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槐荫区高三语文假期模拟考试试卷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31372459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槐荫区高三语文假期模拟考试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山东省槐荫区高三语文假期模拟考试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山东省槐荫区高三语文假期模拟考试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山东省槐荫区高三语文假期模拟考试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山东省槐荫区高三语文假期模拟考试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槐荫区高三语文假期模拟考试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槐荫区高三语文假期模拟考试试卷(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槐荫区高三语文假期模拟考试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 (2018高一上哈尔滨月考)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在深圳市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深圳软件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软件出口额占据了全国的半壁江山 , 令世人瞩目。B . 老王和老李曾非常要好,20多年前,两人产生了矛盾,一直互不理睬。退休后,一件偶然的事,消除了他们多年的隔阂,两人和好如初,白头如新 , 大家也为之高兴。C . 几年前,学界几乎没有人不对他的学说大加挞伐,可现在当他被尊奉为大师之后,移樽就教的人简直要踏破他家的门槛。D . 市场调查发现,国内一

2、些商家销售的红木家具质量良莠不齐 , 有关部门提醒消费者选购时要谨慎。2. (2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在2013年度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人物的节目录制现场,无论是观众和主持人、受访者,似乎都被一种无声的精神力量感动着,不经意间热泪盈眶。B .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政府应该对假冒伪劣和黑心食品坚决进行查处,并且让不法分子付出昂贵的代价。C . 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深入人心的今天,谁能不信高科技会给人类带来福音?正因为这样,难怪骗子们也要浑水摸鱼,打出高科技的幌子了。D . 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以稳健扎实、积极

3、进取推进各项工作,一项项重大举措陆续出台。3. (2分)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琴厚重的人文积淀之外,琴的审美在世界音乐中独树一帜。 , 。 , , , 。难怪世界为之惊叹。琴没有肆意的宣泄 琴与诗歌密不可分从而创造出一种空灵的意境这和国画的审美追求是统一的只在含蓄中流露出平和超脱的气度都讲求韵味,讲求弦外之音,虚实相生A . B . C . D . 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8分)4. (6分) (2017高一下湄潭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有人说,当今社会,有一样东西几乎让所有人都无可逃逸,那就是浮躁的风气。这话虽有些偏激,却道出了许多

4、人欲言难言的自我困惑。杂乱吵闹是喧嚣的外在表现,其本质则是浮躁,是人们内心的急躁、失衡、不沉稳。浮躁,是丧失定力,随波逐流;是心急如火,投机取巧;是虚浮夸张,一片泡沫;是不要过程,只要结果。人生在世,谁都有各种各样的追求和欲望,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这本无可非议。问题在于,面对浮华世界,人们的欲望变得更大、更多、更急切,由此衍生出浮躁的社会风气。浮躁之风盛行,会导致这样的现象:为官者盼望一步登天,为学者盼望一步到位,为商者盼望一夜暴富,为艺者盼望一举成名。也容易出现这样的结果:社会被浮躁之风笼罩,清静的人生、专心的工作、精良的产品,变得稀罕起来;因为求快而忽视了细节和质量,导致一些地方事故多发、

5、反复折腾、劳民伤财。那些整日忙碌赶场子的人,那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人,那些跟风起哄盲目不安的人,看似日理万机,好像勤奋忙碌,到头来往往难成大事,原因就在于他们“用心躁”而无法“用心一”。对于浮躁,古人总结出了“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的道理。今天的社会日新月异,节奏加速,变化更快、更多、更大,人们对变化的感受极为敏感;但同时也不要忘记,变动不居之中也有恒定不变的规律结果需要过程,成功必得付出。即便是插上了新技术的翅膀,站上了创新的风口,如果没有扎实稳固的知识和技能储备,成功终究是短暂而不稳固的。舒服与辛苦,安逸与劳顿,亦有着互相转换的辩证法。道德经里讲,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

