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小学自然学科科教版备课四年级上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31380812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604.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小学自然学科科教版备课四年级上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上海小学自然学科科教版备课四年级上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上海小学自然学科科教版备课四年级上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上海小学自然学科科教版备课四年级上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上海小学自然学科科教版备课四年级上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小学自然学科科教版备课四年级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小学自然学科科教版备课四年级上(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小学自然学科科教版备课四年级上第1单元自然界中的水1-1水的旅行一.教学目标:1 .知道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现象。2 .知道兴修水利、植树造林能防治水旱灾害。3 .初步知道用模拟实验研究自然界里的水循环的方法。4 .初步知道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及人类的关系。5 .渗透“自然界是永恒变化的”科学观点。二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自然界的水循环现象及其形成原因。三 .教学设计:活动一:水的旅行活动目的:1 .知道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现象。2 .初步知道用模拟实验研究自然界里的水循环的方法。3 .渗透“自然界是永恒变化的”科学观点。活动器材.:铁架台、烧瓶、漏斗、玻璃管、橡皮塞、橡胶管、集气瓶、烧瓶塞、石

2、棉网、酒精灯活动二:水的旅行及人类的关系活动目的:1 .知道兴修水利、植树造林能防治水旱灾害。2 .初步知道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及人类的关系。活动器材.: “水资源”的资料1 / 60上海小学自然学科科教版备课四年级上四.教学过程:活动一:水的旅行学生活动指导要点* 讨论:年年下雨下雪,天空 中的水为什么降不完 呢?(大江、小河里的 水流向哪里?大海的水为什么不溢出 来?江河里的水为什么 流不完?(问题任选)* 交流:分析实验结果。* 练习:完成活动作业一。* 讨论:解释水在自然界里是 怎样循环运动的。(首 先提出水在自然界是 循环运动的,然后分别 说明水怎样从海洋到 天空、从天空到陆地、 从陆

3、地到海洋,最后再 进一步总结说明水在 海洋、天空和陆地之间 的循环运动永不停 息。)* 交流:找出书P1图中的错误。* 设疑激趣,为进一步了解水在 自然界中循环打下基础。* 复习及介绍器材,为明确每种 器材模拟对象打伏笔。* 烧瓶中的水模拟地球表面上的 水;锥形瓶模拟天空;漏斗模 拟地面;酒精灯模拟太阳(本 实验中水是沸腾后形成大量水 蒸气,自然界中水是大量蒸发 形成水蒸气。)活动二:水的旅行及人类的关系学生活动指导要点*讨论:自然界水循环的好处*介绍:北京变防暴风雨改为迎和灾害。*交流:怎样合理利用水利资 源又保护环境?接暴风雨的措施。观念转 变的原因。板书设计:水的旅行水循环及天气现象一.

4、教学目标:1 .初步知道水循环及常见天气现象的关系。2 .初步了解云、雾、雨、雪、霜、露六种常见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二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6种常见天气现象的形成原因。教学难点:认识雨和雪、霜和露的形成及冰点的关系。三 .活动设计:活动一:讨论天气现象及水循环的关系# / 60上海小学自然学科科教版备课四年级上活动目标:了解许多常见的天气现象是由水循环造成的。活动二:观察天气现象的模拟实验装置活动目标:用实验的方法来解释自然界的一些常见天气现象。活动三:讨论人类是如何预测天气的活动目标:了解天气预测的基本常识,初步确立科学的自然观。四.教学过程:活动一:讨论天气现象及水循环的关系学生活动指导要

5、点*讨论:在水循环的过程中,会有 哪些常见的天气现象?*交流:解释为什么“天上的雨总 也下不完”*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结合上一 课水循环的知识来理解天气现象的形成原 因,主要解决“云、雨、”的成 因。活动二:观察天气现象的模拟实验与麓置学生活动指导要点* 讨论:1)酒精灯加热模拟/什 么? 2)烧杯顶部和杯壁为什么会出现水珠?* 交流:“雨和雪”、“露和霜”的异 同。* 完成活动作业。* 首先要使学生理解,由于水的蒸 发作用,空气中谷有大量的水蒸气,它们在 高空、低空、地而等不同的环境 中遇冷便会凝结成小水珠。* 教学时要结合活动作业中“天气 现象示意图”来帮助学生理解云、雨、雾、 露这四种常见

