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史课后题答案[1]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31362650 上传时间:2024-02-0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经济史课后题答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世界经济史课后题答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世界经济史课后题答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世界经济史课后题答案[1]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世界经济史课后题答案[1]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界经济史课后题答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经济史课后题答案[1](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世界经济史第二章 古代东方的社会经济生活核心术语普遍奴隶制:在普遍奴隶制下,作为社会重要生产者的是在国家统治下,被组织在村社中的广大农民。她们不是奴隶,但也不具有独立的人格,她们依附于土地,依附于村社,依附于国家,而不依附于某个奴隶主普遍奴隶制指的是东方专制主义国家中人民所处的一种状态,而不是一种明确的法律制度。与古希腊罗马发达的城邦奴隶制相比体现出非发达性,即身份差别模糊,不存在作为私有财产的明确的占有和活跃的买卖。这种奴隶制之下的奴隶不附属于明确的奴隶主,而是为国家(农村公社)的土地耕作,只是体现为社会地位低下。东方普遍制存在的因素:东方国家的奴隶制,是以国家土地所有制和村社制度为基本的一

2、种特殊的奴隶制度,具有社会阶层划分的单一性;是在商品经济极不发达的状况下产生的,社会中所有权制度落后;平民的社会地位和法律地位不独立,导致普遍“奴隶化”现象浮现。亚细亚生产方式:马克思提出了“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概念,但并没有给出定义。列宁和普列汉诺夫曾就这个问题进行争论。马扎亚尔总结亚生产方式的特性。但她的见解没被俄国和中国学者接受。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基本特性:亚细亚所有制的前提是自然形成的共同体,涉及家庭和通过家庭构成的部落或部落的联合。土地是共同体的基本和财产。亚细亚土地所有制是共同占有和运用土地的公有制。东方社会以土地所有制这一基本关系为基本的形式,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加以实现。农村公社是亚

3、细亚生产方式的重要基本,个人只但是是公社财产的占有者,这种自然经济的特性是农业与手工业结合,导致生产目的成为自给自足,导致农村公社在东方社会长期存在,也是东方社会长期停滞的重要因素。农村公社制度以及农业与手工业结合的自然经济,决定亚细亚生产方式中存在着自然的宗法血缘关系。中国的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中国是以亚细亚生产方式原生态的轨迹为基本发展起来的社会经济形态,形成有普遍奴隶制,封建领土制,封建地主制等社会统治形式(不能说中国的社会形态就是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西方社会形态则来源于古代所有制,日耳曼所有制。汉穆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历史最重要的史料。汉穆拉比时代的古巴比伦,是东方古代典型的原始奴隶制

4、国家。历经30年的编修工作,在约公元前1762年汉穆拉比后期完整地刻石发布于世。法典贯穿着私有财产或宫廷神庙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对于盗窃行为予以严惩。法典保护物权,重要是动产,其中涉及金银、牲口、船舶、祭器,宫廷的奴婢、私人的奴隶、自由民的子女都属于财产之类,不动产涉及房屋、田园和牧场。法典规定依法保护牧场和田园。法典维护的是东方古代专制主义国家制度下的奴隶制。思考题:1、 东方专制主义长期存在的经济因素是什么? 国王为土地的最高所有者(土地国有的所有制形式)。在实际的土地占有和所有过程中,国王的土地所有权只能通过农村公社来实现。农民的土地所有权不能得到完全的保障,国家拥有农民土地的最后处

5、置权。 运用灌溉系统的统治(社会生产的组织形式)。气候和土地条件,使运用渠道和水利工程的人工灌溉设施成了东方农业的基本。无论埃及、还是中国,由于地区广阔,河流漫长,通过象西方(意大利)那样的有商人、公司主自愿联合“治水”的方式是行不通的,因此在东方迫切需要中央集权的政府来干预,因此亚洲的一切政府都不能不执行一种经济职能,即举办公共工程的职能。 军队组织和国家统治下的军事扩张。专制主义依赖于这种组织与行为的强大维系着作为国王和皇帝的至高无上的权力。反过来,统治者为了供养一支庞大的军队组织并巩固国家政权就是把社会生产地“部分产品用来支持这一国家机器”,由此影响到国家各层人民的经济生活。2、论述亚细

