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储蓄问题论文:我国商业银行高储蓄率的效应分析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31389478 上传时间:2023-09-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行储蓄问题论文:我国商业银行高储蓄率的效应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银行储蓄问题论文:我国商业银行高储蓄率的效应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银行储蓄问题论文:我国商业银行高储蓄率的效应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银行储蓄问题论文:我国商业银行高储蓄率的效应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银行储蓄问题论文:我国商业银行高储蓄率的效应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银行储蓄问题论文:我国商业银行高储蓄率的效应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储蓄问题论文:我国商业银行高储蓄率的效应分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银行储蓄论文银行储蓄问题论文:我国商业银行高储蓄率的效应分析摘要:步入2008年以来,受国际环境的影响,中国经济迅速由“过热”转向“趋冷”,股市大幅下挫,房地产市场观望气氛浓厚,出口增速明显下降。央行4年来首次下调存货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预示着宏观调控政策从“双紧”向“审慎灵活”过渡。在这一经济环境下,各大商业银行面临空前压力而居高不下的储蓄率对商业银行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本文着重分析高储蓄率产生的不利影响,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扩大内需等具体的解决措施。 关健词:商业银行;高储蓄率;适当储蓄 近日,美国的次贷危机已开始向房地产、消费等实体经济扩散,全球经济将继续降温。鉴于国内外经济环

2、境中的不确定性,我国经济增长下行的趋势愈加明显。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当前的中国经济正处在一个重要关口,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被摆在突出位置,并被反复强调。以保发展、控物价为主要内容的“一保一控”,成为2008年下半年我国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中国经济正处于从过热向平稳水平回归的调整期,高储蓄率对经济金融运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经济学家的关注,也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一、我国商业银行高储蓄率原因分析 (一)经济高速增长,财政收入大幅增加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就进人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一期,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日益雄 厚,各项经济指数大幅提升。进

3、人2003年以来,中国经 济已连续五年保持平均10%左右的增长。2007年全年 中国GDP为246619亿元,增长率更是达到了惊人的 11.4%a 2008年后半段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增长 有所回落,但全年仍然保持了9%的GDP增长速度。如 此高速的经济增长必然带来财政收人的大幅提高,而 财政收人提高又导致了政府存款的增加。(2008年我国 财政收人为6.13万亿,同比增长19.5%0)银行存款包 括政府存款、企业存款和个人存款,政府存款增加,储 蓄率自然也会提高。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我国一直以来 采取的都是较为积极稳健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财政收 支基本平衡或略有赤字。所以,财政收人的增加虽然

4、是 造成高储蓄率的原因之一,但并不是主要的。 (二)资本市场不发达,货币化程度不高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消费者 已从“生存型”消费转为“享受型”消费,人们所具有的 投资意识和投资能力不断增强,他们希望能有更多的 金融投资方式可以选择。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金融 市场上可供选择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匹配较好 的投资产品并不多,主要以股票、基金和债券为主。众 所周知,我国的股市虽然经过了将近20年的发展,已 有了较大的规模,但我国的股市仍然是一个不规范、不 成熟的市场,受国家政策指向性影响太过明显,股票价 格被少数“庄家”操纵,大小非、财务造假、内幕交易、老 鼠仓等行为层出不穷

5、,再加上最近股市长期低迷,从 2007年最高的6100多点暴跌到最低时的1800点左 右,跌幅高达70%。这对于普通的中小投资者来说,打 击无疑是空前的,巨大的损失极大的挫伤了他们的投 资积极性。居民找不到相对稳健和具有投资价值的金 融产品,只好把钱存人银行,从而导致银行储蓄增加。 (三)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 这是实实在在的体制问题,可以说是沉属难治。虽 然我国已经逐步建立起了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4 项内容为重点的社会保障制度,但限于资金筹集渠道、 筹集方式以及个别官员私自挪用、贪污等方面的原因, 资金不能及时或者全数到位,资金积累规模与资金实

