次再现的画面,我和学生一起诵读枫桥夜泊。让这幅江南秋夜图牢牢地定格在每个孩子的心中。七、教学板书好的板书可以说是一个微型的教案,其概括性强,条理清楚,突出重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本节课的板书我突出一个“愁”,以“愁”搭建起诗人、学生、文本之间沟通的桥梁。板书设计如下:枫桥夜泊无眠愁眠不眠羁旅之愁 枫桥夜泊说课稿3 一、说教材:(1)说教材分析我所说的课题枫桥夜泊是选自小学音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钟声。本课是音乐与文化的自然结合,在充分挖掘音乐因素的基础上,再通过古诗的欣赏增加对歌曲的感受,从而理解音乐所带来的悠远意境。(2)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本

14、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来设置的:1、情感目标:启发学生通过学唱歌曲枫桥夜泊感受音乐的古朴、悠远所表现的意境。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用优美的声音来表达歌曲,并引导学生在二声部合唱时注意音准和谐、音量均衡以及音色的统一。3、知识目标:要求学生能用语言表现音乐所表现的意境,从歌词的意境入手来掌握切分音的节奏。(3)说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体会歌曲枫桥夜泊中的意境,学会用优美的声音来演唱歌曲。难点:引导学生在二声部合唱时注意音准和谐、音量均衡以及音色的统一。二、说教法、学法:说教法:许多美学家认为音乐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同时又是最讲究形式结构的艺术,音乐教学应努力创设一些美的情境,使儿童充分体验情感的熏陶

15、,所以在这节课中我运用的教法是引导法和情境法教学,教师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陶冶了情操,体验了音乐表现的意境,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同时以多媒体为辅助教学手段。说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式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1、创设情境:创设诗人孤身一人伫立船头,在寂静的夜晚,寒山寺敲响了钟声使诗人更加思乡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古诗的意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探究愿望。2、角色扮演:在背景音乐下让学生模仿诗人朗诵古诗的模样,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展示的舞台。三、说教学过程:本课教学过程我安排了三个环节:第一环节:情景导入在这一环节,我以思乡之情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