6、亚生产方式的基本特性,并阐明中国以亚细亚生产方式为基本的社会形态与西方国家各个社会形态行成中的环境差别。亚细亚所有制的前提是自然形成的共同体,涉及家庭和通过家庭构成的部落或部落的联合。东方社会以土地所有制这一基本关系为基本的形式,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加以实现。农村公社是亚细亚生产方式的重要基本,这是农村公社在东方社会长期存在的主线因素,也是东方社会长期停滞的重要因素。农村公社制度以及农业与手工业结合的自然经济,决定亚细亚生产方式中存在着自然的宗法血缘关系。中国以亚细亚生产方式为基本的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与发生在欧洲的多种社会形态不同。中国的社会形态是在基本上没有受到其她社会形态影响的状况下发展起

7、来的,因此,始终是沿着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自身发展轨迹而发展着的。而就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来讲,事实上是两个来源:一种是古代所有制形式,其成熟形态是希腊和罗马的奴隶制,该社会制度给欧洲留下的最重要的遗产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范;另一种是日耳曼所有制形式,其成熟形态是中世纪的封建制。在这种封建经济崩溃过程中,两种社会生产方式或社会形态的结合或融合,最后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或社会形态。中国的亚细亚生产方式,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先后采用了普遍奴隶制、封建领主制、封建地主制。但无论如何发展,其原生的或初始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基本特性仍然保持着。因此说,中国古代社会是沿着亚细亚生产方式拟定的轨迹发展,从而

8、衍生出多种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发展形式,涉及普遍奴隶制、封建领主制、封建地主制,这些都死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发展形式,而不是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原生形态或初始形态。第三章 古代西方社会的经济生活核心术语梭伦改革:梭伦改革的第一项内容是解负令,即废除农民欠土地贵族的债务承当,废除债务奴役,严禁将雅典人卖做奴隶。债务奴役的取消和欠债的废除,结束了梭伦此前所盛行的与土地有关的高利贷活动,以及土地占有过度集中的状况。梭伦改革的第二项内容是实行遗产自由,容许分割氏族财产。这项改革破坏了氏族所有制,削弱了贵族权威的基本,因此对平民的上层阶级有利,而使土地贵族蒙受损失。土地的转让和分割权鼓励了经营者的积极性,使经济活动

9、旺盛。第三,制定了鼓励工商业发展的措施。第四,规定公民个人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用了一种它在后来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一方面形成了新阶级即从事工商业的富人对旧的贵族势力的胜利竞争,而另一方面使旧的氏族制度的残存失去了她的最后的地盘。罗马法:形成:在罗马经济社会高度发展的基本上产生了罗马法。一切商品经济发达的社会,商业互换和商业贸易都是最基本、最常常的经济活动。她规定商品所有者彼此以平等的身份交易,规定商品有平等的价值原则和统一的等价物,同步规定人们享有多种交易自由,不受束缚。这些规定都在罗马法里得到反映。早在公元前451年-公元前450年,罗马就制定

10、了十二铜表法,通过一千近年的完善,到罗马帝国晚期,罗马法已发展到极为完善的地步。罗马法是罗马社会奴隶制和简朴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部世界性法律。罗马法的内容:人生来平等,这就拟定了所有互换主体的平等地位;拟定了私有财产关系,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意义:第一部世界性法律,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思考题:结合罗马帝国时期经济繁华的因素,阐明为什么对自由原则的违背是导致罗马帝国衰落的因素之一。长期以来,罗马的繁华是建立在经济自由原则基本上的,正是这种自由原则,充足调动了多种经济主体的积极性,从而为帝国经济注入经久不衰的活力。然而,到了帝国后期,这种自由原则受到限制,这种经济

11、活力也被大大压制了。第一,将自由农变成隶农制。使耕作者不能离开地产,被束缚在土地上。第二,行会变成官家机关。手工业者和商人甚至市议员被固定在同业公会组织中,不许离开都市,导致社会恐慌。第三,对物价的管制。金银外流,财政危机,作为罗马繁华的基本的市场经济被破坏。物价高涨,市场活力消失,导致经济的萎缩。第四,剥夺人民自由迁徙的权利。罗马帝国统一文明世界以来,罗马公民有随意迁徙的自由。罗马帝国晚期,为了保证帝国的赋税,实行地税和丁税合一的制度。人民丧失了迁移的自由,被固定在她的土地上和她的工作上,表白了文明的倒退。第四章 亚细亚封建经济核心术语均输平准:均输就是各地贡输物品一律按本地市价折成土产输官

