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体育教学手段本质的再认识-资料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31412434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体育教学手段本质的再认识-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对体育教学手段本质的再认识-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对体育教学手段本质的再认识-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对体育教学手段本质的再认识-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体育教学手段本质的再认识-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体育教学手段本质的再认识-资料(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体育教学手段本质的再认识1 对当前体育教学手段认识的探讨因为如今对体育教学手段认识研究的现状是“多、杂且差异较大 ”,那么我们在文章的开始就对当前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对体育教学手段概念的认识进行分析探讨,找出差异, 方便随后的理解。李祥等人在学校体育学中提到,“体育教学手段包括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一切组织与技术措施。 ”这种认识将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等统统归入到教学手段之中, 认为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内容甚至体育教学原则都从属于体育教学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将体育教学手段的概括范围极致化。樊临虎在体育教学论中提到, “体育教学手段是指为提高教学方法的效果而采用的各种器具和设备。 主要是

2、指教学传递信息的媒介物,以及发展能力的操作物(包括教具、模型、图表等),也可以称为教学辅助手段。 ”这种认识将体育教学手段器具化、物质化,认为体育教学手段是一种助于完成教学方法所选择器具和设备, 或者说是完成实现教学目标时所使用的某种物质条件。同时,在这种认识中,隐含着体育教学手段包含在体育教学方法范围下的意思。毛振明在体育教学方法理论与研究案例中提到, “体育教学手段是教学方法的 下位层次 ,也称为教学工具,是传统意义上教学方法的组成部分, 它是教师运用一种主要的手段进行教学的行为方式。 ”这种认识,将体育教学手段称为 “教学工具 ”,容易与传统的 “教具 ”的意义产生混淆,出现歧义,但是其

3、明确地指出体育教学手段低位于体育教学方法,是体育教学方法的 “下位层次 ”。胡永南等人在试论体育教学手段的概念、分类及其应用一文中指出, “体育教学手段是教师与学生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用来进行教学活动的,作用于体育教学对象的,具有信息的、形态的、功能特征的媒体。 ”这种认识,指出了体育教学手段是具有教学信息的, 虽没有提到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不同, 但是对教学手段的描述较为详细。2 对体育教学手段内涵的认识“手段 ”一词在辞海中的定义是这样的,即 “手段是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方式与措施 ”,方法是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途径、步骤、手段等 ”。两者的定义皆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并且,在定义中我们可

4、以看出, “手段 ”属于 “方法 ”的下位层次。但是,我们通过定义就能说明体育教学手段就包含于体育教学方法之中吗笔者是这样认为的,即“体育教学手段虽属于体育教学方法的下位层次,但是不包含于体育教学方法之中 ”。为何这样认为呢李笋南等人在 对体育教学手段的本质、 内涵及特征的再认识一文中,形象地将体育教学活动比作渡江。那么有效地完成教学活动或者说顺利地渡江则成为了我们唯一的目的, 因此为了顺利地渡江, 渡江者会选择很多行为措施来进行渡江, 当然这些措施是多种多样的,并不是唯一的,例如游泳、过桥、乘船或者其它的方式, 假如渡江者选择过桥的方式渡江, 那么根据当时的情景或者个人需求,渡江者还可以选择

5、徒步过桥或者乘车过桥等。在这个比喻中我们需要注意一点,其中的桥梁、船车等工具都不是渡江的手段, 而利用它们的活动方式及措施才是渡江的手段。因此,通过这一点可以看出物质化的教学工具不是教学手段,教学手段不能物质化。当然,我们通过这个例子还可以看出,为实现同一目的, 不同的人采取的手段可能是不一样的, 但是在不同的手段中, 存在有着共同特征的行为方式或者共同组成了一种行为方式, 这些行为方式就是方法, 这些行为方式影响着手段完成的效率,手段的完成情况影响着行为方式的效果。举例说明,以篮球项目教学中原地交叉步持球突破技术教学为例, 我们可以进行无防守队员的跨步探肩练习, 还可以继续进行消极防守的跨步探肩推放球练习, 进而还可以进行积极防守的跨步探肩推放球加速超越对手的练习, 这其中几种练习中既包含着重复练习的共同行为方式,又共同组成了一种由易到难的程序练习的行为方式,因此, “无防守、消极防守、积极防守 ”等可以作为手段,而重复练习或程序练习的行为方式则可以看作为方法。通过上述的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 体育教学手段应该是一种储存或者是呈现教学信息的载体, 更应该看作是一种教学信息传递的活动方式和具体措施,并且与教学内容相呼应,而各个手段中所具有的或者共同的组成的行为方式则成为教学方法,而教学方法只需通过呼应教学内容、目标,考虑行为方式的要求及程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