6、的天气现象。它们 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而 成的。* 结合冰点的知识,让学生理解小 冰晶和小水珠的区别和联系。需要说明的是 小冰晶是直接由气态的水蒸气 遇冷凝结成的。活动三:讨论人类是如何预测天气口勺学生活动指导要点*观看相关的影视资料。*简单的说说天气预测的几个基本 过程。*教帅在学生观看资料的时候可 做适当的加以整理和板书便于学生小结。上海小学自然学科科教版备课四年级上水的污染及净化一.教学目标1 .初步认识一些人类污染水资源的行为,明确受污染的水会直接影响人类的健康。2 .通过实验初步了解一些净化水的方法。二.教学重点:初步了解人类的哪些行为会污染自然界的水和净化水的简单方法。三.活动

7、设计:活动一:讨论哪些行为会污染自然界的水活动目标:了解水污染的几种常见途径和原因。活动器材:收集一些关于水污染对人类带来危害的例子活动二:净化水小实验活动目标:了解净化水质的一些常见方法。活动三:了解自来水的净化过程活动目标:1 .结合相关影视资料,了解自来水生产加工的几个阶段。2 .进一步理解净化水质的几种常用的方法。四.教学过程:活动一:讨论哪些行为会污染自然界的水学生活动指导要点*讨论:人类的哪些行为会污染自 然界的水?*交流小资料。*教材限十篇幅只介绍四个方 而,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 自己收集的资料加以补充。*可以登陆到相关网站如:人及 水网站()让学生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 / 6

8、0上海小学自然学科科教版备课四年级上FgTo 活动二:净化水小实验学生活动指导要点* 往一杯清水中滴墨汁,观察水质 的变化情况。* 讨论:怎样可以使这杯水变清。* 实验:组装一个过滤装置。* 观察:水过滤后的变化。*过滤器中的活性炭也可以用干 净的细沙代替,但效果会差一些。也可 以将墨汁水到入试管中,加少量明矶,使 其沉淀,也会使水质变清。或将墨汁水进 行蒸储,同样可以得到净化,教学中可以 由教师同步演示上述方法。学生活动指导要点*观察教材中的插图,说说自来水 生产加工的几个过程。*观看影视资料。*教材插图从左到右,分别表示 自来水生产的三个基本过程既:沉淀、过 滤、消毒。自由探究1模拟水循环

9、一.教学目标:1 .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一个模拟水循环的装置,观察水在这个装置中是怎样变化 的。2 .思考这个模型展示的是水循环的哪一个过程的特征。二.活动过程:1 . 一只平底碗中加水,直至水盖满碗底。2 .在一只小瓶中装满干黄沙,放在碗的中央。3 .用塑料纸盖住碗口,用橡筋扎住碗口。4 .用一块重物压住塑料纸的中央。5 .将碗放在阳光下直晒。过一小时后,观察碗、小瓶子中的黄沙和塑料纸。6 .工作表的填写要求# / 60上海小学自然学科科教版备课四年级上(1)列出制作模型的各种材料,入玻璃碗、保鲜膜、橡筋、小瓶、干黄沙等(2)画出模型的装置图(建议画成平面示意图)单元二地震及火山地球的内部一.教

10、学目标:1 .通过观察初步知道地球内部分成地壳、地幔、地核三个部分。2 .通过猜测“黑盒”子里有什么东西的活动,知道人们可以从间接的证据,推断物体内部的情况。上海小学自然学科科教版备课四年级上3 .初步知道科学家研究地球内部的方法。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探究黑盒内部的物品种类。三.活动设计:活动一观察地球内部构造模型活动目标: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地球内部基本构造。活动器材.:地球内部构造及地壳内部剖而的模型或图。活动二观察地壳剖面的模型活动目标: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地壳这一圈层的特点。活动器材.:煮熟的鸡蛋活动三推断暗盒里装的东西活动目标:通过解暗箱活动,了解科学家研究地球内部的方法,大多是用收集 间接