6、际需求之间存在着严重的矛盾,造成我国社会保障水 平较低。同时,由于社会保障制度还没有纳人法制化管 理轨道,我国目前还没有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社会保障法律,以便能够对社会保障基金的交纳、使用、发放进行严格的约束和规范。此外,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督管理和服务水平也跟不上社会保障内在的社会化需求,导致城镇居民对社会保障的心理预期减弱,使老百姓有钱“不愿花”也“不敢花”。再加上我国广大农村9亿多的农民享有的社会保障程度更低甚至根本享受不到社会保障,因此全社会的收入储蓄动机大大增强,导致储蓄存款增加。 (四)居民浦费观念仍以保守、传统为主 尽管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居民特别是年轻人的消费观念正在

7、逐渐发生变化,但社会中传统的消费习俗、心理仍主导着大多数人在消费和储蓄之间的交替决策。“勤俭节约”仍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们在处理个人、家庭经济收支方面,一旦有了收人结余,往往首先想到的是把它们存人银行,这与西方国家产生鲜明对比,“负债”消费和“超前”消费对我国大多数居民来说还是太过冒险,加上近日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美国各大银行和跨国公司纷纷申请破产,人们对未来收人不确定性的预期大大增强,消费心理趋于保守,消费行为趋于谨慎。节省开支,增加储蓄成为多数居民的必然选择。 二、商业银行高储蓄率带来的不利影响 (一)导致经济结构失衡 中国的储蓄率过高导致经济失衡,是大部分经济学家都认同的。最直接的体

8、现就是房地产投资过热和房价的持续攀升。储蓄率居高不下,增加了银行的放贷冲动,在一定程度上为投资者进军房地产市场提供了资金的保障。中国房地产的泡沫程度绝不逊色于美国,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比上年上涨6.5%。另外,据对北京、上海、南京、广州等几个主要城市的调查数据分析,2008年样本城市家庭平均月收人6453元,在目前的房价下,家庭月供收人比达到惊人的75%,房价需下调42%才能使月供收人比降至银监会要求的40%;即使是中高收人家庭,房价也需要下调19%,其月供收入比才能达到银监会的要求。由此可见,中国房市泡沫化程度相当高,虽然最近因为受到金融危

9、机影响使得房地产市场的观望气候日益浓厚,但赚钱效应依然明显。由此,在高储蓄率的强大支撑下,房地产投资仍然强劲,就连从事家电制造的海尔也投了150亿的资金到房地产部门。所以今天中国出现一种可怕的现象,那就是萧条的制造业部门的资金不断流向过热的地产部门,房地产投资过热和房价的持续攀升还在继续,最终导致经济发展结构的失衡,引发新一轮的针对房地产投资过热的宏观调控。 (二)加大了银行的经营风险 前不久,央行行长周小川曾公开对我国过高的储蓄率表示担忧,并明确表示不希望这种现象再继续下去。周小川行长的这种担忧首先就来自于银行业,储蓄率的高增长加大了银行的压力,极易形成和加剧银行的系统性风险。由于目前我国金

10、融改革还没有到位,金融市场规模偏小,投资渠道狭窄,银行除了贷款给企业,很少有其他渠道来消化存款,这使银行背上了巨额的利息负担,储蓄转化投资的效率不高,就有可能导致银行业的风险累积。所以,在贷款困难的情况下,储蓄的快速增长可能意味着银行经营风险的扩大,意味着银行盈利减少甚至亏损。 (三)容易导致社会融资失衡 储蓄率的持续走高使我国形成了以银行贷款为主的融资格局,而债券和股票等直接融资的发展在总体上却较为滞后,导致间接融资比例过大。尽管直接融资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但在间接融资高速增长的中和下,其在整个社会融资中的比例大概只有8%左右,结果企业融资高度依赖于银行体系,银行承担了一些本应由金融市场承担的