12、,然后政府再转运到京师和缺少这些物品的地区发售;所谓平准就是政府接受均输的物品,“贱而买,贵即卖”,使物价稳定在一定水平上。这种措施对封建政府是有利的,但是却影响了商人资本的发展。禁榷制度:是指将广大人民所必需的商品,也就是获利最大的商品交易收归官营。这个政策是对中国封建经济影响最大的政策。被禁榷的商品重要是盐和铁。思考题:1、中国封建地主制经济中的土地兼并与社会动乱有何关系?各个朝代有哪些针对性的措施?在中国,由于土地私有,可以自由买卖,因而土地集中以土地兼并方式浮现,官僚地主通过购买措施,巧取豪夺,导致土地高度集中。土地集中,虽然仍采用租佃方式保持小生产体制,也必然减少土地上的人口,就是说

13、,必然有相称一部分人租不到土地。这样就使无地可耕的农民成为流民,平时聚众山林为寇,严重时发展为大规模农民起义。农民起义是对人口土地资源关系与土地占有关系的调节:一方面,战乱导致大规模人口减少,另一方面,新政权建立后往往重新分派土地。由于中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历代统治者都试图保持小土地占有关系,而反对土地兼并。因而,历史上多次浮现重新分派土地的变革,但由于土地私有、自由买卖这一基本制度不变,因此,到一定期期兼并必然重新发生,并导致新的调节。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改朝换代的主线因素。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都结识到土地兼并是社会动乱的因素,因此,都把克制土地兼并作为基本国策。汉朝董仲舒提出限田主张,西汉末年王

14、莽履行王田制度。西晋曾发布一种限制私人占有土地最高额的“占田”法令。北魏初年实行计口授田。唐初实行均田制度。然而,除王田政策外,上述其她政策并没有从主线上严禁土地买卖。2、中国小农经济长期存在的因素何在?它对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小农经济随着着封建经济长期存续的因素: 地少人多是导致小块土地占有的自然因素。 中国老式经济的家庭文化 贫困农民的广泛存在(无力购买大片土地) 从主线上讲,是由于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下,小块土地经营是一种最有效的经营方式。对经济的影响:是最有效的生产方式:缓和人多地少的矛盾;便于统治者获取稳定的政治、经济收益;是导致社会停滞的重要因素:由于小农经济排斥商品经济,排斥规模经

15、济,成为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基本;自身具有脆弱性:生产力水平低,没有积累,无力扩大再生产和抵御自然灾害,更无力与大地主直接竞争。3、中国封建社会历朝历代对工商业的政策有哪些特性?西周和春秋时期,特别是春秋时期,商业互换有很大的发展。重要因素是封建领主经济体制被破坏。到了汉代,封建地主经济体制建立起来,封建统治者开始实行抑商政策。“抑商政策”的历史本源:封建统治者自身的政治利益使然;封建统治者自身的经济利益使然。抑商政策内容:官工业制度(使民间失去一种最大活动领域);土贡制度(其免费性和非交易方式使民间再使商品交易市场);禁榷制度(政府垄断利润较高的商品的交易);规制交易(限制、压缩交易)因素:保

16、证农业基本(谋求社会稳定、保证农业劳动力的充足供应)克制土地兼并(控制商人资本向土地转移)避免地方割据势力的发展(以统一大业为目的发展趋势)1、 亚细亚封建经济的发展和锁定机制是什么?发展机制:自主经济:地主经济、自耕农经济是一种自主经济,不存在依附关系;推动技术进步;竞争机制:重要的社会成分地主之间、小农之间法律上存在平等竞争关系,推动技术进步;社会管理:涉及发达的官僚机构和村社组织,她们将分散的地主经济和小农经济组织起来,形成一种复杂而庞大的封建经济体。锁定机制:亚细亚封建经济的停止涉及两方面的内容:(1)周期性破坏导致经济发展的周期性答复;(2)它在向资本主义制度发展过程中的停滞现象亚细亚经济的两个阶段或两个类型东西方领主制经济与地主制经济发展的差别中国封建地主制经济的发展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