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市2020版中考语文试卷(II)卷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31376708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港市2020版中考语文试卷(I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贵港市2020版中考语文试卷(I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贵港市2020版中考语文试卷(I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贵港市2020版中考语文试卷(II)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贵港市2020版中考语文试卷(II)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港市2020版中考语文试卷(II)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港市2020版中考语文试卷(II)卷(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贵港市2020版中考语文试卷(I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汉字 (共5题;共16分)1. (4分) (2014温州) 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爱阅读”行动寄语青少年时期是培养读书爱好的关(jin)_时期,爱上阅读,就有了一个不会(k)_竭的快乐源泉,有了一个不会背(pn)_的忠实朋友。青少年对未来有种种美好的理想,但在你们的人生(ln)_图中千万不要遗漏了这一理想立志做一个真正的读者,一个终身的读者。2. (4分) 根据课文威尼斯商人内容选词填空。责问豺狼为什么富得母羊为了失去它的羔羊而_。(哀鸣、哀求、哀啼)用他凹陷的眼睛和满是皱纹的额角去_(挨受、享受、忍受

2、)贫困的暮年。可是我的生命、我的妻子以及整个的世界,在我的眼中都不比你的生命更为_(贵重、宝贵、珍贵)即使铁石一样的心肠,从来不知道人类同情的野蛮人,也不能不对他的境遇发生_。(同情、怜悯、怜惜)3. (3分) 在下文的横线上依次填入与前面的下划线词含义相反或相对的词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_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_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_了。4. (1分) 傅雷家书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6月的_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七千多字。5. (4分) (2014宜昌) 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中国的美食文化更加风靡世界,一个“吃”字,也呈现出丰富的语义内涵,比如:花积蓄叫“吃老本”,

3、理解透彻叫“吃透”。请根据下边括号里的提示,在“吃”字后面的横线上分别填上一个恰当的字,使之产生有趣的效果。吃_:(受人欢迎,受重视) 吃_:(产生嫉妒情绪)吃_:(受损失或在某方面条件不利) 吃_:(特别爱吃、能吃的人)二、 阅读理解 (共4题;共76分)6. (19分) (2019八下秀洲月考)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 , 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 , 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 , 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

4、,免而归者且千人。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节选自柳子厚墓志铭)【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5、(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备注】甲乙两文均写于作者贬官期间。【注】元和:唐宪宗李纯的年号。柳州:唐置,属岭南道,即今广西柳州市,当时极其荒凉。教禁:教化和禁令。相侔(mu):相等。与设方计:替债务人想方设法。衡湘:衡山和湘水,在今湖南省境内。(1) 解释划线字词。 悉令赎归_其尤贫力不能者_悄怆幽邃_以其境过清_(2) 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一处) 其俗以男女质钱(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4) 结合【甲】【乙】两文说说柳宗元的形象。 7. (17分) (2017七上新邵期末)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一条清澈的小河

6、,一条_在岸边的渡船。我立在船头,一身蓝色的衣服倒映在水里。船身开始晃动,船老大扛着一根竹篙上来了。一个背着书包的圆脸少年站在河埂上朝老人大声问:“老爹,没钱能上船吗?”老人正在弯腰解着缆绳,头也不抬:“没钱坐什么船,笑话!”竹篙一_,小船离岸而去。孩子像当头挨了一棒,孤零零地立在岸上。离得老远,我看见孩子两眼睁得溜圆,牙帮骨在不停地挫动,两道小刷子似的眉毛紧紧地蹙在一起。忽然,他把衣裳一脱,连同书包_在手中,“哧溜”一下滑进了河里。秋风秋水,他受得了吗?一股同情的潮水从我心上_过,想喊,没喊出声。孩子举着衣服、书包,踩着水,一摇一摇地向河当中游去,黝黑的脸蛋冻得乌青。撑船的老汉愣愣地望着,忽

7、然大叫:“孩子,上船,快上船!”孩子好像没听见。船撑到孩子跟前,孩子使劲把头别过去。“上船吧别冻坏了。”老人似乎在哀求,“钱一分也不要。”孩子不理他,依然向前划。落满彩霞的河水被孩子的臂膀切割成一块块五彩的锦缎,那手中的花格子衬衣就像五彩的花瓣,黄黄的书包真像花瓣中的花蕊。好一朵开在浪花丛中的奇葩!好一个倔强的少年!孩子终于到了对岸,泥鳅一般窜上了堤埂。阳光在他的脊背上滚动,像一条条刚出网的银鱼在蹦跳。他把衣裳一套,捡起书包,飞也似地跑了。河边的沙滩上,留下了一条长长的水线,像一条无限延长的省略号。后来,我打听到,那孩子考取了对岸的中学,那天是开学的头一天。有趣的是,以后我每次过河,只要赶上学

8、生上学放学,总会看到那个圆脸少年在河里游来游去。数年后,少年居然从这条小河游进了大海,成了一名游泳健将。他给撑船老人来过一封信,称他是他的启蒙教练,要感谢他。可惜老人已长眠在河边的沙丘里,没看到这封信。(1) 在原文横线上依次应填入的最恰当的一组动词是( ) A . 停 摆 提 冲B . 漂 撑 拿 浸C . 泊 点 擎 漫D . 拴 指 放 流(2) 文章第一自然段有何作用? (3) 本文刻画的主人公是_。 (4) 本文的中心句是_。 (5) 本文对人物的刻画主要采用了描写的方式,请根据要求填写出相应的句子神态描写,如_。动作描写,如_。语言描写,如_。(6) 你喜欢圆脸少年吗?为什么? 8