11、风险,金融风险向银行业集中。 (四)造成国内需求不足 从银行角度考虑,银行储蓄资金如果不发放贷款的话,多作为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上缴央行存放,利率很低,因此高额储蓄会增加银行的放贷冲动,这样就必然导致高投资率,也就造成了产能过剩的局面,而我国连续多年高增长的投资依然无法完全吸收过高的储蓄率,高投资率所形成的产能又不能被国内消费吸纳,只能通过增加出口的方式转移到国外,这就形成了我国对外贸易顺差较大局面。 (五)弱化货币政策效果 近年来,为了配合财政政策启动内需,我国实施积极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不仅连续降低利率,同时扩大公开市场的业务操作,货币供应量也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央行采取降息这一措

12、施的本意是减少储蓄所得收益,降低投资成本,刺激消费。虽然利率不断降低,但储蓄率并未降低,同时由于金融市场不健全、社会保障体制不完善等原因,居民完全无视利率的降低,依然保持高储蓄,这样一来消费和投资就难以启动,从而导致货币政策失效,增大了央行的调控难度。 三、商业银行高储蓄率的解决对策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是最根本、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着力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

13、调,投资、消费、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近日,由于金融风暴肆虐全球,对中国的影响也逐渐开始加剧,为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国家安排了约4万亿元的投资。这4万亿元中,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制度建设两方面,这些投资也会带动其他行业和一些地方的投资。国家的这些举措,在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以应对金融危机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给中国的高储蓄来了一次“消肿”。不得不说,这次金融危机为我国解决高储蓄问题带来了一个很好的契机。 (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中国目前的高储蓄率,反应出中国人民对生活的不确定感,这种不确定感主要存在于养老、教育、医疗和住房等方面。如果能

14、从根本上解决这几个百姓心中的后顾之忧,就能大大减少他们的储蓄预期。因此必须形成一整套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增加筹集社保资金的渠道,解决目前存在的社会保障资金积累规模难以满足资金实际需求的矛盾,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如前几年实行的通过减持国有股份的办法,用其变现收人增加社会保障基金规模,就是一条重要的资金来源途径。此外,国家还应该加大对社会保障的资金投人,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并且提高社会保障待遇。同时,对社会保障基金的交纳、使用、发放要纳人法治化轨道,加强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督、约束和规范,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的社会化水平,增强透明度,增强城镇居民对社会保障的心理预期,逐步弱化居民的永

15、久收人储蓄动机和生命周期储蓄动机,以达到适当分流储蓄的目的。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向来任重而道远,不是短期内能够改变的,现在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的对现行的社会保障体系进行修补和完善,让老百姓有钱可以“放心花”。 (三)建立健全个人信用制度 要建立并完善个人信用制度,一是必须加强全民的信用意识教育,提高全民信用意识。二是要在经济发达的地区搞试点。建立个人信用评估机构,由消费者自愿申请,对每一位自愿申请者就其资信状况进行科学、准确的信用风险评级,建立个人信用档案,实行跨银行联网查询,并提出控制信用风险与信用惩罚措施。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看,(美国是世界上消费信贷最成熟的国家之一,有一整套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完善的信用制度对增加现在消费甚至是提前消费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信用对国家、单位、个人都是一种资源,目前我国的国家信用和企事业单位的信用制度已建立起来并有一定程度的发展,而个人信用才刚起步不久。现在各大商业银行都在积极的扩展自己的信用卡业务,并且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这就是对个人信用制度的一种促进。现在的80后以及90后几乎人手一张信用卡,“超前”消费正在年轻群体中逐渐流行。完善个人信用制度,让人们普遍接受“先买后付”成为抑制储蓄的又一重要手段。 (四)下调储蓄利率 降息是一种比较直接的抑制储蓄的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居民储蓄的心理预期,减少储蓄所得收益,降低投资成本,刺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