11、证据来进行的。活动器材.:解暗箱活动用的盒子、沙子、铁屑、磁铁,以及科学家研究地球内 部的有关图片。四.教学过程:活动一观察地球内部构造模型学生活动* 观察:地球内部构造模型(图)* 讨论:我们可以把地球内部大致 分成几个部分?* 交流:地壳、地幔、地核的内部 压力和温度是怎样的?指导要点*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地球三个圈 层的厚度,教师可以用熟鸡蛋 作比喻:把蛋壳比作地壳、蛋 白比作地幔、蛋黄比作地核。 地壳虽然有4-80千米那么 厚,但对整个地球来说,它好 象鸡蛋的蛋壳那么薄。# / 60上海小学自然学科科教版备课四年级上*可引导学生思考,推测地球内 部越深的地方,压力会越大。通过对温泉 情景的

12、观察,去推测地球内部,越深的地方 温度越高。在讨论中告诉学生 地球内部每深100米,温度就 升高3。活动二观察地壳剖面的模型学生活动指导要点*观察:地壳剖面模型(图)。*讨论:地壳这圈层有什么特点?*在学生观察、讨论时,引导学 生发现地壳的构造是一层一层 的,表面往往是土壤层,下面 是不同的岩石层;地壳的深处 温度很高,存在着炙热的岩浆。活动三推断暗盒里装的东西学生活动指导要点* 想一想: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获取 盒内东西的信息?* 根据自己的想法,选择合适的工 具,获取盒内东西有关信息。* 根据获得的间接证据综合判断、 推测盒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 打开暗盒,检验推断的结果是否 正确。* 讨论:

13、这样的活动类似科学家研 究一些什么问题的探究活动。*活动开展前可先向学生提出问 题“科学家是怎样探索出地球 内部构造的?”然后再组织学 生开展“推测盒内装的是什么 东西”的探究活动。*在“解暗箱”的活动中,引导 学生初步学会探究问题时将“想”、“做”、及“说”结合起 来,关键在于如何选择合适的 方法及手段来获取需要的间接 证据,然后再通过综合判断, 才能正确推断。*活动结束时,应告诉学生科学 家大多是通过研究地震波等间 接证据获得地球内部信息的。# / 60地震一.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知道地震会使地面出现各种破坏现象。2 .经历模拟地震发生的活动,初步理解地震是由地球内部的运动而引起的。

14、3. 了解科学家对地震的研究成果及懂得震时的自我保护方法。二.教学重点:了解地震现象及其地震的危害。教学难点:了解地震的成因。三.活动设计:活动一:了解地震引起的后果活动目标:通过观察,了解地震造成的危害。活动器材.:有关地震的资料活动二:模拟地震的成因活动目标:通过模拟活动,使学生了解地震形成的原因。活动器材:地震造成地面破坏的录像资料,长条海绵(30X8X3) 一条,8X5#/60上海小学自然学科科教版备课四年级上义3海绵两块、酒精灯、三脚铁圈架、扁盆灯材料,以及监测地震仪器的图片活动三讨论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活动目标:通过讨论交流,了解地震时自我保护的基本措施。四.教学过程:活动一:了解地震引起的后果学生活动* 观察:地震造成地面破坏的录像 资料或图片。*交流:自己所知道 的关于地震引起的后果的信息。活动二:模拟地震的成因学生活动* 讨论:模拟地震的成因,用什么 来替代岩层、炙热的岩浆?* 交流:打算进行模拟活动的步骤。* 模拟岩层在炙热的岩浆上会产生 运动的操作。* 观察教师演示:手握长海绵两端, 从两端向指导要点* 课前可以让学生搜集关于地震 造成地面破坏的信息资料,在 课中通过交流可以加深对地震 危害的认识。指导要点* 在进行模拟地震成因的活动 前,可以先让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