6、躁则失君。人活一辈子,要想给社会给后人留下点东西,要想实现自我价值,就必须避开社会的喧嚣,拒绝外来的诱惑,祛除内心的焦躁,静下心定下神,扎扎实实、聚精会神地做事,而不要被外界的喧嚣浮躁所裹挟。“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所揭示的,乃是喧嚣之中的宁静心态。内心的宁静,是一种穿越世俗、撇开浮躁的力量,有了它,便可以每临大事有静气,便听不到外界的吵闹嘈杂,便能忍得孤寂、受得清苦、看穿陷阱、看淡诱惑。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有了静的底色,才有达的境界、定的气质、和的格调,才能让人生剧本脱俗雅致。能够保持内心的宁静,是“大家”风范,亦属常人能力所及。内心的宁静,是最为深厚的修行

7、。让宁静成为心灵的常态,我们不必超脱凡尘,也一定可以专心致志、成就非凡。(选自2016年4月人民日报,有删改)(1) 下列关于“浮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浮躁是当今社会上的一种风气,所有人都不可避免地被它所困扰,也都无法逃避。B . 浮躁是人们喧嚣的本质,杂乱吵闹则是其表面现象。C . 浮躁是人们心中产生急躁,失去了定力,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的表现。D . 因为人们面对浮华世界而欲壑难填,所以社会风气变得浮躁。(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 . 无论是古今,还是中外,人们都会有无可非议的各种各样的奢望,这奢望 也会变得更大、更多、更急切。B . 如果社会

8、上浮躁风气盛行,那么这就会使社会中多个行业的人们变得急于求成。C . 一些地方的工程出现事故多发、反复折腾又劳民伤财的现象,是因为工程负责方一心求快而忽视了施工的细节和质量。D . 有些人做事由于用心不专一,只顾着忙赶场子,看似在勤奋忙碌,可到头来往往也难成大事。(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道德经所言“静为躁君,躁则失君”,呈现的是一种相互转换的辩证法。B . 无论是古代,还是日新月异的今日社会,要想实现自我价值,就必须保证不被社会的喧嚣浮躁所裹挟,要静心定神、扎实做事。C . 陶渊明的“心远地自偏”,是一种能穿越世俗、撇开浮躁,进而能忍得孤寂、受得清苦的宁静心态

9、。D . 每临大事有静气,是一种“大家”风范,也是最为深厚的修行,虽然不是常人所能及,但是大家都要专心致志,让宁静成为心灵的常态。5. (12分) (2019高二上西城期中)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大地清明周伟又是一年清明时,我和许多人一样,总是如期而至。我们一起向杨里塘的老祖坟山上走去,向青草更青处走去,去赴一场人生的盛宴。祖先们,仿佛都从泥土中醒来,长幼有序,排排坐定,喜笑(yn)开,把酒话桑麻。谈起去年土里的收成,今年的新打算。问起猪牛鸡鸭好不好养,娃儿出息没出息主事的就一五一十向祖先们禀告,生怕漏掉一丝春天的讯息、大地上的甜美。我们做晚辈的,一一跪拜下来,跪成一地嫩绿生鲜的蔬

10、菜瓜豆。祖先们见了,一起好欢喜呀。我偷偷地抬起头来,一眼瞥见奶奶端坐对面。奶奶,还是那般清和、安详,比安详还安详,比温暖还温暖,比美好更美好。方圆几十里,谁都知道奶奶。只要一提起她,总有人接茬:喔,善塘铺里的奶奶过路的,闲聊的,认识的和不认识的,见了奶奶只要亲热地喊一声,便能喊出奶奶的笑声,和奶奶的茶水与坐凳。要借个物什,或者手头短缺点油盐钱,只要一开口,都不会落空。碰上吃饭的时刻,还会被硬拽着坐到饭桌上我问奶奶,你这样有求必应,救苦救难,不就是大家敬奉的观世音菩萨吗?奶奶瞬即用眼神制止我,说,可不能乱说,哪敢比啊?奶奶说,我们是善塘人,善字当头,一心向善才是。你们长大了,不管走到哪里,都要记