9、. (20分) 现代文阅读,回答1-4题。人类的创造力如何起源(加拿大)普林格尔科学家一直认为直到4万年前,早期人类才开始突破自身一成不变的思维定势。但近年的考古发现,早在20万年前,人类的创造力便崭露头角了。不过,不是进化中突发,而是经过“细水长流”般的累积才得以出现的。长期以来,考古学家都认为,使用符号如语言是现代人认知能力的最重要指标,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标志。但近来,研究人员开始在考古记录中寻找其他现代行为的来源。20世纪90年代开始,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考古学家沃德利发掘西布度洞穴并进行了研究。其报告显示,西布度穴居人于7.7万年前便开始从木本植物中选择树叶制作寝具;树叶出自一种具有天然

10、防虫效果的树,可以驱防那些目前携带致命疾病的蚊子。研究人员在南非其他地区发现,距今10万年至7.2万年前,居住在布隆伯斯洞的原始人能制作用于裁剪兽皮衣服的骨锥。这些用具和工具十分简陋,“但在一个仅由自然物质所组成的世界里,想象新事物及将其付诸实现的能力便几乎成了魔法。”这是创造力起源的历史视角。虽然早期人类的创造力令人印象深刻,但我们的远祖与现代人在创新的广度和深度上仍存在巨大差异。到底是怎样的原因使我们这一种群从远祖之中脱颖而出呢?这是探究创造力起源的另一维度。物竞天择促使人类形成更大的脑。就脑容量而言,更新期灵长类动物的平均脑容量是450cm3,与黑猩猩相仿;160万年前的直立人约930c

11、m3;而10万年前的现代人为1330cm3。在这样的脑容量下,估计有千亿神经元在处理信息,在约长1.65万千米的有髓神经纤维中传递,穿过1.51014个突触。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体质人类学家赛门德费瑞通过检测现代人、黑猩猩的前额皮质发现,其中有几个主要分区在人科进化过程中经历过重新改组。如现代人的额及前额叶皮层(负责实施计划与组织感觉输入的部分)在容积上几乎是黑猩猩的两倍。并且,此区域神经元间的水平空间增大约50%,给了轴突和树突更多空间。“这意味着大脑能有更复杂深远的联结,可以处理神经元间更为错综复杂的交流。”认知科学家嘉宝认为,当代那些极富创造力的人群,都是优秀的幻想者,总会通过以往的某个记忆

12、或想法自然地联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种联想有助于触类旁通,并导致创新思维的突破。且更大容量的大脑意味着更优秀的自然联想力;拥有数十亿并且空间宽阔的神经元的前额叶皮层可以处理更多刺激,有更多神经元可以参与特殊片段的处理,拥有更细致的记忆,探索更多潜在刺激间的联接。目前,嘉宝正通过计算机模拟大脑是如何在分析与联想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并最终帮助人类走出认知萌发期,学会从新角度看待事物,从而让大脑产生创造力。“仅仅拥有更多神经元是不够的”,“人必须将大脑灰质的用途发挥到极致。”大约在10万年前左右,我们祖先的思维就已经犹如一个干燥的火绒盒,等待着合适的社会环境将其点燃。苏黎世大学的克里斯托夫发现,在一个

13、行军蚁窝旁,一只雌猩猩拾起一根细枝,将其一端插入松软的土中,挡住巢穴入口,等待兵蚁出来。当蚁群爬满细枝10厘米长度时,她便将细枝拔出,熟练地将上面的蚂蚁吃掉。黑猩猩会使用简单的工具,但不能将知识上升为先进科技,也不会在使用工具的基础上加以提高,如制作新的工具。而现代人每天都在汲取他人的思想、经验,并加入自己的创新,直到获得一个全新、复杂的事物。比如说,没有一个人能掌握便携式电脑中所有的复杂科技,这些科技成果来自好几代发明者的才思积累。人类学家将这种技术的积累称为“文化棘轮效应”。它首先要求人们将知识代代相传,直到有人能想到改进方法。伦敦动物行为学家刘易斯迪安通过研究揭示了为什么人类有创造力而黑

14、猩猩却没有:拥有认知能力,故我们的祖先能轻而易举地将知识传递给别人。不止如此,伦敦大学进化遗传学家马克托马斯,从4万年前生活于欧洲的晚期智人达到创新高峰这个事实得出结论,采猎群体的规模越大,孕育出新科技的可能性就越大。在大群体内,越是经常与他人接触的人,越有可能学到新发明。伦敦大学考古学家考沃德研究2012年考古发现,认为由于大约7.1万年前南非由人口密度增长而带来了技术复兴,并得出结论“像病毒一样,文化创新需要特定的社会环境加以推动”。这是创造力产生更为重要的原因。(1) 本文从哪几个角度阐述了人类创造力的起源问题?(2) 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3) 简要概括“文化棘轮效应”产生的条件。(4) 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9. (2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静拥夜色游刚我喜欢这样宁静的夜晚。一杯绿茶,一盏桔色的台灯,一台精致的手提电脑,安置着白日里疲乏的身心。夜色总是充满着柔情,就像贴心的爱人,在白日里走过了千山,涉过了万水,是怀着充实的喜悦也罢,是带着失败的落魄也罢,不管是什么情形,只要见到夜色降临了,飘泊的心灵似乎就找到了依靠,夜色缓缓拂面而来,就像慈祥的祖母,轻轻滑过自己沾满灰尘染尽风霜的眸子,在心底说,孩子,该回家了!是的,天黑了,该回家了,夜色里的家,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