11、住自己是善塘人,善用其心,善待一切。奶奶文化不高,认不得多少字,却把一切都看得清明。每天大清早,奶奶都要我去村头老井挑水。奶奶常说,越早水越清,越早水味越正。小时候挑水的情景,我记忆犹新。第一回挑水,挑了大半桶,水总是免不了淌出来。第二回,少挑了许多,想是不会淌出来了。挑起来,一路轻快,欢喜到家。回过头一看,哟,星星点点,湿漉漉的,怎么淌了一路?第三回,奶奶要我把桶里的水满上,再看看。我依了,竟然没再淌出来。每天一早,奶奶总是吱呀一声,第一个推开大门,看得很远、很远,然后,清清朗朗地大声告诉我们:山青水清,人勤水甜,大地清明小时候,奶奶还跟我讲,奶奶是伟宝(我的小名)的奶奶,也是大家的奶奶。有

12、好东西吃,总是这个一点,那个一点,一个小孩不漏地散发着。谁家小孩听话了,奶奶就轻轻地摩挲着他的脑袋,不停地夸奖;若是哪个犯错了,也从不偏(tn),对我也一样。那个时候,我很是不解,别人的奶奶就是别人的奶奶,我的奶奶就是我的奶奶,怎么也是大家的奶奶呢?奶奶还总是那样絮絮叨叨,对我们小孩说:你们还小,要懂事。本事不是娘肚子带出来的,要靠一分一分地积攒起来,攒鸡蛋一样,攒足本钱了,心里有底,就会遇事不慌、处变不惊。本事,是壮身的,多了,不压身;少了,挠头掏手心都不行,手心上哪能煎出个鸡蛋来?本事,少不得,也虚不得爬山时,她也絮絮叨叨,说,要昂首,要挺胸,眼要看前方;向上,向上,再向上,不得停歇。做人

13、做事,都得这样!你们以后要爬的山还会很多很多,要一直保持今天这样的好心情。我们一个个似懂非懂,鸡啄米般的头点个不停。现在,体味体味、琢磨一下,那时的心情,是不是应该就叫“绿色心情”呢。奶奶的絮絮叨叨,就如同她的那架纺车,咿咿呀呀地,悠扬而绵长,一直唱到火塘边的油灯快干的时候,还是那样地好听,令人动情。奶奶要走的时候,把我叫到她的床前,絮絮叨叨:“人嘛,一生一世,就两个字,一个是生,一个是死。生就好好地生,死就静静地死。心存清明,一世淡好。”奶奶还说,“想奶奶了,有什么好事,有什么委屈,有什么疑惑,清明那天,都要一古脑儿告诉奶奶,让奶奶放一百个心。”奶奶说得平平淡淡、安安静静年年清明,今又清明。

14、众生芸芸,置身尘世铅华中,人生看得几清明?(有删改)(1) 根据括号里的拼音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汉字,在横线上给加点的字注上拼音 喜笑(yn)_开 偏(tn)_ 琢磨_(2)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 文章开篇,用一个“总是如期而至”,表明清明祭祖这件事在家乡人们心中的重要。B . 奶奶通过挑水一事巧妙地告诫“我”:只要善用其心、善待一切,就可以做好一切事情。C . 第9段中,写奶奶的絮絮叨叨如同她的纺车的咿咿呀呀,旨在表现奶奶为人的勤快。D . 文章采用倒叙手法,中间辅以插叙,由清明祭祖引出对奶奶生平和处事原则的回忆。E . 作者运用比喻、排比和想象等手法,使文章表达

15、生动、内容丰富,具有较强的可读性。(3) 结合文章,说说第3段中画线语句的妙处? (4) 文章为何以“大地清明”为题? (5) 结合文章,解释“置身尘世铅华中,人生看得几清明”的含义。 6. (10分) (2017黄石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中国当代著名视觉设计跨界艺术家宋旦汉字艺术展近日在纽约开幕。汉字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的重要载体,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宋旦用极其独特的创意手法让汉字散发出书画同源的本色之美、形意之美和禅境之美。宋旦此次创意水墨汉字展相当一部分作品是以我国百家姓为基础,将姓氏汉字融入茶壶图案,远看是茶壶,近看是汉字。宋旦表示,他的创作指导思想就是努力将汉字形象化、符号化,让不懂汉字的外国人对汉字产生好奇和兴趣,从而进一步了解汉字深奥的内涵,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此次展览是宋旦汉字艺术海外百城巡回展的其中一环。宋旦坚信,他的创意水墨汉字艺术,将成为弘扬中华文化,加深交流了解,践行“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新形式,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